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的朝聖》到《朝聖之路》: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死亡

2021-01-08 傾舞霏陽

「朝聖」一詞起源於宗教,在幾乎每個宗教信徒的心中,都會有一個特定的地方是他們心之嚮往的。所以,虔誠的信徒們從自己所在地出發,以徒步或者騎行等形式向心中聖地出發。

《一個人的朝聖》發生在英國,講述的是一位退休老人徒步穿越英國去看望臨終老友的故事,而《朝聖之路》中,則是一位刻板的醫生老年喪子,他毅然決然地背起兒子的登山包,替兒子走完了沒有完成的朝聖之路。

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發生了重大的事件之後,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看似苦行僧般的徒步形式。而最後同樣的在看似無法完成的旅途中,不僅讓自己深藏已久的問題逐步解決尋找到答案,同時也在朝聖的過程之中幫助以及拯救了更多的人。

在盛產心靈雞湯成功學的今天,我們都寄希望於在這些當中汲取經驗,以他人的錯誤教訓或者成功經驗來轉化給自己。 所以,每個人都缺少了對於自己的自省。

一、身體和靈魂在路上,我們才能真正的審視自己。

人生在世我們會生活奔波,把最初的銳氣都逐漸收斂。更現實的認清楚當下的實際情況,審時度勢的權衡利弊,我們稱呼這些為保護色。人類的這種心理防禦機制是一種來自本能的擬態現象,也就是通過模仿與周圍環境類似的行為,獲得對自己或雙方有利的結果。

保護色指動植物把體表的顏色改變為與周圍環境相似。

在《一個人的朝聖》中,哈羅德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男人,在一家酒廠工作幾十年後退休。他在職場裡沒有敵人,對任何事情隱忍。即使在喝醉之後將刻薄老闆的心愛之物打破,也懦弱的不敢承認。而在《朝聖之路》中,年邁的牙醫湯姆工作波瀾不驚一生平穩,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樣安穩的度過一生。

所以,基於這樣的思維定勢,我們就會默認直到死亡人生都不會再有起伏。可是,一旦遭遇到意想不到的變故時,驟變的現實會使得我們措手不及。而在此時,人們就會容易陷入「反芻思維」的漩渦中。

反芻思維是指經歷了負性事件後,個體對事件、自身消極情緒狀態及其可能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進行反覆、被動的思考。

在《一個人的朝聖》中,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造成了哈羅德心靈上的創傷,這種負面情緒一直影響著他對於自己愛人和孩子的態度,再加上他孩子的自殺,本就消極的他整日惶惶不可終日。而《朝聖之路》中的湯姆,看似對工作足夠專注,但是不幸的家庭經歷同樣也左右著他對孩子的態度。

所以,哈羅德和湯姆藉助外力來矯正心理狀態,由外在環境改變內在心理,這就是外在自我意識培養:

1)避免沉默效應。

在《一個人的朝聖》裡,哈羅德在兒子戴維去世之後,他與妻子莫琳的交流越來越少,兩人處在冷戰、吵架之中持續著所謂的生活。對妻子的責罵和冷戰也是常常以沉默應對。在《朝聖之路》中,湯姆每每與兒子的對話,都是以兩人爭吵開始,兩人沉默收尾。這種沉默在現實中即為沉默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西德尼·羅森(Sidney Rosen)提出的沉默效應認為人們在使人不舒服的消息面前,通常會傾向於採取一種可操作和阻力最小的反抗方式,即保持沉默。

沉默效應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但是卻是在相互溝通中最不該出現的一種方式。想要避免這種防禦機制,就必須避免在相互溝通中的強硬態度。只有溝通雙方能暢所欲言,開誠布公,才能化解對方矗立起的心理壁壘。

2)嘗試「接受-思考-回應」3R模型。

首先,保持冷靜。冷靜意味著在接收到任何意見,哪怕是相左的意見時不急於表態,同時更為積極地去理解以及反饋。

比如,在這兩部作品中,當哈羅德和湯姆在開始徒步行走的時候,不同的路段遇到了不同的人。當這些懷揣著各種原因的人聚在一起時候就產生了摩擦。他們從形單影隻獨自行走,到逐漸走到一起,從封閉的到開始傾聽他人對自己的意見。這就是接受的開始。

其次,深度思考。當我們可以冷靜的接收意見時,外部信息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就已經趨於可接受範圍。哈羅德和湯姆從開始遇見不同的人,並在不同的地點看到不同的風景和聽到不同的話。與他們本身固有的認知形成了反差,繼而促使他們開始思考。

最後,準確針對回應。當接受並思考問題的時候,那麼在最後做出的回應就要準確和有針對性。當我們接收到各種信息,再轉化成自己需要的能量的時候,就會做出一個最終的行動來予以回應。無論是哈羅德還是湯姆,從接受到的噩耗,到行動前行動中不同信息做出的思考,他們最後的決定就是走一條自己從未走過的路,去接觸從未接觸的人。

一如在《一個人的朝聖》中的這句描寫哈羅德內心的話:

他明白了,在彌補自己錯誤的這段旅途中,他也在接受著陌生人的各種不可思議。站在一個過客的位置,不但腳下的土地,連其他一切也都是對他開放的。人們會暢所欲言,他可以盡情傾聽。一路走過去,他從每個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東西。

人唯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思考更多,從而可以審視自己,感受他人。

二、向死而生的人生,我們嚴重缺失「死亡教育」。

向死而生的概念來自於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所著的《存在與時間》裡所提出的概念:

死,可以指一個過程,就好比人從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邊緣,我們過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鐘,都是走向死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過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個人生理意義上真正的消亡,是一個人走向死的過程的結束。

人類把一生用時間來劃分,就這樣一年一月一周一分一秒就成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面對的人生刻度。所以,此時此刻的每一秒鐘,生命都在不斷的流逝,向著人生的終點在不斷的倒計時,這是一個單向不可逆的旅程。

相比較於國外,深受東方儒家思想薰陶的我們對於死亡諱莫如深,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對待死亡會持不理解和不接受態度。相比較死亡的那一刻,慢慢幾十年的活著,讓我們會把注意力都放在如何出類拔萃,如何體高人一等。而如何認識死亡,面對接受死亡,也就很少有人提及。

和我們不同的是,國外在幾十年前就開始探索死亡教育。會在公眾中開辦公益講座,並且從小學開始到大學的各層級的學校中開設相關課程,講授有關死亡的問題。這樣做的好處在於讓人們學習到了從生到死的生理過程,同時也更能明白生命對於每個人的珍貴。

在《一個人的朝聖》和《朝聖之路》中,這一點尤其看的尤為明顯。面對即將和已經離開人世的朋友、親人的時候人們總想著做些什麼,因為這樣會讓活著的人內心減輕死亡帶來的衝擊感。哈羅德和湯姆所選擇的,就是用行走這種方式來紀念。 他們從最初的痛苦不堪、無法相信、慢慢接受最後到恢復。也讓我們明白了應對沉重悲痛的事情的時候與其讓不好的情緒掌控自己,不如坦然接受。

《百年孤獨》中有這樣的一段話,現在被很多人引用:

「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你和死亡好像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麼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帘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缺失的死亡教育會讓我們很多時候不會正視生命力中不可抗的衰退和消逝,總感覺人在這世間的消逝是一件很久遠的事情,慢慢的也就不會再珍惜本擁有的。

寫在最後

人的信仰來自於內心的尊重,也許哈羅德和湯姆起初並沒有對於這條他們即將要行走的路有敬畏感。他們行走的目的和堅持下去的理由也不盡相同。但是,他們要走完那條路的信念卻足以支持著兩個年邁的男人穿越了幾百公裡。

朝聖者在自己所認為的朝聖路上對於信仰是恆久的,這關乎於其自身的價值觀,讓大家為之敬佩的是在這條路上持之以恆的信念,我們也都該成為生命歷程中的朝聖者。

相關焦點

  • 軍事策略卡牌遊戲《諸神灰燼:朝聖之路》專題上線
    中文名稱:諸神灰燼:朝聖之路英文名稱:Ash of Gods: The Way製作公司:AurumDust發行公司:AurumDust遊戲類型:動作遊戲ACT遊戲平臺:PC遊戲語言:英文發售日期:2022-12-30
  • 來一場一個人的朝聖,感受生命,感受存在,感受愛!
    寫在前面的話:你還以為走路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很困難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12年有一部暢銷小說:《一個人的朝聖》,這是一個關於哈羅德·弗萊的故事一路上,哈羅德發現了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生活中的小美景:「他忍不住駐足遙望,自覺慚愧:深深淺淺的綠,原來可以有這麼多種變化,有些深得像黑色的天鵝絨,有些又淺得幾乎成了黃色。陽光一定是不小心捕捉到了遠方一輛經過的汽車或是一扇窗戶,因為有個亮點遠遠地穿過層疊的丘陵映入眼帘,如一道忽明忽滅的星光。從前怎麼沒注意到這些呢?幾近蒼白的不知名小花,帶著一抹淺紫淡黃,簇擁在樹籬腳下。」
  • 西媒分析穆斯林為何要到麥加朝聖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西媒稱,為了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前往麥加朝聖一次。朝聖是伊斯蘭教規規定信徒的「五功」之一。大多數穆斯林會在傳統的宰牲節之前赴麥加朝聖。據西班牙《阿貝賽報》9月24日報導,每年這個時候,來自印度尼西亞、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美國、印度、中國和歐洲國家的穆斯林扶老攜幼、拖妻帶子一同踏上朝聖之旅。他們身穿象徵著純潔的白色長袍,首先要做的就是繞著伊斯蘭教最神聖的地方——「天房」走上7圈。根據伊斯蘭教的傳統,天房是由伊斯蘭教聖人建造的。
  • 豆瓣超火的《一個人的朝聖》,到底寫了什麼,讓人淚流滿面?
    前幾天看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很雞湯的書名,但說的卻是主角哈羅德的一段徒步之旅。在「朝聖」的途中,哈羅德一方面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加油站的女孩,堅信對方會回來而一直苦等的女人,有著奇怪嗜好的英國紳士,以及中途出現的一群嘈雜的追隨者。
  • 印度佛跡朝聖之旅I 瓦拉納西之行
    從佛教的觀點,一個人、一件東西、甚或一個時刻被描述為『神聖』,是指它不為人類的貪婪與嗔恨,或者更重要的,不為二元與分別的心所染汙。因此,嚴格地說,我們並不需要尋求外在的聖地或聖人;如同佛陀親自所應允的:『任何人憶念我,我就在他面前』。
  • 一個中國少年的朝聖之旅 - 第8天
    --Ralph WaldoEmerson1在朝聖之路上,已經走了一個多星期,行程100多公裡。最初的幾天,皮膚、肌肉、筋脈、關節和骨骼,任何一個部位都可能出問題,錯位或者拉傷。一個人走路姿勢不正確,或者有一些小毛病,平時走近路也許感受不到什麼。如果每天平均20公裡,所有的問題都可能暴露出來。
  • 神秘「納斯卡線條」來自遠古朝聖的信徒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日本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揭開了秘魯沙漠「納斯卡線條」之謎,這些不同類型圖案構成的地質印痕是由前往一座遠古寺廟的兩支不同朝聖人群建造。  但是這些地質印痕的用途可能隨著時間變遷而改變,日本科學家指出,最早期的納斯卡線條是由朝聖者建造,他們可以沿著朝聖路線觀看到這些圖案。
  • 找到人生的意義,才是最高級的朝聖
    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一個人的朝聖》,上市一年,僅英美德三國累計銷量1,000,000冊!!感動36國,同名電影拍攝中,在臺灣上市20天,狂賣10萬冊,臺灣讀者表示「很久沒有讀一本書讀到凌晨」、「是一個簡單、素樸但會令人深深感動的故事」、「是一本闔上書後對於人生啟發與感觸良多的佳作。」
  • 八廓街:拉薩最著名的朝聖路,現在怎麼成了「網紅旅拍」一條街?
    說到「八廓街」,只要去過拉薩旅遊的朋友,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八廓街」這條圍著大昭寺的朝聖之路,不僅吸引著大量西藏當地的信徒前來朝聖,同時也成為了遊客們前來拉薩必須打卡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你在這裡能夠感受到濃鬱的當地特色。
  • 曝李連杰赴拉薩朝聖真實目的,克服病痛挺直腰板只為做好一件事
    有網友偶遇了剛剛消失了2個月的李連杰,赴西藏拉薩大昭寺朝聖。和3月份彎腰駝背狀態相比,李連杰精神了許多,腰板也挺直了,走起路來基本不要人攙扶了。李連杰在2013年罹患甲狀腺亢進,因服用藥物導致身材發福、水腫,加上往年拍戲留下的脊椎舊傷,身體狀況突然大不如前。
  • 中國最著名的朝聖之地,把屍體給禿鷲吃,這是高貴聖潔嗎?
    中國最著名的朝聖之地,把屍體給禿鷲吃,這是高貴聖潔嗎?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這次心心要介紹的是我國最著名的朝聖之地,到處都是紅房子,海拔高度將近4000米,卻流行著「天葬」,也就是將屍體給禿鷲吃,這個朝聖之地就是色達。
  • 專訪尼泊爾代表團:望大理人去尼泊爾朝聖
    他說:尼泊爾佛教,具有非常重要的的地位,是宗教朝聖的聖地。釋迦牟尼佛就出生在尼泊爾南部的藍毗尼。尼泊爾佛教比較偏向於印度佛教。參加訪談的兩位尼泊爾僧人也介紹了他們的佛門生活。「我是在大學裡面,我是藍毗尼大學裡面,佛教學院,藍毗尼佛教學院上學。我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洗漱念經,7點用早晨,10點鐘就開始做一些功課,就是說要給這些來朝拜的一些信徒,要給他們誦經等等。
  • 朝聖雪域!
    川藏線:一般指從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薩的G318國道。全長2412公裡。這條從上海到西藏樟木的318國道,全程總長為5000公裡,橫跨整個中國,被《中國國家地理》稱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我們從成都出發,先前有人提議從上海出發。
  • 禁止拍照的布達拉宮:既是輝煌的朝聖之都也有詭異的古老秘辛
    布達拉坐落於世界上最後一片淨土的青藏高原,坐落於世界聞名的朝聖之都拉薩。布達拉是松贊幹布為迎娶唐朝文成公主而修建的宮殿,相傳宮殿內有999個房間,佔地極廣,氣勢恢宏,無不彰顯著古代藏族人民的非凡智慧與虔誠。如今更是藏傳佛教的聖地。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唯一一座政教合一的宮殿,布達拉每天有不計數的僧侶,遊客來此參拜,朝聖。
  • 古埃及的朝聖中心阿比多斯神廟
    上午10點半,我們結束了在丹達拉神廟的參觀,乘車前往96公裡外的阿比多斯神廟。查地圖說是需時1個半小時,結果實際用了2個半小時。我們的旅遊大巴從丹達拉出來,就開始在 埃及 旅遊警察的警車護送下——就是前面的那輛黑色警車——行進,我們前面的白色麵包車也是來旅遊的。
  • 吉力馬札羅的雪:通往雪山的朝聖之路,是生命盡頭的反思與覺醒
    這個充滿陽剛氣的頭銜背後,是他多次面對死亡又奇蹟生還的真實經歷。《吉力馬札羅的雪》正是一部直面死亡的小說,海明威呈現給讀者一條通往雪山的朝聖之路,路的盡頭,是一場關於人生的反思與覺醒。小說人物與作者經歷的相似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海明威將個人經歷投射到了哈裡身上。通過哈裡的救贖之路,或許我們也可以窺見海明威關於人生、關於死亡的思考。(1)血與汗的「硬漢」人生哈裡曾經有過衝勁和熱血,渴望用一支筆改變世界。
  • 新杏壇「朝聖之旅」將進海岱第一州--山東青州
    用行走傳承華夏文明的基因,用激情點燃文化朝聖的旅程。2009年9月13日,新杏壇「朝聖之旅」大型城市巡講走進海岱第一州——山東青州,名嘴紀連海首次涉足這片富饒風情、歷史底蘊之地,並將在國家四A級景區、青州雲門山,為熱愛青州文化、青州山水的人們做大型社會演講,其幽默詼諧的風格將如何打動青州「雲門山」,讓人拭目以待!
  • 生離死別,世間常事,如何正確地看待死亡?
    每個人都知道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這是生物學與醫學的科學結論,可如何對待死亡卻是一個哲學問題。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莊子,當他老婆死了,他卻敲著盆子唱歌,因為他知道人總是要死,人們不應違反自然規律,這就是有名的鼓盆而歌的故事,表達莊子了對待死亡的智者態度。
  • 香格裡拉朝聖之旅——「小布達拉宮」松贊林寺
    香格裡拉從獨克宗古城出來,沿著香巴拉大道前行,有著「小布達拉宮」美譽的噶丹·松贊林寺就在前方,驅車十分鐘就來到了這個讓我異常嚮往的地方。噶丹·松贊林寺這擁有三百餘年歷史的建築,到現在還是那麼的完美無瑕。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裡,是一座古鎮規模的古堡群建築。於公元1679年(藏曆第十一繞迥陰土羊年)興建,公元1681年(陰鐵雞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
  • 沙烏地阿拉伯將從9月15日起恢復國際航班,逐步允許朝聖
    沙烏地阿拉伯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航空市場之一,到目前為止通過國內航空服務得以維持運營。 內政部消息人士說,他們還計劃逐步允許在今年3月被暫停的烏姆拉朝聖。 今年7月,只有1萬人參加了一年一度的麥加朝聖,這是沙特為控制病毒傳播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沙烏地阿拉伯嚴格的邊境關閉只是該國嚴格的控制措施之一,其中包括對大多數城鎮實行24小時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