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大帝朱元璋之起義前的他

2020-12-05 騰訊網

導語:本文主要講述朱元璋生平三大階段中,有關其參加起義之前的部分,閱讀約需要3分鐘。

朱元璋同志的生平可分為三大階段,分別為

1:1328——1352年,起義前的不幸生活;

2:1352——1368年,進擊的大帝朱元璋;

3:1368——1398年,好好當皇帝;

今天主要講述的就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其實也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分別為

1:1328——1344年,童年朱元璋,主要工作為放牛;

2:1344——1347年,和尚朱元璋,主要工作為化緣,也就是外出要飯;

3:1347——1352年,和尚朱元璋,主要工作為撞鐘,也就是打雜;

朱元璋

放牛郎朱重八

1328年的那個夜晚,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他就是後來的朱元璋,只不過這會兒他爹給他起的名字是朱重八;這會兒的朱重八一家住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採光良好的破茅草屋裡,生活雖然艱辛但好歹一家人也整整齊齊的;他曾經很想讀書,可是他爹是付不起學費的,看看家裡的屋子就知道,而且他也沒有李密牛角掛書那樣的情操,自然也沒有楊素那樣的大官來賞識他,於是,他很老實的幫劉德放了十二年的牛,因為他要吃飯。

在此時,朱重八的夢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歲的時候,託村口的吳老太做媒,找一個手腳勤快、能幹活的姑娘當媳婦,然後生下自己的兒女,等到他們長大了,就讓他們去地主劉小德家放牛。

這就是十六歲時的朱重八對未來生活的幸福嚮往

圖文無關

朱重八的悲慘日記

1344年的那一天,災難降臨到這片大地,朱重八一家並沒有因為他是未來明朝的皇帝而倖免;

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

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餓死;

四月十二,朱重八大哥的長子餓死;

四月二十二,朱重八的母親餓死;

我想對朱重八來說,這是他最悲慘的日記了;他不過是想要一個家,有自己的兒女,讓自己老實巴交的父母安享晚年(起碼有口飯可以吃);他的家雖然不大,日子過的也清苦,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相互依靠;父母雖然貧窮,但每天下地幹活回來總會給他一份驚喜,有時是一隻竹葉編制的蜻蜓,有時是地主家不吃的豬頭肉,家雖小,至少溫馨。

可現在,眼睜睜看著親人一個一個的死去,自己卻無能為力,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悲痛欲絕的朱重八在哭完之後還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安葬自己的親人?沒有棺材壽衣,只好拿蓆子蓋著,用門板抬著,但是在土地上辛勞一生的雙親,死後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天下之大卻沒有一塊土地屬於他們;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們確實可憐,終於給了他們一塊地方埋葬父母。

和尚生涯,修煉強大的內心

為了吃飯,朱重八來到了皇覺寺,不僅幹著最多的活(擦拭佛像,清潔地板,添加香油等)還經常挨罵,每一個孤獨的夜晚,他只能獨坐在柴房中,看著窗外的天空,思念著只與自己相處了十餘年的父母。

他已經很知足了,他能吃飽飯,這就夠了,不是嗎?

然而命運似乎要鍛鍊他的意志,他入寺僅五十餘天后,由於饑荒過於嚴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緣,所謂化緣就是討飯。

朱重八同志由於沒有領導關係,所以被派往饑荒最嚴重的淮西和河南,在這裡又有誰能給他吃食?

路途中他仔細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他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見識,認識了很多豪傑(實際上也是討飯者)

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穫是:他已經從一個只能無助的看著父母死去的孩童,一個被人欺負後只能躲在柴堆裡小聲哭的雜役,變成了能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的戰士,一個武裝到心靈的戰士。

紫禁城

不得不參加起義

離開淮西後的朱重八回到了皇覺寺,雖然這時候的元朝各處都爆發了起義,但他還是過著每天撞鐘的生活;

我想他並沒有要去參加起義的想法,畢竟現在還有一口飯吃,還有住的地方,而參加起義被抓到後是要掉腦袋的;

可是,一件事讓他不得不去參加起義。他有個好友叫湯和,做了起義軍的千戶,寫信給他邀請他一同共創輝煌,這件事被人知道並且人家要去告發他,結果朱重八隻能收拾行裝,正式踏入他人生的第二個階段:起義。

註:圖片來自網絡,涉及侵權請持權屬證明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刁難劉伯溫,明朝國運多少年,劉伯溫回答萬曆
    明朝也是歷史上的盛世年代,雖然比不上唐朝時期,可明太祖開闢的大明也讓百姓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每一個朝代開闢的帝王都是英雄能辦事的,但是毀滅王朝的偏偏就是他們的後人自己作的。歷史上奪權的事情多,可是造成朝代的覆滅的大部分不是起義之人他們的野心,就是這些帝王暴政之下產生的必然結果。
  • 朱元璋封的開國六公爵都是誰?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他的父親鄧順興是當地有名的正義之士,在元末也投身起義。後來鄧順興戰死,其部將由鄧愈之兄鄧友隆執掌。然而鄧友隆也命途多舛,英年早逝,所以鄧愈在十六歲那年就不得不率軍奔赴抗元前線。至正十五年(1355)春,隊伍已過萬人的鄧愈決定加入朱元璋的陣營。朱元璋對他的軍隊和他個人都很滿意,所以賜其名為"鄧愈"。往後鄧愈對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為其接連立功。
  • 明朝第一開國猛將,死後封侯,朱元璋令畫師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無獨有偶,一千多年後,一位叫朱元璋的遊僧也走了劉邦一樣的歷程。如果縱觀朱元璋長達十五年的建國曆程,你會發現他非常的求才,重才,亦能識才。無論文人抑或武士,多是用其所長,各得其所。在早年時,常遇春因飢餓從盜,聽聞朱元璋志向遠大,且即將渡江攻南京,遂投奔朱元璋。剛開始的時候朱元璋是很瞧不起常遇春,還故意問他:「汝特飢來就食耳?」(你是餓壞了才來投我的吧?),但是常遇春卻用後來的實際行動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無論破陳友諒,還是攻張士誠,常遇春都會在大軍的前面與敵對戰。
  • 人物小傳之明朝朱元璋:頂級權謀大師,自私權力野獸
    南北榜案在明洪武三十年,也就是朱元璋去世前一年,發生了著名的「南北榜案」。但回望中國歷史,從西晉末年的「衣冠南渡」開始,南北矛盾就已經是極大的問題了,當時的南方士族重要人物周玘甚至在臨終前對兒子說:「我就是被那些北方佬給逼死的,你如果不能給我報仇,就不是我兒子!」將卒,謂子勰曰:「殺我者諸傖子,能復之,乃吾子也。」吳人謂中州人曰「傖」,故云耳。
  • 朱元璋對大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他直接砍掉兒子首級,送給皇帝
    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古往今來,不少皇帝都不斷地測試臣子的忠心,最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公元1328年,童年生活十分清貧,以至於母親逝世時甚至都無法為其守孝,一家人就為了生計各奔東西了。1343年,朱元璋還為了活命進了寺廟當和尚,直到1352年加入郭子興的起義隊伍之後,朱元璋的命運才開始改變。
  • 九字真言助朱元璋計定天下,功勞比劉伯溫更大卻鮮為人知
    先說說古代的戰略家,早期計定天下的有姜子牙、張良,於是後世君主形容自己的得力助手的時候總喜歡用「吾之子房」來形容,像荀彧之於曹操,劉伯溫之於朱元璋。那麼劉伯溫對朱元璋而言有多重要呢?民間盛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 劉伯溫臨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不解,十七年後長嘆一聲
    說起劉伯溫,人們首先會認為他是一個堪比諸葛亮的軍事大師和神算子。在明朝野史中,有一段關於劉伯溫的有趣記載。劉伯溫晚年病重在家。朱元璋得知這一情況後,派胡代表前去拜訪。胡在拜訪劉伯溫時,特意帶了一副朱元璋送給他的良藥。劉伯溫知道朱元璋給自己的藥出了大問題。畢竟朱元璋殺功勳將領是眾所周知的。
  • 此人數次打敗朱元璋,投降後也未有大戰功,卻被封為明朝開國公侯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南京舉行盛大慶典,給功臣們論功行賞,朱元璋不僅給自己的8個兒子封了藩王,另外還封了36位爵,其中公爵6位、侯爵28位、伯爵2位,我們常說的這36位爵其實是活著的(常遇春除外,因為他的爵位是由兒子常茂襲任),其實除了這36位,朱元璋還追封了一些去世的功臣,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蘄國公康茂才
  • 大明開國第一武將,生前封侯,死後封王
    自秦末以來,中國歷史上就發動過許多較大的農民起義。而且數量不少,不下百起。有佼佼者帶領著他們發動起義。甚至有的佼佼者可以獨佔一方。但是大多數的獨佔一方都是短時間內或者是區域性的。想到這一個文化名人就會慢慢的浮現在我們的腦海當中,蜀國的開國皇帝劉備。雖然這些割據者都輝煌一時。
  • 六百年謎案:朱元璋用燒鵝害死了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徐達可謂為明朝建立了不世功勳,朱元璋認為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位居開國「六王」之首,先後被任命為大將軍、徵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被封為魏國公,死後追封為中山王。但關於的徐達的死因確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廣的就是朱元璋明知生背疽的徐達不能吃蒸發之物卻還要賜給他一隻燒鵝,徐達因此病重身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據說朱元璋發跡後,他的兩個舊相識前來投奔,結局卻迥然不同!
    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飛黃騰達,而遠在老家的的兩個夥伴不惜千裡迢迢來投靠朱元璋,希望謀得一官半職。但是本文要說的是這兩人的結果卻截然不同。放牛娃出身的朱重八,為何能夠完成開國皇帝的人生逆襲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小時候還為地主放過牛,後來因為天災頻發,連朱元璋的母親都被餓死了。
  •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何以在朱元璋「大清洗」時得以善終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自小習武,與朱元璋是從小長大的好友。後來,朱元璋回家鄉徵兵,徐達應徵入伍,從此戎馬一生,與常遇春一起推翻了元朝的統治,為朱元璋和大明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封魏國公。朱元璋曾評價他: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
  • 小冰河時代、黨派之爭、農民起義,明朝末年的困境真的無解嗎?
    明朝悲壯的謝幕,數百年來一直讓人們為之惋惜。明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明朝遇上了"小冰河時代",氣候異常寒冷引發了天災人禍和農民起義,另一個是明代的官員黨派林立,互相傾軋,卻不知道如何對付關外的後金軍隊和穩定朝局,以至於國破家亡。
  • 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及國家機構的進一步集權化
    明初的國家機構是在元末農民大起義,推翻元朝統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君主,曾根據新的形勢,對元朝及歷史上的機構設置進行了權衡取捨,作出了許多修正和補充,終於形成了比元朝君主集權制更加強化的國家機構模式。明初的政治體制及其機構設置的變化,究其實際都是圍繞這一中心主題展開的。
  • 朱元璋太厲害,他無意發明的一系統,竟然提翻譯了《元素周期表》
    朱元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出生最草根的開國帝王。不過,大家知道嗎?在朱元璋還是一介草民之時,他的原名叫做朱重八。朱元璋,是他日後有所成就之後為自己改的名字。在元朝,政府規定普通老百姓不能有正式的名字。
  • 朱元璋有多麼的「重武輕文」?看完他冊封的公、侯就明白了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市)登基稱帝,年號「洪武」,正式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稱帝前,他已經派出徐達、常遇春率領北伐大軍收復中原。洪武元年八月,北伐大軍攻克元大都,元順帝在城破前倉皇逃出大都,往漠北逃竄,元朝滅亡。
  • 河南老人自稱皇帝後人,相貌神似朱元璋,家中還有明朝聖旨和冰盤
    另外,每一個封建王朝隕落時,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前帝王家族勢必會遭到新王朝皇帝的加害,血脈能保存延續下來的機率也並不高。 話雖如此,還是有人站出來的。曾經在2006年那會,我國河南就有一位81歲的老農自稱是皇帝後人。和前文中提到的州迪和恆紹都不一樣,這個老人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
  • 朱元璋稱帝後,她為何敢當面叫他「朱重八」,朱元璋還笑臉相迎?
    朱元璋一生傳奇,在稱帝後,為了給皇孫朱允炆即位鋪清道路,曾大肆殺戮功臣,使得朝中大臣見了他都是膽戰心驚,唯恐說錯了話被殺頭甚至牽連九族。但是,在朱元璋的一生當中,唯獨不敢對一個人濫用皇帝權威,她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明朝開國皇后——馬秀英。
  • 朱元璋還懂化學?明朝皇室一族名字都在元素周期表上有記錄?
    各個朝代都發生了非常多的趣聞,而在明朝,這種趣聞也十分多見,這不就有人發現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除了我們知道的朱元璋、朱允炆、朱棣這幾個皇帝的名字外,居然有那麼多的明朝皇子姓名和元素周期表莫名重合起來,這讓大家感到十分困惑。難道明朝皇室還懂化學,並且痴迷於化學,把自己的姓名同元素周期表聯繫起來?
  • 一代傳奇明太祖朱元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鐵血帝王
    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明朝的開國皇帝,即為名太祖,濠州鍾離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說相當傳奇的一生,縱觀古今,有誰能做到朱元璋這樣從一個要飯的背景做到皇帝的位子?又有誰能夠一字不識就當了皇帝?只有朱元璋一人是也。有人說劉邦也很厲害,也是農民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