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弗裡特瘋狂輸出,1小時傾洩四千噸炮彈,我63軍傷亡2萬餘人

2020-12-01 騰訊網

鐵原位於朝鮮半島的正中部,北南三八線在此划過,70年前的戰爭硝煙雖已散去,但鐵原之戰在整個韓戰中的影響依然十分重大。說鐵原之戰,必然要先了解下第五次戰役,鐵原之戰因第五次戰役而起,第五次戰役也隨鐵原之戰而落幕。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此時志願軍的兵力達到了一個高峰,加上人民軍,朝鮮半島北方陣營的總兵力超過100萬。對於是否有必要發動第五次戰役,志願軍高層分歧較大,總參謀部洪學智等一大批高級將領認為目前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後勤保障難以跟上,與其主動向南發動總攻,不如在鐵原以北先消滅大批美軍,然後順勢南下,更為穩妥。最終還是由彭德懷拍板,向南發動第五次戰役,力求以優勢兵力在短期內解決韓戰。

第五次戰役態勢圖

戰役之初,進展順利,東中西三路大軍全線突破聯合國軍防線,最前鋒甚至抵達37線。西線19兵團第63軍,在軍長傅崇碧的率領下迅速突破臨津江防線,將美3師與英25旅分割開來,然而很快志願軍整體後勤保證問題就暴露出來,美軍對志願軍的後勤運輸路線和基地進行了密集轟炸。在第一第二階段作戰順利完成後,志願軍前鋒部隊呈現出強弩之末之勢。此時聯合國軍在李奇微的指揮下堅守漢城,並開始了全線反攻。李奇微針對志願軍的特點,制定出防守反擊的策略。5月21日彭德懷下令全線回撤的同時,在三八線以南整裝待發的十幾個精銳美軍師也開始全線反攻,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美軍對於前線戰事的準備很充分。

第五次戰役發展到中後期,對志願軍相當不利,美軍的反擊速度驚人,頗有第一次仁川反攻的氣勢。美軍利用機械化優勢對志願軍進行反穿插,意圖將志願軍主力消滅在三八線以南,看來美軍的胃口相當大。對於美軍的強大攻勢,第五次戰役面臨全面崩潰的危險。多年後,彭德懷也承認當初洪學智的判斷才是正確的。

激戰中的志願軍戰士

美軍在第五次戰役前,已經將空軍全面升級,從一千多架戰機猛增到三千架,陸軍總兵力達到37萬,對於如此強大的現代化大軍,儘管志願軍在總兵力人數上佔據優勢,卻很難取得決定性勝利。美軍利用自己的整體綜合優勢,張開大口,在強大陸空火力的支援下逐步後退,等到志願軍後勤補給出現困難、進攻勢頭減緩後開始全線反擊,整個第五戰役發展到這一幕堪稱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經典戰例。如果到此結束,或許就宣告美軍取得了勝利,但在鐵原這個地方發生的大規模阻擊戰,卻再一次令第五次戰役陡生懸念,這成為了第五次戰役雙方勝負的關鍵。

63軍在鐵原阻擊戰之前默默無聞,入朝時的兵力約3.6萬人,後戰鬥減員到2.5萬人,其中戰鬥人員有1.3萬左右。傅崇碧在接到撤退命令後,率軍回撤過北漢江,原本準備進一步後撤,志願軍總部命令63軍在鐵原一帶建立防禦陣地。此時美軍的反攻頗有雷霆之勢,志願軍參戰部隊在撤退中產生極大混亂,鐵原地區正好處於第五次戰役的核心地理位置,鐵原還有數千名從前線收聚的傷員和大量來不及轉運的物資。

鐵原的位置

堅守住鐵原才能保證其他撤退大軍的安全,彭德懷下令63軍哪怕戰至一兵一卒也要在鐵原堅守15到20天。鐵原就是阻擊美軍鋒芒的要塞,如果鐵原不守或是守不住,整個戰線將面臨全面崩潰,甚至朝鮮戰場都將出現不可預料的後果。

鐵原正面寬25公裡,63軍2萬餘人,面對的是美軍追殺而至的四個主力師。雖然鐵原地區有平原,但也有不少的丘陵。5月27日,傅崇碧火速召開戰前會議,將187和189師布置在鐵原兩側的高地,188師作為總後備隊。對於鐵原地區的戰鬥目標是拖住對手,並不非要就每一陣地爭得失,一處失守,就退守到下一個陣地。

63師的防禦陣地

美軍此戰主將是範弗裡特,也是在鐵原,他開創一個記錄,1小時內向進攻目標傾洩4000噸炮彈,志願軍作為守方,不得已將部隊全部分散,以迴避美軍高密度炮擊。6月1日,美軍以兩個主力師的兵力向187師陣地強攻,卻未能前進一步。6月2日,再轉攻189師陣地,在坦克和飛機的支援下,美軍終於在2日夜晚佔領189師陣地的戰略高地種子山。189師師長蔡長元一怒之下,命令不惜一切代價重新奪回種子山高地,晚間556團組織敢死隊經過激戰又重新奪回高地,此時的189師已經傷亡慘重。

一線戰地指揮員

3日,美軍增兵一個師再次強攻189師,當傅崇碧打電話問189師目前情況如何,蔡長元只回答了一句「準備好二線陣地吧」。189師減員已經到了極限,子彈都已快耗盡。188師開始參戰,189師撤下陣地時,倖存官兵只夠拼成一個團,可見朝鮮戰場慘烈之空前絕後。雙方在每一寸土地上進行反覆爭奪,戰場處於極度焦灼狀態,志願軍的炮兵在戰鬥中給予有力的支援。這樣的戰鬥持續到10日,志願軍在最危急時刻甚至炸開鐵原的水庫,以阻止美軍的攻勢。

6月10日,傅崇碧終於接到司令部的電話,命令其可以撤退,任務已經圓滿完成,志願軍已經在後方建立新的防線。6月12日晚間,63軍撤出戰場,在撤退時,傅崇碧身負重傷,醒來見到彭德懷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兵」,而整個63軍此戰傷亡二萬餘人,倖存者就是英雄。

美軍的空中轟炸

近13天的激戰,美軍主力4個師,在先進優勢裝備的支援下,仍然付出傷亡1.5萬人的代價。雖然63軍拼死阻擊,但同樣損失慘重,不過63軍在鐵原將美軍反擊的攻勢硬生生地扛了下來。鐵原之戰是第五次戰役的收官之戰,鐵原阻擊戰也讓第五次戰役回到了起點,雙方從戰略層面看似打個平局,沒有鐵原一戰,後果難以想像。通過鐵原阻擊戰也令美軍真正認識到志願軍的頑強,為最後籤定停戰協議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隨便一打就是幾十萬發炮彈!範弗裡特彈藥量消耗究竟有多大?
    其得到了2個105毫米榴彈炮營、2個155毫米榴彈炮營、1個203毫米榴彈炮連及1個坦克營支援,消耗的炮彈如下:76毫米坦克炮彈62000發、105毫米榴彈炮彈401000發、155毫米榴彈炮彈84000發、203毫米榴彈炮彈13000發,此外美軍步兵師還打出了119000發迫擊炮彈和近18000
  • 志願軍8發炮彈幹掉小範弗裡特,抗美援朝的反「絞殺戰」!
    然後,從此父子陰陽兩隔,使範弗裡特每夜深人靜時,難免老淚縱橫。 範弗裡特,是個推崇唯火力制勝的一位典型的美國將領。又或因其子被擊斃,讓其在火力使用上更加的不計成本。仿佛美軍的炮彈,是不用花錢的。
  • 範弗裡特彈藥量有多大?每月能打100萬發炮彈,美國都受不了
    據統計,1951年美軍第2師進攻血染嶺期間,其得到了2個105毫米榴彈炮營、2個155毫米榴彈炮營、1個203毫米榴彈炮連及1個坦克營支援。如此巨大的彈藥消耗是美軍在陣地戰初期能緩慢推進的關鍵,但即便如此,美軍的傷亡仍是很大的,如血染嶺之戰中,美2師的傷亡就高達3700餘人。美軍一個師的步兵僅有9000人左右,一次作戰即消耗如此大,也是很難承受住的。
  • 範弗裡特彈藥量
    沒等紐曼說出理由,阿爾蒙德揮動指揮棒暴躁地大聲喊,"我剛從自隱裡飛過來,在那裡中國人正等著你們!立即給我前進!我不在乎什麼地雷!以每小時三十二公裡的速度給我前進!"  紐曼立即跳上坦克,命令出發。這支隊伍沿著公路如同進入無人之境似地高速前進。公路兩側不斷跳出中國士兵向坦克發射火箭彈,有時甚至一下擁出10多個中國士兵把炸藥包扔在坦克的裝甲上。
  • 戰將王近山和範弗裡特:兩人軍旅最後一仗,都在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願軍與「聯軍」在上甘嶺僅僅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雙方共投入10萬餘人,傷亡近3萬人,消耗的彈藥將山頭削低2米,將山石炸松2米。光憑這些數字和藝術加工過的電影,其實還遠遠不是真實的上甘嶺。因為每個戰士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而不是用來統計的數字「1」。
  •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
    上甘嶺戰役中,面對美軍強大的範弗裡特火力消耗,志願軍為何能夠堅守下來? 範弗裡特消耗是誕生於韓戰的一個軍事名詞,是美軍將領範弗裡特提出的。其要點就是用無限火力壓制對方,讓對方喪失抵抗意志,極大限度地造成對方傷亡。
  • 一萬發炮彈支援一個加強連,三個半小時解決戰鬥,陣亡比1:12
    看過《亮劍》的朋友們肯定對李雲龍部的趙莊阻擊戰有點印象,完成任務後,首長下令:用5噸炮彈換下李雲龍!   實際上這個命令看似提氣,但實際上炮彈數卻是不多的,如果是美式105榴的話只有300多發,如果是75山炮的話也不過1000發左右。
  • 以多打少為何卻傷亡慘重
    在解放戰爭歷次取勝的戰役中,有一些勝利是用大量傷亡換來的,尤其是1948年淮海戰役的第一場大戰碾莊之戰。為了擊潰徐州以東盤踞碾莊等村莊的國民黨第7兵團,華東野戰軍派出了5個縱隊15萬大軍圍攻敵黃百韜部8萬餘人。當時我軍參戰的是哪5個縱隊?既然雙方兵力接近2比1,為什麼我軍5個縱隊付出了6萬多人的巨大戰損才艱難取勝呢?
  • 韓戰:範弗裡特肝腸寸斷 "攤牌行動"一敗塗地
    1952年的抗美援朝戰場呈現了敵我雙方僵持不下的態勢,10月14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我發動了一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以上甘嶺地區(金化以北的鐵三角一帶高地)為主要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代號為"攤牌行動")。此次進攻是由美軍著名"山地戰專家"、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精心策劃並一手實施的。
  • 這一仗,解放軍僅輕傷1人,臺灣卻瘋狂慶祝大勝,臉皮真是厚
    2人參加過海上戰鬥。180魚雷艇隊指揮脡因中彈操縱失靈被高速撤退的174艇撞上,2艇沉沒,多人受傷。落水的25名指戰員,數小時後先後被我高速護衛艇和50噸護衛艇全部救起。其它4艘魚雷艇安全回到基地。 我們3艘高速護衛艇的情況是,劉溢川艦長指揮「沱江艦」對準衝撞的正是我556艇,他居高俯視「匪艇艙面亦無一人.是亦傷亡殆盡矣!
  • 38軍背水一戰,單挑25萬美軍輪番攻擊,寸土未失還反殺2萬人
    每天,38軍官兵都睡不好覺,空中的敵機遮天蔽日,從上空扔下成千上萬噸的高爆彈、燃燒彈以及照明彈。地面上,幾千根炮管日夜不停地傾瀉填滿烈性炸藥的重磅炮彈。猛烈的爆炸,將我軍山頭的花崗巖都炸碎了,防禦陣地的山頭普遍被削平了一米。炮火過後,我軍又要迎來成群的坦克以及跟隨在它們身後黑壓壓的步兵。
  • 1420人同時操作,一枚炮彈5噸重,這門世界第一大炮有多牛?
    參加這次戰役時,共有40000多門火炮在戰鬥中被使用,僅僅第一波攻擊,就讓德軍的陣地遭受了45萬發炮彈的轟炸,如此大的數量,現在想想也是非常驚人的。比26輛虎式重型坦克加起來還要重,炮管總長32米,比十層樓還要高,火炮口徑足足有800毫米,光是一發炮彈就可以達到5噸的重量,最遠射程可以射擊38公裡以外的目標。
  • 美司令:把美軍都投入朝戰,也無法突破共軍防線
    許多陣地,志願軍只能堅持數小時就會由於彈藥耗盡、敵人火力過大而傷亡殆盡,最終失守。 也正是由於聯合國軍巨大的裝備優勢,使得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和第5次戰役,雖然志願軍均取得了勝利,但是,志願軍的傷亡都十分慘重。
  • 印軍前沿哨所遭雪崩襲擊,已有1死2傷!這只是大規模傷亡的前兆
    據《今日印度》18日報導,當天晚上的8點左右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間哨所被雪崩掩埋,哨所內的三名印度士兵1死2傷。俄媒此前就曾指出,克什米爾地區即將進入大雪封山的季節,天氣將持續惡化,部分地區雪崩概率增高。
  • 中國遠徵軍血戰松山 三噸炸藥炸飛山頭(圖)
    在這方圓不足1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戰鬥極盡血腥慘烈……董啟超 90歲 遠徵軍炮兵部隊裝彈手董啟超十分明白,「急促」就是要他瘋了一樣裝填炮彈,「間歇」就是歇一會兒再打下一發,讓觀測員辨認效果修正彈道……50公斤的大炮彈在他手上像沒事兒一樣,流水般送進炮膛;有時候送得過快,上一發的彈殼「叮噹」滾出來貼到他身上,「撲哧」一下就燙掉一層皮!瘋狂炮擊持續了近3個月,炮擊剛開始時,對岸日軍還常常打炮還擊,進入7月份後就再沒炮彈飛過江來。
  • 一戰遺留數億未爆炮彈 需700年清除
    香港《文匯報》28日刊出一戰百年系列文章,稱一戰可能遺留下數億枚未引爆的炮彈,直至今日仍在威脅著當地居民的人身安全,全部清除未爆炮彈可能需要700年。殺傷力巨大的化學武器也在一戰戰場上首次使用。 報導稱,一戰期間,被稱為西線的法國和比利時戰況尤其激烈,估計4年間交戰雙方互轟15億枚炮彈,多達1/3未引爆,直至近年仍不斷掘出未爆炮彈。
  • 任正非談「範弗裡特彈藥量」和華為的壓強原則,極為高明,收藏了
    眾所周知,任正非是軍人出身,軍營給人留下的印記往往是難以磨滅的,在創業過程中,那種堅毅果敢的風格和氣質,非常明顯。其實柳傳志、王石、王健林等做過軍人的企業家似乎都一樣,在企業管理中都強調組織性、紀律性,講究令行禁止。
  • 考據黨的金剛川:消失的兵團,2戰的軍機,10星高炮與不毀之橋
    我才疏學淺,嘗試著寫出一點與別人不同,卻又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歷史。致敬那些最可愛的人!也致敬那個偉大的時代!第一章 步兵張譯曾經是24軍的一名老兵,他說自己演繹了老部隊。把我忽悠了!所以我以為《金剛川》裡面是鄧超飾演的,是24軍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