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是解放戰爭中最常見的編制,兵團所轄軍、師數目,通常是視需要和可能定之。
通常軍為戰役戰術兵團,師為基本戰術兵團,解放戰爭時期兵團是介於戰區和集團軍之間的編制。
國民黨的兵團
國民黨的兵團,主力兵團有4-6個軍,10-12萬人。
例如黃維兵團(12兵團)該兵團下轄四個軍,即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以及第四快速縱隊。滿員12萬人。
國民黨的兵團司令的軍銜是中將(職務軍銜)
解放軍兵團
解放軍兵團標準的十二萬人,起初是下設五六個縱隊,後來縱隊改編為軍,兵團就下設三四個軍, 兵團司令部會有一個獨立貼身的守備師,約八九千人,還有一個獨立警備團兩千多人。
按照當時的標準,一個兵團可以管理好幾個軍和獨立師。至於每個兵團擁有多少兵力,則沒有固定的說法。
比如4野下屬的各兵團,每個兵團都是10多萬部隊;兵強馬壯者,甚至接近20萬人馬。可1野下屬的各兵團,都只有6、7萬部隊。同樣都是兵團,但兵力相差1倍以上。
解放軍兵團的兵團司令通常稱為兵團級,55年授銜正兵團級均為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