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內心平和,才能感知幸福

2020-12-04 馬石頭

信仰為我們揭示塵世的真相,目的不是讓我們消極厭世,而是教我們內心平和,因為人只有內心平和,才能感知幸福。當一個人內心平和時,便看得開、放得下、拿得住、日子過得踏實。所以凡是信仰虔誠的人,都能容、能忍、能讓,遇事平心靜氣,言行端正。有欲而不執著於欲,有求而不拘泥於求,活得灑脫自在。

雲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人若信仰端正,思想就會平和,內心就會通泰,心底就會踏實。人一旦缺少信仰,就會以追求今世的權勢為奮鬥目標,從而人格扭曲,志趣逐漸轉向統治他人的意志,這時就會出現極端思想和粗暴行為。當一個人沉浸在權力所帶來的虛榮和享受之中時,他所做的事情就開始背離自己的初衷。

穆聖說:「我的教民中有兩種人得不到我的說情,專橫殘暴的掌權者和一切極端過分的人。」所以,作為信士,為人處事要有原則,對教門要守正不偏,中正和平。因為極端思想會毀壞人的信仰和身體,尤其某些過激行為,會使正義事業變成一場人為的災難。極端的人,今世不受歡迎,在報應日也得不到聖人的說情。

有些人視一切事物為非法,另一些人則把所有事物都當成合法的,混淆是非,製造混亂。所以,防止極端的最好方法是加強信仰教育,用正確的思想代替愚昧偏執,從而使人明辨是非、保持中道、守正不偏。真主說:「他們只奉命崇拜真主,對他虔誠敬意,恪遵正教,履行拜功,完納天課,這就是正教。」(98:5)

文/馬石頭

相關焦點

  • 幸福是自我內心的感知
    我們已經習慣於刷朋友圈,刷微頭條,每天能看到好多曬旅遊、曬美食、曬聚會的帖子,圖文並茂,十分生動,總給人幸福滿滿的感覺。直到有一天,你幸福嗎?這個問題突然向我提出來,我竟瞬間懵逼了。以前好像還真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對於幸福的感覺總是很模糊。
  • 唯有「減少認知錯覺、加強體驗感知」的智慧修行,才能擁有幸福快樂...
    」出現「誤差」造成的,我們學習的知識集合越多、邏輯能力越強,越能精準表達我們「生而為人」的體驗;3、右腦為主的「體驗自我」越強越能推動我們「身而為人」對世界的真實感知,我們需求在人生旅途上不斷提升「體驗」的能力;4、「體驗自我」與「敘事自我」共同提升,才能促進我們對世間的
  • 有人能感知你內心的溫度匹配你靈魂的深度,才是真正的幸福
    往往幸福就是那麼幸運,萬裡挑一,僅僅因為聊得來。因為相似,所以聊得來我有個好閨蜜,我們十三歲認識,到現在已經都三十歲,依舊要好。褶子多了,年歲長了,但是很多骨子裡的東西沒有變。我們之間的秘密,只有彼此,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為懂得,所以聊得來《一句頂一萬句》這本書裡,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 幸福存在於思考中,需要智慧與理性,取決於感知能力而非外在條件
    我們能夠更好地品嘗我們的幸福,這可以加深我們內心的充實感。我們為此感到欣喜,我們幸福著我們的幸福。幸福的生活首先必須是能夠帶來快樂的生活。快樂是一種令人感到愜意的情感,與需求或者欲望的滿足聯繫在一起。正因為快樂是轉瞬即逝的,正因為快樂需要我們不斷地滋養,正因為快樂在道德上無法界定,所以,快樂不能成為生命的唯一嚮導。
  • 心理測試:哪個孕媽看起來最幸福,測你感知幸福的能力有多強
    心理測試:下面4個孕媽,哪個看起來最幸福,測你感知幸福的能力有多強?不要偷偷看答案哦!A.B.C.答案揭曉:A:你感知幸福的能力相當強。你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人,對於身邊人的情緒感知相當敏銳。B:你感知幸福的能力比較強。你對幸福有著本能的嚮往,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被幸福包裹,是個隨時隨地開啟幸福雷達的人。這樣的你對於生活會不自覺的追尋舒適,對於挫折與磨難會選擇逃避。這樣的你對於自己是不自信的,內心有著對自己能力的否定,不相信自己能夠很好的完成一件事情。一旦你突破了自己的這道防線,你的幸福感知能力會更強。成就感本身就能給人帶來幸福感。
  • 《公主和青蛙》:幸福需要聽從內心的聲音,才能活出生活的真諦
    有人嘲諷:她永遠都攢不夠錢來開餐廳的;她的眼裡只有工作。然而在蒂亞娜的心裡,她一直記著父親說過的話,她只有努力掙錢,才能用自己的雙手來實現夢想。善良的他們告訴兩隻青蛙,只有找到女巫媽媽沃提幫忙才能讓青蛙變回人身。於是,鱷魚路易斯和螢火蟲雷蒙給兩隻青蛙帶路。
  • 《幸福之路》:讓幸福有跡可循
    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羅素說到幸福,每個人都心之所向。在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遭遇磕磕碰碰,而幸福是這一切磕碰後我們所希望獲得的最大「獎品」。每個人尋取幸福的方法不同,且幸福的標準也不同,在眾說紛紜的社會中,找到一條通往幸福最簡單的路,就是閱讀「幸福」。
  • 幸福是一種對快樂的感知能力,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很重要
    孩子的誕生,似乎並沒有讓兩口子感到幸福。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下,以往都倍感幸福的兩人都感到了不幸福。雖說兩人同樣感到現在不幸福,但他們的幸福觀卻有著很大的不同。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口子不同的幸福觀吧。02、阿秀:過去幸福,現在不幸福。
  • 幸福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擁有?物質滿足不是幸福,八個字道出真諦
    【物質滿足不是幸福】 依照東方文化的人生境界,什麼是幸福呢?只有知足才能常樂,才能算是幸福。中國古代的觀念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樣子就夠了。
  • 七日談丨感知幸福多一點
    11月18日,錢塘江畔,解讀城市萬象,感知幸福百態,台州又一次迎來「高光時刻」——五度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回望台州走過的幸福之路,凝聚著大陳島墾荒精神薰陶下的奮鬥品格,熔鑄著全民創業帶動下的共同富裕,展露著美麗台州引領下的美美與共,蘊藏著民本善治託舉下的城市溫度,激蕩著和合文化浸潤下的百姓和樂……當「幸福密碼」打開的那一瞬間,正昭示著我們,一座城市的幸福,最終都要回歸到人的幸福。
  • 九型人格性格心理學—9號平和型,溫順卻又淡漠的性情
    (一)以柔克剛的健康平和型聽到「和平」這兩個字,給人的感覺就是平和的心態,溫和的性情,為人也好,處事也罷,都是以不爭不吵不炫耀的姿態呈現,在矛盾衝突中扮演的是和事佬的角色。初次了解九型人格時,我個人認為九號和平型與二號助人型在人際交往中有部分相似之處。
  • 女人,只有內心強大,才能遇見閃閃發光的自己
    Catheriki在《做一個內心強大的女人》一書中寫到:「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可以做到真正的無畏。亦唯有內心的堅強,我們才會在生活中處之泰然,風華正茂,不管外界有多少誘惑,多少挫折,都心無旁騖。堅持不懈地保持那份內心的堅定,尤其是女人,更需要內心的堅強。
  • 《選擇的藝術》:你的決定由你的內心主導,感知力和環境影響選擇
    這一切的答案,都在內心,你的內心團隊主導你的一切,是它們讓你感知到外界環境並引起內部反應。不論你願不願意,都要接受真實的自己,即便他人不理解,但你心裡該知道那只是你的另一面,他人接受與否與你無關。不過有一點,環境,是可以選擇的,當你自覺不合適的時候,可以離開。
  • 構建社會心態感知洞察機制
    在市「迎接黨代會,共謀新發展」建言獻策活動中,寧鄉縣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馬賢興建議:實施「心靈治安綜合治理」工程,致力打造幸福長沙、和諧長沙。  現狀 社會心態趨向引發關注  當前是我國社會轉型期,也是矛盾凸顯期。伴隨著新舊觀念交替,政策體制變動,加之人們對公平正義的心理預期提高,部分群眾出現失衡、迷惘焦慮的負面心態,不安全感從生。
  • 療愈目的是為了獲得幸福,只有在做這3件事時,才算自我心理療愈
    對於那些認為等我有錢就會幸福的人,可能到死亡來臨的那一刻,幸福還沒有降臨。位於意識的閾限之下的幸福,我們只能在生活的某一個瞬間感知它們的發生,或者通過導致後來認識到它們一定發生過的深刻思想過程來感知它們;儘管我們起初可能會忽略它們的情感及生命的要素,但是這種要素過後又會以一種反思的形態從潛意識之中湧現出來。
  • 只有赤著腳,才能真切的感知到地面的溫度
    不知道看到這一點會否讓你略微在內心中感覺舒服一點呢,或者可能這一點確實讓你對當下的處境以及自己的未來多少增加了點信心。我們是需要希望和信心的,尤其是當我們處於至暗之時與絕望之境。我知道可能你非常想要吐槽這個答案,畢竟,它雖然只有兩個字,卻能解讀出上百萬字的深層次含義。而盲目的、不加思考的甩出這樣的答案,也確實會給人一種「被敷衍」的感覺。「成長,我知道要成長啊,可到底怎麼做呢,我得做些什麼呢」?
  • 讀《象與騎象人》有感:內心強大,戰勝自我,知行合一,一生幸福
    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大象和騎象人,直覺和理性,本能和反省,各自擁有聰明才智,若無縫配合,則大腦智慧運行,心靈自在;若配合欠佳,則狀況百出、內心矛盾。 海特認為阻礙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不同自我之間的衝突。
  • 佛說: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
    有一種苦,叫放不下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只有放下,才能重新開始。 學會放下,才能有所追求,懂得放下,才能走得更遠,什麼都不願意放下的人,才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 這種珍貴不是外物,而是內心的平和。 人生的痛苦,大部分來自與對所有執念無法放下的煩惱,生活充滿了沉重的枷鎖與束縛。
  • 為何有人要假裝幸福?心理學:摘下幸福的假面,才能擁有幸福!
    為何有人要假裝幸福?心理學:摘下幸福的假面,才能擁有幸福!01雅和凡是在網絡上認識的。那時凡剛好結束一段感情,而雅也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結束了一段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剛認識的那段時間的確很美好。:「幸福是什麼?
  • 有一種幸福叫我願意
    也可以說人們各自的感受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就不同。我個人認為,最容易得到的一種幸福,就是能發自內心說出我願意這三個字。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出於本心,都出於心甘情願, 就能有發自內心的滿足感,也就感到自己是幸福的。楊絳先生在《什麼是好的婚姻》裡說:生活的艱難,從大小姐到老媽子,對我來說,角色變化而已,很自然,並不感覺委屈。之所以楊絳會覺得幸福,是因為出於對丈夫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