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位害羞的男孩,慢慢地長大了。他幸運地開始唱歌,被人群簇擁,這麼多年了,他卻依然羞澀,心中對音樂始終悸動,那是一份起初的愛,那麼深刻的投入。在這些年間,將那些文字跟音樂拾起,起心動念了一張驚心動魄的專輯《太空人》;雪藏已久,將那些個人創作,十二首最珍貴的寶物,跟世界分享。
——吳青峰《太空人》專輯簡介
榮獲2016年金曲獎後,「蘇打綠」宣布休團。在隨後的兩年間,吳青峰也進入了在樂迷眼中漫長而寂靜的休眠期。直到2018年5月,他帶著首支個人單曲重回歌壇,並接連登上《明日之子第二季》、《歌手2019》等一系列綜藝節目,並以solo歌手、導師、串講人的多重身份間切換,越發遊刃有餘。
9月6日,吳青峰的首張專輯《太空人》正式發布,更讓大眾看到了這位原本被隱藏在團體庇佑下敏感、害羞的男孩,豐富而完整的個人內心世界。專輯中收錄的十二首歌在吳青峰看來,是十二道光源、十二篇小說、十二個電影轉場,這些歌互相折射之後,共同構建起他內心的「太空人」形象——不同於人們心中認知的,在星球銀河間穿梭、科幻的太空人,而是一個躺在病床上,失去意識的病人。「外界看他,似乎是麻木不動,但沒有人知道,他是不是正在腦中過著第二、第三人生。會不會,他在沉睡中的腦內活動,更真實呢?」吳青峰形容。
圖片來源:DR
從樂隊主唱到solo歌手,吳青峰的音樂創作與表達愈發「從心」。正如他引用《譯夢機》的歌詞來形容創作這張新專輯的感受,就像是「撰寫的一篇瘋子自傳」。他在宣傳演唱會時寫道:「我人生第一次巡迴演唱會,會像是我的自言自語。」並反覆與歌迷確認「你們真的想清楚了嗎?」隨後又補充道:「如果你想清楚了,那歡迎你來聽我唱唱歌、說說話,攤開我一生的創作光譜。」
「一生的創作光譜」這句話對於吳青峰來說或許還有點言之尚早,但縱觀《太空人》選曲的創作年份,的確跨越了他整個創作人生。不論高潮還是低谷,不論明亮或黑暗,創作的過程比以往都更直面他的內心最深處。他提到今年最後完成的五首創作,是在一段非常黑暗的時光裡寫下的,所以更像是一種自言自語、自我療愈,沒有什麼說出來動人心弦或駭人聽聞的故事,就是一場非常內心的自我告白。
出道近20年,吳青峰創作的歌曲不計其數,為自己寫,也給其他歌手寫。創作也成為了他表達自己、治療自己一種最有效的方式。「我不太是一個會去嘴上抱怨、徒增別人煩惱的人。」吳青峰說,「而且我其實沒有懷抱著要去『創作全新主題』或是『突破全新風格』的目的,這些東西、元素,都是一直在我體內的,只是以往沒有機會與大家分享而已。與其說有什麼動力讓我寫歌,不如說寫歌是我唯一的出口,那是我身體最自然,自在的表達和語言。」
圖片來源:DR
而在2018年之後,他似乎又找到了另一種紓解自己的方式。他一連登上了四檔音樂挑戰類真人秀。
天性害羞的吳青峰從習慣性對綜藝邀約說NO,到邁出第一步,參加《明日之子2》擔任導師,到《蒙面唱將3》帶著大貓的頭套表演「地板動作」,到《歌手2019》承擔起串講人的身份,再到成為《樂隊的夏天》超級樂迷,吳青峰在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中,也一路收穫。
《明日之子2》讓吳青峰收穫了學員們創作的態度與熱情,這種熱情也反過來給予他莫大的鼓勵;《蒙面唱將3》令他獲得了眾多情誼,節目中侯佩岑的一席話也讓當時迷惘的他,頗受深深的感動與被理解;《歌手2019》給了吳青峰家的感覺,也讓他反覆思索「什麼才算是一個歌手」,也令他對自己身為一個歌手,更為堅定;《樂隊的夏天》讓吳青峰看見那些音樂發生,是極美好的一件事。
「我的基調是比較怕生的,但是在熟悉的環境下,開始放鬆、自在後,就會非常愛胡鬧,也樂於看大家開心。我覺得參加綜藝節目,是去打破那個『懷有成見的自已。』我很慶幸我有走過這一遭。」吳青峰說,「過去一年即便是參加綜藝節目,我也都是挑選與自己喜歡的音樂、不違背自己心意的節目參加。未來不管什麼領域,還是希望以音樂為主。」
圖片來源:DR
以下福布斯中國對話吳青峰(節選):
福布斯中國:如果給新專輯《太空人》三個關鍵詞,你會選擇哪三個詞?為什麼?
吳青峰:1,似是而非:我覺得世界大大小小所有問題、好與壞,都是由各種誤解與理解的比例建構起來的。每一種事情對我來說都有詮釋的空間,而許多問題卻常常讓答案必須非黑即白,很可惜。2,回音:人,包括思想、創作、行為,都是從小到大,從生活、教育、各種世界資訊的收集與取捨,這些像是時間與空間的回音,每一個人都是從這些信息碎片累積起來,漸漸形成自己的。3,夢與醒:有時候夢境比醒著更真實,有時候醒著卻彷佛不切實際。生活是在充滿矛盾與混沌中找尋的。專輯概念中,太空人的太空,其實是腦內世界。
福布斯中國:你在聊到這張專輯時,多次提到「溝通謬誤」這個詞。究竟什麼是「溝通謬誤」?它和這張專輯想要表達的故事和情感有什麼關聯?
吳青峰:我覺得每一種溝通,都是希望達到「理解」,但每一種理解,其實都有不同程度的「誤解」。就像《太空人》的歌詞中,假設我帶著太空人的面罩,聽不到聲音只看嘴形,看著對方講「遺棄」,我可能就以為是「一起」,理解成相反的意思。這個「太空人的面罩」我們每個人都有,那是許多成見、自以為是、預設立場、曲解、歧視⋯⋯各種面罩,影響我們對很多真實的接受與理解。而這些理解與誤解其實造就了我們接收到的大部分的資訊,我覺得那是我們這個年代每個人生活中充斥著的問題。
福布斯中國:有沒有創作遇到瓶頸的時候?是如何克服的?在不斷創作全新主題、風格作品的過程中,最大的動力是什麼?
吳青峰:好像沒有遇過瓶頸,應該說,我不會把自己卡住,如果我寫不出來,我就不會逼自己寫。如果遇到瓶頸,我就會安於待在瓶底,望一望瓶外的世界,在瓶內做我當下能做的事。
福布斯中國:新專輯的創作中,遇到過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吳青峰:應該是自己編曲與擔任製作人這件事,但其實過程很順利,我依靠直覺,也依靠共同製作,徐千秀在音樂上給予我的幫助與心靈上的支撐。
- END -
文章版權歸福布斯中國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可在後臺回復「轉載」自動獲取具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