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解析端粒延長替代機制

2020-11-29 生物谷

端粒(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一種特殊結構,它的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隨著細胞不斷地分裂,DNA每複製一次,端粒就會縮短一點。正常細胞的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便無法繼續維持染色體穩定,細胞進入衰老期並以死亡告終。而人體內大部分癌細胞則可通過端粒酶來彌補這一損失,逃避程序性死亡。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有一些腫瘤細胞並不依賴於端粒酶來維持端粒的長度,他們將這一現象稱之為「端粒延長替代機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

近日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在一些特異的腫瘤細胞中解析了這一端粒延長替代機制,研究人員發現兩個基因突變與這些腫瘤不依賴於端粒酶的端粒維持密切相關。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6月30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揭示與端粒替代延長相關的基因是我們理解這一過程的第一步,並為我們開發出新的藥物治療策略指明了新方向,」約翰·霍普金斯Ludwig中心主任、約翰·霍普金斯凱門綜合癌症中心(Johns Hopkins Kimmel Cancer Center)副教授Nickolas Papadopoulos說。

今年早些時候,Papadopoulos領導的研究小組展開了針對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anNETs)的基因組繪圖研究,其中的部分研究結果發布在了1月20日的Science雜誌上。「隨後我們在基因組繪圖的基礎上發現了一些與端粒替代延長相關的基因,證實ATRX 和DAXX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與DNA的某些特殊區域,包括端粒和其他一些基因組位點相互作用參與染色質重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病理學、泌尿科及腫瘤學助理教授Alan Meeker博士說。

在接下來的實驗中,Meeker和他的同事們更深入地研究了這兩個基因在端粒維持中的特殊作用。研究人員針對基因組繪圖研究中來自41名患者的胰腺內分泌腫瘤組織樣品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25位患者的胰腺內分泌腫瘤細胞中存在端粒替代延長的特徵性標記。特異性靶向端粒的螢光染料染色顯示在25個腫瘤組織樣品中均存在「端粒DNA的大量積聚」,每個螢光點的強度大約是正常細胞中端粒DNA的100倍。

在這25個樣品中,有19個樣品包含有ATRX 或DAXX基因突變。其中6個樣品雖未發現ATRX 或DAXX基因突變,然而這些腫瘤細胞均沒有ATRX 和DAXX基因表達。而在缺乏端粒替代延長標記的其餘16個樣品中既沒有發現基因突變,且研究人員證實這些細胞中ATRX 和DAXX基因表達正常。

「我們發現ATRX和DAXX異常與端粒替代延長顯示了100%的相關性,」Meeker說。

隨後Meeker、Papadopoulos和同事們在對另外439個腫瘤樣品的分析中,發現了幾種存在ATRX突變的腦瘤細胞類型,其中包括由杜克大學Hai Yan博士和Darell Bigner博士提供的兒童和成人膠質母細胞瘤樣品。

Meeker和同事對獲得的所有膠質母細胞瘤組織樣本的端粒狀態進行分析後證實,8個ATRX基因突變膠質母細胞瘤均顯現明亮的端粒染色,表明存在端粒替代延長。

目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還不清楚這些基因在腫瘤中的具體作用機制,Meeker推測有可能它們改變了端粒DNA的包裝方式,使得這些區域失去了穩定。

此外,Papadopoulos的基因組繪圖研究結果還顯示,存在ATRX/DAXX突變的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相比那些無此突變的患者生存率更高。

「如果端粒替代延長與ATRX/DAXX突變這一相關關係確實存在,我們或可利用它幫助預測患者預後,並以此開發出特異性靶向的治療新策略,」Meeker說。(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07313

Altered Telomeres in Tumors with ATRX and DAXX Mutations

Heaphy, Christopher M.; de Wilde, Roeland F.; Jiao, Yuchen; Klein, Alison P.; Edil, Barish H.; Shi, Chanjuan; Bettegowda, Chetan; Rodriguez, Fausto J.; Eberhart, Charles G.; Hebbar, Sachidanand; Offerhaus, Johan A.; McLendon, Roger; Rasheed, B. Ahmed; He, Yiping; Yan, Hai; Bigner, Darell D.; Oba-Shinjo, Sueli Mieko; Marie, Suely Kazue Nagahashi; Riggins, Gregory J.; Kinzler, Kenneth W.; Vogelstein, Bert; Hruban, Ralph H.; Maitra, Anirban; Papadopoulos, Nickolas; Meeker, Alan K.

The proteins encoded by ATRX and DAXX participate in chromatin remodeling at telomeres and other genomic sites. Because in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se genes are common in human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anNETs), we examined the telomere status of these tumors. We found that 61% of PanNETs displayed abnormal telomere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a telomerase-independent telomere maintenance mechanism termed ALT (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 All of the PanNETs exhibiting these abnormal telomeres had ATRX or DAXX mutations. ATRX mutations also correlate with abnormal telomeres in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an alternative telomere maintenance function may operate in human tumors with alterations in the ATRX or DAXX gene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解析端粒延長替代機制
    正常細胞的端粒縮短到一定程度時便無法繼續維持染色體穩定,細胞進入衰老期並以死亡告終。而人體內大部分癌細胞則可通過端粒酶來彌補這一損失,逃避程序性死亡。 然而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有一些腫瘤細胞並不依賴於端粒酶來維持端粒的長度,他們將這一現象稱之為「端粒延長替代機制」(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ALT)。
  • DNA修復:解密癌細胞的端粒延長機制
    染色體末端,即端粒不斷變短限制了細胞的壽命。一些癌症細胞通過一種名為端粒替代延長的機制來避免這一命運,但這一機制的具體分子細節還有待進一步探究。這意味著DNA末端的重複序列——端粒在每次分裂時都會縮短。這種縮短限制了大多數細胞的複製壽命。在癌症發展過程中,細胞有兩種方法避免端粒縮短,通過上調端粒酶(延伸端粒的酶),或通過激活端粒替代延長通路(一種基於DNA修復常見通路同源重組的通路,名為alternative lengthening of telomeres, ALT)。
  • 科學家解析端粒酶作用機制
    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癌症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解析了端粒酶的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細胞中的端粒酶可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合成修復染色體上的端粒:這取決於細胞是否正常分裂
  • Science:揭示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惡化和消退的分子機制
    ;文章中,研究人員鑑別出了RAS和p53癌症信號轉導通路的突變,這兩種通路發生改變與患者不良預後直接相關;此外,研究者還發現,有些攜帶突變的患者還會發生腫瘤的自行消退,只有將這些癌症信號轉導通路的遺傳數據與負責維持端粒長度機制的信息相結合,研究人員才能夠深入理解產生不同神經母細胞瘤亞型的機制,同時也有望幫助開發改善患者治療的精準化療法。
  • 《Science》特刊:耗時10年,只為解答你對端粒的所有疑問
    如果說端粒縮短僅僅是衰老的結果,那麼花100萬美元去哥倫比亞延長自己的端粒,基本上就等同於斥重金給老黃瓜刷一層綠油漆,既不治標也不治本,純粹圖個好看。()研究人員發現,真正的答案遠比單純的因果要微妙,端粒長度,其實是一種衰老改變人體基因表達的導體。
  • 抑制端粒修剪機制能讓人活700歲
    理論上,如果能延長個體組織細胞的端粒,人類壽命就會大幅度延長,但實際操作難度非常大,因為組織中的各種細胞的端粒長度都有一定的標準,該短的要保持短,而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律都延長,因此只能選擇性延長成體幹細胞和少數的終末分化細胞如肝細胞和心肌細胞的端粒
  • 【學術前沿】雷鳴組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和確保端粒末端穩定...
    CST複合物在端粒維持和端粒末端保護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比如Cdc13通過協調Stn1和端粒酶亞基Est1的相互作用維持端粒複製和端粒保護的動態平衡。2018年1月,雷鳴課題組解析了Cdc13與Est1相互作用的結構結構信息,並揭示了端粒酶招募至端粒的分子機制【3】。因此,進一步解析Cdc13與Stn1相互作用的結構信息對於揭示CST複合物調控端粒複製的分子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 EMBO J:揭秘染色體端粒的調節機制
    2019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染色體頂端有一種稱之為端粒(telomeres)的結構,端粒就好比是鞋帶末端的塑料保護罩,其類似於一種保護帽,來預防遺傳物質伸展並被「腐蝕」,當端粒無法有效發揮功能時,其就會導致遺傳物質被完全「腐蝕」,並誘發癌症以及年齡相關的疾病。
  • Science:端粒長度與性別、種族和慢性病相關
    端粒是在染色體末端發現的重複的非編碼DNA序列,就像保護帽一樣,可以保護染色體末端免於降解和融合,使重要的遺傳信息不致丟失。隨著細胞的不斷分裂,端粒長度(TL)會隨時間逐漸縮短,最終觸發細胞衰老,因此TL長期以來也一直被認為是人類衰老和疾病的重要生物標誌物。
  • 延長端粒續命有風險,科學家警告:端粒過長反而容易患癌
    鄭集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端粒,是細胞壽命的「計時器」,端粒長度的減少,一直以來被視作人類衰老的重要標誌。那麼,延長端粒,是不是就可以「延年益壽」了?
  • 壽命延長了24%!科學家改變端粒長度,讓老鼠壽命延長,人類呢?
    而最近,在一項新研究中,一組科學家成功地通過改變老鼠的端粒長度,讓老鼠的壽命得到大幅延長,而且身體健康狀況得到極大地提高。端粒,是存在於真核細胞的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複合體,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的周期。
  • 研究揭示TIN2複合物參與端粒保護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勇研究組、美國耶魯大學Sandy Chang、上海交通大學雷鳴研究組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of the mammalian TIN2-TPP1-TRF2 telomeric complex為題,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研究揭示了TIN2蛋白質在端粒複合物的組裝和端粒保護中發揮重要功能的結構基礎
  • 研究揭示酵母染色體端粒粘附到細胞核內膜上的調控機制
    在裂殖酵母細胞中,端粒與細胞核內膜的連接通過端粒蛋白Rap1和核內膜蛋白Bqt4來完成。然而其具體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細胞周期性調控機制並不是很清楚。-核膜連接中發揮功能的分子機制。染色質與核內膜的粘連是受到動態調控的,如體細胞有絲分裂期間染色質末端(端粒)會被招募到細胞核內膜上,進入有絲分裂期端粒又會從細胞核內膜上解離下來。這一周期性的端粒-核膜連接對染色質穩態的維持以及細胞分裂至關重要。在裂殖酵母細胞中,端粒與細胞核內膜的連接通過端粒蛋白Rap1和核內膜蛋白Bqt4來完成。然而其具體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細胞周期性調控機制並不是很清楚。
  • Nat Commun:無需基因改造,延長端粒就可顯著延長壽命,抗擊衰老
    由於所謂的「末端複製問題(end replication problem)」,端粒隨著細胞的每一次分裂而縮短。人類基因組,圖片來自Wikipedia。端粒酶是一種核糖核酸蛋白DNA聚合酶,可通過在染色體末端重新添加TTAGGG重複序列來延長端粒,從而補償端粒消減。
  • Nature:幹細胞的端粒保護機制與眾不同_資訊中心_儀器信息網
    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近日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成果,突出了幹細胞與眾不同的端粒保護機制。在健康細胞中,端粒的保護作用非常有效,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端粒逐漸縮短,最終失去了某些保護功能。
  • The FASEB Journal:逆轉生命時鐘,延長細胞端粒
    2015年1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最近聲稱他們將編碼TERT的mRNA改造後送入人體細胞內後,發現端粒得到了快速而有效延長。端粒位於染色體的末端,充當基因組的保護帽。它一直被認為與衰老和疾病有相當的關係。正常年輕人的端粒包含8000-10000個核苷酸。每一次的細胞分裂,端粒都會隨著DNA複製而縮短。當端粒的長度到達一個臨界值,細胞就會停止分裂或者死亡。這也是用細胞作為實驗材料的局限性之一:細胞傳代一定次數之後就不能再使用。而研究人員如何在體細胞內延長端粒?
  • 科學家「不講武德」,讓60多歲「老同志」端粒延長20%
    據報導,90天的高壓氧實驗後,35位老人的端粒長度最多延長了52.73%,老化輔助T細胞數量降低37.3% 二、核心機制在「生命時鐘」——端粒 沙米爾醫學中心(Shamir Medical Center)首席醫學研究官Amir Hadanny博士指出,端粒是該實驗的核心因素之一。高壓缺氧狀態使組織中的細胞分裂再生速度加快,對端粒延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 Science:端粒可作為RNA合成模板
    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端粒(Telomeres)的唯一作用在於保護DNA免受磨損。瑞士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端粒的作用不僅如此,它還能作為合成RNA的模板。相關論文10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上。     每次染色體進行複製的時候,末端的DNA總是會發生丟失。為了防止重要遺傳信息的遺失,端粒會「犧牲」自我,貢獻出自己的片斷。
  • 科學家發現細胞修復端粒的機制
    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染色體兩端起保護作用的端粒如果過早縮短或破損,細胞會啟動一套修復機制,避免端粒過短而導致細胞早衰。該發現將幫助深入理解細胞衰老、人體老化和癌症等。  染色體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長鏈,就像鞋帶一樣,端粒就是鞋帶兩端的塑料頭,能防止鞋帶脫線。
  • Science:決定壽命的「端粒長度」研究獲重要突破
    結果表明,全血中的端粒長度能夠代表大部分其他組織中的端粒長度,進一步支持了現有研究中關於端粒長度、血統和衰老之間的關係。端粒是 DNA 的非編碼重複序列,位於染色體末端,發揮如「安全帽」般的保護作用,防止基因組的損壞。細胞每分裂一次,染色體就要被複製一次,給每一個新細胞提供一份新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