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領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尋找最美航三代』

2020-11-02 我們的太空

吉利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在東風禮堂

冬天的西北戈壁,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氣溫達零下十幾度。三歲的小女孩吉利,被爸爸從溫暖的被窩裡抱出來,她真的睜不開睡眼,但是不得不被穿上厚厚的棉衣,帶到冰冷的戈壁灘。她哭著、鬧著,但是爸爸根本不理會。直到一陣震徹心扉的聲響,震動到她幼小的心臟,她看見一陣火光從遠方緩緩升上天空,她聽見人們在轟鳴聲中歡呼。這是吉利第一次看火箭發射,那是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現在想想,當年的轟鳴聲對三歲的我來說,不是驚嚇,而是一種深深的震撼。」吉利對記者說。


吉利是土生土長的東風人。爺爺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第一代創業者,爸爸、大伯及兩個姑姑都出生在東風。爺爺是吉利心中最敬仰的英雄。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近日,爺爺收到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看著爺爺將獎章掛在胸前,我為他感到自豪。」

爺爺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說起吉利的爺爺吉傳賢老人,他可是從抗美援朝戰場走來的英雄。1936年出生,1955年12月由江蘇省沭陽縣應徵入伍,1956年3月8日隨部隊入朝,分配到第二十兵團後勤第五分部,1958年8月24日隨第二十兵團從朝鮮回國。1958年10月進入東風,投身建設我國第一個綜合飛彈試驗靶場,參與修建從清水通往東風的這條軍事專用鐵路。


「我聽爺爺講起過當年修鐵路的故事,在那個缺乏大型器械的年代,爺爺和戰友們用肩膀挑沙石,爺爺說一天最少要挑28立方的石子或沙子。有一個小夥子,最後都挑得吐血了。為了儘快將這條鐵路修通,可以說戰士們是在用生命跟時間賽跑。」吉利說。


爺爺在抗美援朝期間(左一)

「爺爺曾經跟我講起他脫下軍裝的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1959年3月,清綠鐵路基本建成通車。一天,連長突然找爺爺談話,『你脫下這身軍裝,改巡道工吧。發你一支槍,5發子彈,另外再加一隻狗。行嗎?』爺爺給連長敬了一個軍禮,說:『行!』於是,爺爺便脫下軍裝,穿上了巡道服,從此開始了巡道生涯。爺爺曾經感慨過,如果當年沒有脫下軍裝,今天會是什麼樣子。但是我從爺爺的話語裡感受到,他從來沒有後悔過。」吉利說,這也許就是中國軍人服從命令聽指揮的特性。

吉利和爺爺奶奶在東風

吉利的爺爺奶奶在東風生活至退休,整整38年。不僅是爺爺奶奶將青春奉獻給了大漠,他們的四個兒女也都為航天事業續寫青春。吉利的爸爸在東風工作的時間最長,他是東風印刷所的第一批職工。

爺爺奶奶與四個子女在東風


吉利對航天事業的熱愛,離不開爸爸的指引。三歲,吉利便被爸爸帶著去現場看火箭發射,那種震動聲一直留在她的記憶中。其後,每一次發射,每一次中心大型活動,爸爸都會帶著吉利參加並為她拍照留念。


2016年暑假,在山東濰坊上學的吉利回到東風。8月16日,又是一個凌晨,吉利和爸爸相約去現場看發射。那是我國第一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墨子號的發射。當時,他們只知道是凌晨發射,具體發射時間不清楚。那天,吉利和爸爸凌晨12點就跑到戈壁灘,在距離發射場比較近的地方守候著。


吉利和爸爸媽媽在東風禮堂前

其實,從小到大,吉利已經看過很多次的發射。「每次發射,我都很享受那種震天動地的轟鳴聲,看著火箭直刺蒼穹,內心是無比自豪的,更為爺爺和爸爸感到驕傲。」吉利告訴記者,看完那次發射,第二天早上,她就回學校去了。當時她覺得,以後在外面學習、工作,能到現場看火箭發射的機會越來越少了,所以不管多晚,她都會去看。

第二年,吉利辭掉在濰坊的工作,回到了東風。是為了陪伴家人,也可能是從小在內心深處生根的那顆航天夢的種子發芽了。


吉利在東風小學

2017年,吉利進到東風幼兒園成為一名幼師。作為幼兒園的新教師,她卻被同事調侃為東風幼兒園裡的「老人」,十幾年前她就是從東風幼兒園走出去的。

「被時光移動的小城」,吉利是這樣形容自己生活了20多年的東風航天城的。「20多年來,這座小城的大致輪廓沒有變,東風禮堂還是當年的那個樣子,還能依稀找回小時候的記憶。然而,物是人非。身邊很多人都已經離開了,曾經以為永遠不會分開的人也離開了。」吉利感慨道。


吉利在東風幼兒園(第二排右)

回到東風已經3年多,吉利熱愛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愛好,她喜歡為孩子們拍照,她說希望能給航天娃的童年留下精彩的鏡頭。

來源 | 我們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吳雨陽

編輯 | 麻雨潔

郵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相關焦點

  • 我校首批33名老同志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我校首批33名老同志獲「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10-26  瀏覽:
  •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氣壯山河的凱歌 永載史冊的豐碑——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李宣良、梅世雄、徐揚、王琦闊別祖國近七十載的英雄,終於回家了!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捨生忘死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這是正義的勝利,這是和平的勝利,這是人民的勝利!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長津湖 松骨峰 長使...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丨長津湖 松骨峰 長使英雄淚滿襟 2020-10-23 22:07:36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展|永恆的精神洗禮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主題展|永恆的精神洗禮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陶春曉 程致遠責任編輯:烏銘琪2020-11-07 08:45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側記新華社記者張曉松、鄒偉、梅世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老兵永恆——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參觀紀念中國...
    老兵永恆——抗美援朝參戰老兵參觀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側記新華社記者楊雅雯20日上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迎來一批八九十歲的「銀髮」老兵。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從哪裡來
    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從哪裡來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側記■解放軍報記者 汪 娜 通訊員 羅裡威排隊走進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湖北省漢川市人武部幹事陶成龍是為了尋找一個答案:「在那個『最寒冷的冬天』,在陌生的異國戰場,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志願軍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從哪裡來?」
  • 青島共有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2300多名,平均年齡近90歲​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據了解,發放紀念章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參戰老同志、老戰士的關心厚愛。據悉,目前,我市共有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2300多名,平均年齡近90歲。
  • 央視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晚會今晚八點播出,吳京周冬雨...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為了紀念這段紅色歷史,今晚(24日)8點,總臺央視《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文藝晚會》將在CCTV-1綜合頻道、CCTV-3綜藝頻道、CCTV-15音樂頻道並機播出,音樂之聲、文藝之聲、央視頻、央視網同步播出。
  • 許昌市毓秀路小學組織觀看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影片《為了和平》
    中新河南網11月27日電(張培 呂精麗 趙珍珍)為深入貫徹落實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精神,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近日,許昌市毓秀路小學組織全校師生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
  • 致敬抗美援朝!今晚7點半,掃碼看直播
    134起重要的戰役和戰鬥、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716位歸國的志願軍烈士遺骸……關於抗美援朝,這些數字我們不能忘。今天(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跨過鴨綠江,打響了赴朝後的第一場戰役。在這場持續了約兩年零九個月的殘酷戰爭中,志願軍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捍衛了正義,換來了和平。↓↓↓這個國家現在依舊年輕敵人依舊猖獗準備保衛她吧!一起追隨英雄們的腳步去戰鬥!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有哪些 《金剛川》等四部影片上映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有哪些 《金剛川》等四部影片上映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10月23日正式接力上映!近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英雄連》作為「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於京舉辦聯合發布會,四部影片主創齊聚,助力上映。
  • 湖北:觀看抗美援朝影片 激發師生愛國情懷-未成年人網-全國未成年...
    為積極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的通知》文件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太陽鳥時評:「最可愛的人」獲頒紀念章凝聚中國力量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1950年10月初,美國侵略軍悍然越過三八線,並把戰火燒到中國邊境。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  寒冬,戰場上的條件極其艱難困苦,志願軍腳下路河冰凍,身上衣被單薄,而且糧彈缺乏,常常只能「吃一把炒麵就一把雪」。然而,志願軍依舊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同高度現代化裝備的敵軍英勇作戰,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
  • 重現抗美援朝 謳歌英雄兒女 全景戰爭史詩劇《跨過鴨綠江》開機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8月1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總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承制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在京隆重開機,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該劇總出品人慎海雄為開機揭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議成員、該劇出品人薛繼軍在開機儀式上致辭。
  • 傳承紅色基因,強化紅色血脈,弘揚抗美援朝革命精神
    森林消防隊伍誕生於人民軍隊的搖籃,繼承著革命烈士的血脈。為進一步幫助指戰員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想信念,激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呼倫貝爾市森林消防支隊紅花爾基大隊以觀看抗美援朝作戰70周年為契機,強化自身紅色血脈,激發強大戰鬥力。
  • 走進抗美援朝英模部隊 讓「白雲山團」戰旗高高飄揚在雪域之巔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10月24日上午,雄壯有力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迴蕩在西藏軍區某旅營區上空。當天,該旅隆重舉辦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活動,並邀請到3位志願軍後代代表參加此次活動。該旅作為西藏軍區唯一一支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部隊,前身為中國人民志願軍50軍149師。
  • 北大教授李玲:獻給親愛的父親——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
    【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李玲】我父親是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老兵,在紀念抗美援朝70年之際,向父親和他的戰友們致敬!70年前你們用最原始的武器裝備打服了當時最先進強大的「聯合國」軍隊,用血肉之軀築起中華民族新的長城!
  • 讀《抗美援朝69周年紀念日:永遠衝鋒的「冰雕連」》有感!
    10月25日,抗美援朝紀念日。 媒體上鮮有提及,畢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已經過去69年了,當年參戰的志願軍指戰員們多已離世。 前些日子,整理爺爺徵戰歷程時,最想了解的就是他老人家在長津湖的那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