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美軍慘敗大撤退,6英裡道路,800人只活37人,美營長大哭

2021-01-09 歷史的集合號

一張照片、一段歷史、一段風雲,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集合號」的文章。

對於歷史,很多人的見解都會不盡相同,從各種角度來觀看歷史也會發現不同的答案。歷史的多樣性和真實性成為了很多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再豐富多彩的歷史在談到深處時也會讓人潸然淚下,無論歷史中的人物多麼的強大,多麼的複雜,都會有多愁善感的一面。

今天就來說一段中國志願軍把美國大兵打哭的故事,講述這個故事的初衷並不是渲染武力,只是想闡述一下戰爭的殘酷,畢竟戰爭是伴隨著人類歷史共同「成長和進步的,」而這種伴隨令人類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朝美軍部隊

被圍困的美軍部隊

1950年11月30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卻發生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在這個朝鮮50年來罕見的低溫中,美第八集團軍的第2師、第7師、美陸戰一師等部隊,被圍困在朝鮮半島北側長津湖地區的下碣隅裡、古土裡、柳潭裡、新興裡等地。

這裡屬於朝鮮比較貧瘠的地區,自古就是崇山峻岭、高山林密、人跡罕至。而發生在這裡的第二次戰役,卻把試圖攻佔整個北朝鮮的聯合國軍打的狼狽不堪,他們在戰爭中且戰且退。戰爭的殘酷和朝鮮寒冷冬季的暴風雪,讓這些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部隊的士兵們,嗅到了崩潰的味道。

撤退中的美軍

艱難的撤退

也就在30日這天,美第2師受阻於軍隅裡南面不遠處,這時已經戰鬥和撤退多天的美軍士兵們早已疲憊不堪,很多人無力地癱倒在地,或是凍得四肢僵硬,非戰鬥減員人數暴增,醫務所因為受傷和凍傷的人大量增加。在公路兩側白雪皚皚的山丘上,那裡到處都是高大的灌木叢,是打伏擊很好的地方,隨時都會衝出志願軍士兵,這讓一路跌跌撞撞撤退的美軍士兵們驚恐不已。

據美軍的回憶,在從軍隅裡撤退的途中,美第2師步兵9團3營的800名官兵,在一段僅有6英裡長的道路上,遇到了我志願軍的阻擊,在這段公路兩側有40挺機槍、10門以上的迫擊炮和大量的步兵嚴密封鎖。

第二次戰役中撤退的美軍

最終美3營的800名官兵試圖強行衝過去,但很顯然,不會所以人都成功的,代價也會很大。雖然美軍的實力強大,武器裝備也更加先進,但此時的中國軍隊也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槍的時代了,而且此時美軍整體士氣低落,軍無鬥志,他們唯一想到的就是立刻撤退到安全地區,逃脫志願軍的圍追堵截。

也就在第3營衝出這6英裡的死亡地帶時,美第三營營長麥克梅恩斯中校在自己的上尉口中得知,跟在自己身後那800人此時只剩下了精疲力竭、奄奄一息、驚慌失措的37人時,這位參加過二戰的中校營長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摟住了身邊的上尉開始號啕大哭起來……

哭泣的美國士兵(非第二次戰役)

感恩節前結束戰爭的願望破滅

也的確,從美軍的角度來講,軍人在彈盡援絕後,對戰場已經無能為力的情況下是允許投降的。但是在很多美軍士兵的心中,並沒有看得上志願軍。在交戰之前上到聯合國軍總司令下到普通的士兵,都認為志願軍只是一支衣衫襤褸的部隊,毫無戰鬥力可言,根本不可能和戰勝了德、日的美軍相提並論。

然而戰爭的事實確讓美軍士兵焦頭爛額,但如果還要一絲希望,他們並不願意投降。從整個第二次戰役來看,美軍以及多國部隊雖然沒有被志願軍第9兵團全殲,大部分的軍隊還是撤出了包圍圈。但38度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都找不到任何美軍的遺蹟了,他們曾經要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的願望遭到了破滅。

長津湖地區的美軍

戰爭是殘酷的,無論是古代的冷兵器對砍,還是如今的航母對決,歷次戰爭都會令無數的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些普通的士兵雖然立場不同,但是和敵人之間卻並沒有深仇大恨,作為軍人他們的意志只能是服從命令,去和不相干的人進行一場生死較量。

正如同美軍在第二次戰役期間的大撤退,雖然像美第3營這樣在6英裡路上800個人只活下來37個人的例子還有很多,但這種殘酷的戰爭也讓我志願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整個第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共付出了3萬餘人的傷亡,同時凍傷等非戰鬥減員的士兵則更多。這個故事雖然以武力結束,但是武力終究不會成為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過多的代價也會讓雙方更加記住了那些刻骨銘心的心酸,你說對嗎?

▲參考資料:1.《漫長的戰鬥》

一個國家兩個領導人,一個美國讀書一個蘇聯從軍,最終他倆火拼了

看看1950年蘇聯留的裝備,就知道朝鮮為什麼敢開戰,連美軍都敢打

朝鮮1950年6月28日,麥克阿瑟對李承晚到底說了什麼?李龍心大悅

相關焦點

  • 在朝800美軍倉皇逃跑,6英裡路只活37人,美營長得知後號啕大哭!
    不追網紅不追星,一生只敬解放軍。本帳號將長期關注抗美援朝的那些事,記錄歷史還原真相,並且會有更多的文章持續輸出中……朝鮮這個讓美國人念念不忘的地方,曾經在韓戰期間有過很多次驚心動魄的戰鬥,以及有不計其數的士兵倒在了這個小小的半島上。
  • 韓戰:土耳其軍「王牌旅」兵敗如山倒
    韓戰期間,土耳其投入1個步兵旅,人數最多時達5455人。它的出兵人數居第4位,第1位是美軍30.2483萬人,第2位是英軍1.4198萬人,第3位是加拿大軍6146人。土耳其旅開始配屬在美軍第九軍團,後來配屬在美軍第一軍團的序列中。
  • 韓戰第3次戰役志願軍佔領漢城:1951年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51年1月4日:在韓戰第三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佔領韓國首都漢城,1月5日50軍渡過漢江韓戰中,志願軍真正勝利的就是前三次戰役。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的模式相同,都是誘敵深入以後,全面穿插包抄,切斷美韓軍退路,將他們分割包圍。
  • 韓戰,一個死在戰俘營的美軍士兵遺骸的故事
    這是來自1950年初秋的和平景象,那個時候韓戰已經爆發,但抗美援朝還沒開始。參加長津湖戰役的九兵團官兵根本想不到他們會遠赴朝鮮作戰,很多人因此留在了朝鮮。他們的家人更想不到。美、韓等參戰國的官兵和他們的親人們,何嘗不是如此。
  • 這場阻擊戰,志願軍一個營拼到只剩2人,消滅了近700美軍
    死了我也戀著她 曹玉海原本是不應該捲入這場戰爭的,他的人生前景,曾無比美好。1949年6月,26歲的曹玉海在宜昌強渡長江時負了重傷,這是這位在東北解放戰爭中立功7次的戰鬥模範入伍6年來第三次負傷。他彈痕累累的身體更加虛弱,組織上為他著想,讓他轉業,隨即擔任了武漢監獄第一任監獄長。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不顧中國政府的多次嚴正聲明,悍然越過了朝韓之間的邊界三八線,攻入朝鮮境內。隨著朝鮮人民軍主力接連被重創,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理所當然地認為接下來將不會再遇到有效的抵抗。一舉蕩平朝鮮境內的全部抵抗力量,結束戰爭指日可待。所以他得意洋洋地向美軍發出了一個鼓舞人心的指示,讓孩子們在聖誕節前回家。美第十軍和第八集團軍,將像兩隻鉗子一樣,分別從東面和西面兩個方向伸向中朝邊界。
  • 美陸戰1師經我方陣地逃走,一個連的志願軍眼睜睜看著,一槍未發
    美軍陸戰1師的主力,陸續撤退到了古土裡。從下碣隅裡到古土裡,這段短短18公裡的道路,美軍竟然走了38個小時,平均每小時前進500米。美軍在這18公裡的路上損失了官兵616人,平均每公裡傷亡34人。集中在古土裡的美軍多達14000人。
  • 1918年日軍地圖,韓戰美軍仍在用,南韓名將:對作戰幫助很大
    在日軍侵華戰爭期間,使用的軍事地圖標註比中國軍隊自己的地圖還詳細,日軍知道的山間小道,許多附近村民都未必知道。日韓合併以後,日軍曾在1918年進行過一次國土調查,繪製了朝鮮的五萬分之一大比例地圖,該圖在1945年被美軍翻印,直到韓戰中美軍仍然在用。抗戰以前,中國經歷了長期的軍閥混戰,大家的地盤不斷變化,似乎對地圖繪製工作並不在意。
  • T34坦克全殲美軍特遣隊,美國在朝鮮第一敗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以優勢的兵力和火力很快就突破了南朝鮮軍隊在三八線的防線,並且迅速解放了包括首都漢城在內的大片地區。但美國很快就介入了韓戰,戰爭開始由朝鮮的內戰向國際化轉變。
  • 韓戰中,為什麼美國寧願戰敗,也沒有用原子彈?
    中國建國之後的第二年,朝鮮內戰就打響了,美國為了爭取在亞洲的利益,帶兵選擇了幫助韓國針對朝鮮,由於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將朝鮮士兵打得節節敗退,甚至直接無視中國的三八線,公然將戰火帶到了中國邊境。中國自來都把國家主權看得很重,美國的行為已經嚴重越界,如果中國這一次忍氣吞聲,美國未來還不知道會做出什麼過分的行為,中國政府當即拍板出兵支援朝鮮。
  • 韓戰與史達林:韓戰爆發時,史達林都在幹了些什麼?
    對中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不容遺忘的立國之戰,這場戰爭讓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原本一直對中國虎視眈眈的西方列強,在這場戰爭結束後,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中國真的強大了,西方國家只需要架幾門大炮就可以耀武揚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 美軍:韓戰打不贏,千裡投毒我最行
    11951年10月,美軍在朝鮮的正面戰場上一敗塗地,瘋狂「向南進攻」,前所未有的失敗讓美軍顏面掃地。就在這個時候,李奇微將軍在參謀長聯合會議上,被面授了一份機密命令(JCS#1837/29) ,命令要求,在韓戰中開展有限生物戰。
  • 美媒盤點美軍5大可威懾朝鮮的戰略殺器 B83氫彈排首位
    參考消息網1月2日報導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2月30日發表了約翰·霍爾蒂萬格的題為《如果美朝爆發戰爭,美軍最厲害的武器有哪些?》的文章。文章稱,如果美國和朝鮮之間爆發戰爭,美軍將擁有一系列強大的武器,這將令其對朝鮮擁有很大的優勢。
  • 韓戰:加拿大軍隊兵出得多仗打得少
    此外,在7月間,加拿大皇家空軍第426中隊參加韓戰的航空運輸任務,426中隊由6架北極星飛機(後增加到12架)組成,穿梭在華盛頓麥科德空軍基地和東京羽田機場。在韓戰美軍最不願意配合加拿大軍作戰,他們認為加軍戰鬥力低下,在戰場上只會拖累美軍。以下是一位加拿大出租司機士兵參加韓戰的回憶,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加拿大軍隊的戰鬥力。韓戰爆發後,加拿大決定派出一個旅的地面部隊參加聯軍,苦於無力派出一個常規建制旅,加軍方著手組建一支新部隊,並開始招收志願人員。
  • 擅長「王室外交」的英國用年輕美麗的公主徵服美國人
    一戰之後英國人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伊莉莎白二世的老爸喬治六世1939年訪美時就已經很注意英國形象了。那是英國君主第一次訪問英國,而且是在這麼一個時候。當時的美國還在大蕭條,很多人沒有工作、住房和食物,德國出了個希特勒,戰爭在地平線上開始顯現。
  • 韓戰美國戰敗後,總結原因,直呼三次「想不到」
    1950年,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強制出兵幹涉,在擊退朝鮮軍隊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試圖威脅我國領土主權。為保國家主權,捍衛國家尊嚴,我軍統帥當機立斷,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至此,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拉開了帷幕。
  • 範弗裡特瘋狂輸出,1小時傾洩四千噸炮彈,我63軍傷亡2萬餘人
    鐵原位於朝鮮半島的正中部,北南三八線在此划過,70年前的戰爭硝煙雖已散去,但鐵原之戰在整個韓戰中的影響依然十分重大。說鐵原之戰,必然要先了解下第五次戰役,鐵原之戰因第五次戰役而起,第五次戰役也隨鐵原之戰而落幕。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志願軍以先期入朝的6個軍在西線對抗美軍第8集團軍,新銳的九兵團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迎擊美第10軍的進攻。志願軍九兵團就是第三野戰軍九兵團,這支部隊的司令員是宋時輪將軍,入朝前一直在東南沿海演練,準備解放臺灣。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第10軍在仁川登陸,從此改變了朝鮮的戰局,人民軍在強大的「聯合國軍」的攻擊下,開始節節敗退,先是退到三八線附近,後則一直往鴨綠江邊撤退。 在我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前,美軍就已經佔領了朝鮮的首都平壤,戰火很快燒到了鴨綠江邊。從當時的戰局態勢來看,美軍幾乎已經佔領了朝鮮全境。
  • 細數朝鮮戰場上的美軍統帥和將領
    ,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人。所有美軍高級將領都認同仁川登陸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巨大冒險,只有1∶5000的勝利可能,但麥克阿瑟不但成功說服了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也果真一舉改變了朝鮮半島戰局。但這位偉大的軍人卻把意識形態上的偏執傾瀉在政治上,狂熱地試圖把韓戰引發為「一場與共產主義在亞洲的決戰」。他的桀驁不馴最終只能導致杜魯門突然將其撤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