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過一句老話「窮在鬧市無人尋,富在深山有遠親」,深覺此話有理。
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飛黃騰達,而遠在老家的的兩個夥伴不惜千裡迢迢來投靠朱元璋,希望謀得一官半職。
但是本文要說的是這兩人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放牛娃出身的朱重八,為何能夠完成開國皇帝的人生逆襲
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小時候還為地主放過牛,後來因為天災頻發,連朱元璋的母親都被餓死了。
迫於生計,朱元璋離開家鄉,去皇覺寺投奔了一個名叫「高彬」的和尚,作了他身邊的一個小行童。後來寺中也沒有餘糧,就將朱元璋等和尚都打發走了,讓他們去化緣。
元朝末年風雲四起,諸多農民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統治,朱元璋也在此時參加了以郭子興為首領的農民起義軍——紅巾軍,從此也就開始了南徵北戰。
朱元璋此人心思活泛,善於收買人心,在作戰時又很勇猛,深得其他士兵的敬佩,再加上他為人處事十分機智得當,也受到了頭領的看重。
朱元璋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起義軍中勢力較大的一支,在成勢之後,朱元璋並沒有著急與打地盤,反而是在浙西一帶休養生息,迅速的壯大了自己的勢力。
此後,朱元璋先後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人,在鞏固了在南方的統治後,朱元璋隨即揮軍北伐,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在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城登基為帝,建立了大明朝,朱元璋也完成了由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逆襲。
昔日夥伴前來投奔,為何會一死一生?
俗話說的好「人怕出名豬怕壯」,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連找他升官發財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朱元璋早先又是放牛娃出身,因此,朱元璋的小夥伴也是開國皇帝中最寒酸的,
在很多野史中,都在講曾經有與他一起放牛的小夥伴也來找他安排個官噹噹。
這兩個小夥伴想啊,都說「苟富貴,勿相忘。」朱元璋如今當了皇帝了,那我們去投靠他,怎麼的不也得給我們個一官半職。於是這兩個人就啟程前往南京,抱大腿去了。
據說,一個曾經幫助過朱元璋的小夥伴見到朱元璋之後,想起往昔對朱元璋的幫助,竟然沒有行跪拜之禮,而且直呼朱元璋的姓名,雖然說當年感情十分深厚,但是如今雙方身份地位已經出現巨大的變化,他的這種行為自然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朱元璋好歹是當了皇帝的人,氣量和涵養也是有一點的,因此也不願意和他計較,還安排了豐盛的飲食,請他吃飯。
但這個小夥伴仍然不知收斂,在用餐時,說著朱元璋小時候的醜事,此舉讓朱元璋大動肝火。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也常常覺得自己出身不好,所以十分不願意談論未發跡之前的事。而這個兒時夥伴卻正好觸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因此被殺了。
據說另一位跟朱元璋並沒有多少交情的小夥伴見到已經成為皇帝的朱元璋後十分有眼力見,他見到朱元璋之後,低頭便拜,口呼萬歲。
又給朱元璋吹了好大一通的彩虹屁,這給朱元璋誇得那是心花怒放,大大的滿足了朱元璋的虛榮心。於是朱元璋金口一開,給自己曾經的小夥伴封了個大官。
「語言的藝術」可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任何人可都得好好學習。但其實這兩位小夥伴落到這樣的相差甚遠的待遇,也不能單單怪人家不會說話,雖然人家是有一部分責任,朱元璋的性格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是十分重要的。
學會在適當的場合說合適的話,也是我們的一門必修課。如果面對別人的惡語相向,我們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但如果別人也是無心之失,那我們也不必斤斤計較。
野史傳聞中的朱元璋與正史上的朱元璋形象相差甚遠?
關於朱元璋的黑歷史的確很多,類似這種殺害童年小夥伴的版本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民間野史傳聞,很多都沒有真憑實據,然而對於朱元璋的口碑,卻是異常的低,即使是金庸老先生在寫武俠《倚天屠龍記》中,也將朱元璋刻畫為一個陰險狠毒,心機很深的人。著名歷史講師袁騰飛曾經直呼朱元璋因為窮苦,所以特別腹黑!
按照大部分人的想法,一個貧民一步步走到九五之尊的位置,非有堅韌不拔之志,經事治國之才不可為。
如果不依靠殘忍和冷酷無情的手段,必然不會成為,他們的根據是朱元璋建國之後,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也得到了很大的嘉獎,升官的升官,封侯的封侯。但到後來,朱元璋害怕這些大臣功高蓋主,搶了自己的位置,就對自己這些老夥計下了毒手。大多數功臣最後都沒有得以善終,後來還又人以此為背景,拍攝了《火燒慶雲樓》這部劇。
據說朱元璋此人頗為好面子,特別不願意別人提他當過和尚的事,連「僧」、「禿」這樣的字眼都聽不得。據《國朝典故》記載,朱元璋出去遊玩時遇見一間寺廟,廟中牆上畫了一個背著布袋的和尚,而且牆邊還寫了一首打油詩:「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將一袋藏。畢竟有收還有散,放些寬子又何妨?」
朱元璋讀後十分生氣,認為這詩是在諷刺自己,便下令捉拿寫詩之人,但又無處可尋,因此朱元璋一氣之下就下令放火燒廟,以洩私憤。
關於黑朱元璋的歷史,其實大多都是野史,在正史上的朱元璋不僅僅是冷酷無情的一面,也有諸多優點,在對治理國家方面,他始終是以農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明朝欣欣向榮。
朱元璋一生建立了從安史之亂以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國家,是真正歷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就這樣一個皇帝,人無完人,朱元璋的身上也存在很多的缺點,然而,有些自詡有文化的垃圾竟然說他是農民出身,就是「賊王八出身」,這樣的垃圾從事歷史工作本身就是對歷史的褻瀆!
為什麼野史傳聞中的朱元璋與正史上的朱元璋形象相差甚遠?因為朱元璋以農民的利益為出發點,打擊官員貪腐,而官員都是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