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端粒修剪機制能讓人活700歲

2020-09-09 墨玫人工智慧

細胞分裂會消耗端粒,因此,當端粒縮短到一定長度,細胞就會衰老到不再分裂。人類細胞每次分裂端粒會縮短50-200bp,細胞只能分裂50次左右,壽命是100歲,如果能讓細胞每次分裂端粒只縮短5pb,細胞能夠分裂500次,人類至少能活1000歲。如果按照童坦君院士測得中國人每年端粒平均縮短35bp算,人類至少能活700歲。

通常來說,動物體型越大,壽命越長,然而,有些小動物壽命卻長的驚人,例如,2013年11月,科學家認定一隻名為「明」的北極蛤壽命為507年,它的長壽機制可能與端粒縮短很慢有關。

理論上,如果能延長個體組織細胞的端粒,人類壽命就會大幅度延長,但實際操作難度非常大,因為組織中的各種細胞的端粒長度都有一定的標準,該短的要保持短,而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律都延長,因此只能選擇性延長成體幹細胞和少數的終末分化細胞如肝細胞和心肌細胞的端粒。既然選擇性延長個體組織中的原位的成體幹細胞的端粒很難,開源不成就選擇節流吧,讓端粒慢慢縮短,省著花。

那麼,能否讓端粒緩慢地縮短?

端粒DNA合成過程需要先用一小段RNA作為引物,端粒DNA合成完後要切除引物,就會導致端粒縮短,這就是端粒縮短的末端複製問題的假說。但是,由於RNA引物是很短的,理論上,人類細胞每個複製周期只能縮短5個核苷酸左右。然而,Kian等(Kilian A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5: 92 9555.)發現大麥在胚芽時端粒長度為80kb,但成熟後只有30kb。大麥胚芽生長發育過程中,每次細胞分裂端粒縮短長度可達50kb(Kilian A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95: 92 9555.);人類的精子端粒平均長度是15kb,但從受精到胚胎發育和出生的短短的十月懷胎,端粒迅速縮短到只剩下10kb左右,也就是縮短了5kb。如果按照每年端粒縮短量是35bp計算,幾個月的端粒縮短量相當於成年人的140年的縮短量,說明端粒越長,端粒縮短也越快。再說胚胎細胞的端粒酶活性比成人高很多,因此這就無法用有絲分裂末端複製問題來解釋端粒為何會快速縮短。von Zglinicki等(von Zglinicki T, Saretzki G, Docke W, et al. Mild hyperoxia shortenstelomeres andinhibits pro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 a model for senes-cence? Exp Cell Res,195,220(1):186~193.)發現,人成纖維細胞在正常條件下可以傳44~45代,每次分裂使端粒縮短90bp,而當細胞在40%的高壓氧下培養時卻只能傳幾代,每次分裂使端粒縮短的速率由原來的90bp增大到500bp。但是,人體內的成體幹細胞都是住在低氧的「壁龕」中,根本不存在強烈的氧自由基損傷問題,這就是衰老的自由基理論所推薦的抗氧化劑並沒有延長動物「最高壽命」的原因。因此,端粒縮短的氧化性損傷理論也無法解釋發育過程端粒大幅度的縮短機制。提示,端粒快速縮短機制可能與端粒長度的修剪機制或端粒複製阻礙機制有關。據此研發能夠抑制端粒長度的修剪機制或/和端粒DNA複製叉阻礙機制的藥物,就能大幅度延長人類壽命,這是個大有可為的研究抗衰老藥的方向。

近日,西班牙國家癌症中心(CNIO)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了題為:Mice with hyper-long telomeres show less metabolic aging and longer lifespans的研究論文。研究人員發現擁有超長端粒的小鼠中位壽命只加了12.75%,最大壽命也僅僅增加了8.40%。我認為擁有超長端粒的小鼠壽命增加不多可能與端粒長度的修剪機制或端粒DNA複製叉阻礙機制有關,而且再說端粒越長,端粒縮短也越快,所以超長端粒小鼠壽命延長不多。

那麼,發育過程端粒為什麼要選擇性的快速縮短?

我1998年我提出的假說認為細胞衰老的作用之一是啟動個體發育(黃必錄,衰老的機理意義及治療[M].北京 ,燕京醫學通訊,1998,66:1049-1064.),例如,松果體會抑制性腺活動,人到10─14歲,松果體功能衰退了,性腺也發育了起來;某組織能產生生長因子,但它衰老較快,導致另一組織因缺乏它的滋養而凋亡。例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減少,可使胎腎一部分細胞凋亡,以此決定腎的大小和腎臟管道化;蝌蚪尾巴的消失和人類的謝頂禿頭也是細胞衰老造成的。因此,如果細胞不會衰老,就無法執行個體發育。

2016年2月5日《科學》雜誌報導,脫髮禿頭是毛囊幹細胞衰老造成的。以及2013年11月《細胞》雜誌上發表的2篇研究文章也可以作為我1998年提出的「細胞衰老的作用之一是啟動個體發育」的假說。科學家把發育過程的細胞衰老稱為「發育性衰老」。因此,謝頂禿頭現象就是屬於發育性衰老。

由於個體發育需要細胞衰老,而細胞衰老是端粒縮短造成的,再說胚胎發育過程細胞分化很快,所以端粒會迅速縮短。由於胚胎發育的本質是細胞分化,因此,細胞分化可能會導致端粒縮短,據此我1998年和2008年都提出,啟動細胞分化需要消耗端粒(黃必錄,衰老的機理意義及治療[M].北京 ,燕京醫學通訊,1998,66:1049-1064.)、(黃必錄,個體發育和端粒的關係[J].中國老年病雜誌,2008,5(1):57-58.)。目前已有一些支持我假說的證據,例如,2013年,丁志超等(丁志超、王平、劉光慧等,老年醫學與保健,2013年第19卷第6期,346頁)發現多能幹細胞的定向分化可導致端粒縮短;Shama等人發現分化的白血病細胞系中端粒酶活性明顯下降。擴大範圍用另一些細胞系,包括內皮和胚胎細胞做分化誘導實驗,他們發現隨著細胞分化程度的增加,端粒酶活性下降是一種普遍現象;維生素D3也能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分化,它主要是通過抑制c-myc作用而阻止端粒酶基因表達,因為c-myc能結合到端粒酶催化亞基基因(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 )的啟動子上促進端粒酶基因表達。

溫暖溼潤的春天,莧菜能夠生長很長時間和長得很高大才會開花結籽,但近日我在白菜苗圃地發現,因涼爽乾燥的秋季發芽的莧菜,在很短時間內就會迅速開花結籽,可能是受到低溫的刺激啟動了加速端粒的縮短機制,以加速發育提早開花結籽,搶在霜凍之前完成生兒育女,防止斷子絕孫,這種生存策略是進化選擇的結果。還有,芥菜隔年的種子也有提前開花結籽的現象,可能是隔年引起種籽端粒縮短或隔年種子在萌發後端粒加速縮短。

由於端粒縮短是啟動細胞分化和個體發育的,因此,在胚胎發育期,細胞分化和個體發育時間很短,端粒縮短速率必須很快,因此,端粒縮短速率需要被基因選擇性調控,根據發育需要決定縮短速率。縮短機制可能包括根據發育時間需要,細胞會合成一些能夠導致端粒DNA損傷的蛋白,以此左右端粒縮短速率,因為在細菌和人類細胞中都已發現能夠自己合成內源性的增加DNA突變的蛋白質,或/和合成一些能夠修剪端粒的蛋白質,或阻礙端粒DNA複製的蛋白。

端粒末端有個端粒特異性保護蛋白複合體(shelterin),是與端粒結合的六蛋白複合體,能防止端粒被當成雙鏈DNA的帽狀結構。如果端粒較長,shelterin複合物的蛋白濃度相對就較低。2017年1月13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論文說發現了一種命名為TZAP(端粒相關鋅指蛋白),和染色體末端結合決定了端粒有多長。TZAP會優先地和擁有低濃度的shelterin複合物的長端粒結合,與端粒重複序列結合因子TRF1和TRF2競爭,使細胞在分裂過程會快速刪除端粒重複序列。

也有發現端粒延長會激活XRCC3和Nbs1蛋白質,啟動端粒修剪機制。當胚胎幹細胞中XRCC3和Nbs1兩種蛋白的表達量下降後,會阻止端粒縮短(Scientists find that for stem cells to be healthy, telomere length has to be just right)。

還有,一種能阻止端粒酶延長端粒的端粒結合蛋白TRF1的水平與端粒酶活性呈正相關,而端粒長度又與端粒酶活性呈正相關,因此,端粒越長,端粒酶活性就越高,TRF1水平也越高,端粒縮短也越快。

薦:

【中國風動漫】除了《哪吒》,這些良心國產動畫也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聲明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於網際網路,不代表本訂閱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編輯:Zero


相關焦點

  • 精華盤點:端粒與人類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同時抑制端粒酶和p21能抑制小鼠腫瘤生長。端粒酶在90%以上的人類癌症中都過度表達,但在正常細胞中不過表達。對於促發腫瘤生長,端粒酶的表達是必要的。世間也許並沒有真正能令人重返青春的神奇藥水。不過,衰老研究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研究人員發現,端粒及端粒酶對衰老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而本文就將為你帶來最新的衰老研究成果。我怎樣才能年輕30歲呢?
  • 科學重大發現:端粒縮短速度決定人的壽命,平均能活79歲!
    新聞稿,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科學家解釋稱,壽命取決於保護染色體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受損傷、不遺失遺傳信息的結構——端粒的縮短速度,這就有可能制定一個確定個體壽命的公式。科學家們對比了老鼠、山羊、海豚、海鷗、馴鹿、白兀鷲 、火烈鳥、大象和人的端粒。結果表明,染色體末端縮短速度越快,平均壽命越短。其中,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9歲。
  • 研究揭示TIN2複合物參與端粒保護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勇研究組、美國耶魯大學Sandy Chang、上海交通大學雷鳴研究組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es of the mammalian TIN2-TPP1-TRF2 telomeric complex為題,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研究揭示了TIN2蛋白質在端粒複合物的組裝和端粒保護中發揮重要功能的結構基礎
  • 從理論上講,人類可以活到1000歲,為什麼能活到100歲的人不多
    在《西遊記》裡有這樣一段,土地公跟孫悟空家講:「鼻子嗅一嗅,能活三百六;吃上一個鮮,能活四萬七千年!」這是神話,現實中談何容易,人類能活到100歲的都只佔到了很小的一部分。據相關統計,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高達146歲,是一位名叫Saparman Sodimejo的人;而且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是日本,人均壽命83.7歲。
  • 為什麼人活80歲,烏龜活200歲?科學家發現長壽關鍵
    據埃菲社7月8日報導,火烈鳥平均能活40歲,老鼠只能活兩年,大象壽命在60歲左右,人類則越來越多地能活過80歲……不同物種之間存在這種壽命差距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研究人員對老鼠、山羊、海豚、海鷗、馴鹿、禿鷹、火烈鳥、大象和人類的端粒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端粒縮短速度更快的物種壽命更短。
  • 3個月讓人年輕25歲?新臨床試驗取得重大突破:人類端粒可延長20%
    「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這是前些年一首極度流行的歌曲裡唱的,人類在物質精神生活極大豐富之後,終於向所謂的地球生命規則發出了詰問和挑戰,希望能獲得遠超現在的生存時間,來享受更為長久的生命時光,探索未知的宇宙奧秘。
  • 談談端粒和端粒酶的那些事兒
    在老百姓的心中,諾貝爾獎是公信力的代名詞,不管你要買什麼東西,一旦聽說它跟諾貝爾獎能攀上關係,一瞬間就會覺得它高大上了,毫不猶豫的就要買買買!端粒衰老理論細胞每經過一次分裂,端粒都會丟掉一點點,當端粒無法再縮短時,細胞就會因為無法分裂而死亡,端粒也因此被科學家們稱為「生命時鐘」。因此,端粒的縮短被認為是細胞衰老的生物學標記。也就是說,端粒的長度決定了細胞分裂的次數,控制著細胞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進而決定人的壽命長短。
  • 壽命由端粒長度決定,如果你敢大膽嘗試,或許能長生不老
    如果仔細觀察不同物種,不同生命體當中的不同老化機制,就會發現基因在老化過程中的影響。一些種類的蠕蟲只能生存30天,而龜類壽命卻長達150多年。人類呢,根據金氏世界紀錄記載,世界上最長壽命的人活了122年。
  • 科學網—端粒:可調試的「時光機器」
    端粒跟染色體一樣也是由DNA與蛋白質組成的核蛋白複合物,但端粒DNA中不含任何遺傳密碼,而是一段長度為10~15千鹼基對的TTAGGG重複序列。 嬰兒端粒長,而老人端粒短,因為歲月的流失能讓端粒逐漸「磨損」。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會縮短30~200個鹼基對。當端粒消磨貽盡之日,就是人「命歸黃泉」之時。
  • 科學家根本不信李清雲活了256歲,除了植物,極少有活到200歲以上
    關於李清雲活了256的傳聞至今未有任何一位科學家做過正式的解釋,科學家根本就不相信李清雲活了256歲。生物界,除了植物外,極少有活到200歲以上的。 從生理角度來說,活到256歲不可能。生物學家海弗裡克指出,人類的分化細胞最多分裂50-60次就會停止分裂,然後自然死亡。而細胞每次分裂存活的時間處於2-3年之間,也就是說人類極限的壽命也就180歲,根本不可能活到200多歲。
  • 活多久看端粒!Nature最新:已有辦法恢復抽菸加班導致的端粒縮短
    今年3月,密西根大學研究了美國250名一年工齡的實習住院醫師的唾液樣本,發現他們端粒縮短損耗速度是普通年輕人6倍!端粒是染色體末端類似於鞋帽的結構,保護人體基因組的穩定性以防突變,其長度直接反應人類壽命長短。自然界中典型的如烏龜,他們端粒縮短速度更慢壽命更長。
  • 科學家發現細胞修復端粒的機制
    德國科學家最近發現,染色體兩端起保護作用的端粒如果過早縮短或破損,細胞會啟動一套修復機制,避免端粒過短而導致細胞早衰。該發現將幫助深入理解細胞衰老、人體老化和癌症等。  染色體是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長鏈,就像鞋帶一樣,端粒就是鞋帶兩端的塑料頭,能防止鞋帶脫線。
  • 吸氧3個月減齡25歲?背後機制被揭示,我們能否活到理想年齡?
    沙米爾醫療中心(Shamir Medical Center)研究人員解釋背後機制:高壓氧艙模擬缺氧狀態,使組織能夠溶解更多的氧氣從而促進細胞再生,延長了端粒長度,端粒則是背後衰老逆轉關鍵。「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研究員表示。端粒被稱作「生命時鐘」,是染色體末端類似於保護帽的結構,起到維持基因組穩定的作用。
  • 為什麼人活80歲烏龜卻能活200歲?科學家發現它們長壽的關鍵
    為什麼人活80歲烏龜卻能活200歲?科學家發現它們長壽的關鍵人固有一死,從古至今,很多人都試圖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貪生怕死」是大多數人類的通病。但是,人的壽命就只有這麼短,你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會死,人活到80歲已經是非常高壽了,但是動物界中的烏龜卻可以活到200歲,同樣生活在地球上,生命的長短是由什麼決定的呢?科學家的研究給出了答案。
  • 為什麼有的人特別容易感冒? 或與染色體端粒長短有關
    如此一冷一熱,有的人就會開始咳嗽流鼻涕,被感冒折騰很長一段時間,但也有人無論氣溫如何變化,就算只穿薄薄幾件衣服也很少會受到感冒的侵襲。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22歲以上成年人對感冒的免疫力,與一種染色體端粒的長短密切相關。
  • 167歲是人類壽命極限?三種計算方法剖析,端粒越長越好麼?
    但是綜合情況來說,如果人能夠活到85歲以上,那麼再想延長壽命15年到20年,那麼基因就是關鍵作用。所以基因就是決定了壽命的具體時間。改變或者優化基因就是延長生命的已知最好的探索方向。第二種生命周期的算法來自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的數學系教授庫茲明,該教授精通計算,他算出人類的生命周期的時間是15.15的倍數,人的第一個生命周期是誕生時期即懷胎10月,科學評估為266天;第二個時期是正常妊娠天數266天的15.15倍,即約11年。那麼第三個周期也就是壽命極限的推算 ,就是再用11乘以15.15,為167歲;統計數字表明,人在11歲時體質最弱。
  • 中國人均壽命是76歲,為什麼很少有人活到100歲?
    去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6.7歲,比2016年的76.5歲有所提高。然而你知道嗎?從理論上來說,人類本可以活到120歲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活到100歲,更別提120歲了。
  • DNA修復:解密癌細胞的端粒延長機制
    染色體末端,即端粒不斷變短限制了細胞的壽命。一些癌症細胞通過一種名為端粒替代延長的機制來避免這一命運,但這一機制的具體分子細節還有待進一步探究。在人源ALT癌細胞系中,端粒處同源重組增強的具體體現為,姐妹染色質端粒的交換增多,以及一條染色質上的NDA標籤複製到另一條染色體上。估計10-15%的腫瘤使用ALT來維持其端粒長度,因此ATL是癌症治療的重要靶標。然而,解析ALT的基礎的分子機制一直具有挑戰性。端粒可能使用兩種方法通過同源重組來維持其長度。
  • 「太歲」:跳出三界之外,違背了自然生命規律,它到底能活多少歲
    大家聽到「太歲」兩個字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有人說是這句「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不要命啦」,這意味著什麼,太歲享有的非常規存在世間的年歲,基本上被認定為尊者,而打破這種三界之外的生命。古人常常想脫離三界,追求「長生不老」的仙術,由此才產生了能活得很久的神仙,這些都是人類偉大構想,現實卻很殘酷,當代人人只要活到了一百來歲,都能稱之為「太歲」的存在。
  • 科學家認為人的壽命上限為1200歲,人真的有可能活過千歲嗎?
    確實,沒有人能夠永葆青春靚麗的容貌,所有人都會慢慢變老。那麼人衰老的本質原因是什麼?這絕對不僅是「自然而然」四個字可以解釋的。隨著科學家們對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深入研究,發現人類衰老之謎就隱藏在染色體頂端的端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