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
媒體上鮮有提及,畢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已經過去69年了,當年參戰的志願軍指戰員們多已離世。
前些日子,整理爺爺徵戰歷程時,最想了解的就是他老人家在長津湖的那一戰。之前也讀過不少關於抗美援朝的書籍,每 每能讓人讀到哽咽的也就是長津湖。
今日,在微博上看見 @中國歷史研究院 發布的這篇【抗美援朝69周年紀念日:永遠衝鋒的「冰雕連」】,瞬間淚目,「 冰雕連」是20軍59師177團6連,爺爺當時在20軍59師176團,他們...他們是兄弟團,他們才是真正的兄弟連。
長津湖地區是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地區,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間,林木茂密,道路狹小,人煙稀少,夜間最低溫度接近 攝氏零下40度。在長津湖戰役進行期間,遭遇50年不遇的嚴冬,戰區連降大雪,氣溫平均在零下攝氏27度左右,最低達零 下30多度。
由於當時倉促入朝參戰,指戰員們身上只有江南地區禦寒的薄棉衣,儘管補給了寒帶的厚棉衣,卻遠遠不夠人手一件,20 軍遇到的不單單是棉衣問題,還有糧彈問題,這些也補給不上,部隊基本上是餓著肚子趴臥在大雪中戰鬥。根據《抗美援 朝戰爭衛生工作總結衛生勤務》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1988年3月第1版第327頁數據:東線九兵團3個軍,戰傷傷 員14062、凍傷傷員30732、戰鬥死亡7304、總減員52098(凍傷死亡不清)。20軍所作的後勤工作初步總結中就提到,全軍 二萬五千傷員,凍傷佔百分之六十以上,約一萬五千人。原因則是部隊「除棉衣發齊外,棉帽、棉鞋及其它保暖物資都未 得補充。在冰天雪地中作戰非常痛苦,唯一辦法拆被子做襪子、手套、耳套等。據不完全統計,全軍有百分之六十的被子 拆完了。
「冰雕連」就是在這樣的戰場環境下犧牲的!沒有親身經歷,是無法想像出指戰員們當時是靠怎樣的意志在堅持戰鬥。長 津湖之戰,扭轉了大局,太祖評價長津湖戰役:「九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 。勝利來之不易!
今天,這盛世,更是不易!今天,這盛世,是建立在他們血肉之軀之上!他們不是冰雕連,他們是一座屹立著的豐碑!
你可以不認識他們,你可以不紀念他們,但請你不要忘記他們,更不要玷汙他們,那段歷史,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