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法爾加海戰是英國海軍史上的一次最大勝利,英法此戰中的指揮者正是一對歷史上最著名的對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國海軍中將納爾遜。1805年10月21日,雙方艦隊在西班牙特拉法加角外海面相遇,決戰不可避免,戰鬥持續5小時,由於英軍指揮、戰術及訓練皆勝一籌,法蘭西聯合艦隊遭受決定性打擊,主帥維爾納夫被俘,21艘戰艦被俘。英軍主帥霍雷肖·納爾遜海軍中將也在戰鬥中陣亡。此役之後法國海軍精銳盡喪從此一蹶不振,拿破崙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納爾遜成為英國最偉大的海軍將領。
納爾遜珍視榮譽,視榮譽為生命,並把對榮譽的理解推向新的高度,把對榮譽的追求發揮的淋漓盡致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不僅善於指揮、運籌帷幄,而且要善於帶兵,熟諳帶兵之道。堪稱軍人的典範他關心士兵,無微不至,一次納爾遜發現勝利號上一個小艇的軍士,忙於把郵件裝袋寄回英國,而忘記將自己的信件寄裝入時,立即指示「升掛信號,叫回郵船」。他說:「他說不定會在明天的戰鬥中犧牲。」
同樣是中將的黃百韜一生坎坷數易其主,早年跟隨張宗昌,後隨徐源泉投降蔣介石,蔣聽聞敵方一個營長把他的北伐軍打得很慘,予以接見,提一些軍事問題,黃對答如流,從此加入蔣介石集團。由於軍事技能突出,一路高升任國民革命軍第41師師長、冀察戰區參謀長、國民革命軍司令部高參、第三戰區參謀長、陸軍中將、中華民國陸軍第二十五軍軍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華民國國軍第七兵團司令。
粟裕的「圍點打援」戰術非常成功,黃百韜雖然勇猛,但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張靈甫的整編74師全軍覆沒。據說,張靈甫在臨終前痛罵友軍見死不救,但至少黃百韜是拼了命的,甚至馬上就要突破華野1縱的防線了。要知道,華野1縱的司令是上將葉飛,向來以「跑得、餓得、打得」著稱,能突破1縱的防線,實屬不易。不過,就在1縱馬上要失利的時候,4縱及時趕到,重新將防線補牢了。
孟良崮戰役結束後剛過了一個月,國民黨軍又發動了南麻、臨朐戰役,黃百韜的25師仍然是主力。在這次戰役中,華野7縱司令成鈞被25師打傷,這也是華野唯一一位受傷的縱隊司令。當然,25師也付出了傷亡上萬人的代價。因此,粟裕在總結報告中才說了這樣一句話:「在敵我相等的兵力下,還堵不住他。」這在粟裕的對手中,是唯一的一個。南麻戰役黃百韜拼命救援胡璉,戰役後反受到胡璉參了一本,說他救援慢了。但勝利和百折不撓的意志是其本質和核心,他依然不改初衷。
一年後,1948年6月,豫東戰役爆發。豫東戰役算得上是黃百韜的巔峰時刻,以兵團司令的身份親自上陣衝鋒,最終取得了難得的勝利。戰後,蔣介石親自授予他青天白日勳章。華野6縱副司令皮定鈞總結說:「此次戰役,我們殺傷敵軍也很大,要談起來,我們就是殺傷敵軍一個整師,但是我們「叄弟兄」(華野1、4、6縱)都殘廢了。」,這個1縱4縱6縱就是圍攻黃百韜的部隊。然而,國民黨軍的派系鬥爭實在太厲害了,黃百韜雖然戰功赫赫,但畢竟不是蔣介石的嫡系,經常被那些嫡系們排擠,並最終送了性命。
淮海戰役中,黃百韜率第七兵團苦守半個月,給其它兵團創造出極大的戰略空間,卻一直等不到援軍(根本就不會來),最後無奈地說:「我被圍,希望別的兵團來救是不可能的。古人說:勝則舉杯相慶,敗則出死力相救。我們是辦不到的。」並感慨地說:「國民黨是鬥不過共產黨的,人家對上級指示奉行徹底,我們則陽奉陰違。」1948年11月22日,在給華野造成6萬多人巨大損失後,黃百韜在總統府出入證背後寫下「黃百韜盡忠報國」,然後自殺。
說起來,黃百韜這個人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屬於典型的軍人,不懂得或是說不屑於溜須拍馬,也不習慣官場上的燈紅酒綠。帶兵有方,對部屬既嚴格嚴厲,又信任愛護有加。一是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使部隊整齊劃一、雷厲風行、聞令而動、令行禁止;二是以情帶兵、以情感人、以情聚人,增強指揮員的凝聚力、號召力和部隊的執行力、戰鬥力和士氣,使部隊團結如一、一呼百應,一個雜牌25軍硬生生被他帶成國軍4大標杆部隊。
黃百韜是人,不是神。縱觀其短暫悲情的一生,也有讓人詬病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同樣為戰爭而生,為戰爭而死,說黃百韜是國軍中的納爾遜,一點不為過,倆人實在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