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著名的蝴蝶效應:一顆子彈造成的世界大戰

2020-12-05 紅小巖談古論今

「蝴蝶在南半球煽動翅膀,會在北半球造成龍捲風」

這就是蝴蝶效應,而歷史上最著名的蝴蝶效應,應該就是一顆子彈造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吧!

1914年6月的一顆子彈打中奧匈帝國皇儲,造成接下來的四年約3000萬人失去生命。

塞拉耶佛事件

那一年究竟發生什麼事情呢?且聽小巖慢慢道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

普法戰爭:1870-1871,普魯士王國想要統一德意志、而法國也想要拓展勢力範圍,普法兩國為了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而爆發戰爭,交戰後普魯士戰勝法國。普魯士在1871年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求法國割地和賠償,造成法國和德國彼此間的仇視。

普法戰爭的背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在1864年、1866年先後擊敗了丹麥跟奧地利,但是想取得歐陸霸權的法國仍然在幕後操控著南德意志諸邦,阻礙德國統一;而普魯士在首相俾斯麥的策動下,利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製造爭端,迫使法皇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普魯士藉此團結德意志民族,進攻法國。

普法戰爭的結果:法國敗給普魯士王國,德國在普魯士的統治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普法戰爭對法國的影響

帝國垮臺、共和國確立。法國大敗後,巴黎的工人和資產階級群眾擁入會議廳,要求廢除帝制恢復共和,共和派議員在市政廳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國,建立臨時政府 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巴黎公社建立。當普魯士軍隊進逼巴黎時,資產階級組成的臨時政府卻害怕武裝戰爭,1871年巴黎人民起義,巴黎無產階級取得了世界歷史上無產階級革命的第一次勝利,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普法戰爭對法國經濟的影響:普法戰爭後,法國賠款50億法郎,加上戰爭損失總共損失達200億法郎,並且還割讓了鐵礦蘊藏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給德國,導致法國經濟發展資源嚴重缺乏;而德國佔領了法國6個北方省,造成法國國內市場進一步狹窄,使得法國的經濟發展嚴重受阻,使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展緩慢,明顯落後於美、德、英。法國在歐陸霸權之夢,也隨之破碎。普法戰爭讓法國改變外交政策:普法戰爭後,法國一直想報仇,但是單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戰勝德國的,法國開始調整與其它國家(主要是英、俄)的關係,尋求盟友一起對付德國。

普法戰爭對德國的影響

德國統一:普魯士打敗法國後,排除法國對普魯士統一德國的幹擾,在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於法國凡爾賽宮正式登基,完成德意志帝國的統一。

經濟快速發展:德意志帝國成立後,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和獨立的經濟體系,德意志帝國從法國獲取了五十億法郎的軍事賠款、鐵礦產量豐富的割地,替工業發展提供了巨額資金和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對外戰爭的勝利,使資產階級更積極的想對外擴張,大批軍事訂單,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到了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的實力已經超過法國和英國,僅次於美國。相比法國的夢碎,德意志帝國的歐陸霸權之夢提升。普法戰爭也讓德意志帝國改變外交政策:孤立法國。德意志帝國雖然打敗法國卻不能將其消滅,開始採用孤立法國的政策防止其它歐洲大國與法國結盟。

普法戰爭對義大利的影響:普法戰爭爆發後,拿破崙三世不得不調回駐守在羅馬的軍隊,義大利軍隊趁著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趕走了法國在義大利的剩餘勢力,收回被法國佔領和控制的地區,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

德意志帝國的殖民地擴張:德國統一後,為了擁有更多的資源,勢必向海外擴展,但此時世界各地早已經被其它列強瓜分,德國只能得到非洲西南方的一小塊領土,德國不滿於現狀,極力想要擴張殖民地,這當然威脅到其它殖民地的原佔領國家。

德國的行為嚴重妨礙了懸於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的利益,造成英德兩國彼此的矛盾。當時的英國擁有超過3300萬平方公裡的殖民地,佔地球陸地表面的四分一,為英國本身領土的一百倍,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各地都有英國的殖民地。

而德國只能得到非洲一小塊的殖民地,而且還是貧瘠的土地,根本沒有什麼資源。

同盟與協約:普法戰爭後,德國怕法國人復仇,為了孤立法國,結盟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組成三帝同盟;後來俄國為了擴張領土,和奧匈帝國發生衝突。德國擔心俄國勢力擴大,於是偏袒奧匈帝國,排擠俄國;又因為義大利和法國有紛爭,拉攏了義大利,結盟成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初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戰爭打到一半,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反而加入敵方陣營)。

因為德國偏袒奧匈的行為,俄國不爽德、奧,轉頭便拉攏了法國共同對抗德國;英國原本不想管歐洲大陸的事情,但是眼看德國大肆發展海軍,深怕威脅英國海權與殖民地,於是與俄、法、英三國結盟成協約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初協約國:英、法、俄。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營

各國軍備競賽:1890年後德國首相俾斯麥下野後,歐洲局勢日趨不穩定(普法戰爭後,法國對德國的仇恨、奧俄兩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勢力爭奪、殖民地拓展帶來的列強競爭),各國只好尋求同盟、擴充本國軍事能力來確保自身的安全,軍備競賽除了狹義的升級軍事裝備和擴充軍隊數量外,也包含戰略計劃的準備、軍事指揮架構的重組、發展鐵路/公路網/運河/擴大商船隊伍加強補給能力等等。

陸軍軍備競賽主要集中在法國、德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海軍的軍備競賽則主要集中在英德兩國之間。

英、德兩國的海軍造艦競賽

各國的軍備競賽增加英德兩國的矛盾(海權爭霸)、各國也對於本身軍備能力過於有信心,認為可以在軍事衝突下打壓對方而不讓步、軍備競賽更增加列強對彼此的不信任感,種種原因埋下了第一次大戰的隱憂。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夫婦,在塞拉耶佛被塞爾維亞族的恐怖黨人暗殺死亡,奧匈帝國朝野上下無不憤慨,向塞爾維亞宣戰。

就是這顆子彈,成為一次大戰的導火線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各國相繼表態:

俄國最早動員,挺塞爾維亞:奧塞兩國戰爭爆發後,同為斯拉夫民族的俄國人為了挺塞爾維亞,下令全國總動員。

德國對俄法宣戰,進攻比利時:德國為了支持同為日耳曼民族的奧匈帝國,要求俄國停止動員,為了避免腹背受敵,要求法國嚴守中立;俄法兩國拒絕這種要求,德國向俄法宣戰。德國為了尋找攻打法國的捷徑,率先進攻中立的比利時。

英國對德國宣戰:英國本就視德國為心腹大患,眼看德國率先出兵,英國以德國破壞比利時的中立為由,向德國宣戰。

義大利背叛同盟,加入協約:義大利原本是同盟國三國之一,但是後來跟奧匈帝國有紛爭,起初沒有和同盟國一同作戰、表態中立;不過後來協約國給予很多優厚的條件拉攏它,義大利終於抵擋不了利益,在1915年背棄同盟國的盟約,參加協約國的陣營,對德奧宣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營

歐洲各個主要國家,都在短短的幾天內紛紛出兵參戰,其餘國家也因各自的原因捲入其中,連遠在大洋彼岸的中、美、日等國也不能倖免。

雖然戰火有蔓延到世界各地的趨勢,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還是在歐洲。

亞洲戰火:日本以英日同盟為名,對德國宣戰,出兵攻佔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山東。中國也因時勢捲入其中,當時北京的段祺瑞政府期望收回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和租界,加入對德作戰,向英國、法國和俄羅斯運送成千上萬的士兵。這些工人將修理坦克,組裝炮彈,運輸補給和彈藥,並幫助重建戰爭的戰場。非洲戰火:英國也向非洲的德國殖民地發動進攻。協約國陣營:大英帝國、法國、俄羅斯帝國、塞爾維亞王國、比利時、希臘、義大利、葡萄牙、羅馬尼亞、黑山王國、中國、日本。

同盟國陣營: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歐洲的陸地戰線主要分成東西兩線

東線:俄國開始進攻之時,德國為了應付東西兩線的作戰,先採取西攻東守的戰略,想趁著東線俄軍尚未大量集結以前,先擊潰西線的法軍,之後再回頭進攻俄國;沒想到俄國趁著東線德軍防禦較弱的時候猛攻德奧,德國為了阻止俄國攻勢,西調軍隊在坦能堡會戰中,大敗俄軍,俘虜俄軍二十餘萬人。

僵持不下:俄國雖經歷坦能堡慘敗,但對俄這樣的大國來說還遠沒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俄國用火炮猛轟奧匈防線,大破奧匈軍力,德軍雖然趕來救援也無力回天。奧匈帝國此時已經失去戰鬥能力,只能依賴德軍;而羅馬尼亞看到俄軍勝利,於是投向協約國的懷抱。

俄國退出戰場:此時的俄國經過連番大戰,國內經濟不堪負荷,民不聊生,加上戰爭死傷眾多,軍民厭戰,在1917俄國國內年爆發二月革命,沙皇退位,俄羅斯帝國滅亡,克倫斯基成立了臨時政府。臨時政府仍然對德國宣戰,國內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俄國民心仍然浮動。  

德國為了想快點結束東線戰事,想了招釜底抽薪的計策,他們協助流亡海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袖列寧回到俄國。列寧回國後發動十月革命,推翻臨時政府,成立了蘇聯。(1917年十月革命後還是有反對勢力,直到1922 年剷除反對勢力後,才真正成立了蘇聯。)

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蘇聯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十月革命後被槍決,協約國在東線的軍力完全瓦解。

十月革命促使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共產主義政權,第一次建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次革命也催發了馬克思主義,影響之後世界的自由發展,許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共產革命號召的解放運動下也得到了援助。

西線:德軍大戰初期攻佔比利時,佔領比利時後以破竹之勢攻入法國北部,前鋒距離巴黎不到十五裡。  

英法聯手:面對德軍的猛攻英法軍隊合作,在馬恩河戰役奮力抵抗,才抵擋住德軍的攻勢。  

壕溝戰:德軍攻勢受挫,只好與英法兩國在戰場上修建防禦工事,他們用壕溝和鐵絲網作為掩護工具,三國於西線戰場形成了僵持的壕溝戰。

壕溝戰

海上戰爭:德國的陸軍雖然猛,但是海上戰爭卻居英國下風,英國憑著強大的海軍封鎖德國,使德國國內經濟遭受到嚴重的打擊。  

無限制潛艇政策:德國為了報復,宣布封鎖英國,聲明任何駛近英國的船隻都會遭受德國的潛艇攻擊,但就是這個舉動惹火了美國。  

「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國參戰:大戰剛開始時美國採取孤立主義,表面上不偏袒戰爭中的任何一方,暗中卻在實行著深度介入歐洲的計劃,美國的願望可不像德法一樣只想成為什麼歐陸霸權,他們想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仲裁者,成就世界霸權!美國打著同為英語系國家的名義站在了英法這邊,反對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政策,在1917年2月宣布和德國斷交,並對德國進行各種限制,同時利用戰爭徵兵,發展海軍。

德國因此報復美國,1915年美國的一艘油輪和一艘載有美國旅客百餘人的船隻,相繼被德國潛艇擊沉。

美國人非常憤慨,不少人主張對德國宣戰,但是德國很快跟美國保證有限度的使用潛水艇,美國的憤怒才暫時隱忍下來。

1917年時俄國退出世界大戰戰場,德國為了趁勝追擊,集中力量擊潰西線的英法,重新宣布採取無限制使用潛水艇的政策。德國違背了當初的諾言,英國電報又傳來德國想要幫助墨西哥收復曾經被美國奪去的領土,美國上下無不憤怒,因而對德國宣戰。美國這次對德宣戰打的可不是為是死去美國人報仇,而是舉著「維護世界和平」的旗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美國參戰後,許多中立國家紛紛參戰,加入了協約國,而且在美軍軍力持續的補充下,已經疲憊不堪的德軍終於投降,同盟國戰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戰爭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應用了很多新戰術、新武器、新思維,這些都是參戰雙方為了突破壕溝戰所做出的嘗試,改變人類的戰爭形態,對世界和平造成嚴重威脅。  

戰鬥機、潛水艇戰車、衝鋒鎗、散彈槍(美國帶入戰場,散彈槍在近距離能一次發射多發子彈,造成敵人重大損傷,德軍甚至批評「使用散彈槍一點也不人道」)

戰車首次出現在一戰

毒氣:一次世界大戰使用過氯氣、芥子氣、光氣等毒氣。氯氣、光氣屬於窒息性毒氣,會造成胸部灼熱、疼痛、咳嗽等症狀,嚴重情況會導致呼吸困難、肺氣腫、甚至死亡。芥子氣屬於糜爛性毒氣,會直接損傷組織細胞,呼吸道(潰爛)、皮膚(潰爛)、眼睛(失明)會受到傷害。

為了對抗毒氣,防毒面具和解毒劑也紛紛出爐,當雙方都擁有應對策略時,毒氣只能成為偶爾突襲的工具。

一戰首次使用毒氣

四大帝國的瓦解:帝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經濟萎靡不振: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各國民生困苦、政局不安,導致之後的全球經濟大恐慌。

殖民地脫離運動:亞、非、拉丁美洲等殖民地得到喘息和復興的機會。

婦女地位提升:戰爭期間男人在前線打仗,婦女站出來負責工廠和醫護等後線、後勤的工作。 

婦女替炮彈裝填炸藥
婦女替前線士兵包紮傷口

結語:塞拉耶佛的那顆子彈引發了一場真正的全球規模的大戰,可以說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歷史。大戰期間,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動員近6500萬軍人,投入新研發及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如毒氣、坦克、潛艇等,最終釀成交戰各國死傷軍民達3000多萬人,為20世紀初最慘烈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列強勢力消長,歐洲列強勢力減弱,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德、奧被迫籤下屈辱條約,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種子。  

相關焦點

  • 一個女人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成為蝴蝶效應最著名的例子
    這個美麗的,幾乎不為人知的,完全無辜的女人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的角色。他是索菲·喬特克。霍恩伯格公爵夫人,我敢打賭你們幾乎沒有人聽說過她。她是奧匈帝國的繼承人,奧地利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愛上並與之結婚的女人。
  • 歷史上兩次著名的「蝴蝶效應」:都跟日本有關
    蝴蝶效應是人們對事物發展之間聯繫的一種描述。有時候看似不相關的事件之間,往往有著隱秘的內在聯繫。今天我們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兩次比較著名的「蝴蝶效應」事件。NO.2,諾門罕戰役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然而在此之前,發生在蒙古草原上的一場戰鬥,已經為二戰的結局埋下了伏筆。這就是諾門罕戰役。當時,日本已經侵佔了東北,擺在日本面前的有兩條路,第一條就是「北上」,進攻蘇聯的遠東地區,第二條就是「南下」,開始在東南亞謀求石油資源。
  • 歷史上最兇殘的子彈,一顆可以在人體內爆炸的子彈
    前面我們介紹了各種手槍,狙擊槍,有最昂貴的槍,有射程最遠的槍,有威力最大的槍,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槍的另一個重要夥伴,沒有它,啥槍都是廢鐵,擺設。它就是子彈,那麼最厲害的子彈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就說這個,說的不好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正批評。筆者覺得最慘無人性的子彈就是:英國的達姆彈。
  • 蝴蝶效應事件:萬曆援朝戰爭,諾門罕戰役
    「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人類生存四維宇宙的三維時空中,時間跟空間是聯繫的,三維時空加上時間就像是一個大網絡,一些小的事情會產生很巨大的結果,以下是歷史上兩件著名的「蝴蝶效應」事件。
  • 「蝴蝶效應」是什麼?
    生活中我們總聽到「蝴蝶效應」這個詞,那「蝴蝶效應」是什麼呢?蝴蝶效應指在長時間和大範圍內,微小的空氣系統變化可能導致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產生極大變化。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提出了蝴蝶效應這個概念,他通過電腦進行「天氣預報」的模擬,發現如果將輸入的數據進行微調,得出的計算結果差別會非常大。這個概念被形象的表述為: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發生的原因可能是一個月前一隻蝴蝶在巴西輕輕拍打翅膀。「蝴蝶效應」這個名稱也就此誕生。
  • 古代文壇上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一詞大意為,一個不甚經意的舉動,在未來產生了重要的結果。其實「蝴蝶效應」會時常出現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我國古代的文學史上,也曾經出過很多有名的「蝴蝶效應」,更神奇的是,這個效應成就了很多人物,讓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千古留名。
  • 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發現者——愛德華·諾頓·洛倫茨
    愛德華·諾頓·洛倫茨(1917.5.23——2008.4.16)美國數學與氣象學家,混沌理論之父,蝴蝶效應的發現者。1917年5月23日洛倫茨出生在美國西康乃狄克州,從小洛倫茨就很喜歡科學,關心天氣變化。
  • 「蝴蝶效應」是如何被誤解的?
    這句話很形象,以至於現在很多人一想到蝴蝶效應就能想出很多典故,比如有人認為砸中牛頓的那個蘋果就是扇動近代科學起步的蝴蝶,有人認為一顆鐵釘的缺失導致了英格蘭國王理查三世的戰敗。中國古代很多諺語也被披上「蝴蝶效應」的外衣,比如:防微杜漸、風起於青萍之末。另外,再說一個暴露大家年齡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憑名字就很容易看出蝴蝶效應的印記。
  • 中國最著名的一次「蝴蝶效應」,2個女孩搶桑葉,引發八國大戰
    蝴蝶效應,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諾頓·羅倫茲,於1963年提交給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的現象,他比喻道:在南美亞馬遜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偶爾扇動幾次翅膀,足可引起千裡之外的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因為一件小事,上升為國家行動,歷史上的這些蝴蝶效應有多荒誕
    所謂「蝴蝶效應」,源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氣象學家洛倫滋提出的一句近乎荒謬的理論:「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會在兩周後引發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這句話看起來似乎很誇張,南美洲的蝴蝶扇動翅膀,怎麼可能就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捲風呢?
  • 歷史上蝴蝶效應最偉大的例子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歷史上蝴蝶效應最偉大的例子是什麼?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一次失敗的暗殺企圖改變了中國和歐洲歷史的進程。這是在公元前3世紀,軍閥為了爭奪對中國的控制權而戰至死。其中之一,項羽,拋出一個宴請他的對手劉邦,在外交的藉口。當然,計劃是暗殺他。
  • 《直到黎明》教科書般的美國恐怖故事,每種選擇造成的蝴蝶效應
    遊戲擁有傳統的AUG行動,影響結局的養成系統,上百種結局比改革都開放。玩家的每種選擇都能造成蝴蝶效應,遊戲劇本長達一千頁,比「領導的簡單說兩句」還要長。蝴蝶效應最早由愛德華洛倫茲提出,一個蝴蝶扇動翅膀就有可能引發龍捲風摧毀建築。寓意初始條件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未來造成極其巨大的變化。這跟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理論一樣,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變化。
  • 解讀「蝴蝶效應」
    相信提起「蝴蝶效應」每個人都不會那麼陌生,多多少少有些認知。但你明白其中真正的含義嗎?下面我為大家解讀一下。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中國史上著名的「蝴蝶效應」,兩女孩爭桑葉,最後引發8國亂戰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相信「蝴蝶效應」大多數人都是聽過的,指的是微小的變化卻能夠帶來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其實在中國歷史上,「蝴蝶效應」之類的真實案例也是有不少的。
  • 《蝴蝶效應》,這部電影告訴你生活背後的蝴蝶效應
    這是電影《蝴蝶效應》要告訴我們的事情。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這一理論有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於1963年提出。這一效應是說,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 從水滸故事看蝴蝶效應經濟學
    從「蝴蝶效應」的角度分析,武松的個人行為或許影響了宋朝甚至世界歷史。這就好比在蝴蝶效應經濟學中,經濟體和社會不是機器式的運轉,更像是有生命的機體。 公元1059年11月,在景陽岡上打死老虎的武二郎被破格提拔。武都頭在街頭閒玩,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身為嫂子的潘金蓮則暗戀上擁有「幹部」身份、身高八尺的小叔子。
  •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蝴蝶由於你的一個噴嚏,使氣流發生強運動,通過氣流之間力的作用,最終使美國的一朵雲達到了降水的條件,由於你的一個噴嚏,使美國降了一場雨!而沒有你的噴嚏,那個雲的運動也是一定的,降水就不可能了。下雨所謂蝴蝶效應,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蝴蝶在太平洋那邊扇了下翅膀,另一邊可能因此颳起颱風。颱風1颱風2蝴蝶效應電影《蝴蝶效應》是一部由埃裡克·布雷斯、J·麥凱伊·格魯伯執導,艾什頓·庫徹、艾米·斯馬特、約翰·派屈克·阿梅多利、傑斯·詹姆斯等主演的科幻驚悚電影,於2004年1月23日在美國正式上映。
  • 蝴蝶效應改變歷史!地球上發生的事情,會無限放大改變宇宙進程?
    所謂的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將會改變整個系統長期且巨大的鏈式反應,通俗的說法就是亞馬遜雨林中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就可能會在兩周後在德克薩斯形成一場龍捲風!蝴蝶效應真有那麼誇張麼,有沒有真實案例?蝴蝶效應是混沌學中常見的引用說法,不過卻真有一個實際案例!
  • 《灰色天空:世界大戰》發售 改編自著名科幻小說《世界大戰》
    生存潛行類動作冒險遊戲《灰色天空:世界大戰》日前在Steam商店上架開賣,售價50元。遊戲宣傳視頻:該作最大的特點是它改編自英國著名小說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科幻名作《世界大戰》,本書曾在05年由史匹柏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斥資2.5億美元登上大銀幕。
  • 歷史上有哪些蝴蝶效應?呂不韋一個小舉動,引發了秦始皇的危機
    蝴蝶效應相信讀友都是聽說過的,大概意思就是通過一個微小的事物或者變化,從而引發出很大的事件或者變化,形成了巨大的連鎖反應,影響了整個系統的發展趨勢。歷史上如果發生蝴蝶效應類似的事件,為之出現的結果很大可能就會影響歷史的進程,改變歷史發展的走向。歷史上典型的蝴蝶效應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