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太厲害,他無意發明的一系統,竟然提翻譯了《元素周期表》

2020-12-06 腦洞歷史觀

朱元璋,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他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出生最草根的開國帝王。不過,大家知道嗎?在朱元璋還是一介草民之時,他的原名叫做朱重八。朱元璋,是他日後有所成就之後為自己改的名字。

在元朝,政府規定普通老百姓不能有正式的名字。因此,百姓只能以排行或父母歲數相加等方式進行命名。比方說,朱重八的爺爺名字叫做朱初一,這應該意味著他是朱家長子。朱重八的父親叫朱五四,那麼我們有理由猜測,在生出朱五四之時,他的爹娘年歲之和應當是54歲。然而,不論是年齡之和還是輩分,朱重八這個好像都有點對不上。至於朱重八為什麼叫朱重八,這一點史書上沒有留下解釋。我們只能理解為,哪怕是像朱重八這樣土的名字,他也是與眾不同。

元末天下大亂,豪傑並起。一些草根出身的人物混出點樣子後,往往會選擇給自己改名。比方說未來與朱元璋一起爭天下的張士誠,其實原名叫做張四九。張士誠,是他後來給自己改的名字。

朱元璋這個名字也是一樣。「璋」字在古代有玉器的意思,史學家一般認為,「朱元璋」這個名字其實意味著「誅元璋」。即,朱元璋以元朝終結者自命,事實上,他也確實做到了。

打跑了元朝統治者,坐穩了江山,朱元璋當然不再是過去那個朱重八了。一方面,他勤於學習、手不釋卷。另一方面,他也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制定了一套命名規範。當然,關於這一點我們非常能夠理解。畢竟如果皇室的孩子再像過去那樣初一重八那樣的亂叫,實在是不合適。

在朱元璋制定的命名規範中,名字的上下兩字皆有說法。第一個字,由朱元璋制定的輩分表決定。比方說,太子朱標這一脈的輩分字是:「允文遵祖訓,飲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如太子的兒子建文帝朱允炆,他就是允字輩的。不過,後來建文帝的帝位被朱元璋的另一個兒子朱棣搶了去。

朱元璋給朱棣制定的輩分表則是:「高瞻祁見,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如果你熟悉明朝歷史,相信一定從中看到許多熟悉的字眼。比如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以及後來的明武宗朱厚照、崇禎皇帝朱由檢等等。簡單地說,每代皇室子孫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由朱元璋制定的輩分表決定。

那麼,第二個字呢?朱元璋想,第二個字地給當爹的人起,自己不能太霸道了。於是,朱元璋只規定,第二字必須要與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關。比如朱厚照,名裡有水。朱由檢,名裡有木。朱祁鎮,名中帶金。不過,由於一來害怕重複,二來皇帝的名字民間要避諱。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為了給皇室起名,明朝硬生生地造出了許多過去不存的字。

有趣的是,今天元素周期表中的鈉、鈷等字眼都是明朝皇室為取名字硬編出來的。所以朱元璋制定的命名系統,最後居然為元素周期表的翻譯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一點,英明神武的朱元璋怕是怎麼也想不到吧?

相關焦點

  • 元素周期表發明於清朝,朱元璋給後代起名卻用上了,難道是穿越了
    「氫鋰鈉鉀銣銫鍅,鈹鎂鈣鍶鋇鐳」凡是理科生對於這幾句話都不會太過陌生,甚至是倒背如流,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明了元素周期表,推動了化學史的發展與進步。 元素周期表傳入中國,自然每個元素就要有中國的名字。
  •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發明,名稱卻是朱元璋定下的,誰抄襲誰?
    初中上化學課時,就必須要背元素周期表,中文版的元素周期表,無論是按「族」還是按「周期」背誦,都朗朗上口,非常好記,這在中國人眼裡其實並沒有什麼,但放眼世界,中文版元素周期表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誰抄襲誰?
    不過,有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許多元素名稱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後代名字相同。如果說,朱元璋的後代是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是周期表是清朝時才發明的,那麼這究竟是誰抄襲誰呢?說起來,在化學元素周期表傳入我國的過程中,確實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是誰抄襲?
    不過,有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許多元素名稱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後代名字相同。如果說,朱元璋的後代是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是周期表是清朝時才發明的,那麼這究竟是誰抄襲誰呢?說起來,在化學元素周期表傳入我國的過程中,確實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不是清朝才發明嗎
    」——朱元璋提到明朝第一位君主朱元璋,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是他農民出身最終成為皇帝,還是他大肆屠殺功臣,亦或者是他違背嫡長子繼承制,扶持朱允炆作為皇帝?對於理科生而言,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上有著許許多多見所未見的字,分別對應著相應的化學元素。
  •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朱元璋強制要求他的子孫後代的名字的第二個字,必須按照詩的順序往下排輩分,他又發明了一套五行相生的起名規範,來規範他的子孫後代的名字的第三個字如何起,按照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的原理,他的兒子輩是木,如朱標、朱棣等,木生火,那他的孫子輩的就必須是火字旁,如朱高熾,火生金,那第四代人就是金字旁,如朱祁鎮,金又生水,那他的第五代人就是水字旁,如朱見深,水又生木,他的第六世孫又回到了木字旁,以此類推,循環下去。
  • 明朝王爺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張元素周期表
    有人說,「元素周期表」的創始者是朱元璋。這個說法,驚呆了我。可是,再一看明代宗室的名字,我好像明白了什麼!紅圈的地方,就是朱元璋子孫的名字與無素周期表重合的字為什麼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和元素周期表重合率這麼高,難道,朱元璋真的能「未卜先知」。其實,這是一個「巧合」,而這個巧合和朱元璋的強迫症有關。
  • 朱元璋後人按周期表起名,但元素周期表清朝才發明,是誰抄襲誰?
    每個背過元素周期表的同學應該都知道,背元素周期表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默寫元素周期表,對於元素周期表來說真可謂是字字都是生僻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究竟是誰想出的這些令人難記的生僻字呢? 其實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了,因為元素周期表與朱元璋眾多兒子的名字可謂是基本一致。
  • 朱元璋給子孫後代規定名字,用的竟然都是元素周期表上的字
    元素周期表大家都知道吧,「氫氦鋰鈹硼...」那一大串順口溜,記得當時上學背元素周期表的時候,先得是老師領著念一遍,然後自己還得標註上拼音,否則記住了下一個就忘了上一個。當時就想知道,誰發明的這麼多生僻字,又是誰把這些生僻字全都安排在了元素周期表上?朱!元!璋!就是他,明太祖朱元璋,草根出身屌絲逆襲成皇帝的老朱大哥。
  • 朱元璋後代按周期表起名,但元素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誰抄襲誰?
    01眾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在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所發明的,而元素周期表的出現也極大程度地推動了世界化學史的發展。然而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順序居然與明朝眾多皇室子弟的名字高度重合,這讓人不禁浮想聯翩難道在我國的明朝朱元璋早早的就發現了元素周期表的奧秘了嗎?首先,有一部分人表示很有可能是歷史的偶然性,導致明朝時期出現了與元素周期表相當類似的皇室子弟名稱。
  • 元素周期表中的漢字,跟朱元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那便是意味著對權利的挑釁和對皇權的藐視,是統治者最不能饒恕的,所以古代就有很多這樣的法律規定,不能起同皇帝諧音同字的名字,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那麼他跟元素周期表有什麼關係?這就跟我們前邊講的有關係了!這朱元璋也是一個奇葩皇帝,不但不允許老百姓的名字跟自己類似,他還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定下了一個起名字的規矩,你以為是不能同字同音嗎?錯了!
  • 元素周期表的命名為何跟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很相似,誰模仿了誰?
    說到這,不少人就會有疑問了,難道元素周期表是朱元璋的子孫後代創造的?當然不是,因為明朝時期還沒有元素周期表這一說,但是不可否認,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的命名,就以朱元璋後代中的名字為根據起的,為此,我們還必須再來說說元素周期表。
  • 「化學教父」朱元璋。對中國元素周期表的貢獻僅次於門捷列夫
    說到元素周期表,不知在座的相信各位是不是頭很大,反正小編高中時候翻來覆去記元素周期表的場景歷歷在目。眾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於1869年總結發表此周期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與朱元璋,跨越數百年的奇妙聯繫
    1869年,徐壽(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了解到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對此非常欽佩,希望能夠引進到中國來。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這一百多種元素,大部分在中國沒有對應的詞語,如何恰當地翻譯成中文困擾了他很久,直到遇見了大明王朝的家譜。
  • 朱元璋的「元素周期表」裡,湖南藩王未上榜
    朱元璋後的第四代,按照規律,理應用金字旁。「釒」字旁漢字有243個,此時的字沒多多少,朱家的兒孫們卻開始人數膨脹。加上各種講究,可以說起名成了一個無窮煩惱的事情。 為皇族取名造的字,被徐壽用到元素周期表 然而事在人為,總有辦法,於是,繼石油化工系之後,有色金屬研究院走上了歷史舞臺。
  • 元素周期表是誰翻譯的呢
    元素周期表每個人在高中時期都背過,當時怎麼把那一個個生僻字背下來的,自己都很服自己。雖說那些字很多又不好讀,又不好寫,實際上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創造。大家可以看看那些非英語國家的周期表,比如日本的,每一項都要用創造一個新詞去代入,而我們的周期表,即使一個沒接觸過化學的人,也能直接通過部首來簡單判斷是什麼屬性。例如金字旁是金屬,氣字頭的是氣體。
  • 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漢字一樣,他們到底誰抄誰?
    當我們在高中學習化學時,我們必須背誦的第一件事是化學元素周期表,「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我相信許多人會同時來。然而,對歷史有常識的人會發現這些元素的名字看起來如此熟悉。原來,經過查閱史書,人們發現這是明代王爺們的名字。
  • 1896年徐壽才引進周期表,為何朱元璋被稱為「元素周期表之父」?
    「元素周期表」是在1896年由徐壽引進中國,可卻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扯上了關係,朱元璋還被稱為「元素周期表之父」,這是怎麼一回事?話說,朱元璋是個比較信風水的人,在得到了天下後,為朱家能夠傳個千秋萬代,他憑一己之力把明朝近300年的路、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噹噹」。
  • 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有五分之一,都被朱元璋子孫的名字佔了
    六百多年前當朱元璋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制訂了一套起名規範時,他決不會想到,許多年之後子孫的名字會和化學元素聯繫在一起。朱元璋在制訂的起名規範中,皇室後人名字第二個字是輩分,第三個字裡則要有一個五行偏旁的字,按照木、火、土、金、水依次代傳。
  • 有人把明朝王爺的名字放在一塊,發現了一張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圖源百度 你可能會想, 乖乖! 朱元璋同學是潛伏在明朝的理工男啊, 竟然都用化學元素來給皇室後代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