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朱元璋發跡後,他的兩個舊相識前來投奔,結局卻迥然不同!

2021-01-07 史論縱橫

以前聽過一句老話「窮在鬧市無人尋,富在深山有遠親」,深覺此話有理。

明太祖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飛黃騰達,而遠在老家的的兩個夥伴不惜千裡迢迢來投靠朱元璋,希望謀得一官半職。

但是本文要說的是這兩人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放牛娃出身的朱重八,為何能夠完成開國皇帝的人生逆襲

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小時候還為地主放過牛,後來因為天災頻發,連朱元璋的母親都被餓死了。

迫於生計,朱元璋離開家鄉,去皇覺寺投奔了一個名叫「高彬」的和尚,作了他身邊的一個小行童。後來寺中也沒有餘糧,就將朱元璋等和尚都打發走了,讓他們去化緣。

元朝末年風雲四起,諸多農民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統治,朱元璋也在此時參加了以郭子興為首領的農民起義軍——紅巾軍,從此也就開始了南徵北戰。

朱元璋此人心思活泛,善於收買人心,在作戰時又很勇猛,深得其他士兵的敬佩,再加上他為人處事十分機智得當,也受到了頭領的看重。

朱元璋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起義軍中勢力較大的一支,在成勢之後,朱元璋並沒有著急與打地盤,反而是在浙西一帶休養生息,迅速的壯大了自己的勢力。

此後,朱元璋先後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人,在鞏固了在南方的統治後,朱元璋隨即揮軍北伐,推翻了元朝的統治。

在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城登基為帝,建立了大明朝,朱元璋也完成了由放牛娃到開國皇帝的逆襲。

昔日夥伴前來投奔,為何會一死一生?

俗話說的好「人怕出名豬怕壯」,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連找他升官發財的人也不在少數,而朱元璋早先又是放牛娃出身,因此,朱元璋的小夥伴也是開國皇帝中最寒酸的,

在很多野史中,都在講曾經有與他一起放牛的小夥伴也來找他安排個官噹噹。

這兩個小夥伴想啊,都說「苟富貴,勿相忘。」朱元璋如今當了皇帝了,那我們去投靠他,怎麼的不也得給我們個一官半職。於是這兩個人就啟程前往南京,抱大腿去了。

據說,一個曾經幫助過朱元璋的小夥伴見到朱元璋之後,想起往昔對朱元璋的幫助,竟然沒有行跪拜之禮,而且直呼朱元璋的姓名,雖然說當年感情十分深厚,但是如今雙方身份地位已經出現巨大的變化,他的這種行為自然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朱元璋好歹是當了皇帝的人,氣量和涵養也是有一點的,因此也不願意和他計較,還安排了豐盛的飲食,請他吃飯。

但這個小夥伴仍然不知收斂,在用餐時,說著朱元璋小時候的醜事,此舉讓朱元璋大動肝火。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也常常覺得自己出身不好,所以十分不願意談論未發跡之前的事。而這個兒時夥伴卻正好觸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因此被殺了。

據說另一位跟朱元璋並沒有多少交情的小夥伴見到已經成為皇帝的朱元璋後十分有眼力見,他見到朱元璋之後,低頭便拜,口呼萬歲。

又給朱元璋吹了好大一通的彩虹屁,這給朱元璋誇得那是心花怒放,大大的滿足了朱元璋的虛榮心。於是朱元璋金口一開,給自己曾經的小夥伴封了個大官。

「語言的藝術」可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任何人可都得好好學習。但其實這兩位小夥伴落到這樣的相差甚遠的待遇,也不能單單怪人家不會說話,雖然人家是有一部分責任,朱元璋的性格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生活在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是十分重要的。

學會在適當的場合說合適的話,也是我們的一門必修課。如果面對別人的惡語相向,我們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但如果別人也是無心之失,那我們也不必斤斤計較。

野史傳聞中的朱元璋與正史上的朱元璋形象相差甚遠?

關於朱元璋的黑歷史的確很多,類似這種殺害童年小夥伴的版本很多,但是大多都是民間野史傳聞,很多都沒有真憑實據,然而對於朱元璋的口碑,卻是異常的低,即使是金庸老先生在寫武俠《倚天屠龍記》中,也將朱元璋刻畫為一個陰險狠毒,心機很深的人。著名歷史講師袁騰飛曾經直呼朱元璋因為窮苦,所以特別腹黑!

按照大部分人的想法,一個貧民一步步走到九五之尊的位置,非有堅韌不拔之志,經事治國之才不可為。

如果不依靠殘忍和冷酷無情的手段,必然不會成為,他們的根據是朱元璋建國之後,跟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也得到了很大的嘉獎,升官的升官,封侯的封侯。但到後來,朱元璋害怕這些大臣功高蓋主,搶了自己的位置,就對自己這些老夥計下了毒手。大多數功臣最後都沒有得以善終,後來還又人以此為背景,拍攝了《火燒慶雲樓》這部劇。

據說朱元璋此人頗為好面子,特別不願意別人提他當過和尚的事,連「僧」、「禿」這樣的字眼都聽不得。據《國朝典故》記載,朱元璋出去遊玩時遇見一間寺廟,廟中牆上畫了一個背著布袋的和尚,而且牆邊還寫了一首打油詩:「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將一袋藏。畢竟有收還有散,放些寬子又何妨?」

朱元璋讀後十分生氣,認為這詩是在諷刺自己,便下令捉拿寫詩之人,但又無處可尋,因此朱元璋一氣之下就下令放火燒廟,以洩私憤。

關於黑朱元璋的歷史,其實大多都是野史,在正史上的朱元璋不僅僅是冷酷無情的一面,也有諸多優點,在對治理國家方面,他始終是以農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明朝欣欣向榮。

朱元璋一生建立了從安史之亂以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國家,是真正歷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就這樣一個皇帝,人無完人,朱元璋的身上也存在很多的缺點,然而,有些自詡有文化的垃圾竟然說他是農民出身,就是「賊王八出身」,這樣的垃圾從事歷史工作本身就是對歷史的褻瀆!

為什麼野史傳聞中的朱元璋與正史上的朱元璋形象相差甚遠?因為朱元璋以農民的利益為出發點,打擊官員貪腐,而官員都是讀書人!

相關焦點

  • 這個華人在海外「發跡」成為國王,明朝數萬民眾渡海投奔
    聽聞梁道明稱王,數萬明朝的民眾從廣東渡海,爭相到三佛齊投奔梁道明國王。三佛齊王國位於大巽他群島的蘇門答臘島。按照中國史籍的記載,這個古國成立於7世紀左右,其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其首都為勃林邦(今印度尼西亞巨港市,原稱舊港,音譯為「巴鄰旁」)。唐宋兩代,三佛齊王國多次來朝。從647年起,此國就開始向唐朝進貢。
  • 朱粲吃人成癮 反目唐王 後又投奔王世充,結局終不得善終
    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我的百家號,上篇文章介紹了「食人魔」朱粲的故事,他的惡行被不被人接受,終被人反抗,戰敗後投靠了李淵唐高祖,還封他做了楚王。相信這不是大家想看到結局,俗話說的好,惡人有惡報,對吧。下面就來講朱粲在投奔唐高祖後發生的故事!
  • 朱元璋率軍出城,聽見幾聲鳥叫,急忙撤回大本營
    朱元璋,可以說是典範了。講他的兩個小故事。據《明太祖實錄》,郭子興等五元帥佔據濠州城,並不是很和睦。不久,徐州戰敗的彭大、趙均用帥眾來投奔。郭子興等人敬他們是前輩,尊為老大。若不是朱元璋救得及時,他嶽丈大人的腦袋,只怕就要不保了。眼見著濠州有點亂,朱元璋自請出城招兵買馬攻城略地。未久,幾方又起火併,很多士兵死亡,彭大的繼承人彭早住亦被趙均用做掉。老趙挾持了郭子興,又是朱元璋使盡全力,把他救了出來。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酒醒後做了一事,朱元璋放心了
    當年漢太祖劉邦成功上位後,挨個殺掉當年與他共患難同進退的「兄弟」,即使是幫他最多的韓信,最後也難逃一死,不離不棄,是實實在在的開國功臣,然而朱元璋同樣對他留了心眼,為了「考驗」徐達,朱元璋故意把他灌醉後抬上龍床,後來發生了什麼?
  • 朱元璋稱帝後,她為何敢當面叫他「朱重八」,朱元璋還笑臉相迎?
    朱元璋一生傳奇,在稱帝後,為了給皇孫朱允炆即位鋪清道路,曾大肆殺戮功臣,使得朝中大臣見了他都是膽戰心驚,唯恐說錯了話被殺頭甚至牽連九族。但是,在朱元璋的一生當中,唯獨不敢對一個人濫用皇帝權威,她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明朝開國皇后——馬秀英。
  • 在元末起義軍中,朱元璋為什麼能夠嶄露頭角?
    慢慢地,朱元璋的威望漸漸蓋過了郭子興,郭子興被蠱惑,開始懷疑朱元璋。朱元璋先是放聲大哭,告訴手下他被懷疑了,問有沒有人要離開他,所有人中只有李善長一個人哭著不肯離開,勸說朱元璋對郭子興仍然殷勤。很長一段時間,雖然郭子興與朱元璋仍有不愉快,但信任逐漸恢復。
  • 胡大海生前身後事:兒子被朱元璋殺死,媳婦竟然也被扔到河裡
    胡大海,字通甫,身材高大,面孔黑,十分聰明,朱元璋剛剛起兵,胡大海就到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見其武藝高強 胡大海跟隨朱元璋渡江後,很快就脫穎而出,因功被授予右翼統軍元帥,成為中高層領導,後從大軍破寧國,協助院判鄧愈戍守,佔領徽州,攻克建德,攻佔蘭溪,從取婺州,中間還多次打敗元軍,降服苗兵三萬人,可以說戰功赫赫。 當然,胡大海的官職也因此步步高升,先是晉升為樞密院判官,後又晉升為樞密院事。
  • 有人送給朱元璋一名絕色女子,一夜過後,女子被朱元璋降旨處死
    抓走蘇妲妹後,二人都想將這位美女佔為己有。但他們都不服對方,且又礙於朱元璋剛剛立下的軍規。於是二人便決定,一起借花獻佛將美女送給朱元璋。朱元璋見到美女後,果然也被對方的美貌所吸引。因進獻美女之功,李文忠和胡德濟二人得到了朱元璋口頭上的嘉獎。誰曾想,隨後有些沾沾自喜的二人,便當街縱馬強搶民女。這可是帶頭觸犯朱元璋剛定下的軍規。
  • 朱元璋封的開國六公爵都是誰?其中有個人,爵位承襲到了大明滅亡
    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稱王時,鄧愈被任命為右御史大夫。大明建立後,鄧愈被加封為太子諭德,後又為榮祿大夫、右柱國和衛國公。洪武十年(1377),在鄧愈病逝後,朱元璋追封他為寧河王,諡號武順,配享太廟。可惜繼承了鄧愈爵位的長子後因李善長而受牽連,最終奪爵被殺。直到明世宗時,鄧愈的五世孫才被續封定遠侯,並把爵位傳了下去。
  • 朱元璋對大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他直接砍掉兒子首級,送給皇帝
    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古往今來,不少皇帝都不斷地測試臣子的忠心,最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公元1328年,童年生活十分清貧,以至於母親逝世時甚至都無法為其守孝,一家人就為了生計各奔東西了。1343年,朱元璋還為了活命進了寺廟當和尚,直到1352年加入郭子興的起義隊伍之後,朱元璋的命運才開始改變。
  • 對朱元璋的幫助有多大?
    導語: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正室,也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從起義之初就一直跟隨於他。馬皇后也被人稱為馬大腳,這是她的體貌特點,然在從評書演義和野史中,對此人的評價是前賢后殘。歷史上真實的馬皇后是這樣的人設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 《神廚小福貴》同樣都是皇宮裡的太監,結局卻迥然不同,有些心塞
    《神廚小福貴》作為佔據著許多人童年時光的眾多動畫片中的其中一部作品,雖然是給小孩子看的動畫片出身,卻有著小孩子看不懂得極具悲劇性的結局和甚是深刻的內涵,如今,長大的我們,再回頭看去時,早已幡然醒悟,感慨頗深。
  • 揭秘朱元璋為何一從軍就嶄露頭角——亂世逼民反,還俗投紅巾
    朱元璋整天提心弔膽,怕遲早要把元軍捆起來當紅兵領賞,不如到濠州去投軍,而且家鄉的朋友湯和等人都已經投奔了起義軍。很快,在湯和的邀請下,朱元璋來到濠州,在郭子興手下當了一名小兵。進入郭子興的隊伍後,因其見多識廣,經歷了許多磨難,在義軍的眾多戰友中,他首先顯示出了超凡的才能。
  • 明朝建立後,陳友諒的後人去哪了?朱元璋:在水中生活,不得上岸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乃是世間常態,在交戰的過程中,或許兩方都是勢均力敵的對手,但是當結局已定之時,失敗者將成為案板上的魚肉,隨意為對手所處置,比如陳友諒便經歷了這樣的事情,就連他的後人,都因此而遭殃。
  • 劉伯溫能預知未來,他為兒子們做過規劃嗎,他兒子們結局如何
    而劉伯溫就是這樣一個,不但能幫助朱元璋建功立業的軍師,同時也被傳為「神仙」的人。 準確地說,劉伯溫不是在後世才被傳為「神仙」的,而在當世他就已經有了「半仙」的稱號。當年朱元璋對於「稱王」這件事情,一直猶豫不決。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有個叫做朱升的謀士,曾經對朱元璋講「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規劃,朱元璋一直按照這個戰略規劃布局他的統一行動。
  • 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朱元璋將他餵了蚊子?他的死法可能沒這麼簡單
    胡惟庸為相,劉伯溫慘死 劉伯溫是朱元璋得到天下的智囊,有諸葛亮轉世之稱,能夠得到與武廟十至諸葛武侯齊名的評價,可見劉伯溫的能力在當時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而朱元璋也對他非常信任,什麼事情都要問一問劉伯溫。
  • 朱元璋善疑、殘暴,什麼原因造成了扭曲的性格?
    02與他生長的環境有關要了解朱元璋的性格就得分析他的成長環境。朱元璋的父輩世代都是窮苦農民,家庭的負擔可想而知。生逢亂世,公元1348年,一場瘟疫降到了他的身上,父母兄弟相繼離世,16歲的朱元璋沒有了護身之所。
  • 朱元璋為什麼長著張「鞋拔子臉」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相貌,對他的發跡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加元末起義軍前,貧農朱元璋一直給地主家幹活,後來遭遇災年,除了二哥入贅其他人家活了下來,朱家就只剩下了他一個。1344年,16歲的朱元璋進了皇覺寺當和尚,四處化緣。25歲時,他來到離家鄉鳳陽不遠的濠州,見到了紅巾軍領袖郭子興,從此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祁同偉和李達康,同樣是貧寒出身,為何結局卻迥然不同?
    論起來,祁同偉和李達康,兩人出身相當,都是貧寒子弟,工作上都很賣力,但結局卻是迥然不同。一是因為兩個人性格的差異,二是因為面對人生轉折的時候,兩個人的選擇不一樣。從兩個人事業起點來看,祁同偉是省政法委書記的女婿,身中數槍的緝毒英雄。
  • 鮮為人知的孫權墓,為朱元璋守門1000年,是南京現存最早的古墓!
    或許因為諸葛亮、曹操、劉關張爭風吃醋,很多人都不知道孫權,更別說他的墓在哪裡了。出生於182年,18歲時被立為「江東之主」,公元208年,孫權、劉備以三萬騎破曹操二十萬大軍,寫下了著名的《赤壁之戰》神話。公元前229年,雄心勃勃的孫權正式遷都建都,揭開了南京500年歷史的第一頁,公元252年,71歲的孫權兵終於在建鄴逝世,葬於南京中山南的「孫陵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