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中的漢字,跟朱元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2020-12-06 大叔談史

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尋常人家最忌諱的就是跟皇帝的名諱同字同音了,皇帝可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是政治權利的塔尖,怎麼能容許有人跟自己的名諱一樣呢?那便是意味著對權利的挑釁和對皇權的藐視,是統治者最不能饒恕的,所以古代就有很多這樣的法律規定,不能起同皇帝諧音同字的名字,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那麼他跟元素周期表有什麼關係?這就跟我們前邊講的有關係了!

這朱元璋也是一個奇葩皇帝,不但不允許老百姓的名字跟自己類似,他還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定下了一個起名字的規矩,你以為是不能同字同音嗎?錯了!而是規定子孫們的名字中必須有金木水火土,而且得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則,也就說名字中必須有五行做偏旁的漢字!包括現代很多人起名字也很講究這些,但是古代文字有限,沒有如今這麼寬泛,這可是難倒了那些文官們!

明朝一共有三百多年,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代代相傳12世,我們且知道古代皇帝後宮佳麗三千,閒來無事就是繁衍後代,這樣算下來子嗣頗多,就這樣文官們按著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開始起名字,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 、朱厚熜、朱載垕 、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這還只是歷任皇帝的名字,還不包括皇子們的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中有很多生僻字,比如熜、垕 ,大家認識嗎?這是因為歷經多年,常見的帶五行偏旁的漢字幾乎都要用完了,又不能和歷任皇帝、皇子重名,文官們又沒辦法,開國皇帝定的規矩,哪能隨便破呢?沒辦法,只好多翻古代書籍自己來找字、造字了,就有這些個生僻字,不知道我們新華字典裡多少字就是在明朝這樣被文官們創造出來的呀!你一定沒想到過那些小學時候難倒自己的生僻字,居然是這麼個前世今生吧!

說了這麼多跟元素周期表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啊這元素周期表第一次傳到中國的時候,就是在明朝,當時有一個資歷頗深的老學究名叫徐壽,他是負責元素周期表翻譯的支持官員,在翻譯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難題,也可以說是瓶頸,我們都知道元素周期表有118個,而且都是金屬類的,那麼這118個元素需要對應118個生僻字,而且還得符合中國漢字文化和藝術,比如Fe用漢字表示就是鐵,這可難倒了徐壽。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壽看到了明朝朱氏的家譜,打開一看,這還了得,密密麻麻都是五行生僻字啊,這真是意外驚喜啊,徐壽當時便樂的直接用家譜裡的生僻字給元素命名了,這就是我國的第一份元素周期表,而且這些字我們到現在還在使用,朱元璋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定的規矩,居然幫助後人解決了一個這麼大的難題!

相關焦點

  • 元素周期表的命名為何跟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很相似,誰模仿了誰?
    說到這,不少人就會有疑問了,難道元素周期表是朱元璋的子孫後代創造的?當然不是,因為明朝時期還沒有元素周期表這一說,但是不可否認,元素周期表中金屬元素的命名,就以朱元璋後代中的名字為根據起的,為此,我們還必須再來說說元素周期表。
  • 朱元璋後人按周期表起名,但元素周期表清朝才發明,是誰抄襲誰?
    氫氦鋰鈸硼,碳氮氧氟氖……各位同學在初中的化學課堂上應該都被其恐怖的統治過吧,作為初中課堂上的一霸,元素周期表可謂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不僅揭露了各個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繫,反映出了每個元素性質與它的原子結構之間的關係,並且在哲學、自然科學和生產實踐在內的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出現,為何朱元璋起的名能聯成周期表?誰抄誰?
    朱元璋一家人的名字起得特別有意思,他自己的名字叫朱重八,父親叫朱五四,爺爺叫朱初一,曾爺爺叫朱四九,都是以出生日期來命名的名字,在元朝,只有最底層的百姓才這樣起名。朱元璋絞盡腦汁地替兒孫們起名字,可他千算萬算就是忽略了一點,他的兒孫們生活在太平時期,一個個的太能生了,到嘉靖皇帝後期的時候,朱家人族譜中在籍人數已經達到四萬人了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不是清朝才發明嗎
    」——朱元璋提到明朝第一位君主朱元璋,大家首先會想到什麼?是他農民出身最終成為皇帝,還是他大肆屠殺功臣,亦或者是他違背嫡長子繼承制,扶持朱允炆作為皇帝?對於理科生而言,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上有著許許多多見所未見的字,分別對應著相應的化學元素。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誰抄襲誰?
    不過,有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許多元素名稱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後代名字相同。如果說,朱元璋的後代是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是周期表是清朝時才發明的,那麼這究竟是誰抄襲誰呢?說起來,在化學元素周期表傳入我國的過程中,確實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朱元璋後代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是誰抄襲?
    不過,有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許多元素名稱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後代名字相同。如果說,朱元璋的後代是按元素周期表起名,但是周期表是清朝時才發明的,那麼這究竟是誰抄襲誰呢?說起來,在化學元素周期表傳入我國的過程中,確實發生過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 元素周期表發明於清朝,朱元璋給後代起名卻用上了,難道是穿越了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命名特徵 我們知道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幾類,金屬元素,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像鐵、銀、銅等都屬於金屬,有金屬元素自然就有非金屬元素,像排名第一的氫,還有晶片中會用到的矽都屬於非金屬元素,那麼我們可以發現中國漢字通常都有這樣一個規律,即使你不知道這個漢字什麼意思,但是你也可以通過字面大致推斷。
  • 元素周期表中的字,為何要感謝朱元璋呢?
    元素周期表中的字,確實得感謝朱元璋,而這就不得不說說大明皇族的起名大法——《五行起名大法》!作為中國歷史上起點最低的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創業之路,充滿著艱險。因此,當上皇帝後的他,對子孫的溺愛也是非其他朝代開國君所能比的。正因如此,在我看來,他可是大明王朝的絕世奶爸。
  • 朱元璋子孫的名字和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漢字一樣,他們到底誰抄誰?
    當我們在高中學習化學時,我們必須背誦的第一件事是化學元素周期表,「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我相信許多人會同時來。然而,對歷史有常識的人會發現這些元素的名字看起來如此熟悉。原來,經過查閱史書,人們發現這是明代王爺們的名字。
  • 1896年徐壽才引進周期表,為何朱元璋被稱為「元素周期表之父」?
    「元素周期表」是在1896年由徐壽引進中國,可卻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扯上了關係,朱元璋還被稱為「元素周期表之父」,這是怎麼一回事?話說,朱元璋是個比較信風水的人,在得到了天下後,為朱家能夠傳個千秋萬代,他憑一己之力把明朝近300年的路、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噹噹」。
  • 朱元璋的「元素周期表」裡,湖南藩王未上榜
    太祖朱元璋的兒子這一輩,還都是兩個字的名字,尾字為木字旁。他一共生育了26個兒子,數量可算龐大。全部都是木字旁的名。按理說在漢字裡面找出26個木字旁的字來真不是什麼難事,可朱元璋的26個兒子裡面,名字中依然有很多生僻字,如朱樉、朱棡、朱柍、朱栴、朱楩、朱桱等……也許這樣的命名是為了讓出身草莽的朱元璋顯得更有文化感吧。 木字暫時排完了,接下來就是「火」字旁了。
  • 明朝王爺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張元素周期表
    有人說,「元素周期表」的創始者是朱元璋。這個說法,驚呆了我。可是,再一看明代宗室的名字,我好像明白了什麼!他想把元素周期表翻譯成中文,在翻譯中,他發明了音譯的命名方法,給這個化學元素起了個中文名。例如,對固體金屬元素的命名,一律用"金"字旁,再配一個與該元素第一音節近似的漢字,創造了 「鋅」、「錳」、「鎂」等元素的中文名稱。
  • 「化學教父」朱元璋。對中國元素周期表的貢獻僅次於門捷列夫
    說到元素周期表,不知在座的相信各位是不是頭很大,反正小編高中時候翻來覆去記元素周期表的場景歷歷在目。眾所周知,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於1869年總結發表此周期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
  • 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有五分之一,都被朱元璋子孫的名字佔了
    六百多年前當朱元璋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制訂了一套起名規範時,他決不會想到,許多年之後子孫的名字會和化學元素聯繫在一起。朱元璋在制訂的起名規範中,皇室後人名字第二個字是輩分,第三個字裡則要有一個五行偏旁的字,按照木、火、土、金、水依次代傳。
  • 元素周期表與朱元璋,跨越數百年的奇妙聯繫
    1869年,徐壽(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了解到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對此非常欽佩,希望能夠引進到中國來。但是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這一百多種元素,大部分在中國沒有對應的詞語,如何恰當地翻譯成中文困擾了他很久,直到遇見了大明王朝的家譜。
  • 朱元璋後代按周期表起名,但元素周期表清朝時才發明,誰抄襲誰?
    ,而元素周期表的出現也極大程度地推動了世界化學史的發展。然而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順序居然與明朝眾多皇室子弟的名字高度重合,這讓人不禁浮想聯翩難道在我國的明朝朱元璋早早的就發現了元素周期表的奧秘了嗎?首先,有一部分人表示很有可能是歷史的偶然性,導致明朝時期出現了與元素周期表相當類似的皇室子弟名稱。
  • 元素周期表清朝才發明,名稱卻是朱元璋定下的,誰抄襲誰?
    初中上化學課時,就必須要背元素周期表,中文版的元素周期表,無論是按「族」還是按「周期」背誦,都朗朗上口,非常好記,這在中國人眼裡其實並沒有什麼,但放眼世界,中文版元素周期表絕對是「神一般的存在」!
  • 明朝王爺們的名字湊在一起,居然是一張元素周期表?
    可是,元素周期表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現的,直到清末才翻譯成中文。 特別是,「鐳」這個化學元素是居裡夫人於1902年才發現的,而朱慎鐳1598年就去世了,是萬曆年間的人物。難道朱元璋還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 元素周期表是誰翻譯的呢
    元素周期表每個人在高中時期都背過,當時怎麼把那一個個生僻字背下來的,自己都很服自己。雖說那些字很多又不好讀,又不好寫,實際上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創造。大家可以看看那些非英語國家的周期表,比如日本的,每一項都要用創造一個新詞去代入,而我們的周期表,即使一個沒接觸過化學的人,也能直接通過部首來簡單判斷是什麼屬性。例如金字旁是金屬,氣字頭的是氣體。
  • 歷史中的巧合,明朝皇子的名字竟然和化學元素周期表高度重合!
    相信高中選擇理科的同學對化學的印象肯定比較深刻,其複雜的化學性質還有大部分是統一的「釒」偏旁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更是讓人「流連忘返」。而在翻閱古籍發現時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朝王爺的大名裡都有這些元素周期表中的漢字,難不成門捷列夫總結出的元素周期表,翻譯過來是看朱家的族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