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將王近山和範弗裡特:兩人軍旅最後一仗,都在上甘嶺

2020-12-01 騰訊網

真實的上甘嶺1:籌劃

作者:德衡術

【寫在前面的話】上甘嶺戰役的慘烈,眾所皆知,但這種了解或許更多只是限於一些數字和一部名為《上甘嶺》的電影。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願軍與「聯軍」在上甘嶺僅僅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雙方共投入10萬餘人,傷亡近3萬人,消耗的彈藥將山頭削低2米,將山石炸松2米。光憑這些數字和藝術加工過的電影,其實還遠遠不是真實的上甘嶺。因為每個戰士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而不是用來統計的數字「1」。

1951年5月,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結束以後,看不到勝利希望的聯軍向中朝聯軍提出停戰和談。於是從1951年下半年開始,交戰雙方在三八線對峙時的所有軍事行動,都是圍繞著在談判桌上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雖然每天都會打打槍、放放炮,但大多點到即止,雙方傷亡不大。可是,這一切卻因為美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的「攤牌計劃」而改變了。

範弗裡特,1915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是一個依靠軍功從底層一步步當上將軍的能人。他早年曾參加過墨西哥邊界之戰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默字-阿爾貢攻勢,後來因為負傷,離開了一段時間的前線。二戰爆發後的1941年,也就是他49歲的時候,範弗裡特才當上團長,而這一年距離他軍校畢業已經26個年頭。接著,在隨後的短短6年時間裡,範弗裡特憑藉著自己在諾曼第登陸以及進攻德國本土時的出色表現,很快在1947年被提拔為集團軍副司令,並成功幫助希臘皇室,為此,範弗裡特還獲得了山地戰專家的美譽,說他是一名宿將,一點也不為過。

年輕時的詹姆斯·奧爾沃德·范弗裡特

範弗裡特是1951年4月到半島接任第8集團軍司令的,前五次戰役的慘烈,他只是聽說而已,並沒有切身體會。所以他接任司令以後,一直認為聯軍在三八線上的防禦都是被動的,這種被動,導致志願軍頻繁以冷槍冷炮和小規模陣前突擊等方式大量殺傷聯軍士兵。他曾經多次向美軍遠東司令李奇微(後克拉克接任)建議,美軍也應該實施小規模的進攻行動來扭轉這種被動。可是,無論是李奇微還是克拉克都拒絕了這一建議,因為他們認為,這個朝戰的「新人」根本不了解中國軍人。

冷槍冷炮運動,是1952年到1953年期間志願軍對聯軍發起的高密度、低強度的小規模偷襲和狙擊戰鬥

然而1952年10月初,範弗裡特向克拉克提出的「攤牌計劃」,卻讓克拉克難以拒絕,原因是美軍國防部在9月30日傳出消息,要在3個月後批准範弗裡特退休。面對這個曾經屢立戰功但是無法更進一步的下屬,克拉克決定批准範弗裡特軍旅生涯的最後一個建議。而且,範弗裡特告訴克拉克,他的這次小規模進攻行動的目標,只需要2個營的兵力作戰5天就能實現。克拉克當時不會想到,這個只需要兩個營作戰五天的攤牌行動,最終會演變成10萬人43天的上甘嶺鏖戰。而範弗裡特也不會想到,這場「小行動」不僅沒有給他帶來任何戰功,而且讓「範弗裡特彈藥量」這個歷史名詞顯得更加無能。

範弗裡特彈藥量,指的是美軍常規彈藥用量的5倍以上

志願軍自1952年9月發動戰術反擊後,聯軍在整個三八線上陷入極為被動的局面,志願軍代司令鄧華和各個兵團司令認為,敵人很有可能發動反擊,所以命令一線陣地做好充分準備。特別是到了10月初,在中部戰線上,美第八集團軍頻繁調動更引起了鄧華和負責中部戰線的三兵團代司令王近山的警覺。可是,聯軍到底在哪裡下手呢?鄧華和王近山無法確定。

王近山指揮的三兵團有38軍、15軍兩個軍。38軍防守在鐵原以北地區,15軍防守在金化以北地區。因為前期作戰38軍已經和當面之敵交手多次,所以王近山認為敵人會繼續向鐵原以北地區進攻的概率很低。而15軍防守的金化以北地區,志願軍利用五聖山的地形修建了堅固的陣地,易守難攻,王近山同樣認為敵人不會選擇此處為進攻方向。他認為,敵人最有可能選擇38軍和15軍的結合部——西方山發起進攻。於是,王近山從38軍和15軍各抽了1個師的兵力部署在西方山。

上甘嶺戰役期間敵我態勢圖

有些人喜歡將戰爭比喻成賭博,因為決定戰爭走向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即便你是一個久經沙場的宿將,也不敢保證自己每個抉擇都是正確的。王近山的這個部署當然稱不上是神機妙算,因為對美國炮兵有著極大信心的範弗裡特最終選擇了志願軍工事堅固的五聖山作為主攻方向。但是在沒有確切的情報之前,王近山調兵遣將堵住西方山這個「薄弱環節」絕對是正確的。

王近山,1915年出生於湖北黃安,1930年參加紅軍,曾任志願軍第三兵團代司令,有「王瘋子」之稱

大戰之前,王近山獨自在作戰室裡看地圖。他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反反覆覆地研究前線態勢,謹慎地檢查自己的防禦部署有沒有「薄弱環節」,渴望找到敵人下一步行動的蛛絲馬跡。大戰之前,範弗裡特從漢城趕到了金化以南美第九軍團的司令部。他認真聽取了詹金斯司令官有關「攤牌行動」準備情況的報告,一面鼓舞詹金斯的士氣,一面向詹金斯闡述這個行動的意義。

然而,範弗裡特不會想到,這個自己認為只需要兩個營作戰五天的「小行動」,最終會演變成自己軍旅生涯的最後一仗。而王近山這個1930年參加紅軍後徵戰22年的宿將更不會想到,接下來這次戰役也將是他軍旅生涯的最後一仗。

王近山,1952年10月攝於上甘嶺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開國中將抱著敵人跳懸崖,腦袋戳了個洞,身中兩槍,仗越打越瘋!
    中國共產黨白手起家,開國將軍們都是提著腦袋幹革命,個頂個的英雄好漢。很多開國將軍打起仗來不要命。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位將軍就是這麼一位「瘋子」,抱著敵人跳懸崖同歸於盡,幸好老天開眼,大難不死,為新中國保留了一位開國中將,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王近山中將,《亮劍》裡李雲龍的原型。那場戰鬥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聽小編細說!
  • 範弗裡特彈藥量
    這是範弗裡特對其前任李奇微北進戰術的修正,其中範弗裡特居然吸收了中國軍隊"迅猛穿插"、"切斷後路"、"迂迴包圍"等戰術特點。  戰爭進行到此時,在前線上作戰的南朝鮮軍隊只剩下一個軍了。直接與中國軍隊在一線作戰的已都是美軍最精銳的部隊。  5月22日,美軍在400公裡的戰線上同時開始了反擊行動。  西線的騎兵一師一天之內就推進到議政府一線。
  • 範弗裡特彈藥量有多大?每月能打100萬發炮彈,美國都受不了
    美軍是非常依賴火力的部隊,沒有重火力的支持,美軍地面部隊只有海軍陸戰隊的精銳還可以扛一扛,陸軍部隊中能打的就不是很多了。其中美軍發揮其重火力優勢的一個例子就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範弗裡特彈藥量。1952年10月,美韓軍發起了對上甘嶺的攻擊,其集結了18個105毫米以上的炮兵營,在區區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打出了1974545發炮彈,此外航空兵還空投5000多枚重磅炸彈。但即便在這樣的火力強度下,志願軍依然抵禦住了美韓軍的攻勢,打出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
  • 韓戰:範弗裡特肝腸寸斷 "攤牌行動"一敗塗地
    此次進攻是由美軍著名"山地戰專家"、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精心策劃並一手實施的。範弗裡特預計以200人為代價,可在5天內實現目標。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要圖在抗美援朝戰爭上甘嶺戰役之初,範弗裡特大吹大擂,說"金化攻勢"是1951年"秋季攻勢"以後所發動的一次最大攻勢,是一次"扭轉當前戰局"的"攤牌行動",並且吹噓要佔領他所需要佔領的土地
  • 志願軍8發炮彈幹掉小範弗裡特,抗美援朝的反「絞殺戰」!
    就是指美軍每戰,都投入龐大的彈藥量,對志願軍進行密集轟炸和飽和攻擊,企圖用強大的火力,對我實施壓制和毀滅性的打擊。 不久之後,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就因為「範弗裡特彈藥量」而打的倍加慘烈。 只是,任他什麼彈藥量,最終在我堅固而嫻熟的防禦技巧與戰鬥決心面前,都讓他碰得頭破血流。
  • 隨便一打就是幾十萬發炮彈!範弗裡特彈藥量消耗究竟有多大?
    師級以上美軍另有大量的155毫米和203毫米獨立炮兵營,戰時可加強到步兵師一級作戰。志願軍數量較多的曲射炮大多為60炮,還是特意加強過的因此在當時我軍與美軍的火力對比中,我即便以裝備最好的那幾個王牌軍與之對比,都是極為寒酸的。
  • 胡編亂造,《雷霆戰將》與真實的歷史相差有多遠?
    歷史上真實的抗戰,無論是八路軍、新四軍,還是國民政府軍,都絕非《雷霆戰將》演的那樣。 《雷霆戰將》以《亮劍3》的名號登場,並號稱以中共開國中將、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的王近山為原型,事實上《亮劍》主角李雲龍是糅合了王近山等多人的事跡,李雲龍任職的新一團
  • 上甘嶺戰役為什麼這麼出名?
    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會說是上甘嶺戰役。其實,上甘嶺戰役之前的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之後的金城戰役,規模都比上甘嶺戰役大,可是為什麼單單上甘嶺戰役名氣這麼大呢?關於上甘嶺戰役,你可能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上甘嶺戰役一開始是圍繞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誌願軍防禦陣地展開的,防守這兩個高地的是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的兩個連又一個排,因此戰鬥一開始從我方看只是營規模的,敵人進攻投入7個營,算是師團規模的。
  • 中國第一藍軍旅:我願你踩著我的肩背,高舉勝利的旗幟
    隨著這歌聲,記者走進了這支駐紮在漠北草原的「神秘部隊」……紅藍對抗演習中,旅長滿廣志(右)正在和副參謀長孟龍商討戰法。陸學權 攝一、滿廣志「陣亡」了,這一仗怎麼打?有人說,一支部隊指揮員的氣質某種程度上決定著這支部隊的氣質。
  • 志願軍老兵回憶上甘嶺:在陣地上築起一座「坑道城」
    凡是進過秦基偉隱蔽部的官兵,記憶最深的是貼在床頭柜上方牆上的「我們熱愛和平」的宣傳畫:一男一女兩位少年兒童,滿臉稚氣,天真活潑,深情地抱著即將起飛的「和平鴿」。  「部隊打勝仗,就靠一口氣」  「白天陣地被敵人攻佔,夜間我們發起反擊,奪回陣地,反反覆覆,仗打得異常激烈和悲壯。」崔建功師長晚年曾如此與筆者回憶上甘嶺頭七天的戰鬥。
  • 雷霆戰將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雷霆戰將和亮劍有什麼聯繫
    據悉,《雷霆戰將》獲得了《亮劍》原著作者都梁授權,也就是說《雷霆戰將》的小說就是《亮劍》。在《亮劍》的小說結局中,趙剛由於不肯參與迫害羅瑞卿將軍被免職,並遭到迫害,最終與馮楠一起自殺,將四個子女交由李雲龍撫養。  而李雲龍相繼被逮捕了之後,因為忍受不了凌辱開槍自殺。田雨得知了李雲龍自殺的消息後,也是當場割腕殉情。1978年李雲龍將軍恢復名譽。
  • 《上甘嶺》的故事,一條大河波浪寬,坑道裡為何有女衛生員
    一、《上甘嶺》拍攝背景,所有主創和演員實地考察1952年11月,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結束,中國人民志願軍挫敗了美韓軍的進攻,迫使他們重新回到談判桌上。毛主席在聽了關於上甘嶺戰役的匯報之後指示,把這場戰役拍成電影。任務落在了距離戰場最近也擅長軍事題材的長春電影製片廠這裡,導演沙蒙和林杉帶著主創人員先到上甘嶺戰場進行了實地考察。
  • 軍旅言情小說推薦,十部必看經典軍旅小說言情
    軍旅小說應該是很多男生的最愛,我們或許曾經有過一個軍夢,想像著自己在戰場上殺敵的颯爽英姿。軍營的號角、戰場上的炮火、戰友之間的相互扶持……軍旅小說言情中正好都包含這些能夠激起我們熱血的種種元素。以下是小編很喜歡的十本軍旅小說推薦。軍旅言情小說推薦1.
  • 任正非談「範弗裡特彈藥量」和華為的壓強原則,極為高明,收藏了
    眾所周知,任正非是軍人出身,軍營給人留下的印記往往是難以磨滅的,在創業過程中,那種堅毅果敢的風格和氣質,非常明顯。其實柳傳志、王石、王健林等做過軍人的企業家似乎都一樣,在企業管理中都強調組織性、紀律性,講究令行禁止。
  • 電影《上甘嶺》——鐵血英雄鑄就光輝歲月
    「10月14日,美國侵略者為了破壞和平,擴大戰爭……」隨後戰鬥日誌直接翻到了10月18日:「在敵人有充分準備的大規模進攻面前,我軍處於被動的不利地位,戰鬥十分激烈和殘酷。今天是第五天。」當時,正處於邊打邊談的時期,美國人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戰役。電影情節一開始就是鋪天蓋地的炮火,某部七連正在堅守上甘嶺主峰。從師部和連部的通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短短半天之內,美軍就已發起了數次進攻。
  • 【精美短文·軍旅拾貝】軍旅記憶|丁建
    軍旅記憶   文 / 丁建   1986年12月,我所在的炮兵第14師奉中央軍委和北京軍區命令赴雲南輪戰,當時我在師部偵察連當文書兼軍械員
  • 13分6助攻,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下範弗裡特?
    昨天看到一篇帖子,在東決猛龍與雄鹿G3賽前,一哥們跟室友打賭,關於「範弗裡特G3得分能上雙」,琢磨著,出場時間這麼多,投籃機會隨便挑,哪怕狀態再糟糕,但畢竟是NBA職業球員,撞著狗屎運,也輪到該爆發一場。後來,那哥們正在給室友連買三天午飯。
  • 這副望遠鏡,見證「寸土不讓」上甘嶺
    打剩下1個班,我去當班長……」上甘嶺戰役打響前,崔建功向軍長秦基偉立下了軍令狀。作戰中,這副望遠鏡始終伴隨他左右,也成為這場戰役的重要見證物,後來被送到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199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