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起變老固然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但對於科研工作者們來說,能夠「一起變年輕」或許才是屬於他們的另類浪漫。
近期,沙米爾醫學中心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們聯手在權威期刊《Aging》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通過一種名為「高壓氧療法」(HBOT)的方式,35名64歲以上老同志的端粒長度增加了20%以上,老化細胞數減少了10~37%。
該實驗主導者之一的薩伊·埃夫拉蒂(Shai Efrati)教授表示,「這相當於身體機能回到了25年前狀態,或給專注研究年齡領域的科學家們打開希望之門。」
一、什麼是高壓吸氧(HBOT)
高壓氧醫學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門學科。是指通過高壓氧艙將實驗者置於一個高壓(超過常壓)環境中,再令其吸收純氧(85%~99%)進行治療的方法。在國際上,高壓氧療已經是一種相對成熟的醫學手段。
研究人員為本次實驗挑選了35位64歲以上、認知良好的志願者,在高壓氧艙內模擬出缺氧狀態(該狀態下人體組織對氧氣的溶解速度會大幅提高),老人們進入後需佩戴定製的氧氣面罩吸氧90分鐘,每周重複該過程5次。
據報導,90天的高壓氧實驗後,35位老人的端粒長度最多延長了52.73%,老化輔助T細胞數量降低37.3%。此前有人指出呼吸純氧可能在生物體內殘留過氧自由基,不過很快遭到學者反駁,「這種情況只會出現在常規氧而非高壓氧中」。
總結來說,本次的HOBT研究將至少在細胞學層面證實,衰老的確可以被改變或者說逆轉。
二、核心機制在「生命時鐘」——端粒
沙米爾醫學中心(Shamir Medical Center)首席醫學研究官Amir Hadanny博士指出,端粒是該實驗的核心因素之一。高壓缺氧狀態使組織中的細胞分裂再生速度加快,對端粒延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種名為「端粒」的蛋白質複合體位於染色體兩端,外表類似「保護帽」,保護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穩定。隨著年齡的增加端粒長度會不斷磨損縮短,因此也被稱為「生命時鐘」,維繫端粒穩定是學界認為實現抵禦老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相關研究百花齊放,常人已可及
除了年齡的增長會影響端粒長度外,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辛科萊爾還在著作《可不可以不變老》中指出:香菸中的芳香胺、塑料製品中的多氯聯苯、輻射(X光/伽馬射線等)以及更常見的垃圾食品、疏於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有可能加速端粒磨損。
目前學界將改變端粒長度的手段分為兩大派別,一類認為應該加強外部幹預,例如物質補充、基因技術等等;另一類則認為應該減少技術幹預,採用高強度運動、健康飲食等方式即可。
2019年,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發現一種在蔬菜中廣泛分布的維生素衍生物,能夠穩定並改善端粒紊亂狀況。該物質功能發現者、國際抗老研究者大衛在採訪中表示,包括自己在內家人也在服用,自己的生物年齡降低了18.7歲,而80歲父親至今仍喜歡屬於爬山、涉水等冒險運動。
經過數年的學術沉澱,該衍生物在國內被成功合成、普及。JD研究院資料顯示,主打該物質的基因港已在寧波等地投建原料工廠,定向酶技術加成下產能可達100噸每年,覆蓋80萬人需求。港中文大學教授、創始人王駿稱,「這種技術會是年齡再一次飛躍的契機。」
與此同時,近年來「減少幹預派」的研究發現也呈井噴趨勢。今年9月,《英國醫學雜誌》刊登了一項長達24年的前瞻研究,共涉及了250萬參與者。該研究表示:擁有腰細腿粗屁股大的梨形身材者不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91%,還可以活的更長久。
研究數據顯示,擁有較粗腰腿線條的女性經常進行慢跑、健走、騎行等運動。相田順子教授表示這些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端粒酶的產生,而端粒酶正是在細胞中負責端粒延長的關鍵酶之一。
四、尾聲
長期以來,打破年齡桎梏都是帝王貴胄的終極追求之一,然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嘉靖最終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該研究雖然目前前景廣闊但也存在不少爭議,大多聚集在實驗樣本過少(僅35個)、缺乏後期對照試驗、是否會產生「依賴」效應等討論上。但無論如何,我們相對於帝王貴胄們而言,已經跨出了好幾大步。
Merrill Lynch在報告中稱,人類正處於年齡長度與質量空前提高的前夜。而加壓氧療、維生素衍生物以及運動等方式的普及,或將讓黑夜提前被驅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