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2020-12-06 這才是戰爭

作者簡介:謝立傑,1927年出生,1942年2月入伍,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任第三野戰軍30軍88師263團2營教導員,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京滬杭戰役。1950年11月入朝作戰,1951年5月起在上甘嶺主峰五聖山以及雞雄山高地堅持了長達11個月的防禦戰。1955年1月任26軍77師230團政治委員,1961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1962年任77師後勤部政委。1968年後任陸軍5師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如果說讓我難以釋懷的,不是堅持在運河兩岸的遊擊戰爭,不是艱苦卓絕的淮海戰役,不是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觀場面,更不是追敵日行百裡的京、滬、杭戰役,也不是在十裡洋場的上海插上解放的旗幟,而是那場每次與老戰友見面總是痛心疾首,悔恨不已的,曾被毛主席親自擬稿讚揚,但不曾被宣傳的一次重要戰役。此戰雖可在世界戰爭史留名,但兵團首長卻說:英雄的部隊,鷹(英)飛了,就剩熊(雄)了。

1950年6月解放上海後,我所在的30軍88師駐紮在上海崇明島,準備擔任上海市警備執勤任務。1950年8月,朝鮮形勢惡化。中央決定,將正在上海地區整訓原備用於攻打臺灣的三野主力9兵團所轄的第20、26、27軍北上至山東津浦鐵路沿線地區整訓,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線部隊。為加強力量,我所在的30軍88師編到26軍,我擔任263團2營教導員。1950年10月29日朱德總司令作了戰前動員。1950年11月7日緊急從輯安,臨安,梅河口渡過鴨綠江入朝。由於緊急,這批來不及更換冬裝的南方部隊穿著薄棉衣,便踏出國門,奔向分割、包圍美軍王牌陸戰一師的戰場。這場以王牌對王牌的角逐,即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展開。

長津湖,源於朝鮮半島的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蓄水湖。11月14日,美軍天之驕子的王牌部隊陸戰一師向朝鮮北長津湖進發,兵團指揮部便向各軍下達作戰命令,要求各部11月26日到達集結位置,圍殲這一美軍王牌師。此時,天突降暴雪,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為9兵團各路部隊帶來極大困難。首先各部沒有禦寒裝備,後勤運輸跟不上,每個人攜帶炒麵、幹饅頭、土豆僅有7天的糧食。

我所在的26軍作為戰役總預備隊,11月25日奉命於中江鎮地區迅速南下,攻擊下碣隅裡的美軍陸戰一師主力。但是,部隊剛行動就遭遇到寒流的襲擊,這支南方開過來部隊沒有棉帽,棉鞋,只有一身薄棉衣,頂著暴風雪向指揮部指定位置前進。似乎美軍也擔心這支部隊加入戰鬥,就利用自己的先進武器優勢,對26軍進行狂轟濫炸式的封鎖。我們的部隊每天面臨20架飛機的輪番轟炸。說實話,我們這些久經戰場的軍人,也從未見過這種集群式飛機的轟炸,更沒有見過直升飛機。由於寒冷,犧牲的戰友無法掩埋,受傷的戰友無法後送,許多戰友活活被凍死。

部隊在6天6夜裡,每天踏著厚厚的雪頂著寒風急行軍,沒有喝過一口熱水,餓了就一把炒麵一把雪,或啃幾塊饅頭幹,或啃兩個凍硬的土豆。有些戰士因疲勞休息,坐下就再未起來,成了雪雕。當時全營上下從營長到每個戰士沒有一個沒有凍傷,我雙腳的10個腳趾蓋全部凍掉,行走困難,每前進一步,都咬著牙。全營從雪盲眼到四肢凍傷達100%,全營的重武器均被飛機全部炸掉。12月1日,部隊終於到達盛下裡阻擊陣地時,眼前的一切都驚呆了,等待接防的部隊,整整一個連成戰鬥隊形和作戰姿勢埋伏在雪地中,已成了冰雕。

戰爭環境是多麼的殘酷和險惡啊!遠遠望著美軍逃出的蹤跡,我和營長商量後立即請示團領導,想帶領全營剩下的180人追擊,但這無疑是杯水車薪,發洩憤怒而已。長津湖戰役從此成為9兵團每個參戰者心中永遠的痛。26軍在寒凍,飢餓,轟炸的多重襲擊下,損失慘重。在26軍受阻未到達戰役指定位置參戰的情況下,20軍、27軍卻在寒冷、飢餓、武器差異懸殊的情況下勇猛穿插,分割包圍美軍,殲敵13900餘人(志願軍統計),其中包括成建制地殲滅美步兵「北極熊團」。但15萬人的9兵團,傷亡達5萬人。我所在的26軍88師徹底喪失了戰鬥力,88師被裁編。此後,我與倖存的人員編為一個營,與77師230團在戰役中打剩下的一個營,編為77師230團2營,我仍是教導員。

中央鑑於9兵團的損失,決定調9兵團回國休整。但每個9兵團指戰員心中都憋著勁,要洗心中的恥辱。他們不願回國,只在朝鮮作了短暫休整。1951年11月我又率領所在營,參加上甘嶺主峰五聖山的阻擊戰及雞雄山阻擊戰。長津湖戰役,成為我一生心裡永遠的痛點,不堪回首,難以釋懷。談起長津湖戰役,現在有很多軍事院校把長津湖戰役拿出來研究,提出來諸多的『如果』。其中有兩個命題可以研究:一,在9兵團沒有冬裝情況可不可以暫緩出國?二,攻擊命令下達,突遇暴雪、寒流,是否可以不執行?美國西點軍校已將長津湖戰役編成教材,美國好萊塢在13年耗資1.3億美元拍攝了一部影片《寒冬17日》描寫的就是這場慘烈的戰役。2015年9月,我住院期間,在電視上看到大閱兵的畫面,非常激動,當初我們如果有這麼多飛機,哪能犧牲這麼多人?

相關焦點

  • 【追尋先烈足跡】長津湖戰役|「氣多」戰勝「鋼多」的殊死之戰
    這列車的戰士正是從溫暖的江南水鄉而來,奔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這支軍隊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的1縱、8縱、9縱。新中國成立後,第九兵團各部分散駐紮在東南沿海一帶。按照計劃,第九兵團本來要先在東北進行修整,補充彈藥、被裝和給養,然而戰況緊急,軍情突變,未作停留,直接入朝,就這樣,第九兵團投身到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中。
  • 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志願軍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的部隊
    老周摘要: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殲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也是在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團級建制的部隊,被殲的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在抗美援朝的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殲滅了美軍「北極熊團」,這也是在整個戰爭中,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團級建制的部隊,被殲的美軍號稱「北極熊團」的第31團到底是一支怎樣的部隊?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70年前,中美兩軍的王牌部隊在朝鮮長津湖一帶,展開了一場硬碰硬的生死對決。這場對決的勝負,不僅改變了整個朝鮮戰場的形勢,同時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1950年11月24日,朝鮮北部長津湖地區一片冰天雪地,氣溫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可是美軍王牌陸戰第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的心情,卻無法冷靜反而是非常煩躁。
  • 海馬體照相館為退伍老兵拍攝形象照
    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海馬體照相館(需求面積:120-200平方米)為退伍老兵拍攝了一組不折不扣的形象照,捕捉到他們十足的風採和尚未退卻的軍人神韻。   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隨著國力強盛,炎黃子孫更不能忘卻那些開天闢地、開疆拓土的先行者們。
  •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他的經歷,比父親多了點緊張氣氛。當然,他還是沒有參加實際戰鬥,退伍後務農至今。思路更清晰的他,幫我理清了「一門八兵」的全貌。老人回憶得非常細緻,但有點亂,並且多次回憶到「吃」的經歷。新來的村幹部催他講朝鮮戰場的戰鬥故事,老人愣了一下,隨後很認真地說,「還沒說到朝鮮呢!」和邢壽保一道參軍的有160多人,他們組成一個新兵連,在常州訓練不到一個月,就被送到位於河北的68軍駐地。邢壽保是通信兵,或許,他就是孔德寶送過的新兵之一。
  • 讓長津湖戰役凍傷之痛不再重演,解放軍防寒服裡到底有什麼高科技?
    解讀軍隊防寒服科技密碼  ■韓笑 吳上  70年前,抗美援朝戰場,長津湖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官兵身穿單薄棉衣,在極寒天氣下,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最精銳的陸戰一師展開長達10天的艱苦奮戰,迫使「武裝到牙齒」的美軍經歷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敗退。
  • 9旬老兵聚會比去年又少了7個,合影時82歲老兵說:我年輕,站後面
    圖為三個老兵年齡相加261歲,胸口勳章35枚。如今68年過去,最近幾年,當年赴朝參戰的在安徽的老兵每年都會聚在一起,重溫戰爭歲月。10月25日上午,安徽合肥徽州大道一賓館內,40多位志願軍老兵聚到一起,紀念志願軍赴朝作戰68周年,他們的平均年齡87歲。去年的這天,這些老兵也是在這個地方聚會,但是,相比去年,這些老兵又少了7個。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70年前的今天,在寒冷的朝鮮北部山區,志願軍中九兵團和美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殺,這場戰役就是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 戰史今日11月27日:韓戰長津湖戰役打響(圖)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在零下30攝氏度的陣地上打擊敵人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  長津湖位於朝鮮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狼林山脈的高山峻岭蜿蜒在長津湖的東西兩側,匯合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和風雪。  當時,該地區普降大雪,最低氣溫為零下30攝氏度左右。戰鬥在長津湖地區的志願軍官兵在寒風冰雪裡,身上沾滿雪沙,結滿冰凌。
  • 記錄24位抗戰老兵
    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記錄了24位抗戰老兵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個人悲歡,部分還原了桂柳戰役、臺兒莊戰役、老河口大撤退、桂林保衛戰及遠徵軍赴印緬作戰的慘烈史實。 作者劉玉表示,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鬥的人們大多已作古,有的正在老去,正在失去記憶。「時間正無情地將老兵帶走,唯有和時間賽跑,在他們的有生之年搶救珍貴的歷史文獻,以告慰中華民族之魂。」
  • 95歲老兵:史達林格勒戰役,士兵平均存活9分鐘,活3天你就是團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經歷過的影響面積最廣,傷亡最慘重的戰爭之一,幾乎整個人類文明世界都被捲入了這場大戰之中,給整個世界都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儘管最後反法西斯同盟獲得了勝利,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慘烈。
  • 90歲老兵憶抗戰:當翻譯指引美機轟炸日軍(圖)
    資料照片【老兵檔案】徐定華90歲,1940年橫跨半個中國來到重慶抗戰大後方,1943年報名加入中國遠徵軍成為一名翻譯,參加了滇西緬北戰役。見到90歲的徐定華,他正端坐在家裡的沙發。徐老眼睛明亮,但卻看不見東西。他的妻子華人珠說,老人左右眼視力在二三十年前開始退化,如今只能看到光點。腿腳也變得不靈便,走路需要人攙扶。
  • 長津湖戰役,兩個師打得只剩200人還在衝鋒,九兵團凍傷三萬人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地區最大的湖泊,海拔在1300米以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長津湖地區一般從10月份開始進入冬季,11月開始溫度在零下30度以下。
  • 梧州籍97歲老兵茹三:上甘嶺戰役中,我看著黃繼光誓師出戰……
    「我看著黃繼光誓師出戰」10月17日,97歲的茹三坐在藤縣的家中看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這位上甘嶺戰役>三等功勳老兵、朝鮮軍功勳章以及和平萬歲紀念章的獲得者,指著電視屏幕對記者說:「這是毛主席,這是朱德總司令,以前我在開大會時見過他們。」
  • 攝影師為120位抗戰老兵拍攝肖像,老兵不死!
    他經常把勳章拿出來戴一戴,回憶那難忘的時光。代光榮 ,96歲,自貢人,新六軍22師戰車營4營戰袍連。四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戰後一直在家務農。劉志成,92歲,新六軍22師獨立炮兵指揮部2營,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去一次北京。易俊良,89歲,軍政部學兵總隊工兵營3連4排。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視頻中,抗美援朝老兵李繼德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講述了那段最殘酷、最驚心動魄的朝鮮戰場故事。(英文在1:00處)視頻:@食貧道網友看過紛紛表示:「流著淚又想笑,笑著笑著又哭了。」
  • 86歲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 這就是我們淄博綜合廣播採訪報導過的抗美援朝老兵——李繼德。 視頻中,抗美援朝老兵李繼德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講述了那段最殘酷、最驚心動魄的朝鮮戰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