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盲腸疼!參謀長看破蔣介石,託病逃跑,成黃維兵團唯一倖存者

2020-12-05 冷兵器研究所

1948年11月25日,黃維兵團被圍在雙堆集,成為了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主角。淮海戰役三個階段,消滅了三個硬角色。即地方軍主力,半個嫡系的黃百韜;十八軍為核心的黃維兵團;第五軍為核心的邱清泉兵團。如果說為啥明明知道要送死,還要往火坑裡跳,這個事就得問老蔣。而黃維兵團中確有一人看穿了老蔣,託病逃跑,從而躲過一劫。

1948年11月,黃百韜被包圍在了碾莊。雖然憑藉著碾莊留下的防禦工事以及碾莊近十萬人的抱團防禦,暫時抵擋住了解放軍的攻擊。但是此時的黃百韜依然是被包圍的。為了救援黃百韜這個老蔣的「鐵桿粉絲」,老蔣通過劉峙向黃維下嚴令積極向徐州靠攏,救援黃百韜。從駐馬店出發的黃維兵團,剛走到蒙城就感覺不對勁。黃維也算是老將了,從打陳炯明開始就跟著老蔣。雖然被詬病為打仗死板,但是意識肯定是有的。此次千裡馳援,按照解放軍的打法,很容易就會掉入包圍圈。所以,黃維剛剛到蒙城就開始召集手下將領商議。

在會上,這個氣氛可是有點怪異。作為黃維兵團的核心,十八軍軍長楊伯濤一句話不說。這可不符合他的性格。楊伯濤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又仗著自己帶著王牌十八軍,平時也是底氣足的很。

除了楊伯濤,參謀長肖銳也是一句話不說。這兩個最重要的人物都不發話,可把黃維給急壞了。原來,這兩個人都打著自己的算盤。楊伯濤是明擺著要看黃維的笑話。楊伯濤能當十八軍軍長也不是白當的。雖然名聲不及黃維、陳誠這些老軍長,但是也是個硬茬。他很明白這次去救援,黃維肯定沒有好下場。但是黃維搶了胡璉兵團司令的位置,氣的胡璉直接告假回家了,這時候不看笑話,什麼時候看?

肖銳也明白,從駐馬店到徐州,如此長的距離,就算是到了徐州,能不能到碾莊也是個問題。現在解放軍肯定不只是防著徐州,早就盯著黃維兵團的機動力量了。所以,他遲疑一下就對黃維說:「我們此時不應該救援,應該四下去遊擊。最好不要冒進。」這話黃維是聽進去了,蒙城是黃維兵團的後路,一旦前進就生死未卜了。然而,這個計劃報給老蔣後,那肯定是被駁回的。軍令如山,黃維只好繼續向東出發。肖銳聽說這個情況,馬上看破。解放軍早就對老蔣的打法了如指掌,沒有老蔣國軍也不至於敗這麼快。這一去百分百是要被「打援」。所以,肖銳以盲腸炎犯了為藉口溜之大吉。

那楊伯濤呢?他不也看穿了嗎?那是楊伯濤比較自信,認為自己的十八軍是王牌,肯定能成功脫身。結果,除了肖銳全被圍在了雙堆集。39年後,楊伯濤大罵:「要是胡璉絕對不會執行老蔣的命令!」而更奇葩的是,逃跑的肖銳得到老蔣的重用,成為金門防衛司令部中將副司令。

相關焦點

  • 我國最初成立十個兵團,為何大名鼎鼎的粟裕和陳唐兵團被取消建制
    從1946年蔣介石突然翻臉,堅決否定我黨我軍在抗日戰場上做出的突出貢獻,全面發動內戰以來,至1948年10月底為止,我軍為了解放全國一共創建成立了十個兵團,但到了11月1日,延安總部機關在下發全軍的一份「統一全軍組織和軍隊番號規定」的議案中,卻明確指出我軍確定的解放兵團一共有八個,
  •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是他打開潘多拉魔盒
    許多人以為蔣介石是孫中山名正言順的繼承人,蔣也常以「總理唯一的接班人」自居。傳言說孫中山臨終時口中直呼「介石」,「介石」。但事實上不是這樣一回事,是一位外國人發現了蔣介石,把他從默默無聞中撈出來,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使蔣介石在國民黨諸精英中脫穎而出,一步登天。我們先澄清蔣介石是不是孫中山遺言的繼承人。
  • 他是國軍著名的逃跑將軍,打仗不行逃跑第一,生個兒子鼎鼎大名
    蔣介石手下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飛將軍,這個飛將軍可不是指的李廣那樣的神射手,而是說他擅長臨陣逃脫。不過這個人,雖然多次扔掉軍隊獨自逃跑,卻始終沒有被蔣介石砍頭,這個人叫孫元良。
  • 他是蔣介石「五虎上將」之一,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後不敢去臺灣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這些人不但打仗都有一手,而且都曾經深得蔣介石的信任。這五人中有一人因為有這個缺點,兵敗之後都不敢去臺灣。此人就是劉峙。1920年,劉峙任援贛軍第四軍四支隊一名營長,在跟廣西軍閥陸榮廷部隊作戰時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得到蔣介石的賞識。1924年6月,國民黨建立黃埔軍校,急需大批教官,蔣介石邀請劉峙到校當了一名戰術教官,不久又調他為校本部參謀處科長。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劉峙有「擁戴」之功,更得蔣的信任。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史料記載]   關於「蔣介石大罵報災者」一事,蔣介石的結拜兄弟馮玉祥,在其回憶錄《我所認識的蔣介石》裡進行了生動記載。  馮玉祥回憶,當時,河南大旱,餓死人無數,就在這樣慘痛之下,蔣介石還叫河南徵糧。那位河南主席實在沒有辦法,大膽地向蔣介石說:「旱災太厲害。」蔣介石把桌子一拍,就大罵起來說:「一點廉恥都沒有,一點人格都沒有,就是胡造謠言。
  • 一個兵團到底有多少人
    兵團是解放戰爭中最常見的編制,兵團所轄軍、師數目,通常是視需要和可能定之。通常軍為戰役戰術兵團,師為基本戰術兵團,解放戰爭時期兵團是介於戰區和集團軍之間的編制。國民黨的兵團國民黨的兵團,主力兵團有4-6個軍,10-12萬人。例如黃維兵團(12兵團)該兵團下轄四個軍,即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以及第四快速縱隊。滿員12萬人。
  • 胡適對蔣介石的承諾
    他寫道:若做了國府委員,或做一院院長,或做了一部部長,雖然在一個短時期內也許有做面子的作用,結果是毀了我三十年養成的獨立地位,而完全不能有所作為。結果是連我們說公平話的地位也取消了,——用一句同行的話,「成了政府的尾巴」!總而言之,這封信的主要內容,就是委婉拒絕蔣介石,為自己不做政府官員做解釋。
  • 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去「打虎」,卻莫名其妙打到繼母宋美齡頭上
    蔣介石清楚,治病先治本,要增強實力,必須解決好經濟危機,增加軍事實力的物質基礎,鞏固其行將垮臺的統治。8月19日,蔣介石正式頒布了《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進行所謂的「經濟改革」。上海市長吳國楨向蔣介石獻計:「幣制改革成敗要看京滬,京滬好壞要看上海,以上海為重點,請中央派員坐鎮上海。」蔣介石問道:「你想要誰去?」
  • 1955年時,解放軍中有4個兵團級的少將,他們分別是誰?
    1952年的評級將解放軍的軍隊級別分為十一等二十四級,第一等是軍委,第二等是大軍區,第三等就是兵團,考慮到前兩等的人數,所以兵團級別的一般對應就是上將、中將。不過事情也有特殊的存在,1955年的少將中,有四人是被評為軍團級的,這四人是誰呢?又分別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