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甘嶺》——
鐵血英雄鑄就光輝歲月
■羅 健 閔宇祥

電影《上甘嶺》海報。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一首老歌,一段回憶。剛入伍時,電影《上甘嶺》是我的新兵入營教育片。通過電影,我們了解了上甘嶺特功八連。此後,我曾將這部電影反覆觀看,其韻味依舊。
作為新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表現抗美援朝戰爭的經典影片,電影《上甘嶺》講述了在上甘嶺戰役中,我軍官兵面對美軍的瘋狂進攻,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守43天,為大部隊反攻爭取了時間,最終奪取勝利的戰鬥故事。
以小見大,是電影《上甘嶺》的特點之一。影片沒有使用大手筆描繪整場戰役的殘酷場面,僅從一條坑道、一支連隊就襯託出真實的歷史,塑造出中國軍人剛毅堅定、豪邁果敢的鐵血風貌。
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上甘嶺戰役打響。此役,美軍先後投入6萬餘人的兵力,出動3000架次飛機和170餘輛坦克,進攻不到3.7平方公裡的上甘嶺陣地。在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殲敵2.5萬餘人。
影片開篇,上甘嶺戰役已經打響,從一本戰地日記中,觀眾獲悉了這場戰役爆發的背景。「10月14日,美國侵略者為了破壞和平,擴大戰爭……」隨後戰鬥日誌直接翻到了10月18日:「在敵人有充分準備的大規模進攻面前,我軍處於被動的不利地位,戰鬥十分激烈和殘酷。今天是第五天。」
當時,正處於邊打邊談的時期,美國人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戰役。電影情節一開始就是鋪天蓋地的炮火,某部七連正在堅守上甘嶺主峰。從師部和連部的通話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短短半天之內,美軍就已發起了數次進攻。
鋪天蓋地的炮火交錯密織在僅僅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彈著點已經密集得無法考量……我方陣地成了一片廢墟,山頭的巖石被削去整整兩米高。
在影片中,坑道內缺水,大家焦渴得不行。真實的歷史比電影中還要殘酷得多。由於大量人員湧入狹窄的坑道內,士兵、傷員、彈藥、物資、烈士遺體,所有東西都只能擠在一起,人往往連坐下來都不能,只好一個挨一個地站著,那種痛苦難以想像。很多傷員堅持到死都不吭一聲,用無聲的行動鼓舞了活著的戰友們。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八連連長張忠發多次組織人員強行下山去尋找水源。後方也連續組織運輸隊向上甘嶺陣地輸送給養,但大多數人都犧牲在了美軍的炮火封鎖線上。
後來有運輸人員闖過封鎖線進入坑道,除了罐頭、蘿蔔等物資外,還送上來了師長特意帶給張忠發的一個蘋果。大家互相推讓,蘋果傳了一圈也沒吃完。這個細節也讓「一個蘋果的故事」廣為傳播。
一個蘋果的故事,就是上甘嶺戰役中官兵團結友愛的真實寫照。志願軍退守坑道後,聯合國軍使出各種手段破壞坑道,同時嚴密封鎖後方通往坑道的路線,坑道裡的飲水一時成了最大的難題。在最艱難的時候,每個戰士拿著傳到自己手中的水壺,強忍著極度乾渴,一滴水也不捨得沾唇,就把水壺傳給了另一個戰士……
正是這種深厚的戰友情誼,讓部隊上下擰成一股繩,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在一滴水、一個蘋果就可以決定一個生命生死存亡的時候,官兵團結友愛的偉大力量動人心魄。
電影《上甘嶺》自上映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刻畫了以八連連長張忠發和通信員楊德才為代表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體,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八連連長張忠發在嚴重缺水時,帶頭去吃那幹硬的壓縮餅乾;眼見炸藥包掉在坑道裡,他搶先飛奔上去;在敵人放毒氣彈的時候,他不顧個人生命危險,端起機槍,瘋一般地向敵人射擊。這栩栩如生、直爽倔強、不畏艱險的銀幕形象深深地扎在廣大觀眾的心中。通信員楊德才也是影片以濃重筆墨成功刻畫的戰士形象。他是一個真誠、可愛、勇敢的人物。他要衛生員王蘭留水、留蘋果給連長的細節,表現了他作為通信員始終不忘對連長的關心和照顧。奪取主峰的時候,他的形象被刻畫得更加逼真動人。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用胸膛頂住冒著濃煙的爆破筒和射擊口,為後續部隊打通了道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女衛生員王蘭樸素大方、美麗動人的形象給影片增添了光彩。她的一曲《我的祖國》最能表達戰士的心聲:「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陽光。」
歌聲響徹坑道,充滿了熱情和希望,像春風吹暖了戰士的心田,似流水訴說著戰士們對祖國的愛。後來,每當聽到這首歌時,人們的思緒總情不自禁地回到上甘嶺充滿硝煙的戰場之上。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即使是在最艱難、最危險的情況下,戰士們也絲毫沒有失去必勝的信念。雖然影片的插曲《我的祖國》是戰後創作的歌曲,但它所表達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正是我軍官兵在上甘嶺戰役中取勝的關鍵。這樣的精神通過電影、通過歌曲傳遞給了每一個觀眾。
戰爭結束後,當電影《上甘嶺》的攝製組前往朝鮮對上甘嶺戰役進行實地考察時,看到的是滿山被燒焦了的禿樹樁和被打碎了的山巖,樹樁裡都嵌滿彈頭和鋼片;山頭被削低了兩米,巖石被炸得爛碎。
如今,在上甘嶺戰役的陣地上,有一塊石碑永久地矗立在那裡。那是一塊坐落在上甘嶺北面的黃繼光烈士紀念碑。在這塊大石碑上,鐫刻著「殉國烈士、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黃繼光同志永垂不朽」,旁邊還保留著烈士用胸膛堵過的地堡槍眼。地堡周圍熾烈地盛開著英雄之花——金達萊。「英雄無言,血化萬花紅」,她象徵著中朝兩國人民在戰爭中結下的生死情誼,寄託著熱愛和平的人民對英雄先烈的無限哀思。
戰場上的硝煙早已散去,但英雄的血脈在延續,英雄的精神在傳承,他們鑄就的光輝歲月時刻牢記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