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說起朱元璋,總有一部分人嘲笑他的出身。古代帝王,大部分出身或帝王世家,或祖輩有過封號,有過豐功偉業。
而朱元璋卻獨樹一幟,確實就是個窮屌絲。上溯五代都是貧民,根紅苗正的"貧N代"。他的父親叫朱五四,他的祖父叫朱初一,他的曾祖父叫朱四九,高祖叫朱百六……那個時代,平常人家嫌給孩子起名字麻煩,就以夫妻歲數加一起,或者孩子出身日為名,以後有了出息再改名。
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因為排行第八。他的父親,祖父在江蘇,安徽一片進行躲債活動,他們的最大理想就是做一戶佃戶,吃得飽穿的暖,養活幾個孩子就是本事。
朱元璋是家裡最小的那個,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哪還有條件讀書,從小給地主放牛度日。
這樣的日子也沒長久,全國發生發生了災荒,朱元璋的父母都餓死了,大哥也餓死了,別說像以後當了皇上建個陵,就是墳地也是人家施捨的,找了幾件破衣服把父母埋了,然後他和家裡僅沒有餓死的二哥分手了,災荒年各自逃命唄。
朱元璋當了幾天和尚,也當不下去了,因為寺廟裡糧食也不夠,只得出去流浪,史書上美化他說他流浪,體驗生活,體察民情,實際上就是當了叫花子,要飯的。
沒想到這個要飯的,以後回做皇帝,所以了解他前期歷史的,都會看不起他,覺得他出身不名貴,沒有文化,就是個混混。
可是就是混混,在人世間中混了三年後,積累了生活經驗,看遍了世態人情,他不同於那些生活優渥裡的將相,他是一個為了生存,就得拼命,付出努力的實幹家。
所以在他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後,不僅作戰英勇,敢打敢拼,也很有計謀,一次深入敵營,把郭子興從敵營裡救出來。
有人說,朱元璋的起事靠的是郭子興,其實不然,朱元璋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上了皇位。當年朱元璋看到郭子興一直稱元帥,沒有很大的發展,而趙均和彭旱都立地為王。朱元璋一合計,這樣不行,遲早會被滅掉,於是便自己出去招募軍隊,來救濟郭子興。
憑著頭腦靈活,朱元璋招募了幾千民兵,招降了八百多土匪,用這些人又打敗了元朝元帥繆大亨,收編二萬多精壯部隊。
郭子興死後,朱元璋受到小明王(郭子興跟隨的韓林兒)重用,朱元璋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決定收復元軍佔領的太平、蕪湖等地產豐富的地區。在軍士們搶到部分糧食,準備運回去享用的時候,朱元璋做出了一個選擇,割斷了船纜,讓糧食隨水流而下,將士們背水一戰,士氣大振,很快佔領了太平。
此後朱元璋嚴肅整紀,優待百姓,不強徵糧食,而是讓軍隊種田屯糧,同時網羅人才,自己命名為元帥,這些都展示了朱元璋有了做皇帝的籌備。早年的苦難經歷,流浪生活,吃不飽飯的日子,讓朱元璋更務實,更有斬釘截鐵的果斷,更懂得體恤士兵,體諒百姓。
因為經歷過苦難,經歷過餓死人的災荒童年和少年,他會不惜一切成功,會更比別人懂得成功對他的重要意義。不成功就是死路一條,為了嚴明紀律,他不會心慈面軟,有士兵犯禁,他會立即處死,所以他的軍隊嚴齊肅整,所到之處,都能反敗為勝。
一個對自己狠的人,他的軍隊也差不到哪去。此後憑著驍勇的作戰,朱元璋打敗了另兩支義軍陳友諒和張士誠,暗殺了小明王韓林兒(死因有爭議),1368年建立了明朝,建都南京,帶領軍隊直逼北元朝的都城北京,元朝皇帝逃跑,朱元璋統一全國。
可以說,朱元璋的歷史是一部屌絲的奮鬥史,苦難出人才嘛!雖然沒有文化,當過叫花子,可是朱元璋靠著自己的奮鬥,坐上了龍椅。
一個人只有面對死亡的威脅,內心時刻有恐懼感,才能成功。朱元璋是一例。
有人說,放在現在,朱元璋只能收破爛,我看絕不可能,他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質,不僅會成為一個實幹家,還具有冒險派的個性。放到改革開放階段,會下海經商,會成為大款,放在今天,他會成為地產商,企業主,大經銷商,會有別墅,豪宅。他沒有文化,估計不能考上大學,成不了公務員,不會犯下貪汙罪行,但是他聰明嘛,會無限擴大資本,做一個超級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