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美軍一個師兵力就超2萬人,那我們每個軍有多少人?

2020-12-07 騰訊網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40軍與韓國軍隊在溫井等地交戰,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也掀開了這場為期兩年零九個月的大戰。

戰爭中,我軍先後有27個步兵軍入朝參戰,兵力最多時有19個軍同時在戰場;美軍先後有9個師入朝參戰,另有韓軍全部及英法等15個國家派出的規模不等的軍隊。

當時,志願軍的主要對手是美軍與韓軍,在軍隊編制上志願軍兵團之下為——步兵軍——步兵師;敵軍為集團軍——作戰軍——步兵師。

表面上看雙方層級相當,但實際上美軍及其整編下的韓軍,其步兵師的規模比我軍要大很多。很多時候,其步兵師的作戰方向對應的是我們的步兵軍。

那麼僅以規模而論,當時美軍的步兵師和我軍的步兵軍都有多少兵力呢?本文就來探究下。

美軍的師以步兵3個團為主,另有3個105毫米榴彈炮營、1個155毫米榴彈炮營、1個坦克營、1個防空炮營及工兵營、補給營、補充營、偵察連、通信連、軍械連、突擊連、憲兵隊、醫療隊,甚至軍樂隊組成。

其編制內的兵力約在17000人左右,但戰時往往加強了部分美軍、2500名左右的韓軍步兵以及其他國家軍隊,因此當時美軍1個師的實有兵力超過了20000人。

而志願軍是從國內各大野戰軍抽調部隊而來的,由於當時剛解放不久,因此各大野戰軍步兵軍的實力數並不平均,因此兵力數字也大小不一。

韓戰剛剛爆發時,我方首先動員的是擔負戰略預備隊的第四野戰軍13兵團,該兵團轄有當時我軍最精銳的38軍、39軍、40軍。

這三個軍入朝時兵力分別為44521人、52946人、48357人,同為四野的王牌部隊,為什麼兵力會大小不一呢?

其實在四野南下時,其每個軍兵力曾高達六七萬人,但在之後的南下及剿匪作戰中,很多部隊就留在當地,另有部分幹部戰士轉到了地方工作。

正式參戰前,東北軍區為參戰部隊補充了2萬餘名新兵,因為各軍之前分流及補充的程度不同,因此兵力數會有差異。

但相對我步兵軍當時下轄3個步兵師,而且配屬部隊並不多的編制結構,人數最少的38軍其每個步兵師也都是齊裝滿員的,人數較多的39軍有的步兵連甚至充實到了300人之多。

由於朝鮮局勢的嚴峻性,後來又增加了原本準備全體轉業的第42軍。該軍是四野中的年輕部隊,但兵力極充實,達到了53219人,比前面的39軍兵力還多。

但從入朝參戰總兵力上來說,依然不夠多,因此又將留在東北地區第50軍及原隸屬於華北軍區的第66軍調入13兵團。

這兩個軍本不是主力作戰部隊,其兵力數字分別為36688人和41246人。在兵力數少於前幾個軍的同時,這兩個軍的裝備也差些,因此在最初參戰時作為輔助戰線部隊。

第13兵團入朝後不久,第9兵團部隊也開到了朝鮮。

該部是由第三野戰軍最精銳的第20、26和27軍組成的,由於其之前任務所需,這3個軍除了本軍所轄的3個師外還加強了1個步兵師,因此是四步兵師制軍。

其兵力數分別為,20軍50569人、26軍48894人和27軍50501人,三個軍的實力數較為平均,與13兵團最初的3個軍兵力數相當。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四野的部隊長期就是滿編甚至超編的情況,而三野部隊在淮海戰役前很多縱隊只有2萬多人,到後來也只是到滿足編制的3萬多人,因此多一個師才達到5萬人左右的兵力。

第一次戰役由第13兵團的6個軍打響;第二次戰役時西線是13兵團的6個軍,東線是9兵團的3個軍。

第二次戰役中,我軍獲得了絕對勝利,並將戰線推到了三八線左右。但由於9兵團在東線作戰中,戰鬥減員達19000餘人,同時出現了更為嚴重的凍傷減員,無法再繼續作戰。

因此第三次戰役和第四次戰役只能是13兵團的6個軍扛大梁,由於長期作戰的損耗,當時我軍甚至不具備對敵軍的兵力優勢,是打得很苦的。

終於到了第四次戰役末期,國內新部隊抵達了,其中3兵團是從第二野戰軍中抽調的12軍、15軍和60軍;19兵團是原華北部隊,後轉隸第一野戰軍,所轄第63軍、64軍、65軍。

其中3兵團各軍的兵力數為54265人、48056人、41364人,相對來說是比較充實的;19兵團是原華北部隊,兵力不是很多,在補充了23000名新兵後,其3個軍才分別有36366人、38092人和35872人。

在新部隊到來的同時,也有從國內各部隊中抽調的部分老兵及徵召的新兵補入第9兵團各軍及13兵團各軍中。

1951年4月的第五次戰役中,主要就是由第3兵團、第9兵團及第19兵團參戰的;

需要強調下的是,已經連續作戰了四次戰役的第39軍和第42軍也參加了第五次戰役的部分作戰,這與這兩個軍戰前兵力雄厚有關,此時其仍具一定的進攻能力。

在第五次戰役進行時,又從湖南抽調了第四野戰軍的47軍入朝,其擔負當時志願軍戰略預備隊任務,後來也開上了前線。

因為該軍入朝時做的準備工作很完善,同時也考慮到了戰場的極端情況,因此兵力極為充實,達到了59857人之多。其每個步兵師除了原有編制外,還增配了1個由4000餘人組成的補訓團,每個師的兵力很富餘,而且補訓團的戰士大多都是湖南兵,山地運動能力極強。

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落下帷幕後,戰爭由運動戰轉入陣地戰模式,夏秋防禦戰期間,我軍又調20兵團所轄的67軍、68軍,及23兵團所屬的36軍、37軍入朝。

67軍和68軍是華北軍區部隊,入朝前各補充了上萬名新兵,每個軍的兵力在4萬到5萬之間;36及37軍為原綏遠起義部隊改編、整編後補入新兵2萬餘人組成,各軍兵力為2萬人左右,但沒有參加前線作戰,其任務為建設後方機場。

1952年1到8月,志願軍在全線掀起了建設坑道工事的熱潮,使得對方在我陣地前難以再前進一步。因此我軍有計劃地輪換部隊入朝,以使更多部隊具備現代化作戰經驗。

此期間一直到停戰協議籤署,一共有第1軍、16軍、21軍、23軍、24軍、46軍、54軍等7個軍入朝參戰。

由於此時前線已經很穩定,這些部隊在國內就已經補充及整訓完畢了,因此都是齊裝滿員,其兵力數都達到了近5萬人或略有超過。

以上就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我軍27個步兵軍參戰時的基本兵力情況了。

不過,儘管志願軍步兵軍的兵力是美軍師的2倍左右,但是火力尤其是重火力則不如後者。

美軍1個師中就有4個18門制的重炮營、1個71輛編制的坦克營和3個22輛制的坦克連,各類汽車3800輛,這些技術裝備我軍幾乎所有步兵軍一直到戰爭末期也未能實現。

甚至唯一一支按照蘇軍標準換裝的16軍,在很多技術裝備上也是不如美軍步兵師的。

這還沒有談美軍的空中優勢及補給優勢,因此在實際作戰中,我軍往往會動用相對多的兵力圍殲美軍的營以下部隊。這種「零敲牛皮糖」式的戰鬥積少成多,戰果也是非常可觀的。

相關焦點

  • 38軍背水一戰,單挑25萬美軍輪番攻擊,寸土未失還反殺2萬人
    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三次戰役勝利結束。在我軍凌厲的攻勢下,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放棄漢城落荒而逃,我軍前鋒奮勇追擊,一直殺到了37線附近。就當所有人都以為彭德懷會「宜將剩勇追窮寇」之時,彭帥卻不顧蘇聯顧問的再三反對,決意停止追擊,就地修築工事。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囂張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不但沒有吸取教訓,還叫囂道:「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事。」克阿瑟以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對志願軍發起了鉗形攻勢。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美軍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在內的第十軍,共十萬人推進到了長津湖地區。
  • 美國一個師17000人,印度一個師15000人,中國一個師有多少人?
    現代戰爭拼的是體系化作戰實力,一旦作戰體系被壓制那麼再多的人都只是去當炮灰,所以在現在軍隊中,各國的編制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從古至今,軍隊編制都是有著嚴格分級的,但是一般來說,戰場上部署都是以師級單位為主要調動規模,那麼在各國軍隊中,一個師大概是多少人呢?
  • 這場阻擊戰,志願軍一個營拼到只剩2人,消滅了近700美軍
    美軍新任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強令士氣不振的聯合國軍立即發起進攻,一場代號為「撕裂者行動」的大規模反擊讓攻克漢城之後形勢大好的志願軍頓時感到了巨大壓力。 後撤是政治上不允許的,困難再大也要硬著頭皮去頂。彭德懷的打算是在東線集中兵力,通過局部攻勢的勝利打退敵軍的全面攻勢,儘可能穩定現有的戰線。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在東線必須集中志願軍4個軍的兵力。
  • 抗美援朝新興裡戰鬥,全殲美軍最精銳的「北極熊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步兵第7師第31加強步兵團成功攻入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被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授予「北極熊團」稱號,並由總統親自授予「北極熊旗」。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新興裡戰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用極端劣勢的裝備,全殲了美軍的驕傲、美國陸軍最精銳部隊「北極熊團」,上至團長,下至士兵,無一人漏網。團長麥克萊恩上校被志願軍擊斃,繳獲其軍旗——「北極熊旗。
  • 抗美援朝最慘烈戰役,兩個師只剩200人,幾萬人被活活凍死
    在抗美援朝中,美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而我軍大部分只裝備了三八大蓋,即使這樣,我軍還是取得了勝利,這背後的艱辛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其中有一場戰役最為激烈,雙方只剩了200餘人,幾萬人直接被凍死。
  • 一個縱隊轄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既然縱隊就是軍,那為什麼不直接使用「軍」這樣的普遍稱呼呢?先來看看縱隊這個詞是怎麼應用到我軍編制中的。抗戰時期,國共兩軍共同抗日,規模相對小一些的我軍主力部隊,為顧全大局加入了國民黨軍的整體編制,抗日時大家都叫國民革命軍,其中八路軍(陸軍第18集團軍)就是後來解放軍的主要前身。
  • 1938年,中國一個旅和日本一個旅團,各自擁有多少兵力?
    按照日本軍隊的編制,一個甲級師團能夠下轄了8個聯隊,分為4個步兵聯隊和騎兵、炮兵、工兵、運輸聯隊各1個。甲級師團的總兵力在27000人到30000人之間,一般來說,甲級師團的師團長由中將擔任。兩個步兵聯隊和一些直屬部隊,又能組成一個步兵旅團。旅團長一般有少將擔任,一個步兵旅團的兵力,大約有8000人左右。
  •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
    據此,東西兩線部隊採取以師甚至以團或營為單位,分兵多路向朝中邊境冒進。此時,"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為23萬餘人,其中用於"三八線"以北作戰的13萬餘人。其戰役布勢是:西線為美軍第8集團軍,有6個師另1個旅、1個空降團。
  • 抗美援朝美軍公認最牛的九個解放軍軍長(組圖)
    38軍是原東北野戰軍1縱,是東野的主力部隊。在國內戰爭中,相對於其他野戰軍的兄弟部隊來說,38軍雖然戰績赫赫,但要說全軍排頭,那肯定會有許多部隊不服氣。如果沒有韓戰,38軍就絕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地位。38軍初入朝鮮第一仗就是打熙川,本來是要包了韓8師,結果卻夾生了。
  • 一個兵團到底有多少人
    兵團是解放戰爭中最常見的編制,兵團所轄軍、師數目,通常是視需要和可能定之。通常軍為戰役戰術兵團,師為基本戰術兵團,解放戰爭時期兵團是介於戰區和集團軍之間的編制。國民黨的兵團國民黨的兵團,主力兵團有4-6個軍,10-12萬人。例如黃維兵團(12兵團)該兵團下轄四個軍,即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以及第四快速縱隊。滿員12萬人。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3年7月27日,中朝代表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代表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最後是以雙方籤訂停戰協議結束的!既然是停戰,那麼應該是大家都打了一個平手,不然怎麼會叫「停戰協定」,而不叫「戰敗協定」呢!
  • 這部抗美援朝電影一定要看
    關於上甘嶺戰役,由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編著的《世界經典戰例:戰役卷》如是表述:「上甘嶺戰役,『聯合國軍』先後投入美軍第7師和韓軍第2師、第9師,共計步兵11個團又2個營,另18個炮兵營,總兵力達6萬餘人;志願軍投入第15軍第45師、第29師,第12軍第31師和第34師第102團,炮兵9個團各一部另4個營,總兵力達4萬餘人。
  • 親歷者眼中的抗美援朝
    如同那首歌所唱,旋律悠揚又飽含力量:「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雲山戰鬥結束後,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驕傲地宣布:「美軍『常勝師』騎1師這回吃了敗仗,敗在我們39軍的手下!」周仕明說,這一下,某些戰士「打不過美軍」的疑慮煙消雲散了。   志願軍智勇兼備的雲山之戰,被日本陸軍自衛隊幹部學校作為經典戰例專門收入《作戰理論入門》一書。   雲山戰鬥後,周仕明參加了抗美援朝的全部作戰,後歷次晉升至115師師長。
  • 範弗裡特瘋狂輸出,1小時傾洩四千噸炮彈,我63軍傷亡2萬餘人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此時志願軍的兵力達到了一個高峰,加上人民軍,朝鮮半島北方陣營的總兵力超過100萬。對於是否有必要發動第五次戰役,志願軍高層分歧較大,總參謀部洪學智等一大批高級將領認為目前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後勤保障難以跟上,與其主動向南發動總攻,不如在鐵原以北先消滅大批美軍,然後順勢南下,更為穩妥。
  • 一個師一個團,一個營,一個連,一個排,一個班,各是多少人?
    我相信看我們軍類的朋友有一部分是沒有當過兵,並不知道部隊的一些建制,以前有個朋友問「學校讀書的時候一個班是五十個人,部隊的一個班是不是也是五十個人」其實軍隊和學校完全兩碼事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下軍隊各個機構的人員分配。
  • 我國軍隊一個師有多少人?和外軍比起來,編制上有何不同
    軍隊是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師一級的軍隊尤為關鍵,我國的情況也是如此。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飛速發展,我國軍隊形成了更為系統化的管理模式,整體作戰實力也有了極大的提升。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在單位數量上要多於美國,據了解,在印度軍隊的編制中,一級作戰單位總人數在14000人左右。
  • 國軍最「變態」的一個軍,兵力7萬多人,軍長是一野頭號勁敵,活了95歲
    國軍中的「軍」,一般都是下轄三個師,兵力在2萬到3萬人之間。然而有一個軍卻十分「變態」,竟然下轄了5個師,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7萬多人!堪稱國軍序列中最「變態」的一個軍,這個軍就是國民革命軍第36軍。36軍成立於1940年,當時只有兩個師的編制,分別是新編第34師和暫編第15師。
  • 頂著狂轟濫炸,志願軍空軍一個月建五個師,卻有兩個師一仗沒打?
    ,導致3人死亡、21人受傷時,美機完全如入無人之境。但當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請求再抽調一個高射炮兵團增援東北,並詢問軍委能派出多少轟炸機和戰鬥機配合時,毛主席雖然立刻從上海(此時面對國民黨空軍的空襲壓力也非常大)抽調了一個高射炮團開赴瀋陽,「惟空軍暫時無法出動」。
  • 巡禮抗美援朝英雄部隊:新興裡戰鬥模範連,全殲「北極熊團」
    他們面對的是來自第三野戰軍的主力軍,第27軍。入朝前駐紮在浙江平湖、金山衛一帶,是原定的攻臺主力。 11月27日16時,27軍第80師(轄238,239,240)以及81師242團,共4個團的兵力,在大雪中向新興裡開進。24時,沒有支援火力的炮火準備,沒有自動武器的火力掩護,志願軍戰士們在向美軍陣地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