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爆發之後,朱元璋將他餵了蚊子?他的死法可能沒這麼簡單

2020-12-05 騰訊網

胡惟庸案,是一件明朝的大案,牽連極廣,直接因此喪命的人數就高達三萬多人,極為恐怖。關於胡惟庸最終的死法也是眾說紛紜,其中最傳奇的一種說法,竟說胡惟庸是被蚊子活活咬死,這樣的說法是否可信呢?

胡惟庸為相,劉伯溫慘死

劉伯溫是朱元璋得到天下的智囊,有諸葛亮轉世之稱,能夠得到與武廟十至諸葛武侯齊名的評價,可見劉伯溫的能力在當時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而朱元璋也對他非常信任,什麼事情都要問一問劉伯溫。

朱元璋稱帝後,對眾位開國功臣大開殺戒,這一年朱元璋想找個人接任丞相李善長,不知道任用誰好,於是問問劉伯溫的建議,劉伯溫說了幾個人,比如楊憲、汪廣洋等,朱元璋覺得不好,於是朱元璋問劉伯溫,胡惟庸是否能夠勝任丞相?劉伯溫一聽,立刻表達了自己對胡惟庸極差的印象,他說胡惟庸就是一匹劣馬,讓他拉車,只會讓馬車翻車。不過朱元璋沒有採納劉伯溫的意見,最終還是任用了胡惟庸為左丞相。

「譬之駕,懼其僨轅也。」

胡惟庸,那可是李善長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李善長和朱元璋的關係比劉伯溫與朱元璋的關係要親厚得多,畢竟他們是一個利益集團的人,從這一點看,劉伯溫不過是一個外人而已。

當李善長知道劉伯溫如此評價胡惟庸之後,對劉伯溫懷恨在心。後來,劉伯溫久病不愈,身體狀態每況愈下,朱元璋為了表達自己關懷舊臣之心,派李善長去看望他。李善長奉旨看望劉伯溫,親自帶去了不少藥物給劉伯溫治病。可是,自打吃上李善長給得藥之後,劉伯溫這病不但沒好,反而日益加重,不久之後居然病死了。這件事情傳出來之後,明白人都知道這很可能是因為李善長為了報復劉伯溫,在藥裡動了手腳,將劉伯溫給毒死了。

胡惟庸謀反疑雲

劉伯溫一死,加上如此離奇的死法,本來就愛記仇的李善長,經過這次的事件後,滿朝文武更沒有人敢得罪他了,加上他位高權重,與朱元璋的關係又鐵,李善長儼然成了一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貴了。

有了李善長這樣的靠山,胡惟庸這位丞相自然也就跟著「雞犬升天」了。在無限的膨脹之後,胡惟庸開始覺得不滿足,已是百官之首的胡惟庸最終決定謀反,並且付諸行動。

主流說法,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稱他家的舊宅井裡湧出了醴泉,所謂的醴泉,也就是說泉水有酒味兒,再說得玄乎一些,就是丞相胡惟庸家地下往上冒酒了。這樣的事情出現,說明上天眷顧大明朝,是一種祥瑞,而胡惟庸正是想借著這樣的祥瑞引誘朱元璋前來觀看,趁機謀反誅殺朱元璋。

不過,胡惟庸的奸計沒有得逞,因為朱元璋在去胡惟庸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貴人,這位貴人是一位名為雲奇的太監,寧死攔住朱元璋的車架,不讓朱元璋前去胡惟庸家觀看祥瑞,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也正是因為雲奇的阻攔,返回了京城,登高望遠之下,看到了胡惟庸家的伏兵,這才免遭劫難,最終將胡惟庸一黨屠戮殆盡。

不過這個說法並不能站住腳,且不說胡惟庸不是傻子,這個什麼祥瑞的說法太過荒誕,朱元璋去看也會先派人前去確定一下。皇帝離京哪是如此隨便的事情呢。另外,太監雲奇的出現也是疑雲重重,是一個什麼樣的太監,敢攔皇帝的聖駕,丞相謀反如此機密的事情,一個太監又是如何知曉的呢?

最要命的是,根據《明太祖實錄》的記載,在正月甲午這一天,朱元璋已經得知了胡惟庸謀反的事情,而這一天已經是雲奇事件發生的前四天,既然已經知道了胡惟庸謀反,那麼為什麼要前去看什麼祥瑞呢?

根據如此多的疑點,野哥認為胡惟庸案或許並非如此簡單,至於有什麼樣的隱秘,今天這裡不做過多分析,或許,這一件明初的大案,只是朱元璋為了消除宰相制度的一步棋,而棋子正是胡惟庸。

胡惟庸之死

不管怎麼樣,胡惟庸謀反的罪名最終被落實,前文已經提到,牽連甚廣,3萬多人因此喪命,時間長達十多年。

胡惟庸的死法,流傳最廣的正是被蚊子咬死。話說胡惟庸生前最怕癢,朱元璋曾經為此還送給了他一個「痒痒撓」。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在定了胡惟庸罪之後,決定處死他的方式為剝光他的衣服,讓他在野外被蚊子活活咬死,最要命的是要他癢,可見朱元璋對胡惟庸的恨意有多深。

不過,這種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說法。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明史》中記載,中丞塗節告訴朱元璋胡惟庸謀反的時間,是正月,明朝的京城是北京,正月的北京哪有那麼多的蚊子去咬死胡惟庸呢?

「明年正月,塗節遂上變,告惟庸…亦以惟庸陰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訊,…乃誅惟庸、寧並及節。」

胡惟庸的死,在《紀事錄》中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和《明史》的記載有共同點,就是「伏誅」了,既然用到了「伏誅」一詞,應該就是在律法中死刑的方式結束得生命。不過在《紀事錄》還記載了更多,在胡惟庸死後,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在次日將他的屍體挖了出來,肢解之後餵了狗。對胡惟庸的家族懲罰更甚,男的砍頭,女的充軍了。

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陳寧,擅權壞法,俱伏誅於玄津橋,掘坑丈餘,埋其屍,次日復出之,肢解於市,縱犬食之。錄其家資,以妻子分配軍士,子弟悉斬之。

所以,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說法並不可信,即便是夏天的野外,被蚊子咬一夜應該也咬不死,畢竟蚊子不是吸血蝙蝠。我也曾經被至少幾百隻的蚊子咬過一夜,滿身的紅點,但是並沒有大礙,至於純野外的蚊子,就真的沒有領教過了。

文|野史日記

圖|來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劉伯溫真的是朱元璋害死的嗎?其實朱元璋是「一石二鳥」之計
    劉伯溫的死因,已經成為了歷史謎案。很多人都認為,劉伯溫是朱元璋殺害的。為什麼說他是朱元璋殺害的呢?(朱元璋劇照)朱元璋是皇帝,是孤家寡人。朱元璋的一生,是沒有一個死黨的。他不可能相信任何人。如果他吩咐別人去做這件事,便意味著他有把柄捏在別人手裡。這樣的話,肯定會讓他寢食難安。除非這個人已經死掉。但是我們看當時的史書,並沒有朱元璋的御醫莫名其妙就死掉的記載。胡惟庸倒是被朱元璋給拿下來了,但是,朱元璋本身就很忌憚胡惟庸,不相信胡惟庸,他怎麼可能讓胡惟庸去做這件事呢?而且我們來看看朱元璋殺功臣的情況,他每次都殺得理直氣壯,有理有據。
  • 六百年謎案:朱元璋用燒鵝害死了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後朱元璋離開郭子興,帶領以徐達為首的「淮西二十四將」開始了創業之路。農民出身,沒有讀過兵書的徐達卻展現了過人的軍事才能。朱元璋拿下定遠之後逐漸向南發展,一口氣拿下南京。徐達則以南京為中心,繼續帶兵攻城略地,擴大了朱元璋的勢力範圍,幫助朱元璋站穩了腳跟。以至於後來朱元璋步步壯大,能夠決戰陳友諒,擊敗張士誠,程徐達可謂頭號功臣。
  • 人物小傳之明朝朱元璋:頂級權謀大師,自私權力野獸
    朱元璋的意思是告誡後世子孫:必須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目前能夠對大明構成威脅的只有蒙元,千萬不要盲目樹敵。如果後世子孫真能把蒙元打得亡國滅種,那麼在消滅了這一大邊患之後,再考慮繼續開疆拓土的問題也不遲。太祖皇帝定的法,後世子孫因時制宜進行變革,也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這就用不著朱元璋瞎操心了。
  • 1000種死法,朱元璋有個後代獨佔五種,猜猜他是誰?
    年輕的時候,雖然憑藉長子的身份獲得了儲君的地位,但由於身體較胖、性格內斂,與乃父朱棣完全不合拍,朱棣一度想把他廢了改立另一個兒子朱高煦為太子。在這種戰戰兢兢的情緒中度過了20多年,好不容易成功接班了,沒想到屁股還沒坐熱,就不得不從龍椅上下來。更倒黴的是,有明一代,除了堂兄朱允炆被朱棣搞得下落不明外,其他人就沒有一個死得不清不楚的。而朱高熾自己,在後世的記載中,居然有五種死法,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朱元璋有多麼的「重武輕文」?看完他冊封的公、侯就明白了
    之後,明軍又陸續控制了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又挺進東北,出徵塞外,同時也分兵突入福建、廣東、廣西和四川,消滅了以明昇為首的夏政權等地方割據勢力,一路打到雲貴的邊陲之地,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朱元璋既然做了皇帝,自然要對那些為他奪取天下的文臣武將論功行賞,朱元璋與建立宋朝的趙匡胤有一個明顯的區別,那就是「重武輕文」。
  • 朱元璋為何要求大臣不能貶低元朝,他這樣說有什麼深刻含義
    中書省的宰相們擬定了張貼出去的捷報,拿給朱元璋看。朱元璋發現捷報中,對元朝皇帝用了很多「侈大之詞」。心裡很不舒服,於是說:「卿等為宰相,當法古昔致君於聖賢,何乃習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體,妄加詆誚?況元雖夷狄,然君主中國且將百年,朕與卿等父母皆賴其生養,元之興亡,自是氣運,與朕何預?而以此張之四方,有識之士口雖不言,其心未必以為是也。可即改之。」
  • 大明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何以在朱元璋「大清洗」時得以善終
    哪知沒過幾日,徐達就接到了朱元璋的命令離開了蘇州,這門親事也就此擱淺了。一年後徐達又回到了蘇州,想起了這門親事,不過他此刻卻改變了主意,因為他覺得自己身為將軍,如果繼續迎娶這位女子,就有強娶的嫌疑,而且他也為當時的一時衝動去定親後悔不已。於是他安排人上門退婚,而女子的父母自然不同意,畢竟退婚之事不僅有損女兒的聲譽,而且也意味著讓女兒白白浪費了這一年的大好時間。
  • 他若不死,朱棣不僅不會造反,還會心甘情願為他效勞
    聽聞百姓們,已經三年沒吃過糧食,10多年沒吃過肉,現在只能靠吃樹葉維生,揚州的樹木吃得只剩下21顆活著的樹木了。料是朱元璋這麼鐵石心腸的人都忍不住熱淚盈眶,這個朱標更是感同身受,泣不成聲。後來他命令,將帶來的肉,全部送給百姓們。但是沒有柴火,為了讓百姓們不至於吃生肉,他也不忍心動揚州的一草一木,他命令衛士們劈了他的坐車,給百姓煮肉。朱元璋稱讚他仁慈,但是仁慈過頭了。
  • 劉伯溫去世前,為什麼要送一筐魚給朱元璋?這一筐魚有什麼含義?
    劉伯溫是個忠臣,可惜出身貧寒的朱元璋在多年乞討的生涯中養成了堅毅果敢的性格,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對於開國大功臣劉伯溫也是多有猜忌,劉伯溫雖然不是死在朱元璋手裡,朱元璋卻難逃嫌疑,其冷漠的態度寒了劉伯溫的心,可以說劉伯溫死於朱元璋的誅心,不過劉伯溫仍然在臨死前送了一筐魚給朱元璋,勸諫朱元璋
  • 一代傳奇明太祖朱元璋,如何一步一步走到鐵血帝王
    但是劉邦至少還當過小官,況且還認識些字,朱元璋什麼都不是啊。毛主席也是農民出生,可是他是富農階層啊,而且學識淵博。 而朱元璋一個要飯的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除了本身聰明的頭腦外,大部分還是運氣,當然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鐵血帝王第一步:明教朱元璋17歲那年,家鄉瘟疫,親戚朋友基本全死了。
  • 劉伯溫能預知未來,他為兒子們做過規劃嗎,他兒子們結局如何
    而劉伯溫就是這樣一個,不但能幫助朱元璋建功立業的軍師,同時也被傳為「神仙」的人。 準確地說,劉伯溫不是在後世才被傳為「神仙」的,而在當世他就已經有了「半仙」的稱號。當年朱元璋對於「稱王」這件事情,一直猶豫不決。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有個叫做朱升的謀士,曾經對朱元璋講「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規劃,朱元璋一直按照這個戰略規劃布局他的統一行動。
  • 劉伯溫臨終前預言:9代之後,劉家必出奇才!百餘年後果真應驗
    泰定元年(1324年),朱元璋還在給地主放牛的時候,14歲的劉伯溫已經學完了《春秋》。劉伯溫的「學完」並不是先生講完、他聽完,而是自己把書看了兩遍就能背誦。不僅如此,他還能發表自己的了解,以至於老師嘖嘖稱奇:「真是奇才,將來一定不是個平常之輩!」
  • 朱元璋親撰對聯送給他,極盡讚美,他命好,死得早
    並非特意描繪他的長相,而是經人之口說出來的。小朱帶領眾將攻太平之前,即已派李善長「為戒戢軍士榜,比入城即張之」。(朱元璋劇照)這邊正打仗,那邊已在貼文宣,乃是告誡眾將士,有敢劫掠者斬。(朱元璋劇照)初次會面之後,朱元璋又經常召陶安來談話,向他問計。陶安確實有才,早就在觀察著這亂世,怎樣的人方能統一天下。
  • 劉伯溫臨死前神奇預言:劉氏五世之後必出人才,百年後果然應驗
    劉伯溫就是其中的一位,劉伯溫絕對是一代奇才,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讓後人對他有了無限的好奇,他是49歲的時候出山的,他輔助了朱元璋,幫助朱元璋消滅到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也是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 朱元璋稱帝後,她為何敢當面叫他「朱重八」,朱元璋還笑臉相迎?
    朱元璋一生傳奇,在稱帝後,為了給皇孫朱允炆即位鋪清道路,曾大肆殺戮功臣,使得朝中大臣見了他都是膽戰心驚,唯恐說錯了話被殺頭甚至牽連九族。但是,在朱元璋的一生當中,唯獨不敢對一個人濫用皇帝權威,她就是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明朝開國皇后——馬秀英。
  • 為什麼大多數人會說是明太祖朱元璋
    圖一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剛跟隨郭子興起事時朱元璋,不過只是一個十夫長。然而,後來卻開創了一個朝代。我認為應該歸功於朱元璋。因為整個王朝的統治秩序基本上都是朱元璋設立的。而且,朱元璋在位之時,整個王朝在軍事、財政、官僚隊伍等方面都保持了較高的水準。在維持天子權力方面,胡惟庸案爆發後,朱元璋果斷撤銷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同時規定太監不得習文學字,防止宦官幹涉朝政。可以說集天下權力於天子一人之手,天子之下,皆為權力分享。軍事上,他在全國範圍內設立衛所制度,衛所中的將士即是軍事力量,同時也是生產力量。
  • 株連九族: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你確定你認得完這麼多親戚?
    「株連九族」政策可謂是「歷史悠久」,遠在周朝時就有「連坐」政策,一人犯罪,所以與他有關聯的人都要受到處罰。這還只是「株連九族」的雛形,它真正起源於秦漢時期,那時,對於觸犯律法的極惡之人,會處以夷三族極刑,也就是父母、兄弟、妻子這三族(一說為父、母、妻)。
  • 能不能通過給蚊子餵營養液的方式,讓蚊子不再吸血?為什麼?
    給蚊子餵營養液改變它的習性我認為是不可取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三。01 食性的改變如果將蚊子的卵放入人工設計好的環境下,這種環境中沒有任何的食物,只有營養液,那麼蚊子是一定會喝這個營養液的。由於營養液具有高能量,是能夠支撐交配後的雌性蚊子完成卵巢的發育和生殖的。但是,一旦食性改變了。再將這些蚊子放回到大自然中,它們就很難生存了。原因很簡單,習慣了高能量的營養液,去到野外,去哪裡找營養液呢?因此,如果這麼做,這些蚊子去到野外就會因為營養不良最終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