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是在1896年由徐壽引進中國,可卻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扯上了關係,朱元璋還被稱為「元素周期表之父」,這是怎麼一回事?
話說,朱元璋是個比較信風水的人,在得到了天下後,為朱家能夠傳個千秋萬代,他憑一己之力把明朝近300年的路、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噹噹」。
其中,就有朱元璋給後世子孫定了取名字的規矩,「五行取名法」,後代要謹遵:朱姓+輩分+五行,其中第三個字必須是帶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比如,太子朱標家的二十個字就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朱元璋的25個兒子每一家都有一份,一輩接著一輩輪流用。
前邊這樣安排都沒有事,但是第三個字就有大問題了。按照朱元璋的初衷,第三個字必須與「五行相生」有關係,必須要採用金木水火土作為偏旁的字,比如他的兒子就是木字旁,朱標、朱樉、朱棡、朱棣……孫子輩就是火字旁,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
可是,字典裡帶「金木水火土」的就那些字,又不能重複,用完了就沒了;而且,朱家的皇子皇孫無憂無慮地、吃得好睡得好,導致了後期朱家的人口劇增,那些字就更加不夠用了。
最終,他們只能翻找古籍,用一些生僻字、異體字、通假字來取名字。但還是太能生了,字還是不夠用,只好造字了,這也就出現了鐳、鈉、鎂、鈷、鈰、烷、烯等新字。
後來,徐壽引進化學元素周期表,但那些元素根本就沒有對應的漢字,只好「音譯」,他在查看朱氏家譜時,就如同發現這一片新大陸,第三個字正適合這些元素。就這樣,機緣巧合之下,朱家就與「元素周期表」聯繫在一起,朱元璋可能做夢都沒想到還能化學領域做出了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