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本文主要講述朱元璋生平三大階段中,有關其參加起義之前的部分,閱讀約需要3分鐘。
朱元璋同志的生平可分為三大階段,分別為
1:1328——1352年,起義前的不幸生活;
2:1352——1368年,進擊的大帝朱元璋;
3:1368——1398年,好好當皇帝;
今天主要講述的就是第一階段,這個階段其實也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分別為
1:1328——1344年,童年朱元璋,主要工作為放牛;
2:1344——1347年,和尚朱元璋,主要工作為化緣,也就是外出要飯;
3:1347——1352年,和尚朱元璋,主要工作為撞鐘,也就是打雜;
朱元璋
放牛郎朱重八
1328年的那個夜晚,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他就是後來的朱元璋,只不過這會兒他爹給他起的名字是朱重八;這會兒的朱重八一家住在一間冬涼夏暖、四面通風、採光良好的破茅草屋裡,生活雖然艱辛但好歹一家人也整整齊齊的;他曾經很想讀書,可是他爹是付不起學費的,看看家裡的屋子就知道,而且他也沒有李密牛角掛書那樣的情操,自然也沒有楊素那樣的大官來賞識他,於是,他很老實的幫劉德放了十二年的牛,因為他要吃飯。
在此時,朱重八的夢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歲的時候,託村口的吳老太做媒,找一個手腳勤快、能幹活的姑娘當媳婦,然後生下自己的兒女,等到他們長大了,就讓他們去地主劉小德家放牛。
這就是十六歲時的朱重八對未來生活的幸福嚮往
圖文無關
朱重八的悲慘日記
1344年的那一天,災難降臨到這片大地,朱重八一家並沒有因為他是未來明朝的皇帝而倖免;
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
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餓死;
四月十二,朱重八大哥的長子餓死;
四月二十二,朱重八的母親餓死;
我想對朱重八來說,這是他最悲慘的日記了;他不過是想要一個家,有自己的兒女,讓自己老實巴交的父母安享晚年(起碼有口飯可以吃);他的家雖然不大,日子過的也清苦,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相互依靠;父母雖然貧窮,但每天下地幹活回來總會給他一份驚喜,有時是一隻竹葉編制的蜻蜓,有時是地主家不吃的豬頭肉,家雖小,至少溫馨。
可現在,眼睜睜看著親人一個一個的死去,自己卻無能為力,人世間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悲痛欲絕的朱重八在哭完之後還面臨一個問題,如何安葬自己的親人?沒有棺材壽衣,只好拿蓆子蓋著,用門板抬著,但是在土地上辛勞一生的雙親,死後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天下之大卻沒有一塊土地屬於他們;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們確實可憐,終於給了他們一塊地方埋葬父母。
和尚生涯,修煉強大的內心
為了吃飯,朱重八來到了皇覺寺,不僅幹著最多的活(擦拭佛像,清潔地板,添加香油等)還經常挨罵,每一個孤獨的夜晚,他只能獨坐在柴房中,看著窗外的天空,思念著只與自己相處了十餘年的父母。
他已經很知足了,他能吃飽飯,這就夠了,不是嗎?
然而命運似乎要鍛鍊他的意志,他入寺僅五十餘天后,由於饑荒過於嚴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緣,所謂化緣就是討飯。
朱重八同志由於沒有領導關係,所以被派往饑荒最嚴重的淮西和河南,在這裡又有誰能給他吃食?
路途中他仔細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脈、風土人情,他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見識,認識了很多豪傑(實際上也是討飯者)
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穫是:他已經從一個只能無助的看著父母死去的孩童,一個被人欺負後只能躲在柴堆裡小聲哭的雜役,變成了能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的戰士,一個武裝到心靈的戰士。
紫禁城
不得不參加起義
離開淮西後的朱重八回到了皇覺寺,雖然這時候的元朝各處都爆發了起義,但他還是過著每天撞鐘的生活;
我想他並沒有要去參加起義的想法,畢竟現在還有一口飯吃,還有住的地方,而參加起義被抓到後是要掉腦袋的;
可是,一件事讓他不得不去參加起義。他有個好友叫湯和,做了起義軍的千戶,寫信給他邀請他一同共創輝煌,這件事被人知道並且人家要去告發他,結果朱重八隻能收拾行裝,正式踏入他人生的第二個階段:起義。
註:圖片來自網絡,涉及侵權請持權屬證明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