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等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據了解,紀念章使用紫銅胎鍍金、銀材質,通徑為50毫米。紀念章核心部分為志願軍戰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鴿、水紋和中朝兩國國旗元素編制的綬帶環繞四周,外圍採用五星、桂葉和象徵五次戰役的箭頭等元素,組成金達萊花的五瓣造型,象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寓意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彰顯了我國不畏強敵、維護世界和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記者今日上午從青島市紀念章頒發工作專班了解到,截至今日,我市紀念章頒發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符合條件但尚未頒發的老同志、老戰士可在12月20日前申請補發。
自10月19日起,我市開始在全市範圍內啟動頒發走訪慰問活動,向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出國為抗美援朝戰爭服務的、健在的醫務、鐵道、運輸、翻譯人員,參加停戰談判等工作的人員,民兵、民工,新聞記者、作家、攝影等人員;1953年7月停戰後至1958年10月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期間,在朝鮮幫助恢復生產建設的、健在的人員頒發紀念章。
據了解,發放紀念章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參戰老同志、老戰士的關心厚愛。據悉,目前,我市共有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2300多名,平均年齡近90歲。
今天上午,記者也走進多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家中,聽他們講述那段驚心動魄的英雄年代故事。
人物1:凍爛雙腳仍堅持作戰,他獲評「師戰鬥模範」
「祖國的強大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70年來,那些犧牲在異國土地上的戰友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們活著的老戰士永遠緬懷那些英勇犧牲的戰友。」今天,李滄區浮山路街道福林苑社區隋春暖老人正在家中觀看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直播電視,家中收到了工作人員送來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頓時心潮澎湃。
出生於1929年的隋春暖,在1947年6月就入了伍。在部隊期間,他作戰勇敢頑強,先後6次立功。1950年10月21日,在志願軍27軍80師240團3營7連任5班班長時,志願軍總部授予他「特等功臣」的稱號,並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戰士榮譽一級勳章」。在抗美援朝新興裡戰鬥中,他右臂負傷,凍爛了雙腳,導致腳部六級殘疾,但仍以超人的毅力頑強堅持戰鬥。
最讓隋春暖記憶深刻的是,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中入朝作戰。由於27軍入朝倉促,部隊緊急調動,棉鞋數量不夠。隋春暖為了照顧身邊的戰友,把自己的棉鞋讓給戰友穿,自己仍穿著單鞋。他的雙腳被凍傷了,且傷勢越來越嚴重,他不僅繼續堅持行軍,還照常幫助戰友扛槍、背背包、挑擔子。
「國內的10月,我們只穿一般的棉衣和單底的膠鞋,而此時的朝鮮已是大雪紛飛,氣溫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戰士的腳都凍壞了,腫得由紫變黑,但打仗時根本顧不上這些,只有在戰鬥的間隙裡才簡單整理一下。」隋春暖說,「戰爭期間的環境就是這樣艱苦。有時候,打了一夜仗,大家又累又餓,便拿出隨身攜帶的兩包壓縮餅乾吃起來。這種餅乾很珍貴,只有打仗時才能吃,平常都吃高粱米。沒有水,我們就把雪當水抓著吃。」
隋春暖所在的5班有12個戰士,其中9個黨員、2個團員,戰鬥力很強,是連裡的主力。跨過鴨綠江後,他們的首仗是新興裡戰役,面對的敵人是號稱「王牌軍」的美國陸戰一師。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戰役新興裡戰鬥打響後,隋春暖的腳已腫得穿不進鞋。為了堅持戰鬥,他把解放鞋割開,用棉花包住腳再把破膠鞋用布纏在腳上,帶領全班最先攻上了山頭。
「我連的任務是消滅他們前沿陣地上的一個排。11月3日晚上11時,我軍發起攻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敵人撲去。原本想速戰速決,但敵人卻越打越多。後來,我們班12位同志全部和反撲上來的敵人拼起了刺刀,戰鬥進行得異常殘酷。戰士楊開義在刺倒一個敵人後,刺刀變彎,陷在敵人的肚子裡拔不出來了,而敵人又死死抓住槍管不鬆手。我看見後,連忙用手榴彈把這個敵人砸死。激戰幾個小時後,我們才把敵人打下去,我們也隨後撤退。事後得知,我們打的敵人不是一個排,而是整整一個營,這一仗,我們雖然沒有全殲敵人,卻極大地打擊了美軍的士氣,為以後消滅33團創造了有利條件。」隋春暖說。
隋春暖說,將33團全部消滅後,他們班抓了30多個俘虜,還繳獲了30多部汽車。在這次戰鬥中,他在搜索殘敵時,一個藏在汽車裡的敵人忽然向他開槍,打傷了他的右背,他是在戰友的攙扶下走下陣地的。戰鬥結束後,隋春暖所在的5班榮立了集體特等功,被嘉獎為「新興裡戰鬥模範班」;隋春暖個人榮立特等功,被評為師戰鬥模範、模範共產黨員。
人物2:志願軍老飛行員,17歲入朝與美軍作戰
今天青島公交集團物資供應分公司工作人員前往抗美援朝老兵黃金印家中,將抗美援朝紀念章送至老兵手中。
抗美援朝老兵黃金印佩戴紀念章與當年的照片合影。徐常青 攝
青島公交集團物資供應分公司工作人員前往抗美援朝老兵黃金印家中送紀念章。徐常青 攝
抗美援朝戰爭時年僅17歲的黃金印被直接分配到了鴨綠江旁邊的機場投入實戰。徐常青 攝
抗美援朝戰爭時年僅17歲的黃金印被直接分配到了鴨綠江旁邊的機場投入實戰。徐常青 攝
老人向記者講述那段戰爭歲月。徐常青 攝
黃老1935年出生於上海,15歲報考了空軍第五航空學校。畢業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年僅17歲的黃金印,儘管僅有幾百小時的飛行經驗,仍然提前畢業,被直接分配到了鴨綠江旁邊的機場投入實戰,並榮立三等功。
人物3:中國醫科大畢業生主動請纓赴朝當志願軍軍醫
1953年7月,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繼續幫助朝鮮人民為戰後的恢復和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直至1958年10月,志願軍全部撤離朝鮮,返回祖國。1956年12月,21歲的中國醫科大學畢業生楊治惠主動請纓「去最艱苦的地方」,成為奔赴朝鮮的志願軍軍醫。日前,楊治惠光榮獲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日前,楊治惠光榮獲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徐常青 攝
1956年12月,21歲的楊治惠奔赴朝鮮,成了志願軍軍醫。徐常青 攝
在一年半多的時間裡,楊治惠只在1957年出差時回過一次老家,看望思念已久的父母。在朝鮮時,每當工作之餘想家了,他就一個人悄悄跑到周邊的一座高山上,遙望祖國的方向。舍小家,為大家,醫者父母心,他無悔於「白衣天使」的這份選擇。
日前,楊治惠光榮獲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徐常青 攝
楊治惠等軍醫的無私付出,深深感動了朝鮮當地的老百姓。中秋節時,他們熱情地邀請楊治惠等軍醫到家中共度佳節,按照當地的習俗吃一頓可口的冷麵。春節的時候,軍醫們依然堅守營地,團聚在一起吃餃子,那是祖國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人物4:91歲老兵回憶崢嶸歲月
今天,交運集團西海岸溫馨校車志願者來到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辦事處孟家莊村,走訪慰問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楊聚元老人,並在重陽節來臨之際向老人致以節日問候。
楊聚元老人1930年出生,今年已經91歲了,18歲報名參軍,19歲那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抗美援朝戰役,曾因英勇奮戰榮獲過三等功一次。走訪慰問中,楊大爺向志願者講述了自己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經歷,說起當年那段戰火紛飛的日子,雖然有些細節已經記憶模糊,但志願軍戰士們視死如歸、氣壯山河的英雄氣概依然歷歷在目。
電視機裡正在播放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老人和志願者們坐在電視機前,聚精會神地聆聽著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聽完總書記的講話後,老人感慨地說道:「時代不同了,祖國強大了!」面對那段氣吞山河的壯烈歷史,志願者孫勇的眼眶溼潤了。他說,「感謝老一輩革命家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創造的新生活。我們一定會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用奮鬥的精神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後,讓我們對所有的抗美援朝老同志、老戰士們致敬,你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來源丨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記者 藺君妍 周偉 張譯心 徐美中 周建亮 通訊員 張鷹 封建霞 攝影記者 徐常青 新華社綜合)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