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手下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飛將軍,這個飛將軍可不是指的李廣那樣的神射手,而是說他擅長臨陣逃脫。不過這個人,雖然多次扔掉軍隊獨自逃跑,卻始終沒有被蔣介石砍頭,這個人叫孫元良。
孫元良,畢業於黃埔一期,正兒八經的黃埔嫡系,他剛加入軍隊的時候,打仗還是很拼的。因此,升遷也很快,北伐戰爭開始的時候,孫元良已經擔任第一師第一團的團長了,這是蔣介石的嫡系人馬。從孫元良擔任的職務,也能看出蔣介石對他很器重。可是沒想到,後來孫元良打了被蔣介石稱為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仗。
在江西戰場上,國民革命軍因為輕敵冒進,拋棄了原計劃,貪功冒進轉頭去攻打江西的孫傳芳,貿然攻打南昌,一開始革命軍攻進了南昌,僥倖得手。正當大家慶祝的時候,孫傳芳部連夜反攻,導致革命軍一敗塗地。
當時孫元良的第一團負責駐守在牛行車站,擔任警戒任務,孫傳芳部打過來的時候,孫元良不組織反擊,反而丟下軍隊自己跑了,結果導致北伐軍在南昌一敗塗地。
相比於其他北伐軍來說,蔣介石的第一軍。不但沒有建立什麼功勞,反而遭遇了大敗,為了不讓軍心浮動,平息眾怒,蔣介石只能選擇懲罰孫元良。很多人都以為孫元良的前途也就到此為止了。可是大家沒有想到,孫元良的軍事生涯並沒有就此止步。
孫元良在上黃埔軍校之前,還曾經在北京大學上過預科班,在黃埔一期生裡面,孫元良的文化程度那是數一數二的。而且,他長得也風度翩翩,經常作為旗手在各種閱兵活動中接受大人物的檢閱。而且,孫元良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
因此,孫元良雖然丟了官職,卻轉身被送進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回國後的孫元良,很快又當上了團長,1931年,他又被提升為警衛軍第一師第一旅的旅長。
其實,孫元良也並不是逢戰就跑,1932年的淞滬會戰時,孫元良是259旅的旅長,他在上海廟行鎮打的那一仗,被評為國軍第1次擊敗日軍的戰役。這說明孫元良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是很強的,關鍵是他凡事先想的不是大局,而是自己。
此後,孫元良屢次在關鍵的時刻單獨逃跑,南京保衛戰的時候,日軍大軍壓境,他沒有通知部隊,就自己一個人逃跑了,他倒是活了下來,可是部隊因為沒人指揮而損失慘重。
但是,蔣介石總對孫元良法外施恩,韓復渠因為逃跑被砍了頭,孫元良幾次逃跑官卻越做越大。到解放戰爭時,孫元良已經是第16兵團的中將司令官。不過淮海戰役時,孫元良倒是跑對了,杜聿明成了俘虜,孫元良卻化裝潛逃,成功地跑到了南京。
最後,孫元良跟著蔣介石到臺灣後就退役了,也許正是遠離了政治上的那些風風雨雨,孫元良一直活到了103歲。他雖然軍事上沒什麼亮點,但他有個兒子,名氣比他大,叫秦漢,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非常有名的大明星,如果放在現在,秦漢那也是頂流明星,當然,現在那些小孩子們可能都不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