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第一大將粟裕被譽為是我軍的戰神,一生留下經典戰役無數,但要問哪一場戰役的勝利對他個人的意義最大,那一定是蘇中七戰七捷,因為這一系列的勝利,開啟了粟裕的戰神之路。
蘇中七戰七捷說的是1946年6月發生在江蘇中部地區的一場戰役,雙方的將領分別是我軍的粟裕和敵軍的李默庵。當時粟裕並沒有什麼名氣,尤其在國軍將領的眼中,粟裕只是一個無名小卒。但是李默庵卻早已名聲在外,早在黃埔軍校時期學生中間就流傳著一句順口溜「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
但結果是粟裕取得了七戰七捷的輝煌戰果,從此沒有一個國軍將領敢再小覷粟裕的名字。而且粟裕的戰鬥也是越打越順,幾乎每一戰都取得了勝利。
要知道粟裕並沒有上過軍校,他就是一步步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將軍的。而且別看粟裕外表文弱,但他打仗非常神勇,一手百步穿楊的槍法也是讓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
不過在紅軍和抗戰時期,粟裕並不起眼。因為粟裕當時隸屬於新四軍,而一提起新四軍我們想到的都是葉挺、項英、陳毅,就當時而言,粟裕想出頭還是比較難的。
但是皖南事變的發生,讓粟裕成為了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同時還是蘇中軍區司令員。之後粟裕指揮了車橋戰役和高郵戰役,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兩場戰役的規模都太小了,所以粟裕也就沒什麼名氣。
而在蘇中戰役中,粟裕領軍3萬人對抗李默庵12萬大軍。明明兵力處於明顯的劣勢,但粟裕卻用運動戰的方式抹平了劣勢,他用兵如神,攪得李默庵暈頭轉向,接連取得了七次戰鬥的勝利,這就是著名的蘇中七戰七捷,粟裕也就此開啟了自己的戰神之路。
之後華中的軍隊和山東的軍隊合併為華東野戰軍,雖然粟裕只是副司令員,但他才是在軍事指揮上話語權最高的人。粟裕也接連取得了無數的輝煌的戰績,比如在孟良崮之戰全殲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在濟南戰役中開創了我軍攻取大城市的先例;以及指揮了雙方一共投入了上百萬兵馬的、會戰規模空前盛大的淮海戰役。當然,這些戰役的結局都是以我軍的大勝而告終,粟裕也成為了開國將帥在解放戰爭中戰績最突出的人,恐怕只有林帥能和其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