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2020-12-05 新歷史

70年前的今天,在寒冷的朝鮮北部山區,志願軍中九兵團和美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殺,這場戰役就是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長津湖海拔在1300米以上,一般從每年的十月就開始進入冬季,冬季氣溫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最低可以達到零下四十度。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囂張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不但沒有吸取教訓,還叫囂道:「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事。」克阿瑟以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對志願軍發起了鉗形攻勢。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第1師(簡稱陸戰一師)和美軍第3、第7步兵師,以及韓國第1軍團在內的第十軍,共十萬人推進到了長津湖地區。

志願軍以先期入朝的6個軍在西線對抗美軍第8集團軍,新銳的九兵團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迎擊美第10軍的進攻。志願軍九兵團就是第三野戰軍九兵團,這支部隊的司令員是宋時輪將軍,入朝前一直在東南沿海演練,準備解放臺灣。九兵團下轄三個軍,分別是20軍,26軍,27軍,其中20軍的前身是原華野一縱,首任司令員葉飛,27軍是原華野九縱,首任司令員許世友,這兩支部隊是華野戰鬥力最強悍的部隊。

入朝之前,華東軍區對九兵團進行了緊急擴充,每個軍下轄四個師的兵力,每個師下轄的團營連單位也是四四制或者五五制,九兵團入朝時總兵力達到了15萬人。但是由於入朝時間倉促,這支部隊的冬裝並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這支部隊到東北集結後,東北軍區副司令賀晉年看到他們穿的衣服,立刻命令把後勤部門剩下的五萬套冬裝全發給他們,並命令留守在後方的人員把自己的棉衣脫下來給九兵團官兵,連他自己的棉大衣都脫下來扔到了火車上。

1950年朝鮮的冬天格外寒冷,九兵團入朝第一天就凍死凍傷800多人,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度的酷寒。當時一個班只有一雙棉鞋,這雙棉鞋還在夜晚站崗的時候輪流穿,而美軍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袋,鑽進去以後,把拉鏈一拉,特別抗寒。

最先投入戰鬥的是志願軍20軍和27軍,戰鬥部隊大約八萬人,他們一開始就把美軍第十軍分割成了四段。真正打起來後才發現,我軍在火力方面和美軍存在著巨大差異,整個九兵團三個軍的重武器加起來,還沒有美軍陸戰一師調動的重武器多。當時由於地形的原因,九兵團沒有攜帶大口徑火炮上來,重型火力只有迫擊炮和重機槍,但是由於天氣原因,重機槍和迫擊炮經常打不響,就連步槍的槍栓都很難拉動。

11月30日,在打了三天後,27軍集中兩個師5個團的兵力由27軍副軍長兼80師師長詹大南統一指揮,並使用全軍所有炮兵,圍攻新興裡的美7師31團,這支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極熊團。27軍80師和81師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及非戰鬥減員高達1萬人,全軍凍傷高達22%,這才將美軍一個團給打掉,這也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僅有的一次全殲美軍一個團的戰例。

20軍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同樣十分悲壯,各部官兵前僕後繼,但是由於情報失誤,美軍數量遠超戰前的預料,所以打得十分艱難。最後20軍58師和60師僅剩下的1500官兵組成一個團,對下碣隅裡的美軍發動最後的進攻,依舊以失敗告終。姍姍來遲的26軍投入戰場後,也很快被美軍擊潰,美軍的轟炸機膽子也很大,敢在兩軍距離僅僅幾十米的距離內透支凝固汽油彈,給志願軍官兵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最後美軍開始瘋狂突圍。志願軍20軍在各部隊被打殘的情況下,仍然冒著敵人的炮火瘋狂追擊。

九兵團司令宋時輪命令第26軍和第27軍追擊逃跑的聯合國軍,第20軍堵截逃跑路線。但由於第20軍大部已經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被摧毀,在古土裡與興南之間的部隊只有第58和第60師殘部。絕望中,宋時輪命令這些部隊在黃草嶺山口築壕據守,同時炸掉至關重要的車轍橋,希望這些地形因素和障礙能讓第26軍和第27軍趕上撤退的聯合國軍。58師和60軍殘部憑藉著微弱的火力,阻擋著美軍的撤退,20軍官兵兩次炸斷水門橋,但是都被美軍從日本緊急調來的設備修復。當美軍撤退的部隊趕到水門橋的時候,看到的是埋伏在大橋兩邊已經被凍死但是仍然保持著戰鬥隊形的志願軍20軍58師172團官兵們。最後這58師和60個師這兩個我軍的王牌師,打得就剩下200多人。

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戰鬥傷亡1.9萬人,凍傷2.9萬人,凍死4000多人,美軍傷亡7000多人。長津湖戰役,保障了西線志願軍13兵團的側翼安全,同時也將美軍徹底驅逐出了朝鮮北部地區,扭轉了朝鮮戰場不利的局勢。

相關焦點

  • 長津湖戰役,兩個師打得只剩200人還在衝鋒,九兵團凍傷三萬人
    九兵團到達東北的時候,東北軍區副司令賀晉年看到戰士們穿著單衣單褲十分震驚,立刻把倉庫裡的五萬套棉衣棉褲全部拉了出來,並命令東北邊防軍部隊的官兵們把自己的棉衣棉褲也全部脫下來給了九兵團官兵,但還是遠遠不夠。在長津湖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下,九兵團官兵們一個班只有一兩雙棉被,一個班也只有一雙棉鞋,還得晚上站崗的時候輪流穿,結果入朝第一天就凍死凍傷800多人。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為加強力量,我所在的30軍88師編到26軍,我擔任263團2營教導員。1950年10月29日朱德總司令作了戰前動員。1950年11月7日緊急從輯安,臨安,梅河口渡過鴨綠江入朝。由於緊急,這批來不及更換冬裝的南方部隊穿著薄棉衣,便踏出國門,奔向分割、包圍美軍王牌陸戰一師的戰場。這場以王牌對王牌的角逐,即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展開。
  • 抗美援朝最慘烈戰役,兩個師只剩200人,幾萬人被活活凍死
    在抗美援朝中,美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而我軍大部分只裝備了三八大蓋,即使這樣,我軍還是取得了勝利,這背後的艱辛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其中有一場戰役最為激烈,雙方只剩了200餘人,幾萬人直接被凍死。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鋼鐵部隊」與「鋼鐵的人」的較量韓戰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發動「聖誕節」總攻勢,以美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呈鉗形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妄圖在聖誕節前消滅中朝聯軍,結束韓戰。為粉碎敵人的圖謀,志願軍於11月25日發起第二次戰役,位於東線的第九兵團奉命殲滅美第10軍進至長津湖的敵人。
  • 長津湖冰雕連:志願軍三個連隊凍死陣地上
    隨著劇情的推進,越來越多感人的情節也逐漸展現出來,特別是尖刀連六班全員凍死在潛伏陣地上,更是讓熟悉那段歷史的人們馬上就聯想到了長津湖戰役中著名的「冰雕連」。而劇中眾多來源自真實原型的感人情節,最震撼的當然要數第11集中一連二排六班奉命執行潛伏任務,結果在風雪交加的冬夜全體凍死在陣地上,這個情節就是來源於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故事。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70年前,中美兩軍的王牌部隊在朝鮮長津湖一帶,展開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對決。這場對決的勝負,不僅改變了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同時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1950年11月24日,朝鮮北部長津湖地區一片冰天雪地,氣溫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可是美軍王牌陸戰第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的心情,卻無法冷靜反而是非常煩躁。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長津湖 松骨峰 長使...
    來源:央視網     【摘要】 在第二次戰役中,出現了長津湖、松骨峰等極其慘烈的戰鬥。
  • 戰史今日11月27日:韓戰長津湖戰役打響(圖)
    11月27日黃昏,志願軍第9兵團第20、第27軍對長津湖地區美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突然發起反擊。  至28日拂曉,志願軍第20、第27軍在長津湖地區將大批美軍包圍。被圍美軍以坦克、裝甲車和汽車組成環形防禦,在大量飛機和坦克的火力掩護下負隅頑抗。為打破被分割包圍的不利態勢,被圍美軍在空軍和坦克的配合下,連續向志願軍陣地猛攻。
  • 熱播劇《金剛川》背後,石獅這兩個大侖人曾參戰……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的美軍王牌軍第10軍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次戰役,擊潰美軍陸戰第1師、步兵第7師和第3師,殲敵13900多人,將敵人趕下海,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
  • 陸戰一師官兵:驅趕蒼蠅不是我們的活!
    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朋友都知道在1950年年末的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和美國陸戰一師在長津湖地區交過手,經過殘酷的戰鬥後這支美國的精銳部隊從興南海港登船撤回到韓國南部。於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這支部隊仿佛徹底的銷聲匿跡,沒有出現在和志願軍交手的聯軍部隊名單中,那這支部隊到底去哪裡了呢,又和李奇微有什麼關係呢?
  • 抗美援朝時,美軍一個師兵力就超2萬人,那我們每個軍有多少人?
    這三個軍入朝時兵力分別為44521人、52946人、48357人,同為四野的王牌部隊,為什麼兵力會大小不一呢? 其實在四野南下時,其每個軍兵力曾高達六七萬人,但在之後的南下及剿匪作戰中,很多部隊就留在當地,另有部分幹部戰士轉到了地方工作。
  • 抗美援朝美軍公認最牛的九個解放軍軍長(組圖)
    9兵團的隱蔽偽裝做得非常出色,美軍竟毫無察覺。11月27日,戰鬥打響。9兵團兩個軍迅猛出擊,一舉將美軍前鋒部隊切成五段。張翼翔率領20軍集中圍攻下碣隅裡的陸戰1師主力,並以2個師部隊分別攻佔了柳潭裡與下碣隅裡之間的死鷹嶺、下碣隅裡和古土裡之間的富盛裡,掐死了陸戰1師北進南逃的通路。陸戰1師是美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擁有數百門火力強大的重炮,並且有空軍支援。
  • 美陸戰1師經我方陣地逃走,一個連的志願軍眼睜睜看著,一槍未發
    美軍陸戰1師的主力,陸續撤退到了古土裡。從下碣隅裡到古土裡,這段短短18公裡的道路,美軍竟然走了38個小時,平均每小時前進500米。美軍在這18公裡的路上損失了官兵616人,平均每公裡傷亡34人。集中在古土裡的美軍多達14000人。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的部隊
    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殲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也是在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團級建制的部隊,被殲的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首先要澄清的是,在長津湖戰役新興裡之戰中,殲滅的並不是美軍第7步兵師所屬的第31團,而是以31團為基幹的31團支隊(31st Regiment Combat Team,簡稱31RCT)。
  • 志願軍一個連為搶衣服突然襲擊,佔領美軍指揮所,全殲敵軍三千多
    1950年11月初,第27軍隨第9兵團入朝參戰,擔任東線江界、長津方向的作戰任務。25日黃昏,志願軍首先在西線發起反擊,第二次戰役就此打響。27日,美軍陸戰第1師主力和美軍第7師一部進入長津湖地區,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果斷決定:由27軍第79師和第20軍59師進攻柳潭裡,第20軍58師和第60師進入攻下碣隅裡,第27軍80師附第81師242團共4個團進攻新興裡。從這裡可以看出進攻柳潭裡和下碣隅裡的部隊是6個團,而進攻新興裡的只有4個團,兵力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