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尋常人家最忌諱的就是跟皇帝的名諱同字同音了,皇帝可是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是政治權利的塔尖,怎麼能容許有人跟自己的名諱一樣呢?那便是意味著對權利的挑釁和對皇權的藐視,是統治者最不能饒恕的,所以古代就有很多這樣的法律規定,不能起同皇帝諧音同字的名字,朱元璋是明朝的皇帝,那麼他跟元素周期表有什麼關係?這就跟我們前邊講的有關係了!
這朱元璋也是一個奇葩皇帝,不但不允許老百姓的名字跟自己類似,他還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們定下了一個起名字的規矩,你以為是不能同字同音嗎?錯了!而是規定子孫們的名字中必須有金木水火土,而且得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則,也就說名字中必須有五行做偏旁的漢字!包括現代很多人起名字也很講究這些,但是古代文字有限,沒有如今這麼寬泛,這可是難倒了那些文官們!
明朝一共有三百多年,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代代相傳12世,我們且知道古代皇帝後宮佳麗三千,閒來無事就是繁衍後代,這樣算下來子嗣頗多,就這樣文官們按著開國皇帝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開始起名字,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朱祁鈺、朱見深、朱祐樘、朱厚照 、朱厚熜、朱載垕 、朱翊鈞、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這還只是歷任皇帝的名字,還不包括皇子們的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中有很多生僻字,比如熜、垕 ,大家認識嗎?這是因為歷經多年,常見的帶五行偏旁的漢字幾乎都要用完了,又不能和歷任皇帝、皇子重名,文官們又沒辦法,開國皇帝定的規矩,哪能隨便破呢?沒辦法,只好多翻古代書籍自己來找字、造字了,就有這些個生僻字,不知道我們新華字典裡多少字就是在明朝這樣被文官們創造出來的呀!你一定沒想到過那些小學時候難倒自己的生僻字,居然是這麼個前世今生吧!
說了這麼多跟元素周期表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啊這元素周期表第一次傳到中國的時候,就是在明朝,當時有一個資歷頗深的老學究名叫徐壽,他是負責元素周期表翻譯的支持官員,在翻譯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難題,也可以說是瓶頸,我們都知道元素周期表有118個,而且都是金屬類的,那麼這118個元素需要對應118個生僻字,而且還得符合中國漢字文化和藝術,比如Fe用漢字表示就是鐵,這可難倒了徐壽。
一次偶然的機會,徐壽看到了明朝朱氏的家譜,打開一看,這還了得,密密麻麻都是五行生僻字啊,這真是意外驚喜啊,徐壽當時便樂的直接用家譜裡的生僻字給元素命名了,這就是我國的第一份元素周期表,而且這些字我們到現在還在使用,朱元璋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定的規矩,居然幫助後人解決了一個這麼大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