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後,陳友諒的後人去哪了?朱元璋:在水中生活,不得上岸

2021-01-12 騰訊網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乃是世間常態,在交戰的過程中,或許兩方都是勢均力敵的對手,但是當結局已定之時,失敗者將成為案板上的魚肉,隨意為對手所處置,比如陳友諒便經歷了這樣的事情,就連他的後人,都因此而遭殃。

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是元末民初農民起義的重要人物,都是因為元朝壓迫而奮起反抗之人,也都是有能力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

朱元璋,我們都知道,他出身貧農家庭,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後來遇到自然災害,家中沒有吃的了,還剃髮出家,四出流浪,靠化緣為生,25歲還是一貧如洗,也沒有家室,直到加入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才逐步翻身。

而陳友諒則不同,他雖然也出身底層,但家庭條件也不算太差,小時候還是有條件讀書的,史書記載他」少時好學,略通文義,姿貌豐偉,膂力過人,優於武藝「,20來歲的時候,還在元朝當官,擔任沔陽總管府的「獄吏」。

相對於朱元璋而言,陳友諒的生活要好上不少,因此陳友諒從決定反抗起,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便成為了長江以南的第一農民勢力。而在這個時候,張士誠和朱元璋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並不能夠算得上是和他勢均力敵的對手。

陳友諒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將南方統一了,因此朱元璋和張士誠是他所必須戰鬥的對象。朱元璋也是個聰明的人,他知道陳友諒一定會來進攻自己,於是便用了計謀將陳友諒騙到了南京,並收走了對方的戰利品。吃了一次虧之後的陳友諒勢力大減,無奈之下只能夠逃亡湖北,而朱元璋便是在這個時候將安徽的重鎮收入囊中的。

陳友諒對這件事情自然是不高興的,因此不久之後便開始用自己的所有財富進行反擊,他選擇了進攻南昌,從而為攻打南京做準備。但是可惜的是,陳友諒的計劃不大好,南昌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同時也由於朱元璋一方的南昌守將能力實在太強,因此陳友諒消耗了幾個月的時間都沒有拿下,最終讓朱元璋有了支援的機會,雙方並因此而展開了一場大戰。

陳友諒的船非常之大,剛開始有著很好的優勢,但是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風向的改變讓朱元璋有了火攻的機會,將陳友諒的船隻都燒了。失去了倚仗的陳友諒自然落敗了,無奈之下只能夠選擇投降。

然而,朱元璋並不打算放過陳友諒,他繼續進攻並將其給射殺了,而陳友諒佔領的所有地盤也成為了朱元璋的囊中之物。最為無奈的是,朱元璋大概對陳友諒是非常不喜歡的,因此此戰過後,朱元璋還下了命令,不允許陳友諒的後人們上岸一步,他們一輩子都只能夠在湖中生活, 與今天的疍民(「疍」,拼音:dàn)有些類似,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否為疍民的祖先。

或許朱元璋這樣的行為並不是因為怨恨,而是因為忌憚,他害怕這些人上岸之後開始布局,開始反攻,最終對自己造成威脅,於是便選擇了這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的我們看來,陳友諒的後人還是挺可憐的,你們說是不是呢?

參考資料:《明史》、《大越史記全書》、《明太祖實錄》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最討厭的一個人,曾下令:其子孫世世代代在水中生活,不得上岸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時可謂是困難重重,雖然元朝軍隊的強大使得朱元璋一籌莫展,但是元朝並不是朱元璋一生中真正的宿敵,而早年間與朱元璋決戰於鄱陽湖的陳友諒才是朱元璋一生中最為忌憚的人物。
  • 明朝歷代皇帝聊天群,明太祖朱元璋該打誰
    如果歷史有假如,那麼假如明朝歷代皇帝齊聚一堂,明太祖朱元璋會對他們說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想我朱元璋一生,誅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大元,建立明朝,廢宰相集皇權,興科舉,懲貪官。你們這些臭小子告訴我,為什麼我大明卻只有276年而已。孫兒你先說,今天我一定要找出那毀我大明江山的敗家子。
  • 朱元璋臨死囑託要善待此功臣後人,建文帝朱棣:將此人兒子殺掉
    徐達從山後刨出一兜地瓜,他把地瓜分成兩袋,一大袋給了朱元璋,自己只剩下一小袋。由於這件事,朱元璋非常感動,兩人的友誼也更深了。朱棣長大成人後,一度迫於生計出家當和尚,徐達則仍留在家鄉務農。之後朱元璋從軍,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並被重用。郭子興命朱元璋去徵兵,朱元璋回到了家鄉,發現徐達仍以務農為生,非常貧困。所以他說服徐達,把徐達納入軍隊。
  • 此人數次打敗朱元璋,投降後也未有大戰功,卻被封為明朝開國公侯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南京舉行盛大慶典,給功臣們論功行賞,朱元璋不僅給自己的8個兒子封了藩王,另外還封了36位爵,其中公爵6位、侯爵28位、伯爵2位,我們常說的這36位爵其實是活著的(常遇春除外,因為他的爵位是由兒子常茂襲任),其實除了這36位,朱元璋還追封了一些去世的功臣,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蘄國公康茂才
  • 河南老人自稱皇帝後人,相貌神似朱元璋,家中還有明朝聖旨和冰盤
    曾經在2006年那會,我國河南就有一位81歲的老農自稱是皇帝後人。和前文中提到的州迪和恆紹都不一樣,這個老人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 因為據正史記載,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明朝末代崇禎皇帝朱由檢直接在煤山上吊自殺,宣告明朝徹底滅亡,而朱氏家族也在此刻遭到了滅頂之災。 史書記載,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人馬在起義之時,便秉持了「宗藩罹禍尤甚」的宗旨,意思是為了防止朱氏家族東山再起,但凡掠過的城池,對皇族朱氏的後人一概是屠戮殆盡,不留一個活口。按理來說,朱元璋的後人早就應該死絕了。
  • 朱元璋刁難劉伯溫,明朝國運多少年,劉伯溫回答萬曆
    明朝也是歷史上的盛世年代,雖然比不上唐朝時期,可明太祖開闢的大明也讓百姓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每一個朝代開闢的帝王都是英雄能辦事的,但是毀滅王朝的偏偏就是他們的後人自己作的。歷史上奪權的事情多,可是造成朝代的覆滅的大部分不是起義之人他們的野心,就是這些帝王暴政之下產生的必然結果。
  • 劉伯溫測算明朝國運,卻被朱元璋曲解,明朝滅亡後才知其中真相
    眾所周知,在我國的古代,曾經非常的迷信著算命,甚至就連皇帝都不能夠避免,而且在古代也是有著非常出名的算命者,就像是在唐朝時期的袁天罡以及李淳風等等,不僅是唐朝時期的袁天罡,還有在明朝時期的劉伯溫也是非常出名的,但是他的出名與袁天罡有著很大的不同,因為劉伯溫並不是一個單純算命的人,他還是明朝時期朱元璋的軍師
  • 劉伯溫臨死前送給朱元璋一筐魚,朱元璋不解,十七年後長嘆一聲
    在明朝野史中,有一段關於劉伯溫的有趣記載。劉伯溫晚年病重在家。朱元璋得知這一情況後,派胡代表前去拜訪。胡在拜訪劉伯溫時,特意帶了一副朱元璋送給他的良藥。劉伯溫知道朱元璋給自己的藥出了大問題。畢竟朱元璋殺功勳將領是眾所周知的。
  • 劉伯溫臨死前神奇預言:劉氏五世之後必出人才,百年後果然應驗
    劉伯溫就是其中的一位,劉伯溫絕對是一代奇才,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讓後人對他有了無限的好奇,他是49歲的時候出山的,他輔助了朱元璋,幫助朱元璋消滅到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也是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 朱元璋軍中的奇人異士,除劉伯溫外,還有一位道人,一位仙人
    邵榮埋伏的士兵見朱元璋避開己方的防區回城,誤以為計劃暴露,都人心惶惶,其中有個叫宋國興的人為了自保而向朱元璋自首。朱元璋經過調查後,認為證據確鑿,遂派士兵捕殺了邵榮與趙繼祖等人。邵榮、趙繼祖謀反事件平定後,朱元璋進一步把軍權集中在自己的手裡,從此在軍中地位更加鞏固,再也無人敢於挑戰。
  • 據說朱元璋發跡後,他的兩個舊相識前來投奔,結局卻迥然不同!
    迫於生計,朱元璋離開家鄉,去皇覺寺投奔了一個名叫「高彬」的和尚,作了他身邊的一個小行童。後來寺中也沒有餘糧,就將朱元璋等和尚都打發走了,讓他們去化緣。元朝末年風雲四起,諸多農民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統治,朱元璋也在此時參加了以郭子興為首領的農民起義軍——紅巾軍,從此也就開始了南徵北戰。
  • 朱元璋對大臣說:你兒子劍法不錯,他直接砍掉兒子首級,送給皇帝
    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古往今來,不少皇帝都不斷地測試臣子的忠心,最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於公元1328年,童年生活十分清貧,以至於母親逝世時甚至都無法為其守孝,一家人就為了生計各奔東西了。1343年,朱元璋還為了活命進了寺廟當和尚,直到1352年加入郭子興的起義隊伍之後,朱元璋的命運才開始改變。
  • 一個人只有面對死亡的威脅,內心時刻有恐懼感,才能成功:朱元璋
    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因為排行第八。他的父親,祖父在江蘇,安徽一片進行躲債活動,他們的最大理想就是做一戶佃戶,吃得飽穿的暖,養活幾個孩子就是本事。朱元璋是家裡最小的那個,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哪還有條件讀書,從小給地主放牛度日。
  • 一代傳奇明太祖朱元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鐵血帝王
    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明朝的開國皇帝,即為名太祖,濠州鍾離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說相當傳奇的一生,縱觀古今,有誰能做到朱元璋這樣從一個要飯的背景做到皇帝的位子?又有誰能夠一字不識就當了皇帝?只有朱元璋一人是也。有人說劉邦也很厲害,也是農民出生。
  • 九字真言助朱元璋計定天下,功勞比劉伯溫更大卻鮮為人知
    先說說古代的戰略家,早期計定天下的有姜子牙、張良,於是後世君主形容自己的得力助手的時候總喜歡用「吾之子房」來形容,像荀彧之於曹操,劉伯溫之於朱元璋。那麼劉伯溫對朱元璋而言有多重要呢?民間盛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 朱元璋還懂化學?明朝皇室一族名字都在元素周期表上有記錄?
    各個朝代都發生了非常多的趣聞,而在明朝,這種趣聞也十分多見,這不就有人發現了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除了我們知道的朱元璋、朱允炆、朱棣這幾個皇帝的名字外,居然有那麼多的明朝皇子姓名和元素周期表莫名重合起來,這讓大家感到十分困惑。難道明朝皇室還懂化學,並且痴迷於化學,把自己的姓名同元素周期表聯繫起來?
  •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作《釋道論》,談自己對儒、道、佛三教的看法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位於安徽鳳陽縣城北的皇覺寺又被路過的元軍燒成了一片焦土,一位年輕的名叫朱元璋的僧人看著寺裡剩下的斷垣殘壁,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去投靠了紅巾軍領袖郭子興所率領的部隊,從此開始了縱橫天下的生涯。
  • 朱元璋問明朝國運如何,劉伯溫寫了4個字,預示明朝有308年!
    劉伯溫一生的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朱元璋統一天下,建立明朝,他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每當朱元璋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是劉伯溫幫助朱元璋渡過難關,從而讓朱元璋覺得劉伯溫有遇見未來的本事。在明朝建立以後,朱元璋想把明朝一直傳承下去,但是也知道王朝一般是有壽命的,於是去找劉伯溫問一下,明朝可以存活多少年。
  • 六百年謎案:朱元璋用燒鵝害死了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徐達可謂為明朝建立了不世功勳,朱元璋認為他是大明第一功臣,位居開國「六王」之首,先後被任命為大將軍、徵虜大將軍、太傅、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被封為魏國公,死後追封為中山王。但關於的徐達的死因確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廣的就是朱元璋明知生背疽的徐達不能吃蒸發之物卻還要賜給他一隻燒鵝,徐達因此病重身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