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是人們對事物發展之間聯繫的一種描述。有時候看似不相關的事件之間,往往有著隱秘的內在聯繫。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兩次比較著名的「蝴蝶效應」事件。
NO.1,萬曆援朝戰爭
萬曆援朝戰爭是明朝對外作戰的最後一次輝煌,它發生於公元1592年,當時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兩次傾國攻擊朝鮮半島,而當時朝鮮半島屬於明朝的附庸國,因此明朝派遣大軍支援,最終把日本趕出了朝鮮半島。從此後的三個多世紀,日本再也不敢染指朝鮮半島。
但是與此同時,明朝也蒙受了一定損失,朝鮮也是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北的女真部落開始發展起來,逐漸擺脫了明朝的控制,明朝對此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著女真部落的強大,努爾哈赤在1616年建立了後金,形成了對明朝的巨大威脅。
為了掃平東北女真部落,明朝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增加徵收「遼餉」,這成為激化矛盾的導火索,最終明朝末年爆發了農民大起義,明朝就這樣在內憂外患下滅亡了。
NO.2,諾門罕戰役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然而在此之前,發生在蒙古草原上的一場戰鬥,已經為二戰的結局埋下了伏筆。這就是諾門罕戰役。
當時,日本已經侵佔了東北,擺在日本面前的有兩條路,第一條就是「北上」,進攻蘇聯的遠東地區,第二條就是「南下」,開始在東南亞謀求石油資源。最終,日軍和駐守在遠東地區的蘇軍發生了這場不為人知的戰役,最終日本號稱精銳的關東軍被蘇軍打得落花流水。
正是在諾門罕戰役的影響下,日本最終選擇了「南下」的計劃,和蘇聯維持了和平狀態。
兩年後,德國人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蘇聯正在進行艱苦的莫斯科保衛戰,正是因為日本的態度,蘇聯才能從遠東地區調回20個師進行防禦,最終奠定了衛國戰爭勝利的基礎。而日本則在這個時候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了襲擊,以完成他們的「南下」計劃。
但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才正式宣布加入二戰,加快了軸心國的潰敗。
沒人知道如果日本當時選擇和德軍夾攻蘇聯的話,二戰的結局會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