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換上國軍的衣服,取得一場大勝,主席專門為他寫詞

2021-01-08 歷史客棧

毛主席寫過一首著名的《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這首詞,是毛主席在1935年創作的,以紀念紅軍在婁山關之戰中的英勇表現。

要說婁山關之戰,就不得不提這次戰鬥的大功臣——開國中將韋傑。

1935年2月,時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偵察連連長的韋傑,接到了上級命令:搶佔婁山關。

他們的對手,是大名鼎鼎的薛嶽和貴州軍閥王家烈,都企圖在婁山關將紅軍一網打盡。

婁山關,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北大婁山最高峰,地勢極為險峻,「萬峰插天,中通一線」,地理位置也很關鍵,要想從貴州進入四川,必經此處,可謂咽喉要道,兵家必爭之地。

為了搶佔先機,當天晚上,韋傑就命令偵察連所有戰士卸掉沉重的包裹,只攜帶武器和口糧,星夜兼程地趕往婁山關。

值得一提的是,韋傑還要求大家都換上國民黨軍的衣服,這讓大家很不理解。

夜裡,他們穿過寂靜的山林小路,在東方泛白之際,來到了離婁山關不遠的一家小客棧。這時,幾個王家烈部的軍官說說笑笑地進了客棧,韋傑一聲令下,將他們全部擒獲。

被抓的軍官很不配合,什麼也不肯說,這可讓大家犯了難。這時,韋傑巧妙地化解了難題。

「我們是薛嶽薛長官的部下,蔣委員長派我們來馳援你們。」韋傑拍著為首一個軍官的肩膀說,「剛才我的部下沒看清楚,竟然抓了友軍,真不好意思啊!」

被抓的軍官們仔細辨認,發現韋傑等人的確穿著國民黨軍的軍裝,這才放鬆了警惕。

「原來是薛長官的人啊!」為首的軍官鬆了一口氣,「我們的人凌晨就開拔了,估計現在已經到婁山關了。」

得知王家烈的部隊已經向婁山關撲來,韋傑立刻指揮部隊衝向關口。誰知在山口處,他們又遇到了王家烈的尖兵隊。

「敵眾我寡,敵高我低,處處都對我們很不利。」偵察兵向韋傑報告。

韋傑當機立斷,命令偵察連在附近的山林裡藏起來,設下埋伏,化劣勢為優勢。

沒過多久,王家烈的尖兵隊就走進了埋伏圈,韋傑一聲令下,戰士們僅用20分鐘就消滅了這夥兒敵人。

韋傑乘勝追擊,佔領了制高點旁邊的山腰。此時,敵軍的大部隊聞訊趕來,但韋傑的部隊嚴防死守,把山嶺圍得固若金湯,敵軍怎麼也找不到突破口。

關鍵時刻,彭雪楓率援軍及時趕到,在婁山關最高處點金山與韋傑成功匯合,最終婁山關被我軍成功拿下。

這次婁山關之戰,我軍共殲滅敵軍兩個師又8個團,是長徵以來紅軍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極大地振奮了紅軍的士氣!

毛主席收到捷報後,大喜,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憶秦娥·婁山關》,對這次戰鬥給予了高度評價。

1936年9月,長徵的最後一戰:爭奪會寧城打響。韋傑親自率軍衝入城內,殲滅敵軍300餘人。10月22日,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於會寧,宣告了長徵的勝利。

在慶祝大會上,朱老總特地點名表揚了韋傑,稱讚他功不可沒。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韋傑還只有22歲,可謂年少有為。

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韋傑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他常說:「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經驗更有價值,年輕人應該多學習。」建國後,韋傑還用錄音機把自己的作戰經歷錄下來,並整理成文字材料,以期為後人提供借鑑。

1987年2月3日,韋傑與世長辭,享年73歲。

按照韋傑將軍的遺願,他的骨灰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放在北京八寶山公墓,另一部分送到他的老家廣西東蘭縣安葬。

相關焦點

  • 開國中將抱著敵人跳懸崖,腦袋戳了個洞,身中兩槍,仗越打越瘋!
    中國共產黨白手起家,開國將軍們都是提著腦袋幹革命,個頂個的英雄好漢。很多開國將軍打起仗來不要命。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將軍就是這麼一位「瘋子」,抱著敵人跳懸崖同歸於盡,幸好老天開眼,大難不死,為新中國保留了一位開國中將,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王近山中將,《亮劍》裡李雲龍的原型。那場戰鬥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聽小編細說!
  • 方姓威武:開國將軍有十四位,兩位開國中將,兩人活過100歲!
    方姓威武:開國將軍有十四位,兩位開國中將,兩人活過100歲!本文由百家號「江西老徐讀歷史」原創,侵權必究方姓,是姬姓,姬姓因黃帝長居姬水而來。姬姓後來又分出不少姓氏,方姓就是其一,出自方雷氏,至今有近4700年歷史,當代方姓的人口已達到450多萬,為全國第六十二位姓氏,前面小編和大家提到過,開國將軍中,方姓軍銜高的是中將——方強中將(湖南平江縣人),那麼方姓有多少開國將軍?這裡要更正一下,有一些史料中將江西方槐列入方姓將軍,其實不然,方槐將軍本名姓賴,名芳槐。由於革命需要,賴芳槐,更名為方槐。
  • 他是開國中將,人造衛星的幕後大功臣,開創解放軍4個第一
    作為赫赫有名的開國中將,邱創成在解放軍中創造了四個第一。1.創建了我軍歷史上的第一個正規炮兵團紅軍到達陝北後,利用收繳敵人的山炮建立了一個山炮連,抗戰爆發後,八路軍軍委決定組建八路軍總部炮兵團,這個任務被交給了時任八路軍特務團政委的邱創成。
  • 錢學森曾被擬授中將軍銜,卻遭很多人質疑,他到底有沒有資格?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除了授予軍銜之後,還製作了很多肩章,其中就包括銀白色將軍肩章,這種肩章專門頒發給那些技術型人才,當時錢學森就原計劃要授予他空軍技術中將肩章。
  • 《雪豹》周衛國的原型到底是誰,他竟然是新中國開國上將!
    《雪豹》是根據網絡小說《特戰先驅》改編的電視劇,他講述了淞滬會戰中,富家子弟周文與同學們去前線慰問戰士時,周文看到了前方戰士拋頭顱灑熱血的為國犧牲,從而投筆從戎,並在抗日戰場上立下巨大功勞的勵志故事,但是我們來仔細分析這部電視劇(不是小說),凡是這種電視劇主角基本都有原型,但是這個周衛國的原型可能大家一直都不太注意,其實周衛國的原型並不是一個人,我們先從外貌開始說起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小編最近幾天在研究我們袁姓的開國將軍,發現袁姓可不只是袁世凱、袁紹,我們袁姓開國將軍也非常優秀,有兩位開國中將,九位開國少將。那麼他們是誰呢?有沒有您的老鄉?帶著疑問,小編一一和你道來。一、袁子欽,中將軍銜,1908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巖上杭縣人。有「儒將」的美譽,曾任解放軍第六十軍政委、志願軍第三兵團軍政委。
  • 1948年,國軍中將司令康澤被俘,偉人:加鐐銬,派武裝妥送華北
    1948年7月2日,由中原野戰軍劉鄧大將親自部署的襄樊戰役拉開了序幕,經過解放軍14天的浴血奮戰,以我軍犧牲719人,傷3000餘人為代價殲滅國民黨軍 2.1萬人並活捉了康澤,收復了襄陽和樊城等地區,讓敵人的漢水防線全部崩潰,讓蔣介石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當這一捷報傳到中央後,中央高層十分高興,偉人更是專門給王近山發電報指:加鐐銬,派武裝妥送華北。那麼,這個康澤是何許人也呢?
  • 江西人威武:僅有的兩位朱姓開國將軍,都是江西人!
    江西,簡稱贛,自古為「幹越之地」「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之美稱。江西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旅遊地,其中的贛州瑞金是共和國故都,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萍鄉市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
  • 他姓王,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也是江蘇最後的開國將軍
    王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王姓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和76位少將,開國將軍數量102位,將軍姓氏排名全國第三。 而江蘇最後的開國將軍,他來自徐州,也是徐州唯一的開國將軍,他姓王。江西老徐研究發現,他也是江蘇唯一的王姓開國將軍。他是誰?
  • 攻城中連長脫崗,按軍法該殺,時任團長的這開國中將卻說:算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將軍,是遼寧大連人,他也是人民解放軍滿族將軍中軍銜最高者——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就是萬毅將軍。
  • 主席斥責陳伯鈞「少將芝麻醬」?別逗了,跟隨10年還用遞名片
    據悉,這是主席斥責陳伯鈞的話,這也是流傳甚廣的「少將旅長名片事件」。流傳的版本是這樣的:全面抗戰開始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陳伯鈞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八路軍及後來的新四軍,納入國軍序列,為了便於打交道,所以也跟國軍一樣,實行軍銜制,陳伯鈞獲授少將軍銜。一次,陳伯鈞晉見主席匯報工作,得意洋洋地遞上少將旅長的名片。
  •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他是誰?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因勞成疾被追認為烈士,葬在無錫革命烈士陵園,他是誰?為什麼朱啟祥將軍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能使無錫第一位開國將軍呢?因為1983年宜興併入無錫市,這樣無錫多了任茂如一位開國少將,任茂如也是1964年晉升為少將,是無錫宜興市人,曾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政治委員,旅大警備區副政治委員。
  • 為什麼說黃百韜是國軍中的納爾遜
    英軍主帥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鬥中陣亡。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納爾遜成為英國最偉大的海軍將領。 納爾遜珍視榮譽,視榮譽為生命,並把對榮譽的理解推向新的高度,把對榮譽的追求發揮的淋漓盡致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不僅善於指揮、運籌帷幄,而且要善於帶兵,熟諳帶兵之道。
  • 影視劇裡的國軍和真實的國軍 差了10086個楚雲飛
    從1947年2月到1959年3月,「國軍」軍服一直用的是中山裝式的立領,直到敗退臺灣十年後,才終於在制服上美械化,用上了「民主」的美式翻領。至於那奇怪的女式軍服就更加離譜了,國軍就沒有專門的女式軍服,穿得其實和男兵沒有什麼區別,和影視劇中的那副樣子更是一點不搭邊。
  • 他沒上過軍校,卻打得黃埔第一人找不著北
    開國第一大將粟裕被譽為是我軍的戰神,一生留下經典戰役無數,但要問哪一場戰役的勝利對他個人的意義最大,那一定是蘇中七戰七捷,因為這一系列的勝利,開啟了粟裕的戰神之路。蘇中七戰七捷說的是1946年6月發生在江蘇中部地區的一場戰役,雙方的將領分別是我軍的粟裕和敵軍的李默庵。當時粟裕並沒有什麼名氣,尤其在國軍將領的眼中,粟裕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但是李默庵卻早已名聲在外,早在黃埔軍校時期學生中間就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
  • 陳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人最多,其次是湖北,其中百歲將軍四人!
    陳姓得姓可追溯到西周建國初期,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前代君主後人媯滿於陳國,屬於以國為氏,此支陳氏為中華陳氏之主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有61位開國將軍,這些陳姓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其次是湖北有11人,第三是四川有八位陳姓開國將軍,筆者注意到:61位陳姓開國將軍,其中四位是百歲將軍,還有一位100歲健在的陳姓開國將軍——他就是來自江蘇宿遷的陳紹昆少將。江西——12位陳姓開國將軍,全國最多!
  • 開國上將劉亞樓患癌去世,葬禮堪比國葬,生前被主席欽點空中司令
    引言1965年5月7日15點45分,開國上將劉亞樓病逝,享年55歲。11日,其葬禮在中山堂舉行,幾十名中央領導人趕來參加葬禮。靈車由林彪、劉少奇親自護送至八寶山公墓,一路上兩旁軍人致敬,全國的媒體進行了大量報導,報紙幾乎都是首版,葬禮的宣傳力度堪比國葬。
  • 開國大典前,李銀橋回憶:毛主席熬了一個通宵,早上6點半才睡
    ——毛主席  人的一生或許會參加許多場典禮,但是沒有哪一場會比一個國家的開國大典更加激動人心,無論是參與者還是組織者,這都是令人終生難忘的經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在天安門成功舉行,毛主席的一番演講感動了無數中國人。雖然看起來遊刃有餘,但是據毛主席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開國大典的前夜毛主席的行為和往常大相逕庭,那麼他到底做了什麼呢?
  • 1982年,我軍一開國中將病逝後,追悼會上為何出現了一群日本人
    他一生戎馬,為了中國革命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面對炮聲如雷,槍彈如雨,他鎮定自若,戰場上,面對敵人,他從不心慈手軟,但是戰場下,面對戰俘,他卻給予著人文主義關懷。正是他的人文主義關懷感化了敵人,所以,1982年,開國中將楊國夫病逝後,追悼會上出現了一群日本人悼念他。為將,所向披靡。為人,更是格局豁達。這位開國將軍是誰呢?
  • 1949年,林帥與陳賡發生2次意見分歧,為何主席說:執行陳賡方案
    在南昌起義時,陳賡當營長,林彪是他手下的一名小排長。在當時的三河壩戰鬥中,林彪部隊損失慘重,被建議撤退,但陳賡依舊命令林彪帶隊衝鋒。林彪以兵力太少為理由,拒絕服從命令。陳賡急了:沒有命令撤退就撤退,你這樣我就槍斃你。林彪這才執行陳賡命令。但人生不可琢磨,二十年後,他們二位的職位倒了過來,學兄陳賡歸為了學弟林彪的麾下,但陳賡對林彪並不是完全唯命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