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每個人所體驗到內在精神上的幸福感,都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上天賦予每個人的本能,並不會因為財富的多寡而厚此薄彼。有錢之如李嘉誠,也只能穿一件內衣,多穿的內衣並不會給他帶來額外的舒適感。作為王子的釋迦牟尼在32歲那年,在一棵菩提樹下,開始了對於這個問題的追尋。
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對財富的追求,意識療法認為你必須考慮什麼享有優先權,什麼才是生命當中最重要的事物。對於那些認為等我有錢就會幸福的人,可能到死亡來臨的那一刻,幸福還沒有降臨。位於意識的閾限之下的幸福,我們只能在生活的某一個瞬間感知它們的發生,或者通過導致後來認識到它們一定發生過的深刻思想過程來感知它們;儘管我們起初可能會忽略它們的情感及生命的要素,但是這種要素過後又會以一種反思的形態從潛意識之中湧現出來。
為了獲得這樣的狀態,人們會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財富目標以期獲得長久的幸福感,不可否認物質基礎可以決定上層建築,同樣的上層的精神的幸福感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物質財富。財富本身沒有對錯,如果財富不僅留在你的口袋,而是進入你的頭腦,痛苦就會到來。所以自我心理療愈,不僅是讓自己成為更富有的人,更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幸福的人。
所以幸福之道在於擺脫思維成癮回歸當下,用行動創造出寧靜,消除內在的衝突,這並不意味著要摒棄頭腦,而是讓頭腦存在於意識當中,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我們活在頭腦絕對化的思維當中。頭腦就會自動屏蔽過濾掉那些,本來可以看到卻沒有看到的真相。抑鬱症的受害者思維模式,驅使人們會相信自己的的確確就是一個受害者,在焦慮症的不安全思維模式的驅使下,人們會確確實實感覺到自己是不安全的。
當一個人感到不安全,由此導致的恐懼是真實不虛不摻一點假的,當恐懼以植物神經紊亂的症狀出現:譬如出現胸悶頭暈,出汗發抖,窒息瀕死感的時候,更會加深你對頭腦不安全思維的認可,由此認假成真,將頭腦思維絕對化。
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提到了要堅決置症狀於不顧,從源頭上找到思維的虛妄,你只要緊緊抓住這一點就好了,感受是真實的,思維是虛幻的,感受是當下的,思維是離開當下的,思維推導出來的結果,無論被頭腦思維演繹的多麼真實,在所有思維指向最終結果成為事實之前,都不過是頭腦的概率。痛苦存在於你的頭腦, 幸福存在於你的感知中,無意識存在於你的頭腦,意識存在於你的感知中。
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認為真正的療愈必須要涵蓋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你必須要意識到自己的狀態。無論是抑鬱症焦慮症導致內心痛苦衝突讓自己感覺生無可戀的時候,你必須要保留一份意識。只有這樣你才不會生活在頭腦的絕對化思維當中,認為人生已經沒有退路。在意識療法裡面有三個自我反問,可以幫助你做到這一點,那就是:我在做什麼,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這三個問題會幫助你逐漸走向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