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10月24日上午,雄壯有力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迴蕩在西藏軍區某旅營區上空。當天,該旅隆重舉辦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活動,並邀請到3位志願軍後代代表參加此次活動。
該旅作為西藏軍區唯一一支參加過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部隊,前身為中國人民志願軍50軍149師。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149師447團奉命堅守白雲山,連續打退美軍對白雲山陣地發動的10餘次進攻,殲敵1400餘人,成功守護漢江防線咽喉要道。戰後,志願軍總部授予447團「白雲山團」榮譽稱號。
201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白雲山團」戰旗光榮地接受了祖國和人民檢閱。
從抗美援朝戰場回國後,該部歷經4次換防,最後駐防雪域高原。70年來,「英勇、頑強、鏖戰、堅守」的「白雲山團」精神一直激勵著該旅官兵紮根高原,守好祖國的邊防線。
「『白雲山團』精神永不磨滅。」該旅政委戴志國說,「我們要高舉『白雲山團』這面偉大的旗幟,用青春和熱血讓它永遠高高飄揚在雪域之巔。」
今年8月,該旅在海拔5600米的雪域高原組織跨晝夜偵察演練,在高寒缺氧的惡劣環境中,官兵們攀雪山、渡冰湖,挑戰心理和生理極限,連貫展開引導打擊、敵後破襲等一系列戰術課目。
參訓隊伍行進在「雪山無人區」,冰裂、暗溝、雪崩等時刻威脅著官兵的安全。隊員們很快被一道80多米高、山勢陡峭的自然崖壁擋住了去路,為了按時到達指定地域,官兵們果斷採取索降的方式通過。偵察分隊隊長馬乾叮囑隊員們說:「各隊注意!馬上就要衝頂雪山了,隊員之間要嚴格保持好間距,看清腳下,防止掉進冰裂縫,防止發生雪崩!」
幾年前,馬乾親眼目睹了雪山的威力。他隨登山隊進行訓練,剛出發不久,腳下一條不起眼的雪縫突然一震,經驗豐富的領隊嘶吼著大喊,雪崩了!只見前面隊員由垂直站立的狀態變為「一幀一幀」向後傾斜,超過45度後轟然倒地,10名隊員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隨著雪崩向山腳跌落,好在雪崩點落差不大,隊員們滾了幾十米就停住了。回想起這驚險一幕,他至今心有餘悸。
翻過陡峭的崖壁後,面前是一片湖泊,武裝泅渡訓練隨即展開。高原湖泊河流大多是融雪水,水溫很低。隊長馬乾制訂了詳細可行的訓練方案,帶領官兵們一舉攻克了高原湖泊武裝泅渡、水面射擊、重裝渡水等多個訓練難題。
官兵們勇敢無畏的精神與當年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先輩們何其相似。在該旅軍史館,一座座英模人物雕像、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鏽跡斑斑的戰利品,講述著「白雲山團」官兵在朝鮮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故事。1951年1月至3月,在漢江南北兩岸50個晝夜的防禦作戰中,美軍自恃擁有飛機、大炮、坦克等現代化裝備,用猛烈的炮火逐點進攻。447團官兵發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天寒地凍的環境裡依託臨時構築的簡單工事,用刺刀、槍託、鐵鍬、十字鎬、石塊作武器,與美軍展開了殊死搏鬥,終於打退了美軍猛烈進攻,守住了白雲山主峰,打出了國威、軍威。
旅政委戴志國介紹,在該旅,新任職的幹部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過「歷史關」,必須講得清「白雲山團」歷史。新戰士來報到第一天,都要參觀旅史館、榮譽室。
去年,該旅開展「尋根紅色血脈,對話老革命、激勵新一代」主題活動,安排官兵代表走訪慰問16名「白雲山團」老兵。把老兵們的感人事跡和戰鬥經歷錄製成視頻,讓年輕官兵從老英雄身上感受戰鬥豪情,從而在全旅形成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的濃厚氛圍。
2015年,跨區實兵演練任務中,該旅官兵從高原轉戰平原,歷經7天6夜的長途跋涉抵達演練地,未作休息立即投入「作戰」。
某高地是此次演習的決勝點,藍軍在高地前沿設置大量的鐵絲網、混合雷場等障礙物。「就是爬,也要爬到前沿去!」該旅二營官兵在被導調員裁定只剩8人的情況下,硬是以全程匍匐前進的姿態破除近千米鐵絲網障礙,成功佔領某高地。
10月24日,受邀參加完旅裡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活動,「白雲山團」首任團長之子張志輝說,「這裡的每一名戰士,渾身都充滿朝氣和鬥志。在他們的眼睛裡,我看到了戰天鬥地的血性膽魄、不懼艱險的壯志豪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白雲山團』精神傳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通訊員 楊凱 益西平措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0年11月13日 08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