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編亂造,《雷霆戰將》與真實的歷史相差有多遠?

2021-01-10 騰訊網

所謂「抗戰偶像劇」《雷霆戰將》,在權威媒體點名批評後,遭到全網炮轟,第一時間被停播、下架,輿論風潮愈發猛烈。《雷霆戰將》或將封神新一代「抗戰神劇」。

歷史上真實的抗戰,無論是八路軍、新四軍,還是國民政府軍,都絕非《雷霆戰將》演的那樣。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陝北紅軍及留在南方八省的遊擊隊分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新編第四軍即八路軍、新四軍,從而納入國軍序列成為民國政府軍事力量的一部分。從改編伊始到1941年皖南事變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軍需署均按照編制向八路軍、新四軍發放軍餉,並發放部分武器裝備。

八路軍在軍政部的編制為三師六旅十二團4.5萬人,軍需署即按照4.5萬人向八路軍發放軍餉,每月法幣63萬,後軍餉雖有增加但從未超過法幣75萬。新四軍1938年成軍時下轄四個支隊一個特務營約1.03萬人,但在軍政部的編制不詳。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時向蔣介石提出的軍餉是每月法幣18萬,但實際每月僅發放8萬,後在葉挺、項英爭取下增加到每月法幣13.5萬,直到皖南事變前才補齊了軍餉。據統計,1937年至1941年軍政部共向八路軍、新四軍發放軍餉法幣27,335,505元。

無奈八路軍、新四軍進入敵後戰場後發展太快,到1938年12月,八路軍系統包括115師、120師、129師、晉察冀軍區、山東縱隊、陝甘寧留守兵團總兵力已達15.67萬人。皖南事變前,1940年八路軍已經發展到約40萬人,發動了有名的百團大戰,新四軍在皖南事變後仍有約9萬人。八路軍、新四軍飛速發展,軍政部仍按原有編制發放軍餉,固然軍費緊張不得不自謀生路,也引起了國民黨的警惕,最終導致皖南事變爆發。八路軍、新四軍摘下青天白日帽徽,軍政部停發軍餉,國共鬥而未破。

《雷霆戰將》以《亮劍3》的名號登場,並號稱以中共開國中將、曾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的王近山為原型,事實上《亮劍》主角李雲龍是糅合了王近山等多人的事跡,李雲龍任職的新一團、獨立團都是八路軍擴軍的產物,並不在軍政部八路軍編制裡。也正因為不在編制裡,軍政部自然也不會發軍餉,電視劇中李雲龍曾談及新一團過黃河時就是矇混過關,因為不在編制裡負責河防的國軍不放行。

在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的同時,因為百團大戰所顯露出的實力,1941年3月侵華日軍發起「治安強化運動」將矛頭指向華北、華中地區的八路軍、新四軍,對敵後抗日根據地實施囚籠政策、三光政策。本就艱難的八路軍、新四軍不得不精兵簡政、化整為零,即《亮劍》中李雲龍在突破日軍圍攻後獨立團以營連為單位分散出去,直到李雲龍新婚妻子被山本特戰隊抓走後,李雲龍為攻打平安縣城才將部隊重新集結。此時,李雲龍才發現獨立團已經發展到近一個師的兵力。

國民政府發放軍餉使用的是法幣,隨著抗戰的進行,財政瀕臨破產的國民政府能做的只有印鈔票,剜卻心頭肉醫得眼前瘡。法幣的不斷貶值,對於早已經自謀生路的八路軍、新四軍而言尚可接受,國軍士兵就慘了。原本在國軍中剋扣軍餉、吃空餉就是常態,在法幣貶值後,國軍底層士兵更是雪上加霜,徵兵只能靠抓壯丁。

在兵員膨脹、軍餉停發後,又遭遇日軍的治安強化運動,八路軍、新四軍一方面開展大生產運動自給自足,比如有名的王震359旅開墾南泥灣。另一方面則像《遊擊隊歌》所唱「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一樣,通過戰鬥繳獲解決難以自造的物資。

在抗戰初期,軍政部給八路軍、新四軍發放了部分國軍軍服,到山西後又從閻錫山處領取了部分晉綏軍的軍服。當然數量還是不足的,李雲龍新一團、獨立團這樣的不在編制之內的八路軍也是沒有份的,只能自己解決,因而八路軍、新四軍軍服本就五花八門。當林彪身著繳獲的日軍呢子大衣、騎著繳獲的日軍高頭大馬時,也就難怪會被晉綏軍開槍誤擊了,無論是八路軍還是晉綏軍、中央軍都沒這樣洋氣。如果林彪看到《雷霆戰將》,恐怕會覺得很冤。

據很多老八路回憶,八路軍軍服後來基本都是就地取材用土布製作,條件好的用染料染色,條件差的用草木灰染色,還有用炸藥染色,因而八路軍軍服顏色五花八門。八路軍總部和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的軍服為灰色,陝甘寧邊區部隊分灰、藍兩種,晉察冀軍區部隊為土黃色,山東軍區夏服為草綠色、冬服為土黃色等等。由於漂染技術差、穿的時間過長等原因,八路軍的軍裝褪色嚴重,很多軍裝最後竟然成了有好幾種顏色的迷彩。

八路軍軍服制式也有其特點,雙層結構冬天絮上棉花就是棉衣,夏天掏出棉花就是夏裝,但外觀松松垮垮就不是那麼美觀了,上至毛澤東下至普通士兵都是如此,直到1950年全軍換裝才換下。1941年,八路軍為應對日軍「治安強化運動」散出去後,再集中時兵力雖呈爆炸式增長,但著裝更是五花八門,有的甚至就是一身老百姓裝束,為此八路軍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正規化整訓。

至於《雷霆戰將》中的川軍178師郭勳魁部,事實上川軍在抗戰初期出川作戰時,就因其裝具、裝備差被視為「叫花子」部隊,在各個戰場輾轉不得志。直到1938年納入李宗仁第五戰區麾下,在臺兒莊戰役中用慘烈的犧牲證明了自己才得以正名,但基於川軍雜牌、非嫡系的身份仍不得志。川軍高級將領之所以犧牲較多,除了作戰勇猛之外,也在於裝備差只能拼命,與川軍類似的是以大刀隊聞名的西北軍。晉綏軍出身的傅作義,官至華北剿總司令時,仍習慣穿一身灰色的晉綏軍軍服,只有到南京開會時才會穿上筆挺的美式卡其布上將軍服,傅作義嫡系的35軍上至軍長郭景雲下至普通士兵也是一身灰色晉綏軍軍服。

當然,國軍中也並非沒有如《雷霆戰將》一般軍裝筆挺的,比如精英中精英、宋美齡親自出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建立的空軍,再加上駐華參戰的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的薰陶,國民政府空軍洋氣十足。位於大後方的軍政大員們、戰後參與接收的軍政大員們也洋氣十足,但在前線屍山血海中拼殺的軍人洋氣不起來,所謂的革命浪漫主義只存在於理想中,所謂國軍精銳德械師也是如此。

《雷霆戰將》聲稱參與戰地服務隊的女性穿的就是裙子,並運用歷史圖片予以說明,參與戰地服務團的女性確實有穿裙子的並有不少照片傳世,但那隻存在於遠離戰場的大城市,與在城市裡穿著乾淨的衣服參與遊行活動的童子軍類似。真實的中國尤其是敵後兒童團員、支前女性絕對不是那樣,更何況住別墅、穿小皮靴。

14年抗日戰爭艱苦卓絕,面對窮兇極惡的日寇,中國人民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今天用藝術手段再現這段歷史,是為了讓後世銘記歷史,不忘國恥,也是為了緬懷抗日先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就算演員再俊美,服裝再精緻,背離歷史真實,也不能讓人欣賞。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與抗日大劇《亮劍》一比,《雷霆戰將》必將被掃入垃圾堆。

相關焦點

  • 雷霆戰將為什麼下架原因揭秘 雷霆戰將被批下架具體是怎麼回事
    設立在豪華別墅內的八路軍指揮部,抹髮膠的男主角,妝容打扮精緻的女護士,以及在炮火逼近時喝咖啡,抽雪茄的師長……因為嚴重違背歷史事實,抗日劇《雷霆戰將》被官媒點名批評。雖然該劇現在已經下架停播,但不得不令人反思,為什麼這麼多影視作品要戲說「抗日劇」?
  • 雷霆戰將原著小說結局是什麼 雷霆戰將和亮劍有什麼聯繫
    據悉,《雷霆戰將》獲得了《亮劍》原著作者都梁授權,也就是說《雷霆戰將》的小說就是《亮劍》。在《亮劍》的小說結局中,趙剛由於不肯參與迫害羅瑞卿將軍被免職,並遭到迫害,最終與馮楠一起自殺,將四個子女交由李雲龍撫養。  而李雲龍相繼被逮捕了之後,因為忍受不了凌辱開槍自殺。田雨得知了李雲龍自殺的消息後,也是當場割腕殉情。1978年李雲龍將軍恢復名譽。
  • 同為抗戰劇,《雷霆戰將》笑料百出,這部劇卻為了真實火燒群演
    01《雷霆戰將》因劇情不合理遭下架《雷霆戰將》停播了,站在某個角度看,這部劇應該是近期熱度最高的一部劇,只是熱起來的原因有些尷尬。因為劇情中的某些設定,該抗戰劇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網絡上現在關於此劇的段子層出不窮,甚至讓人看了開懷大笑,很多段子都圍繞著髮膠兩個字。
  • 《雷霆戰將》有多「爛」?無腦臺詞無下限,神劇情太過「沙雕」
    《雷霆戰將》有多「爛」,無腦臺詞佔一半其實在《雷霆戰將》之前已經有過不少的抗日神劇,裡面有很多的「經典」劇情,比如說什麼包子炸彈,子彈拐彎等等,沒有個十年的腦萎縮都拍不出來。結果到了《雷霆戰將》裡面就變了樣,本人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和敵人廝殺的聲音和過年一樣熱鬧,仿佛戰爭中失去的不是親人的生命,只是隨手可揚的一把土。而除了這些,《雷霆戰將》中還出現了不少存在歷史問題的「沙雕」場面,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時期物資匱乏,先烈們在行軍途中有新鮮的大白菜都算是改善夥食了。
  • 《雷霆戰將》下架,層出不窮的抗日神劇該被整頓了
    近期,素有《亮劍》第三部之稱的抗日神劇《亮劍之雷霆戰將》賺足了話題,本想去圍觀下這部神劇有何過人之處,惘然在官方點名後,《亮劍之雷霆戰將》暗暗下架
  • 是《狼毒花》、《雪豹》的編劇寫了《雷霆戰將》
    《亮劍3之雷霆戰將》雖然已經從電視臺和視頻網站全面下架,但是這部雷劇已經引起了觀眾的興趣,更多好笑的情節被扒了出來。明明觀眾隨便看看就覺得有問題,演員、導演、編劇都沒感覺到的嗎?特別是編劇,這種既不尊重歷史又沒基本常識的劇本是怎麼寫出來的?難不成《雷霆戰將》其實是哪位未來的大編劇的處女作,或者是哪個爛劇專業戶的又一部大作?根據公開的資料顯示,《雷霆戰將》的編劇有三位:黃淼、金哥、佟睦。
  • 《雷霆戰將》只是「亮劍三部曲」的開始,後頭還有《星空大戰...
    【文/觀察者網 周弋博】《亮劍之雷霆戰將》停播後,片方四年前的拍攝規劃也被網友們扒了出來。原來這只是「亮劍三部曲」的第一部,後頭兩部叫《亮劍之未來戰士》、《亮劍之星空大戰》。光聽這名字,是不是就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感?
  • 繼《瞄準》之後,又一部神劇誕生,《雷霆戰將》果然雷人
    但是總有一些神劇,一直在被禁止播出的邊緣瘋狂試探,例如目前正在播出的,而且熱播居高不下的諜戰神劇《瞄準》。再比如,近日繼《瞄準》之後的又一部抗戰神劇《雷霆戰將》誕生,劇情極度雷人。由黃軒、陳赫等人主演的諜戰劇《瞄準》高開低走,劇情拖沓。
  • 同樣是抗戰神劇,雷霆戰將被罵慘,為何燕雙鷹系列卻罵聲很少呢?
    近些年來,在網絡上關於抗戰神劇的題材可謂是越來越多,各種各樣「騷操作」讓你感到目瞪口呆,例如會爆炸的包子雷,會拐彎的子彈等,這些影片的導演們真的是腦洞大開,完全就是想怎麼演就怎麼演,一點兒也不尊重歷史,甚至有一種把觀眾當做傻子的感覺。
  • 雷霆戰將下架,亮劍和我的團長我的團,哪個是最好的國產戰爭劇?
    11月16日,有網友發現號稱「亮劍3」的抗日劇《雷霆戰將》已被視頻網站下架,同時湖南衛視22點檔被另一部電視劇《最好的時代》替檔。15日,很多每天發文點名批評了《雷霆戰將》,稱其讓「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主角幾乎清一色都用髮膠、髮蠟,距離歷史真實太遙遠,把「偶像劇」套路用在了抗日題材上。
  • 從思想領域來看「雷霆戰將」,狀況很嚴重
    「雷霆戰將」最近因人民日報的點名批評而大火。稍微看下可知,電視劇裡的「八路軍」抹上了髮膠、住進了別墅。各個演員細皮嫩肉,英姿颯爽,隨著鏡頭切換不斷耍帥裝酷。網友用低分評價表達了對該劇的基本態度。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水果炸彈」,一遍又一遍地侮辱著觀眾的智商。
  • 《雷霆戰將》又被中紀委點名批評,來盤點一下那些抗日神劇
    昨天,《雷霆戰將》又被中紀委點名批評。相比人民日報,中紀委的分量更重。其實不止《雷霆戰將》,在此之前還有不少類似的抗日神劇。這些電視劇的情節誇張,完全神話了我們那些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這不是致敬,而是侮辱。
  • 打著新亮劍旗號,雷霆戰將遭下架,這部劇到底有多爛?
    今年的影視劇有不少的佳作,但是雷人的作品一點也沒有變少,抗日劇在多數人的心中已經是爛片的象徵了,但是優秀的作品依然會流傳。《亮劍》應該是不少人心中抗日劇的代表,其經典程度應該不用多說,所以打著續集旗號的《雷霆戰將》也受到了關注,但是這部戲卻把人雷的外焦裡嫩。
  • 軍迷評《戰爭雷霆》國服:空戰嚴謹真實,陸戰有亮點
    【歷史還原:載具細節高還原,戰役玩法尊重歷史】《戰爭雷霆》是戰爭網遊不假,但它首先是一款以二戰為核心題材的遊戲。所以,對熱衷這一題材的玩家來說,對歷史的還原度夠不夠高,將直接影響著他們對遊戲的評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遊戲裡的飛機 、坦克等載具遠遠超出了真實的二戰範疇,例如有現代的三代戰機加入其中,那顯然是會遭到詬病的。不過好在,《戰爭雷霆》對於歷史的尊重和嚴謹,很讓人放心。
  • 電視劇《太行之脊》將於近日殺青,真實再現太行山抗戰史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太行之脊》將於近日殺青,該劇由楊均柏、史鑫等實力派演員出演,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張玉中擔綱導演,電視劇通過真實歷史和藝術再現的結合,將八路軍總部和第一二九師的太行山抗戰史重現螢屏。
  • 誰說《封神》胡編亂造 外星飛船神馬都是真的!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小賤雞」:simbot最近有一部萬眾矚目的大片上映,對,就是《封神傳奇》。29號那天晚上我去看了,然後周末兩天,我又連刷了兩遍。我覺得導演和編劇簡直太牛逼了,這可能是我看過的最接近真相的電影,有太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以明說和暗示的方式第一次被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了大銀幕上,這特麼不亞於洩露國家機密。
  • 從科學的角度看,星座預言有沒有事實依據?
    一、星座預言來源於古人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其實,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早期,所有的文明都有這樣的發展階段。那時候,人類對於日月星辰的運動還不了解,產生對這些天體的崇拜、迷信、恐懼都很正常。咱們的老祖先其實也是一樣的,有啥大事都得佔卜一下,看看出土的那麼多用於佔卜的龜甲和獸骨什麼的就明白了。
  • 泰坦巨蟒到底有多恐怖? 還原真實的泰坦巨蟒
    泰坦巨蟒到底有多恐怖? 還原真實的泰坦巨蟒時間:2016-07-24 15:2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泰坦巨蟒到底有多恐怖? 還原真實的泰坦巨蟒 泰坦巨蟒,這個物種在地球已經消失了幾十萬年。但是不久前,科學家挖到了泰坦巨蟒的化石,並根據泰坦巨蟒的骨架還原它們。
  •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女兒國,男人以為那是天堂,真相卻出乎意料
    雖然這都是小說中的內容,但是吳承恩也並非完全在胡編亂造。玄奘取經回來後,和弟子編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裡面就有關於女兒國的記載,這很可能就是吳承恩的靈感來源。波剌斯國西北接拂懍國,拂懍國西南海島,有西女國,皆是女人,略無男子。多諸珍貨,附拂懍國,故拂懍王歲遣丈夫配焉。其俗產男,皆不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