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兩個師打得只剩200人還在衝鋒,九兵團凍傷三萬人

2020-11-22 騰訊網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地區最大的湖泊,海拔在1300米以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長津湖地區一般從10月份開始進入冬季,11月開始溫度在零下30度以下。

志願軍進入朝鮮,發動第一次戰役之後,兵力處於劣勢,武器裝備的差距更為懸殊,急需二線部隊迅速跟進,於是第三野戰軍九兵團提前入朝。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陶勇,由20軍,26軍,27軍三個軍組成,其中20軍和27軍是原華野一縱和華野九縱,是華野戰鬥力最強悍的兩支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葉飛和許世友。

九兵團在出兵朝鮮之前一直在東南沿海地區做解放臺灣的軍事準備,是攻臺主力部隊,三個軍都是滿編制,下轄各團都是四四制,甚至是五五制的加強營。在出兵朝鮮之前,又調了三個師補充進這三個軍中,志願軍九兵團的兵力達到了三個軍12個師近15萬人的兵力。由於朝鮮戰事緊急,這支部隊還沒有準備好冬裝就提前入朝。由於國內上層有內奸洩密,九兵團入朝的計劃也全部被美軍知曉。

志願軍九兵團一直在南方駐訓,對北方的嚴寒氣候估計不足,再加上戰況緊急,所以很多部隊沒有來得及穿冬裝就開赴前線了。九兵團到達東北的時候,東北軍區副司令賀晉年看到戰士們穿著單衣單褲十分震驚,立刻把倉庫裡的五萬套棉衣棉褲全部拉了出來,並命令東北邊防軍部隊的官兵們把自己的棉衣棉褲也全部脫下來給了九兵團官兵,但還是遠遠不夠。在長津湖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下,九兵團官兵們一個班只有一兩雙棉被,一個班也只有一雙棉鞋,還得晚上站崗的時候輪流穿,結果入朝第一天就凍死凍傷800多人。為了隱秘部隊行蹤,官兵們在叢山峻岭,皚皚白雪中艱難前進,後勤補給十分困難。

1950年11月27日晚,志願軍十幾萬大軍把美軍第十軍攔腰斬成五段,分別包圍在下碣隅裡,新興裡,柳潭裡,古土裡,社倉裡等地區。戰鬥剛開始的十個小時,志願軍因為天氣原因,非戰鬥減員就高達上萬人。29日,在打了兩天後,志願軍發現火力遠遠不如美軍,一個軍動用的火力強度還沒有美軍一個團多,根本無法按照戰前的計劃打,於是宋時輪立刻調整部署,首先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殲滅新興裡的美軍,然後再殲滅下碣隅裡,柳潭裡的美軍。而此時,九兵團26軍還未趕到,他們在朝鮮北部的風雪中和美軍的轟炸中艱難前行,在斷糧多日,凍傷嚴重的情況下趕來增援。

美軍在發現被分割數段後瘋狂組織部隊突圍,下碣隅裡的美軍利用空中掩護,在火力優勢下向20軍58師和60師發動猛烈進攻,企圖打開新興裡和柳潭裡美軍撤退的通道。58師和60師最後和美軍打得就剩下1500多人,兩個師合編一處,在師長的率領下向美軍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也被美軍火力擊潰,再也擋不住美軍。

11月30日,被凍傷的九兵團副司令陶勇親自到新興裡,和27軍副軍長詹大南指揮27軍80師和81師主力和27軍所有炮兵力量,對新興裡的美軍發動猛烈進攻,最後逼近美軍的防禦圈和美軍進行白刃戰,近戰,最後殲滅了美軍第七師31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極熊團。但是志願軍80師和81師也傷亡慘重,非戰鬥減員和戰鬥減員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12月1日,美軍各部隊在飛機的掩護下瘋狂突圍,美軍飛機敢在雙方僅有50米的距離投擲凝固汽油彈,很多志願軍部隊被燒成了一片火海,但是遠處的志願軍官兵仍然在義無反顧的往前衝,場面極其震撼。志願軍58師和60師殘餘兵力為阻擋美軍撤退,把從下碣隅裡至古土裡道路上的橋梁全部炸毀,特別是下碣隅裡向南到古土裡之間的水門橋,以封鎖美軍南逃之路。

但是志願軍炸毀了三次水門橋,都被美軍從日本運來的預製鋼板重新架好,最後美軍從水門橋撤退的時候,志願軍防守水門橋的58師172團兩個連官兵已經全部凍僵。60師180團2連在守衛黃草嶺1081高地的一個連也全部凍死在陣地上,這些頑強的志願軍官兵在零下40度的天氣裡和敵人奮戰,直到凍死都在保持著衝鋒的姿勢。20軍58師和60師這兩支精銳部隊,英雄之師最後打得就剩下了200多人。

長津湖戰役結束後,志願軍九兵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地區東部的廣大區域,把美軍趕出了三八線,扭轉了朝鮮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此戰中,志願軍九兵團傷亡5.2萬人,其中凍死凍傷三萬多人。

相關焦點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70年前的今天,在寒冷的朝鮮北部山區,志願軍中九兵團和美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殺,這場戰役就是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 讀《抗美援朝69周年紀念日:永遠衝鋒的「冰雕連」》有感!
    前些日子,整理爺爺徵戰歷程時,最想了解的就是他老人家在長津湖的那一戰。之前也讀過不少關於抗美援朝的書籍,每 每能讓人讀到哽咽的也就是長津湖。 今日,在微博上看見 @中國歷史研究院 發布的這篇【抗美援朝69周年紀念日:永遠衝鋒的「冰雕連」】,瞬間淚目,「 冰雕連」是20軍59師177團6連,爺爺當時在20軍59師176團,他們...他們是兄弟團,他們才是真正的兄弟連。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這場以王牌對王牌的角逐,即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展開。長津湖,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蓄水湖。11月14日,美軍天之驕子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向朝鮮北長津湖進發,兵團指揮部便向各軍下達作戰命令,要求各部11月26日到達集結位置,圍殲這一美軍王牌師。此時,天突降暴雪,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為9兵團各路部隊帶來極大困難。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這支雄兵勁旅就是志願軍第九兵團,指揮他們的是號稱儒將的宋時輪將軍,作為華東野戰軍最精銳的部隊,九兵團以善打阻擊勇戰惡敵而著稱。本來他們一直在福建一帶厲兵秣馬,準備收復臺灣版。但韓戰突然爆發之後,黨中央和毛主席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被迫改變原先的計劃派上了北上抗美援朝。由於時間緊迫,九兵團的將士們只穿著單薄的南方冬裝就入朝了,就連戰前動員都是在列車上進行。
  • 長津湖冰雕連:志願軍三個連隊凍死陣地上
    隨著劇情的推進,越來越多感人的情節也逐漸展現出來,特別是尖刀連六班全員凍死在潛伏陣地上,更是讓熟悉那段歷史的人們馬上就聯想到了長津湖戰役中著名的「冰雕連」。原來計劃是先讓九兵團到梅河口換裝後再入朝的,但考慮到東線敵軍正在分頭冒進,正是乘機各個擊破大舉殲敵的好機會,這才臨時改變計劃直接入朝。除了棉衣單薄之外,九兵團頭上是大簷帽,腳下是單膠鞋,更沒有棉手套。在冬季常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7度的長津湖地區,穿著這樣的服裝怎麼能抵禦嚴寒?
  • 抗美援朝最慘烈戰役,兩個師只剩200人,幾萬人被活活凍死
    在抗美援朝中,美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而我軍大部分只裝備了三八大蓋,即使這樣,我軍還是取得了勝利,這背後的艱辛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其中有一場戰役最為激烈,雙方只剩了200餘人,幾萬人直接被凍死。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長津湖 松骨峰 長使...
    來源:央視網     【摘要】 在第二次戰役中,出現了長津湖、松骨峰等極其慘烈的戰鬥。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這列車的戰士正是從溫暖的江南水鄉而來,奔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這支軍隊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的1縱、8縱、9縱。新中國成立後,第九兵團各部分散駐紮在東南沿海一帶。按照計劃,第九兵團本來要先在東北進行修整,補充彈藥、被裝和給養,然而戰況緊急,軍情突變,未作停留,直接入朝,就這樣,第九兵團投身到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中。
  • 戰史今日11月27日:韓戰長津湖戰役打響(圖)
    11月27日黃昏,志願軍第9兵團第20、第27軍對長津湖地區美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突然發起反擊。  至28日拂曉,志願軍第20、第27軍在長津湖地區將大批美軍包圍。被圍美軍以坦克、裝甲車和汽車組成環形防禦,在大量飛機和坦克的火力掩護下負隅頑抗。為打破被分割包圍的不利態勢,被圍美軍在空軍和坦克的配合下,連續向志願軍陣地猛攻。
  • 讓長津湖戰役凍傷之痛不再重演,解放軍防寒服裡到底有什麼高科技?
    解讀軍隊防寒服科技密碼  ■韓笑 吳上  70年前,抗美援朝戰場,長津湖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官兵身穿單薄棉衣,在極寒天氣下,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陸戰一師展開長達10天的艱苦奮戰,迫使「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敗退。
  • 抗美援朝美軍公認最牛的九個解放軍軍長(組圖)
    志願軍司令部給9兵團的任務是:趕往東線長津湖地區,接替42軍的防務,力爭在運動中痛擊長驅北犯的美第10軍。其時朝鮮東部蓋馬高原已是天寒地凍,最低氣溫達零下40度。9兵團官兵因入朝緊急,未能裝備寒帶冬裝,大部分人穿著薄薄的溫帶冬裝,還有很多人穿著夏裝。這使9兵團在接下來的作戰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也成為了兵團高級指揮員們心中永遠的痛。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的部隊
    老周摘要: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殲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也是在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團級建制的部隊,被殲的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殲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也是在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團級建制的部隊,被殲的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 韓戰美軍慘敗大撤退,6英裡道路,800人只活37人,美營長大哭
    撤退中的美軍艱難的撤退也就在30日這天,美第2師受阻於軍隅裡南面不遠處,這時已經戰鬥和撤退多天的美軍士兵們早已疲憊不堪,很多人無力地癱倒在地,或是凍得四肢僵硬,非戰鬥減員人數暴增,醫務所因為受傷和凍傷的人大量增加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1950年11月初,志願軍第9兵團奉令火速入朝參戰,十幾萬官兵來不及更換身上的薄衣,邊開進、邊動員、邊部署。在極寒的長津湖地區,官兵們不顧嚴重凍傷與飢餓疲憊,晝伏夜行、邊行邊打、衝鋒不息,給予美軍精銳陸戰1師以毀滅性打擊。水門橋,是第9兵團阻擊美軍南逃的最後一個關口,這裡見證了志願軍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