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每個人在高中時期都背過,當時怎麼把那一個個生僻字背下來的,自己都很服自己。雖說那些字很多又不好讀,又不好寫,實際上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創造。
大家可以看看那些非英語國家的周期表,比如日本的,每一項都要用創造一個新詞去代入,而我們的周期表,即使一個沒接觸過化學的人,也能直接通過部首來簡單判斷是什麼屬性。例如金字旁是金屬,氣字頭的是氣體。
那麼是誰翻譯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呢?
1869年,美國人嘉約翰口譯、何瞭然筆述的《化學初階》在廣州出版。隨後英國人傅蘭雅口譯、徐壽筆述的《化學鑑原》出版。其中徐壽的元素命名法:取西文首音的同音漢字,配以標識元素常態的偏旁,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大大簡化了學習的複雜性。此後徐壽出版了很多普及化學知識的書籍,在中國的翻譯史和化學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篇章。
至於有人說徐壽在翻譯的時候借鑑了朱元璋給後代立下起名的規則,五月是不信的,不過就像牛頓被蘋果砸到,悟出萬有引力一樣,增加了一些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