他是上將陳明仁的弟弟,49年起義後任副師長;一生因何5次離職?

2021-01-09 佛系說史

開國上將陳明仁,原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歷經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兩次國共內戰,官至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湖南省「綏靖」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尤其在抗日戰爭時期,率部參加了九江保衛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滇系反攻等,是戰功赫赫的抗日悍將;但因其性格倔強、對上不恭而屢受排擠。

1949年8月4日,在湖南長沙與程潛等人率部和平起義,為湖南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後歷任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四野第21兵團司令員、人民解放軍第55軍軍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1974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陳明仁將軍的一生是戰功赫赫,波瀾壯闊,頗具傳奇色彩。但與之相反的是他的弟弟陳明信,屢第不中,加入幫派、參與聚賭,輸光家產,最後被陳明仁強逼入伍,還5次離職,或回家、或休養。

陳明信,湖南醴陵洪源鄉人,1909年11月出生,1923年高小肄業,閒在家中;1925年考入醴陵淥江中學學習,一年後即輟學回家種田。1927年離家投考國民黨中央軍校第六期,但未被錄取;後進入其長兄陳明仁任職大隊長的黃埔第六期學生第二大隊擔任準尉司書;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1932年初在國民革命軍第10師第3獨立旅當中尉附員的陳明信被派往武昌參加豫鄂皖三省保安團隊受訓,七個月後就因患重病而回鄉休養了。

半年後,1933年隨兄調福建龍巖,出任國民黨第80師師部副官處上尉附員一職,曾參與「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的軍事行動;1935年離職回醴陵家中休養。回家的陳明信加入了地方洪幫組織,並參與了賭博,輸掉了家中大半田產,被陳明仁嚴厲訓斥,責其立即返回部隊履職。

抗戰時期,陳明信歷任國民黨第2預備師少校附員兼軍官隊副隊長、第6團少校副團、輜重兵營少校副營長、輜重兵營中校營長等職。期間,在南嶽衡山西南遊擊幹訓班受訓時(1939年3月),加入了國民黨。還於1939年10月隨部隊赴廣西賓陽,參加了與日本侵略軍的作戰。1943年10月再次因病(關節炎及慢性支氣管炎)休假到昆明、貴陽住院治療。

1945年10月在貴陽病休中被調往國民黨第71軍,任人力輸送團中校副團長一職;當時71軍軍長已是陳明仁將軍,而且陳明信被限一星期內到71軍駐地廣西柳州報到,因此陳明信長達2年的病休,可想而知。

內戰時期,陳明信歷任71軍補充第6團上校團長、訓練處第10團上校團長,人力輸送團上校團長等職。1947年5月20日四平戰役中被我東北人民解放軍俘虜;七個月後被輾遣回家(哈爾濱解放軍官教導團將校班學習)。

1948年10月,國民黨將領一敗塗地,陳明仁將軍再度出山,被任命為國民黨華中「剿總」副司令、武漢警備司令兼第29軍軍長、第1兵團司令。陳明信也隨哥哥出山。先是在南京受訓了7個星期,後被分到湖南常德,任國民黨第17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勘建大隊上校教官。1949年1月陳明信被調往漢口,任國民黨29軍(軍長陳明仁)當上校附員兼輜重營營長。1949年3月陳明仁調往湖南時,陳明信也隨調往湖南長沙,任第1兵團(司令官陳明仁)警衛團上校團長。

同年8月4日隨陳明仁將軍參加了湖南和平起義。後歷任第1兵團第1師副師長兼警衛團團長,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第52軍第214師副師長兼警衛團團長。

1950年陳因舊病(慢性支氣管炎及關節炎)復發而住院治療。

1952年5月,經中南軍區批准轉業,調兵團招待所休養待命。1952年5月經程潛、陳明仁推薦,被任命為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參議,1955年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參事。

1974年2月,陳明信在湖南長沙病逝,享年66歲。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史上著名的「廖氏三兄弟」,先後兩次率部起義,建國後待遇如何?
    廖運周,又名冠洲,1903年生,曾進過河南中州大學學習,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編入武漢分校,是第五期畢業生。畢業後,於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和兄長廖運澤一起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被錢大鈞的部隊俘獲,當時廖運周機智地頂替了本團一個離隊文書的名字,隱瞞團部參謀的真實身份,因而才僥倖逃過敵人的屠刀。
  • 他是倉庫管理員,正在清點物資時接到授銜命令,後成開國少將
    1955年,新中國建成後表彰了一些在革命戰爭年代浴血奮戰立下戰功的將領,授予他們開國將帥的軍銜,其中有位人員身份比較特殊,他是一位倉庫保管員,正在清點物資時接到授銜命令,讓他參加授銜儀式,他就是開國上將蘇魯。
  • 汶川地震中的救災將軍10年後都咋樣了?5人升上將 5人升中將
    此外,2013年雅安地震時,李作成也參與了救援,以原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副指揮長的身份,指揮投入救災的近2萬人部隊。2013年7月,他升任原成都軍區司令員,2015年7月,李作成晉升上將,並於次月任陸軍司令員。去年8月,他轉任軍委聯參部參謀長,並於十九屆一中全會任中央軍委委員。
  • 傳奇廖氏兄弟:時隔五個月策劃兩個一一〇師起義
    第一個一一○師的組建1927年,廖運周在黃埔軍校時由靖任秋(又名靖大康)、孫一中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葉挺領導下的第七十五團任參謀,並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後,他受中共中央軍委委派,與許光達、孫一中等回到安徽,在壽縣組織領導學兵團及廖灣村農民抗暴鬥爭。
  • 榆林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巡禮第10站丨橫山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同時又派綏德分區地委統戰部副部長師源,利用他同胡景鐸是同鄉和同學的便利,赴橫山縣波羅堡面見思想進步的國民黨陝北保安指揮部副總指揮胡景鐸,轉達毛主席和習仲勳希望他率部起義的意向。胡景鐸素有民族主義思想,長期積極靠近共產黨,參加抗戰,表現英勇,對國民黨內戰政策,排除異己十分不滿。胡景鐸表示堅決跟共產黨走,願意將隊伍拉到解放區去,要求西北局派人幫助他組織起義。
  • 年內第13位!金元順安基金總經理張嘉賓離職
    張嘉賓自2011年5月執掌金元順安基金以來,已七年有餘。在其任內,金元順安基金經歷了唯有的兩次股東變更,公司也從最初的中外合資企業變為當前的純內資公司。伴隨著股東變更,當初三年實現百億管理規模的目標也未實現,公司原定的發展戰略也開始搖擺,隨而收效甚微。
  • 此上將擔任過臺灣省主席,髮妻賣嫁妝供他上學,他發達後提出離婚
    入黃輔軍校後,陳誠任炮兵科教官兼任炮兵隊區隊長。在東徵和北伐戰爭中,陳誠顯露出不凡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逐漸為蔣介石所器重、賞識,蔣對其信賴有加。由於陳誠其行為舉止喜歡模仿蔣介石,人稱他為「小委員長」。 在蔣介石的提攜下,陳誠官運亨通,成為老蔣的「五虎上將」之一,官至湖北省主席、臺灣省主席、民國副總統,軍銜是陸軍一級上將。
  • 他是軍閥楊森的兒子,曾在戰場和日寇廝殺,後率部起義成為解放軍
    但是他也害怕自己的這個兒子有什麼閃失,立刻讓他回來,不過此時楊漢烈想去戰場,但是他的父親不同意,於是他考入了黃埔軍校,希望通過這條路走上戰場。 楊漢烈從完埔軍校十六期騎兵科畢業後,擔任了第133師搜索連排長。他可不是來鍍金的,因為這搜索連不僅要在戰時需要承擔偵察使命,在平時也要經常跟著部隊去搜集情報。楊漢烈這個搜索排長擔子的不輕,是需要經常上戰場去拼命。
  • 抗日英雄一生娶了40個老婆,去世後,因歸屬問題至今骨灰未入土
    範紹增是我國著名抗日將領,雖然家境富裕卻斥巨資修建別墅,甚至家中迎娶的妻妾多達40人,83歲因病離世後,屍骨至今未能下葬。範紹增,四川省大竹縣人,因憨厚樸實的性格得名「範哈兒」,由於家境殷實,他自幼不愛讀書,整日玩世不恭卻一身俠肝義膽,於是他選擇參軍改變國家命運,後被編入顏部曾部隊任營長,參加起義討袁,初露鋒芒,當時他深受軍閥楊森賞識,被其收編後升任旅長。
  • 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後不敢去臺灣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這些人不但打仗都有一手,而且都曾經深得蔣介石的信任。這五人中有一人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之後都不敢去臺灣。此人就是劉峙。劉峙,出生於1892年6月30日,江西省吉安縣長塘鎮廟背村人,因父親早逝,母親數次改嫁,他在少年時代顛沛流離,遍嘗人間疾苦、世態炎涼。1907年他有幸考入湖南陸軍小學,奠定一生從軍的基礎。此後,劉峙相繼進入武昌陸軍中學、陸軍第一預備學校,最後考入保定軍官學校。
  • 「高知將軍」,他成中國最年輕上將
    「政事兒」注意到,生於1963年4月的楊學軍成為目前全軍最年輕的上將。楊學軍是計算機領域專家。他1983年畢業於原南京通信工程學院,1985年、1990年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長期在國防科技大學工作,歷任計算機學院院長、副校長、校長等職。
  • 「被人販子帶到小黑屋,和弟弟死命拉住手不分開」,28年後他終於...
    南寧市武鳴區靈馬鎮的何先生、黃女士夫妻倆翹首等待著一個失而復得的兒子,這一等就是28年。南寧市武鳴區靈馬鎮居民 何乃邦:1992年3月20日左右吧,當時我去其他鄉鎮趕集回來,找小孩吃飯才發覺不見了。南寧市武鳴區靈馬鎮居民 黃蘭金:當時以為人家在別村帶他去玩啊,那時候還沒有哪家小孩丟過,就是我們第一家。
  • 他是軍統高級特務,先後三次潛入大陸搞破壞,關押13年後被處決
    他是軍統高級特務,先後三次潛入大陸搞破壞,關押13年後被處決蔣介石逃到臺灣後,執念不改,不僅支援匪患搞「遊擊戰」,而且計劃有組織地在大陸各地潛伏了大批黨團軍警憲特人員。日本投降後,他被國民黨保密局北平站招募為高級特務。他曾先後三次潛伏北京策劃暗殺活動。1949年10月,段雲鵬逃臺後第一次潛回大陸,臨行前,毛人鳳為其壯行,破格提升段為上校,蔣介石在士林官邸接見了他,交代任務是:利用社會關係,迅速在北京建立新的潛伏組織,然後擬定計劃,從事破壞和暗殺活動。
  • 明朝開國大帝朱元璋之起義前的他
    朱元璋同志的生平可分為三大階段,分別為 1:1328——1352年,起義前的不幸生活; 2:1352——1368年,進擊的大帝朱元璋; 3:1368——1398年,好好當皇帝; 今天主要講述的就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其實也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
  • 徐向前:一生與群山結緣,去世後魂歸大山,卻終生不立「山頭」
    開國元帥徐向前,一生歷經坎坷,不畏艱難,英勇善戰,他的為人像他的名字一樣:向前、向前、向前。徐向前出生在山西五臺山下。紅軍時期,他奮戰於大別山、大巴山、祁連山;抗戰時期,他先是在太行山,隨後來到冀南,發動抗日軍民平原造「人山」。去世後,他遺囑把骨灰撒到生前戰鬥過的大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