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2020-11-22 西部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鮑宇雁 實習記者 楊天姿】1950年11月,一列北上的火車滿載著志氣高昂的士兵停靠在瀋陽火車站,稍作停留,火車便一聲長鳴,風馳電騁般駛向了冰與血的朝鮮戰場。

這列車的戰士正是從溫暖的江南水鄉而來,奔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這支軍隊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的1縱、8縱、9縱。新中國成立後,第九兵團各部分散駐紮在東南沿海一帶。按照計劃,第九兵團本來要先在東北進行修整,補充彈藥、被裝和給養,然而戰況緊急,軍情突變,未作停留,直接入朝,就這樣,第九兵團投身到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中。

「鋼鐵部隊」與「鋼鐵的人」的較量

韓戰第一次戰役後,「聯合國軍」發動「聖誕節」總攻勢,以美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呈鉗形攻勢向鴨綠江全線推進,妄圖在聖誕節前消滅中朝聯軍,結束韓戰。為粉碎敵人的圖謀,志願軍於11月25日發起第二次戰役,位於東線的第九兵團奉命殲滅美第10軍進至長津湖的敵人。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下遊直通我國的界河——鴨綠江。長津湖地區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約1300米,山高路窄,林木茂密。這裡每年10月下旬開始進入冬季,至11月下旬白天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多度,夜間氣溫則達零下40 多度,作戰環境十分險惡。

除了惡劣的自然條件,第九兵團還將面臨著裝備精良、機械化武裝的對手。侵入長津湖地區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是美國最精銳的部隊,二戰中他們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衝繩島戰役中戰功赫赫,號稱「常勝師」,被稱為「美利堅之劍」。長津湖戰役時,美第1師配備有重武器坦克、榴彈炮、迫擊炮及戰防炮以及空中支援。反觀第九兵團,步槍、機槍、手榴彈、爆破筒是主要武器,加之山路險峻,美軍飛機猖獗,大量汽車被毀,補給十分苦難。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第九兵團的戰士們迎著瑟瑟寒風,忍受著轆轆飢腸,將這支擁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裝備和補給供應機制的部隊一舉擊退,創造了「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鏖戰長津湖

第九兵團於11月初入朝後,決定採取「迂迴切斷、包圍殲擊」的策略。為達到伏擊突襲的的效果,10萬餘官兵晝伏夜行,躲避美軍飛機的嚴密轟炸和低空偵查。為抵禦嚴寒,戰士們把棉被拆了做帽耳朵,取出襪子做手套,剪毛毯做襪子……滴水成冰的酷寒中,戰士們一口乾餅一口雪,就這樣,第九兵團忍受著極度嚴寒、飢餓、疲憊,翻山越嶺,奔襲在茫茫雪原中,11月27日,悄無聲息地進入到預伏位置。

這天,長津湖地區突降大雪,氣溫降到零下30度,漫天飛雪中,隨著一聲令下,第九兵團向美軍發起猛烈進攻。翌日,成功將美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一部分截成5段,分割包圍在柳潭裡、新興裡、下碣隅裡以及古土裡,形成了分割圍殲的有力態勢。

美軍速用坦克、裝甲車、汽車組成環形防線,並憑藉強大的空中支援抵抗。志願軍第9兵團一面抗擊美軍攻擊,一面調整部署。28日晚,志願軍繼續對被圍之敵發起進攻。

11月29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終於意識到取勝的希望渺茫,下令東西線部隊全面南撤。

12月8日,當撤退到古土裡的美陸戰1師繼續南逃時,發現唯一可以通過汽車的橋——水門橋「又」被志願軍炸毀。說是又被炸毀,是因為早在美軍抵達之前,第九兵團已經於12月1日、12月4日,兩次將水門橋炸斷。但美軍憑藉著從運輸機空投下來的組件,兩次均在24小時內成功修復了水門橋。為了保護這一撤退的必經之路,美1師先頭部隊用一個營的兵力和 40輛坦克在水門橋嚴防死守。12月6日,第九兵團27軍80師組成兩個連隊的「敢死隊」,每個人身背50餘公斤的炸藥,在漆黑的夜裡,翻溝壑,越雪地,一邊衝鋒一邊隱蔽。終於穿過層層火力網,把敵人第二次修復的大橋連同根部基座全部炸毀。

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聽聞這個消息後,終於感到恐懼,他立刻上報求援,再次架橋。於是,美軍連夜緊急加工橋梁,就這樣,他們一邊修橋,一邊戒備,終於在48小時後第三次將水門橋修復通車。

12月13日,美軍撤離至興南、鹹興地區,興南港外海、空火力強勢掩護,阻擋志願軍繼續推進。12月14日,撤退到興南港的「聯合國軍」開始登船從海上撤離。24日,最後一支美國軍艦撤離,長津湖戰役至此結束。

戰後,美陸戰1師的軍史上將這次長津湖的撤退稱為「地獄之旅」。

冰與血譜就的英雄讚歌

1952年9月,第九兵團從朝鮮回國,行至鴨綠江邊,司令員宋時輪面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後他脫帽彎腰,深深鞠躬。長津湖戰役——這個堪稱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戰爭之一,見證了英雄的志願軍們英勇無畏、奮力殺敵的鋼鐵般的意志。太多從南方而來,第一次見到雪的戰士們,長眠在了茫茫的異國雪原。

在「死鷹嶺」的高地,美軍浩浩蕩蕩通過時,伏擊在這裡的志願軍戰士卻沒放一槍一彈,他們早已在整夜伏擊中凍成「冰雕」——他們保持戰鬥姿勢,手握鋼槍,面向敵軍,似乎還在準備隨時開槍。零下30多度的寒冬裡,身著薄棉衣、腳穿膠鞋的戰友們巍然不動——他們被凍成了冰雕。戰後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在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寫道:「戰鬥打響後,該連無一人站起,到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幹部、戰士呈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細查屍體無任何痕與血跡。」

抗美援朝戰爭後,毛澤東在總結經驗時曾說,志願軍打敗美軍,「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在這場中美王牌部隊的對決中,第九兵團的志願軍憑著一股「精氣神」,將「聯合國軍」驅逐出北朝鮮的東北地區,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此次戰役以及西線戰區的勝利,一舉扭轉戰爭態勢,成為韓戰的拐點,為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是怎樣的信念讓「雄赳赳、氣昂昂」的戰士不懼嚴寒、不畏生死,以血肉之軀直面敵人的飛機坦克呢?一位被凍死在死鷹嶺上的戰士——宋阿毛的絕筆詩或許能夠給我們提示:「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與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在無人的山間, 戰士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 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自2013年6月起,中韓雙方進行了坦誠會商。經過雙方相關部門多次磋商,最終確定交接相關事宜。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從異國踏上回家之路。當天上午11時30分,中國政府在瀋陽桃仙機場舉行了隆重的迎接儀式,半個世紀埋骨他鄉的英魂終歸故鄉。

公辭七十載,山河已無礙,魂兮歸故裡。從2014年到2018年,共有589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回到了祖國。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70年前的今天,在寒冷的朝鮮北部山區,志願軍中九兵團和美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殺,這場戰役就是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從軍事上來說,志願軍也處於極端的劣勢處境,他們缺少飛機和坦克,輕武器也是五花八門來自世界各地,不是統一的建制,甚至還有漢陽造這種50多歲的老古董。而美國一個團的火炮數量,比志願軍一個軍還多。而且口徑威力都不是志願軍的小山炮和迫擊炮可以比,更不用說他們還有讓人談之色變的原子彈。不管怎麼看,美國對中國的優勢都是碾壓式的。麥克阿瑟要是不輕視中國,反倒是不正常。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這場以王牌對王牌的角逐,即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展開。長津湖,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蓄水湖。11月14日,美軍天之驕子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向朝鮮北長津湖進發,兵團指揮部便向各軍下達作戰命令,要求各部11月26日到達集結位置,圍殲這一美軍王牌師。此時,天突降暴雪,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為9兵團各路部隊帶來極大困難。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的部隊
    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殲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也是在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團級建制的部隊,被殲的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首先要澄清的是,在長津湖戰役新興裡之戰中,殲滅的並不是美軍第7步兵師所屬的第31團,而是以31團為基幹的31團支隊(31st Regiment Combat Team,簡稱31RCT)。
  • 長津湖戰役,兩個師打得只剩200人還在衝鋒,九兵團凍傷三萬人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地區最大的湖泊,海拔在1300米以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長津湖地區一般從10月份開始進入冬季,11月開始溫度在零下30度以下。
  • 讓長津湖戰役凍傷之痛不再重演,解放軍防寒服裡到底有什麼高科技?
    解讀軍隊防寒服科技密碼  ■韓笑 吳上  70年前,抗美援朝戰場,長津湖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官兵身穿單薄棉衣,在極寒天氣下,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陸戰一師展開長達10天的艱苦奮戰,迫使「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敗退。
  • 戰史今日11月27日:韓戰長津湖戰役打響(圖)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在零下30攝氏度的陣地上打擊敵人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  長津湖位於朝鮮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狼林山脈的高山峻岭蜿蜒在長津湖的東西兩側,匯合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和風雪。  當時,該地區普降大雪,最低氣溫為零下30攝氏度左右。戰鬥在長津湖地區的志願軍官兵在寒風冰雪裡,身上沾滿雪沙,結滿冰凌。
  • 長津湖冰雕連:志願軍三個連隊凍死陣地上
    隨著劇情的推進,越來越多感人的情節也逐漸展現出來,特別是尖刀連六班全員凍死在潛伏陣地上,更是讓熟悉那段歷史的人們馬上就聯想到了長津湖戰役中著名的「冰雕連」。而劇中眾多來源自真實原型的感人情節,最震撼的當然要數第11集中一連二排六班奉命執行潛伏任務,結果在風雪交加的冬夜全體凍死在陣地上,這個情節就是來源於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故事。
  • 「循先烈足跡,育愛國情懷」!棗莊嶧城百名小學生參加紅色研學教育...
    隨後參觀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的三個展廳,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大戰時中日雙方的資料、文物,參戰將士和親屬的書畫作品等,了解到了中國軍隊在臺兒莊以陣地戰迎擊日軍,浴血奮戰,直到取得勝利的歷史過程。一件件珍貴的戰爭文物、一幅幅斑駁的抗戰照片,無不訴說著當年中華民族為抵抗外來侵略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同時也無不控訴著侵華日軍的累累罪行。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位於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境內,是湘江戰役三大阻擊戰之一腳山鋪阻擊戰舊址所在地,紀念園包括紀念林區和紀念館區兩大部分。大家仿佛置身於炮火連天、硝煙滾滾的革命前線,給人以身臨其境和驚心動魄之感,也更能讓人感受到湘江戰役的慘烈和革命志士的英勇。
  • 3萬多名記者走進湘江戰役發生地
    3萬多名記者走進湘江戰役發生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9.09 星期五     82年前,紅軍從瑞金雲石山長徵出發後的第一次重大戰鬥——湘江戰役,讓廣西興安縣界首鎮
  • 武階驛之戰:薛仁貴長子薛衲的封神之戰,一個讓吐蕃膽顫的薛婆!
    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歷史的腳步,去回味薛衲的封神之戰:武階驛之戰。 同年十月,吐蕃攻陷渭源,並在武階驛之戰與薛衲率領的唐軍主力展開決戰。吐蕃大將坌達延率領吐蕃軍隊率先向唐軍發起進攻,與此同時薛衲率領左羽林衛與吐蕃大軍展開決戰。趁著與吐蕃主力決戰之機,薛衲派遣騎兵繞到吐蕃軍隊後面,實現前後夾擊之勢,吐蕃軍全線敗退。薛衲指揮唐軍對吐蕃死纏爛打,一路窮追猛打,吐蕃損失慘重。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長津湖 松骨峰 長使...
    來源:央視網     【摘要】 在第二次戰役中,出現了長津湖、松骨峰等極其慘烈的戰鬥。
  •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2019-11-08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美兩軍血腥之戰
    中美長津血腥之戰,是中美雙方都幾乎不怎麼提的戰役,甚至都不敢去回憶,想起戰場上死去的戰友,痛心隨之而來,痛苦的回憶也無法忘記。 面對撤退的美軍,志願軍開始了艱苦的阻擊戰,白天憑藉飛機和坦克的掩護,美軍猛打猛衝,拼命突圍,晚上志願軍趁著夜色反擊,再把陣地搶回來,天亮後用血肉之軀擋住美軍進攻。
  • 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半年多傷亡350萬人,存活10分鐘算幸運
    若評比歷史各大戰役的慘烈程度,那麼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可以算得上是最慘烈的戰役之一。二戰期間,德國在強大的軍事實力優勢下迅速吞併周邊國家,由航空兵,步兵,裝甲部隊發動的「閃電戰」推進讓很多國家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侵佔,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