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一詞大意為,一個不甚經意的舉動,在未來產生了重要的結果。其實「蝴蝶效應」會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我國古代的文學史上,也曾經出過很多有名的「蝴蝶效應」,更神奇的是,這個效應成就了很多人物,讓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千古留名。
司馬遷是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散文家。他少年時便博覽群書,遊歷天下,後受漢武帝賞識提拔為郎中、太史令。但因為替敗軍之將李陵辯護,漢武帝一怒之下處司馬遷以宮刑,司馬遷遭遇了人生重大挫折。但是司馬遷並沒有因此而喪氣,他的志向在《報任安書》中可見一斑:「……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他以古人身殘志堅的事例激勵自己,於是他更加勤奮著書,一部《史記》橫空出世,而司馬遷被後世尊稱為「太史公」,受萬代敬仰。
漢武帝的一個舉動,對於司馬遷來說是災難,對於他來說不過是處理了一個臣下失言的小事件,可是對整個歷史階段、文史領域來說則是一個非常大的貢獻。
明孝宗時期的「唐伯虎徐經科場舞弊案」,轟動一時。我們來還原一下整個事件的大致過程。唐寅,字伯虎,明朝江南大才子。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參加鄉試中應天府鄉試第一。次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唐寅對狀元志在必得,便與其他考生交談時語言中常帶有炫耀譏諷之意,引起其他人不滿。恰巧有人告發唐寅好友徐經重金買了題,與唐寅一起舞弊,一時間輿論譁然,京城士民紛紛指責唐、徐二人,動靜之大甚至驚動了皇帝。
經過調查,徐經買題純粹是子虛烏有,但是為了平息事件,奪了徐經的功名,同時也將唐寅罷黜為吏。唐伯虎經過此事後對仕途徹底失望,於是醉心於搞詩詞、畫作,經常借酒消愁,但是經過此事他的文學和繪畫造詣更加深厚,他成為了明朝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傳世佳作不可勝數,尤其是那一句「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流傳至今。而徐經更決絕,他回家以後把讀過的書全部都燒了,而且告誡後代不要讀書,結果——他的後代出了一位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他就是徐霞客,代表作《徐霞客遊記》。
明孝宗處置「徐經科考案」雖然有失公允,對唐伯虎和徐經的打擊非常致命,但是放眼後看,中國的官場上少了兩位官僚,卻為文壇送去了兩位大師——唐伯虎、徐霞客,這不就是「蝴蝶效應」嗎。而徐經賭氣不讓後代讀書,結果無心插柳,鍛造出了大名鼎鼎的徐霞客,豈非「蝴蝶效應」哉?
明朝王世貞,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先後任職大理寺左寺、刑部員外郎和郎中,在外還曾經主政過山東、江西等地,是一個不錯的官僚。但是因為王世貞的父親王忬被嚴嵩排擠,王世貞和弟弟在宮裡伏地大哭跪求嚴嵩網開一面,結果父親還是被殺了。經過這個打擊,王世貞與嚴黨勢不兩立。他本來就喜歡文學創作,尤其擅長寫詩歌、寫戲劇,他把對嚴黨的憤怒夾在了作品中,寫了許多爐火純青的作品,甚至有人懷疑「蘭陵笑笑生」就是他,寫《金瓶梅》就是為了挖苦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王世貞成為了著名的文學大家,他提倡「文必西漢詩必盛唐」,對當時以及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才學富贍,規模終大。譬諸五部列肆,百貨具陳。且曰: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於世貞者。」
王世貞的例子又是一個「蝴蝶效應」,父親被殺,自己唯有以筆洩憤,結果他達成的文學成就震古爍今,孝子復仇,可敬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