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狂轟濫炸,志願軍空軍一個月建五個師,卻有兩個師一仗沒打?

2020-12-07 騰訊網

【上期內容A:不能同時打贏中俄怎麼行?國會打錢!簡析美軍戰鬥力指數報告】

【上期內容B:俄海軍喜迎「爭氣機」,再也不怕被烏克蘭卡脖子啦!】

11月27日,是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成立70周年紀念日。從11月20日到12月20日,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人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將)有多支老部隊迎來自己的70歲生日。

▲比如圖中的兩支部隊,其實「生日」只差兩天,也就一前一後地迎來了成立70周年

而回到70年前的夏天,對於百廢待興、處處需要人力物力的新中國來說,即使朝鮮半島上的戰火已經愈演愈烈,原本也不可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去建設一支規模龐大的現代化空軍。

即使到了1950年8月26日,周恩來副主席在軍委會議上關於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的報告中,仍然指出:「空軍今年不可能再增加,現上海兩個驅逐團(註:第4混成旅10、11團,當時戰鬥機稱驅逐機),南京一個轟炸團(註:第4混成旅12團),徐州一個衝擊團(註:第4混成旅13團,當時強擊機稱衝擊機),東北三個噴氣團(註:驅逐第3旅7、8、9團),到今年十二月,遲至明年一月底可勉強配合作戰。」

▲人民空軍建立第4混成旅時,韓戰還未爆發,所以它混編了驅逐機衝擊機轟炸機,預備為以後長遠發展做種子;但一旦需要迅速擴軍時,那就得打破計劃、開枝散葉了

然而戰場局勢的惡化速度,註定了我們要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和人民軍其他技術兵種的命運類似,之前面對強敵仍然敢於主動出擊,並以雅克-9活塞式戰鬥機先後取得擊落F-80噴氣式戰鬥機、B-29戰略轟炸機等戰績,湧現出「共和國英雄」金基玉、李東奎等優秀飛行員的朝鮮人民軍空軍,此時終因勢單力孤,損失掉了最後一架飛機。朝鮮的天空,徹底落入美軍之手。

當中央軍委召開那場會議時,人民軍空軍只剩下不久前從陸路轉入延吉駐紮休整的26名飛行員和數十名地勤官兵——為了掩護這支頑強的小部隊的身份,會議商定並通知朝方,將他們的代號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0航校」。此後人民軍空軍開始以我軍各場站為主要基地,從蘇聯接收各型飛機並培訓飛行員,其間也多次參與空戰,以及一些對地攻擊任務,到1953年8月回國時機隊已恢復到230架左右。

▲人民軍空軍早期重建時主要使用的也是拉-9,1950年12月上旬重新部署到新義州機場,但旋即遭遇美軍轟炸,損失慘重

雖然前往我東北地區協防的蘇聯空軍別洛夫師,此時已經到達瀋陽,但該部當時主要任務是教學剛剛接觸噴氣式戰鬥機的人民空軍,無暇承擔一線防空任務;所以在軍委會議的第二天——1950年8月27日——美軍首次空襲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分三批對我安東機場和臨江縣進行掃射,導致3人死亡、21人受傷時,美機完全如入無人之境。

▲抗美援朝紀念館裡的統計圖局部

戰火竟如此之快,就燒到了我們的國土上。雖然在多數普通人看來,1950年國慶節的氣氛可謂喜氣祥和,但當時空軍各部隊(除擔負受閱任務的之外)均進入戰鬥值班,就連正在為人民空軍培養飛行員的各驅逐機航校,在對教練機進行疏散隱蔽的同時,也都要安排8-10名蘇軍教官坐進拉-9的座艙,擔負一等值班任務。

10月8日,毛主席發出了那封著名的電報《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第二天蘇聯空軍也同意部隊轉場到安東機場執行防空任務(可有條件越境「數裡」)。但當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請求再抽調一個高射炮兵團增援東北,並詢問軍委能派出多少轟炸機和戰鬥機配合時,毛主席雖然立刻從上海(此時面對國民黨空軍的空襲壓力也非常大)抽調了一個高射炮團開赴瀋陽,「惟空軍暫時無法出動」

▲即使知道沒有空中掩護,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仍然帶領著那群青春無畏的鋼鐵勇士,義無反顧地跨過了鴨綠江

11月5日,在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第一次戰役取得輝煌勝利、給予美偽軍以迎頭痛擊後,史達林下令蘇聯空軍12個師轉場入境,開始擔負我東北、首都圈以及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防空任務。這種相對充足的兵力,使得蘇聯空軍先期來華的兩個師138架飛機(其中122架米格-15),此時終於可以交付給空3師和空4師。

蘇聯對我空軍建設支持力度的加大,更是使得建軍計劃得以加速。11月15日,空軍首長建議,應當藉機提前組建第三批空軍航空兵部隊。當時計劃組建空5師-空9師這五個師,除了空7師因當時人力物力不足,直到1951年12月才接收飛機和飛行員之外,其餘四個師均在11月20日-12月20日這短短一個月內組建完成;如果算上根據毛主席10月28日批准的命令,於11月25日成立的空2師,空軍還是實現了一個月組建五個師的目標。

雖然空6師在這五個師裡組建最早最快,11月20日即告成立,但相對來說也是底子最薄弱的:該師以步兵170師師部和所屬508、509團團部為基礎成立,並等待航校的飛行學員分配到部隊後,於1951年2月開始飛行訓練。另外空6師在7月改裝米格-15之前,還先飛了幾個月的米格-9,這款性能不佳的、處在活塞式與噴氣式時代間的過渡產物,對新飛行員們來說確實是個麻煩。

▲另外,雖然各師在換裝蘇制戰機時大都採用蘇軍「一幫一」的教學模式,但如果師裡有一個現成的飛行團作為底子,另一個團在訓練管理模式上就有參照,可以縮短換裝周期

空2師相對來說底子就好很多,該師首任師長為國民黨空軍起義第一人劉善本,其11團即為原混成4旅11團,雖然裝備的是活塞動力的拉-11,但該部飛行員多為東北老航校飛行員和國民黨空軍起義飛行員,飛行水平較為穩定;14團則以空軍第5航校1期甲班成績較好、提前選調的學員為主,且一步到位換裝了米格-15。

12月5日成立的空5師,其模式與空2師類似,13團即為原混成4旅13團(衝擊機團),15團是在步兵617團團部的基礎上組建的,其30名飛行員均是從空軍第7航校(該校教員多為東北老航校日籍教官)選調而來。由於這兩個師相對來說底子較好,因此均在1951年1月初即投入了飛行訓練。

▲伊爾-10是人民空軍衝擊機部隊建軍時的標配

略顯奇怪的是,作為人民空軍第一支轟炸機師,11月27日在四平市成立的空8師,並沒有接收人民空軍第一個轟炸機團——此時仍駐南京的混成4旅12團,而是和空6師一樣完全以陸軍為基礎,並接收蘇軍駐紮四平的圖-2。混成4旅12團最終於1951年1月10日編入在南京組建的空10師,改番號為28團。

12月20日在吉林市成立的空9師,也與空6師和空8師類似,是完全在陸軍基礎上組建而來的部隊。而由於飛行學員,這導致該師4月才投入飛行訓練,裝備的則是與拉-11大差不差的拉-9(前者主要是增加了航程)。該師25團於1952年6月調給海軍,轉隸為海航4團(1976年後改為海航8師22團),空9師整體則於1955年轉隸為海航6師,為此1956年空軍又組建了新的空9師。

▲開枝散葉的老空9師,也是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和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共同的前輩

不過雖然這一批快速組建的五個師,與抗美援朝確實有著直接的關係;但包括兩次轟炸大和島,實現人民空軍轟炸航空兵史上的多個第一,事跡可歌可泣的空8師在內,這幾個部隊的實際參戰時間其實並不算長。

以空2師為例,該師在1951年10月底11月初進入鳳城大堡場站和東港大孤山場站做臨戰準備,原計劃也是要大幹一場;但由於當時停戰談判出現了可能達成協議的跡象,11月24日軍委批准了空軍首長提出的,「要爭取寶貴時機,讓更多部隊得到實戰鍛鍊」的作戰方針。在此方針下,志願軍空軍要求空2師「進行三五次戰鬥後就回到上海,以便讓出位置給空6師和空15師鍛鍊。」

▲前文提到了國民黨空軍對上海的頻繁轟炸,當中蘇朝空軍在1952年初已經提升明顯時,客觀上也需要空2師歸建,以應對蘇軍調離上海之後的防空壓力。此圖是在蘇軍離開前,華東軍區司令部、政治部為參與上海防空作戰的全體蘇軍官兵頒發的「上海防空紀念章」

因此在完成為空8師第二次轟炸大和島護航的任務後半個月,空2師4團即與師部於12月13日先行回到上海。在副師長張慶和的指揮下,空2師6團也於翌年1月15日結束輪戰鍛鍊,返回上海歸建,在70餘次戰鬥起飛中,該團副團長邢海帆擊落擊傷F-80戰鬥機各1架,楊木易擊落B-26轟炸機一架。

▲兩度進駐一線參戰的空6師,成了這批部隊中抗美援朝作戰經歷最為豐富的一個,該師16團2大隊在1964年(當時稱16大隊2中隊)被空軍授予「神炮中隊」稱號

而作為當時人民空軍唯一有戰鬥力的衝擊機師,空5師與抗美援朝的緣分也頗為曲折,而且這段經歷還連帶著空8師和空9師。空5師建師時,首任師長馬勇年僅28歲,他原為陸軍61軍182師545團團長,調任川北軍區作戰處處長不久後,1950年7月被上級選拔到錦州航校學習飛行,1951年1月畢業後擔任師長,準備帶領全師入朝參戰。

▲上圖是馬勇的畢業獎狀,下圖是馬勇在全師大會上講話

1951年3月9日,中蘇朝空軍初步商定,空5師將進駐平壤附近的安嶽、新幕、平康等前進機場,為志願軍地面部隊提供近距空中支援。儘管從4月開始,美軍就對這幾個機場進行連續轟炸,使得空軍6月向軍委的匯報中「暫時不提出直接配合地面部隊作戰任務」;但7月志願軍空軍仍然組建了衝擊機指揮所,該指揮所於8月初派遣後勤部及5個供應大隊入朝,為指揮空5師(以及將於10月轉場至吉林的、同樣裝備伊爾-10的空11師),以及為之掩護的空9師進駐朝鮮境內機場做準備。

▲1951年10月1日,空5師出動36架伊爾-10,編成4個九機編隊受閱,初步體現了訓練成果;受閱的還有空9師27團的9架拉-9,後來的「科研試飛英雄」滑俊就是其中一架的飛行員

▲27團機務大隊部分幹部合影,居中者為二中隊中隊長,後來的殲-10總師宋文驄院士

儘管完成受閱任務凱旋的空5師和空9師,仍等待著那道命令;然而在1951年10月22日停戰談判雙方規定了中立區之後,為防止我機誤入板門店中立區,給敵以藉口,10月25日軍委電令,「空軍驅逐機限定在平壤以北執行原任務,衝擊機部隊繼續原地待命」,使得志願軍空軍進駐朝鮮參戰的機會已然渺茫。

▲馬勇使用的飛行包及手繪的航線草圖,圖上有朝鮮境內(平壤以北)幾個機場,可見空5師當時已經開始進行了相關準備

進入1951年11月,志願軍空軍撤銷衝擊機指揮所,改組為空3軍軍部,空11師也從吉林調回徐州,此後空3軍除繼續指揮空5師和空9師之外,還指揮當時東北唯一的轟炸機部隊空8師。12月9日,軍委進一步指示,「無論朝鮮停戰談判有無結果,我空軍均暫不進駐朝鮮境內機場」,衝擊機指揮所後勤部及供應大隊亦於月內回國,這使得空3軍的任務暫時轉為內線作戰。

就在空9師25團轉隸海軍後不久,1952年7月,軍委命令空軍編成一個混合團前往四川廣漢機場,配合陸軍執行殲滅川西地區土匪武裝任務。由於空3軍下屬各師訓練時間相對較長,技術較好,加上這些部隊當時不太可能進駐朝鮮參戰,空軍遂電令空9師27團與空8師24團各自抽調5架拉-9和6架圖-2轉場前往。它們於1952年7-8月間出動17架次,投彈72枚,發射槍炮彈1330發,雖然數量不多,但對於空9師來說,也算是把未能參戰的這口氣撒出來一點了。至於空5師的伊爾-10未能參加,則是因為該師還要執行1952年國慶閱兵任務。

▲1952年8月31日,已帶領空5師受閱機組轉場到唐山,準備轉場北京的馬勇師長,與13團領航主任崔曉東駕機升空進行氣象偵察時,因氣象惡劣,飛機飛行高度過低而墜毀,兩人壯烈犧牲。馬勇時年僅30歲,是人民空軍建軍以來犧牲的第一位正師級飛行指揮員。

本文使用的幾張與他相關的圖片,均來自其子馬雲飛《我的父親——馬勇烈士》一文

幾支部隊完成任務歸建後,他們的抗美援朝戰備任務仍在繼續。例如把25團支援海航後只剩下一個27團的空9師,一方面要新組建26團,一方面還要負責對朝鮮人民軍空軍第3師團第61聯隊的「一對一」訓練,這使得在一些史料中,甚至會把志願軍空軍26團和人民軍空軍61聯隊的情況弄混——乃至「空9師直接管了個朝鮮團」。

我們之前講志願軍坦克兵的時候,說過從1952年年底開始的抗登陸作戰戰備;作為一個和當年第4混成旅編成有些類似的「混成軍」,空3軍及下屬三個師此時也投入了緊張的戰備訓練。其中空9師27團率先於1953年2月進駐吉林市二臺子機場,以接替在美國總統艾森豪宣布取消「對臺中立」態度後,調往上海廣州兩地加強防空的空18師,預防「聯合國軍」轟炸位於吉林市東南郊區松花江上的豐滿水電站——這座發電量佔當時東北地區50%以上的電力樞紐。

▲不誇張的說,這項任務的意義跟現在的中段反導差不多——一旦炸壞,麻煩大了

3月,為了統一協調二線防空任務,空9師27團被移交給空2軍指揮。除了這個團之外,此時空2軍不僅指揮著正在二線休整的空3師(瀋陽)和空12師(遼陽)這兩支抗美援朝空戰中的頂尖部隊,還有人民軍空軍第1師團(鞍山)和第3師團第61聯隊(吉林)兩支友軍。

5月,空3軍指揮所離開四平,前往朝鮮价川西海岸指揮部,根據上級精神,在38軍和50軍軍部建立轟炸機、衝擊機前進指揮所,在主要防禦地段的陸軍師建立目標引導組,並確定朝鮮境內三處機場為戰機迫降場,與東北軍區海防大隊制定了海上救助飛行人員的方案,可以說一切都是照著一場現代化的陸空一體抗登陸戰役準備。空5師和空8師也加強了臨戰訓練,時刻準備......

▲伊爾-10和圖-2都在進行「力保後牆不倒」的抗登陸戰備,殲擊機部隊也沒有組織為之進行遠距離護航的臨戰訓練,所以在金城反擊戰中就無緣得見志願軍空軍的身影了

最終,「聯合國軍」沒有發動那場「仁川登陸」2.0,1953年7月27日,當年那五支同期組建的空軍部隊,或多或少都有人在前線見證了這來之不易的一刻。等等,其他師沒錯,空2師不是已經回上海了麼?之前帶領6團參戰的副師長張慶和,此時已經升任空2師師長,併兼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助理;而為了保持飛行狀態,張慶和還常去位於一線的浪頭機場,駕駛戰機升空訓練。

然而就在10月22日,由於塔臺指揮失誤,張慶和駕駛的米格-15比斯與空17師51團一架烏米格-15相撞,三名飛行員全部犧牲。張慶和犧牲時年僅32歲,在空5師師長馬勇犧牲之後僅一年,又出現正師級飛行指揮員犧牲的慘痛事故,在那個優秀高級飛行指揮員很稀缺的年代,這是空2師乃至人民空軍的一個巨大損失。

▲即使為了保護這些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寶貴種子,我軍早已嚴令禁止師級指揮員帶隊升空戰鬥,但在飛行訓練中的犧牲仍然難以絕對避免

常說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面對飛行和戰鬥中的種種未知時,這一批部隊,的確做到了無所畏懼。雖然,空2師和空5師各自失去了一位師長;空6師18團副團長陳琦、16團團長趙文全、領航主任張維清等人先後在空戰中血灑長空;還有,那15位用生命締造出「大和島精神」的空8師先烈們......

▲2014年,空8師在丹東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為15位烈士修建的墓碑

作為在戰火中組建成長的「第二批」志願軍空軍,他們比起底子相對較好的空4師和空3師,參戰難免更為倉促;底子好一些的空2師,還因為需要擔負上海防空任務而只能短期入朝作戰。另外在這一批組建的部隊中,除了殲擊機,還有轟炸機和強擊機部隊,而這是蘇軍並未實際投入朝鮮戰場的機種——如果說我軍殲擊機部隊還可以在「老大哥」的掩護下學習成長,轟炸機和強擊機部隊一旦上戰場,必須靠自己。所以儘管他們的戰績相比其他部隊有些寒酸,乃至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出擊殲敵,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他們都是英雄。

每每想起最近看的那些訪談,那些健在的抗美援朝老戰士們,說到自己的經歷時有多麼豁達,提起犧牲戰友時就有多少老淚縱橫。「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承載著老部隊厚重的歷史,敢於直面空天戰場70年不變的殘酷,即使這一代人未經戰火,但我相信,這些同樣時刻用生命與看不見的風險戰鬥的人們,正時時刻刻為我們每一個人,守護著天空中那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

▲結束抗美援朝戰備任務後,在1958年金門炮戰和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空5師兩度南下奔赴一線戰備,但均未能參戰;幾經換裝改革,今天的他們,仍然時刻為那一聲從未下達過的號令而準備著......

歡迎使用(支付寶)讚賞碼

相關焦點

  • 志願軍空軍朝鮮空中「拼刺刀」,美驚呼:中國一夜變成空軍強國
    中國空軍航空兵用自己稚嫩的翅膀,肩負起保衛祖國領空的神聖使命。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這時新中國第一支航空部隊正式成立還不到一周。美國佔有絕對的空中優勢,力量對比的懸殊,讓當時的美國總司令麥克阿瑟宣稱:中國根本沒有空軍。在志願軍首戰勝利的鼓舞下,史達林正式派殲擊航空兵師參加韓戰,同時援助中國空軍建設。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克阿瑟以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對志願軍發起了鉗形攻勢。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美軍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在內的第十軍,共十萬人推進到了長津湖地區。志願軍以先期入朝的6個軍在西線對抗美軍第8集團軍,新銳的九兵團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迎擊美第10軍的進攻。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迅速成長 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進行第一次空中交戰。志願軍空4師10團28大隊擊傷美機一架,從大隊長李漢的射擊照相膠捲上看,被擊中的是F-84轟炸機。此時,他們與蘇聯空軍共同升空、學習實戰僅僅一個月。
  • 抗美援朝美軍公認最牛的九個解放軍軍長(組圖)
    戰役之初,梁興初就打了包票,要獨個打下德川,結果一仗就端了韓7師。接著38軍插向軍隅裡、价川方向,準備大迂迴兜住美第9軍。在戛日嶺,38軍和土耳其旅練開了刺刀對長刀,把這幫突厥人的後裔打了個落花流水。突破之後,38軍迅猛穿插,其113師14小時跑了 145裡,終於搶佔了三所裡和龍源裡,卡住了美第9軍的南逃之路。接著,就是一場驚天動地的血戰。
  • 美陸戰1師經我方陣地逃走,一個連的志願軍眼睜睜看著,一槍未發
    在長津湖戰役中,第20軍軍長張翼翔接到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的命令,把從下碣隅裡至真興裡的橋梁全部炸掉,以封鎖美軍陸戰1師的南逃之路。第一次是12月1日,志願軍20軍60師炸橋小分隊在夜幕的掩護下,穿插到水門橋,成功將水門橋炸毀。但是美軍陸戰1師的工兵部隊迅速將其修復,並加強了守備。
  •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但出兵不出力,仗打的寥寥無幾。加拿大軍隊入朝慢慢騰騰,直到1951年才到達朝鮮,這時戰爭早期的拉鋸戰已經結束。加拿大步兵第25旅1951年2月入朝,除了在「五次戰役」前期如同其它美國的盟軍一樣擔任阻擊,在加平之戰中吃了志願軍一些苦頭之外,基本沒有受到大的損失。
  • 韓軍王牌部隊有多強?我軍:還行,一個團20分鐘才滅他一個營
    金鐘五則依託有利地形死戰不退,人民軍第2軍軍長金光俠中將被迫調動已經勢如破竹的7師進攻春川。但還是讓金鐘五給跑了。8月,金鐘五的第六師成為釜山防禦圈中韓軍主力部隊。在美軍飛機大炮軍艦的掩護下,第六師在洛東江一線與人民軍兩個師血戰一個月,終於等來了仁川登陸,隨後與第八集團軍一道向北挺進,10月5日,第六師團跨過北緯38度線,沿春川、金化、平康大道進攻。
  • 韓戰第3次戰役志願軍佔領漢城:1951年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
    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誘敵深入,導致孤軍前進的美韓軍被殲滅一部。明明吃了虧,麥克阿瑟仍然認為志願軍只是為了面子,才出兵打一打,根本不可能全面參戰。於是,第二次戰役美韓軍再次高歌猛進,又被志願軍誘敵深入後圍殲。這次美韓軍推進的部隊數量較多,損失更為慘重,為3萬多人。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志願軍合圍下勉強突圍,已經無力再戰。
  • 範弗裡特彈藥量有多大?每月能打100萬發炮彈,美國都受不了
    尤其到了1951年6月後的陣地戰時期,由於戰線相對穩定,美軍優勢火力可以得到充分地發揮。據統計,1951年美軍第2師進攻血染嶺期間,其得到了2個105毫米榴彈炮營、2個155毫米榴彈炮營、1個203毫米榴彈炮連及1個坦克營支援。
  • 志願軍和美軍第一戰,此連創全殲美軍整連紀錄,被授「戰鬥模範連」
    1950年11月1日,雲山之上戰火硝煙異常猛烈。雲山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和美軍第一次正面交鋒。戰鬥雖然只打了三天,可就是這三天,志願軍仿佛給了美軍當頭一棒,好好地滅了滅美騎兵第一師,戰前那不可一世的傲氣。這一戰也是令志願軍鞠萬昌,印象十分深刻的一戰。
  • 陸戰一師官兵:驅趕蒼蠅不是我們的活!
    恐怕有點聳人聽聞,不過在朝鮮戰場上的確有過此事,那這是怎麼回事呢?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朋友都知道在1950年年末的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和美國陸戰一師在長津湖地區交過手,經過殘酷的戰鬥後這支美國的精銳部隊從興南海港登船撤回到韓國南部。於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這支部隊仿佛徹底的銷聲匿跡,沒有出現在和志願軍交手的聯軍部隊名單中,那這支部隊到底去哪裡了呢,又和李奇微有什麼關係呢?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10月23號那天,他把自己這隻所謂的鐵鉗,伸進了長津湖,其中先頭部隊美軍陸戰第7師的一個團,甚至還抵達了中朝邊界的鴨綠江,並且面對中國挑釁式的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一時間,眾多軍事記者紛紛來到現場拍攝報導,阿爾蒙德也特意趕去湊了個熱鬧,意氣風發地拍了一張眺望對岸的照片。一時間,麥克阿瑟的威望和美軍的士氣都到達了頂峰。
  • 這場阻擊戰,志願軍一個營拼到只剩2人,消滅了近700美軍
    第一批入朝作戰的6個軍,一刻沒停地連打了三個戰役,減員嚴重、糧彈兩缺。像這樣持續失血的部隊,如果不及時休整止損,繼續投入作戰,會大傷元氣。 但精明的對手是不會給他的敵人休整的時機的。美軍新任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強令士氣不振的聯合國軍立即發起進攻,一場代號為「撕裂者行動」的大規模反擊讓攻克漢城之後形勢大好的志願軍頓時感到了巨大壓力。
  • 戰將王近山和範弗裡特:兩人軍旅最後一仗,都在上甘嶺
    雖然每天都會打打槍、放放炮,但大多點到即止,雙方傷亡不大。可是,這一切卻因為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的「攤牌計劃」而改變了。 範弗裡特,1915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是一個依靠軍功從底層一步步當上將軍的能人。
  • 朝鮮戰場慘烈的長津湖之戰,參戰的志願軍4個軍都在淄博戰鬥過……
    此時,長津湖區域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個軍,都有著深深的淄博印記--抗戰時期長期轉戰淄河流域的魯中軍區老二團團長吳瑞林(1955授開國中將,後為海軍常務副司令員)任軍長、偵查處長孫德普等基層指揮員組成的42軍;淄博人民的子弟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
  • 一個連,在一個高不足300米的小山包上,能擋住多少敵人的進攻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給我一個連,讓我守在一個高不到300米的小山包上,我能擋住多少敵人的進攻?一個連?應該沒問題。一個營?不敢打包票,要知道,一個滿編營有整整三個連,還得加上支援部隊,例如炮兵等,兵力至少3倍於我,一兩次衝鋒,我也許還能抵擋,再多了可能就懸了。一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