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

2020-11-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中邊境及其附近地區,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戰役。

    聯合國軍"向朝中邊境分兵冒進 1950年10月 上旬,"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向朝中邊境推進,計劃在西線(太白山脈以西)佔領平壤、東線(太白山脈以東)佔領元山後,兩線部隊東西對進,會合後再向北推進。15日,美國總統H.S.杜魯門和"聯合國軍"總司令D.麥克阿瑟在威克島就朝鮮戰局舉行秘密會議。會後,"聯合國軍"加快進攻速度,17日佔領鹹興,19日佔領平壤。於是,麥克阿瑟宣稱要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朝鮮,並迅即改變其原定作戰計劃,命令部隊以最快速度向北推進,先控制邊境要點,堵住朝鮮人民軍退路,防止中國軍隊介入,爾後再行全面佔領。據此,東西兩線部隊採取以師甚至以團或營為單位,分兵多路向朝中邊境冒進。此時,"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為23萬餘人,其中用於"三八線"以北作戰的13萬餘人。其戰役布勢是:西線為美軍第8集團軍,有6個師另1個旅、1個空降團。其中:美軍第1軍(轄第24師、英軍第27旅及南朝鮮軍第1師)由平壤地區向新義州、朔州、碧潼方向推進;南朝鮮軍第2軍團(轄第6、第7、第8師)由成川、陽德地區向楚山、江界方向推進;美軍騎兵第1師(機械化師)及空降第187團為第8集團軍預備隊,位於平壤、肅川地區。東線為美軍第10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軍第1軍團,有4個師。其中美軍第10軍(轄第7師、陸戰第1師)由鹹興、利原地區向江界及惠山鎮方向推進,南朝鮮軍第1軍團(轄首都師、第3師)沿海岸鐵路線向圖們江邊推進。

    志願軍採取在運動中殲敵的方針 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龜城、泰川、球場、德川、五老裡一線開進。計劃在此線先組織防禦,穩定戰局,掩護朝鮮人民軍北撤整頓;待裝備、訓練完畢,再組織反攻。20日,"聯合國軍"已抵近或進至東線志願軍預定防禦地區,未發現志願軍入朝,仍放膽前進,兵力逐漸分散,西線右翼南朝鮮軍第2軍團態勢突出,且與東線部隊之間敞開80餘公裡的缺口。21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鑑於志願軍徒步開進,已來不及在預定地區組織防禦,遂電示志願軍改變原定計劃,爭取戰機,採取在運動中殲敵的方針。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隨即調整部署:西線集中第40、第39、第38軍(附第42軍第125師)在溫井、雲山、熙川以北地區,分別殲滅南朝鮮軍第6、第1、第8師,第66軍主力立即入朝,向鐵山方向前進,準備阻擊英軍第27旅;以第42軍(欠第125師)在東線黃草嶺、赴戰嶺及其以南地區阻擊美軍第10軍及南朝鮮軍第1軍團,保障西線主力的翼側安全。25日,"聯合國軍"在西線繼續以師或團為單位分兵冒進,先後進至博川、龍山洞、雲山、溫井、檜木洞、熙川一線。為捕捉戰機,彭德懷決心以軍或師分途殲滅冒進之敵。26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表示贊同,並指出:第一個戰役需確定以殲滅南朝鮮軍第1、第6、第8師為目標,分為幾個大小戰鬥完成,然後再打美、英軍。

    志願軍在溫井、古場地區殲滅南朝鮮軍第6師大部10月25日7時許,志願軍第40軍第120師第360團在雲山以北與進犯的南朝鮮軍第1師先頭部隊接觸,將其擊退。10時許,第40軍第118師於溫井西北兩水洞地區與南朝鮮軍第6師第2團第3營和1個炮兵中隊預期遭遇,即以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將其全殲(見兩水洞戰鬥)。當夜,第118、第120師乘勝前進,佔領溫井。從而,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26日,南朝鮮軍第6師先頭營進至鴨綠江邊的楚山,並炮擊中國邊境,該師主力位於熙川地區;南朝鮮軍第8師主力由德川經球場進至熙川;南朝鮮軍第1師主力進至雲山地區;美軍第24師、英軍第27旅分別進至龍山洞、博川地區。志願軍為分途殲滅冒進之敵,迅速調整作戰部署。28日,第40軍主力在溫井以東龜頭洞地區,向南朝鮮軍第6、第8師各2個營發起攻擊,至29日晨將其大部殲滅。該軍第118師進至古場地區,於29日晚,將由楚山折返古場的南朝鮮軍第6師第7團大部殲滅(見古場洞戰鬥)。與此同時,第39軍進至雲山地區,對南朝鮮軍第1師構成三面包圍。第66軍進至龜城以西地區,準備迎擊美軍第24師。第38軍在南朝鮮軍第8師南撤後佔領熙川。至此,西線志願軍主力已進至古軍營洞、塔洞、泰川以北、雲山以北、溫井、熙川一線,完成了戰役展開。

    志願軍在雲山地區重創美軍騎兵第1師  "聯合 國軍"遭打擊後,雖已發現志願軍入朝參戰,但認為中國是象徵性出兵,故稍事調整後繼續向北推進。10月31日,英軍第27旅進至定州、宣川;美軍第24師進至泰川、龜城,騎兵第1師由平壤調至雲山、龍山洞地區;南朝鮮軍第1師主力向寧邊地區轉移,第8師退集球場地區,第7師東調球場、德川地區;美軍第2師北調安州地區作為第8集團軍預備隊。其清川江以北的兵力雖增至5萬多人,但仍處於分散狀態。此時,西線志願軍可集中10~12個師、12~15萬人作戰,兵力居優勢。據此,志願軍領導人決心採取向敵側後實施戰役迂迴、結合正面突擊的戰法,集中兵力,各個殲滅南朝鮮軍第8、第7、第1師,爾後視情況再殲美、英軍。各軍按統一部署,於11月1日黃昏發起攻擊。第39軍集中8個步兵團、2個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於16時發起雲山進攻戰鬥。至3日夜,殲滅美軍騎兵第1師第8團大部和南朝鮮軍第1師第12團一部,擊潰美軍騎兵第1師第5團和南朝鮮軍第1師第15團,斃傷俘敵2000餘人。在此期間,第40軍前出至龍柱洞及曲波院地區後,受阻於上九洞、古城洞、墨時洞一線,未能達成包圍寧邊南朝鮮軍第1師主力的任務。第38軍經球場沿清川江左岸攻擊前進,佔領院裡地區,對西線"聯合國軍"側後構成威脅。第66軍主力進至龜城以西、以北地區,將美軍第24師先頭團阻於大安洞以南。第50軍第150師由安東(今丹東)渡江後進至新義州以南,準備阻擊進至南市洞的英軍第27旅。

    "聯合國軍"西線部隊在遭到志願軍連續突擊, 其側後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於11月3日開始全線撤退,並以南朝鮮軍第1師在寧邊東北地區,以美軍第2師、南朝鮮軍第7師和第6師餘部在价川、軍隅裡地區實施掩護。志願軍隨即轉入追擊作戰。4日,第39軍主力在上楊五裡殲英軍第27旅1個榴彈炮兵營;第40軍在龍淵洞殲美軍1個加強連;第38軍攻佔軍隅裡東北龍登裡、飛虎山等地後受阻,配屬該軍作戰的第42軍第125師佔領德川,第50軍前出至鐵山、古軍營洞地區,第66軍逼退美軍第24師。是日,"聯合國軍"除以一部兵力扼守清川江北灘頭陣地外,主力已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並佔領沿江有利陣地。志願軍為保持主動,乃於5日停止進攻,結束西線作戰。

    志願軍在黃草嶺、赴戰嶺阻擊美軍第10軍10月25日,在西線反擊作戰的同時,為在東線阻擊美軍第10軍向江界推進,志願軍第42軍(欠第125師)先以汽車輸送2個營至黃草嶺、赴戰嶺地區,搶佔要點,掩護軍主力開進。27日,軍主力到達該地區後,即將第126師1個團部署於赴戰嶺以北地區,以另2個團為軍預備隊;將第124師部署於黃草嶺以南草芳嶺、煙臺峰地區(見黃草嶺阻擊戰),並以該師1個加強營控制小白山要點。28日~11月1日,第124師在人民軍1個炮兵大隊、1個裝甲兵聯隊的配合下,多次打退南朝鮮軍第3師的進攻。第126師第376團在南朝鮮軍首都師1個團南撤後,進佔赴戰嶺。11月1日,美軍第10軍急調陸戰第1師參戰。2日,該師與南朝鮮軍第3師在50餘架飛機、40餘輛坦克配合下,向志願軍煙臺峰一線陣地猛攻。第124師防守部隊依託野戰陣地,在給敵以大量殺傷後主動撤出煙臺峰陣地。4日,美軍和南朝鮮軍以40餘輛坦克、200餘輛汽車和裝甲車組成快速突擊部隊,在飛機掩護下突進草芳嶺。志願軍和人民軍防守部隊在糧彈不足、飲水極缺的情況下,頑強抗擊,至7日將其阻於三巨裡東西一帶,有力地配合了西線主力作戰。此時,向惠山鎮進攻的美軍第7師也被人民軍阻於豐山地區。

    此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將"聯合國軍"從鴨綠 江邊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斃傷俘敵1.5萬餘人,粉碎了麥克阿瑟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並取得了以劣勢裝備同具有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作戰的初步經驗。作戰中,志願軍傷亡1萬餘人。


(責任編輯:鄭文達)

相關焦點

  • 第一次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50年10月25日,參加抗美援朝的中國方面部隊的名稱。  概述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First Campaign in War to Resist U.S.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究竟是勝利者,還是只與美國打了個平手?
    畢竟中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都損失慘重,且在戰場上已經形成了相對局勢,如果再打下去的話,也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誰也不能完全吃掉對方。 因此,「抗美援朝戰爭」自然是一場「平局」的戰爭! 但作者並不那麼認為!在我看來,抗美援朝戰爭,朝中方是勝利者,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是失敗者。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鹹鏡南道美軍戰鬥中,楊根思帶1個排兵力扼守小高嶺高地,擊退美軍8次集團衝鋒。最後,子彈打光了,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楊根思命令傷員撤下陣地,自己則點燃炸藥包,縱身撲向敵人,與敵同歸於盡。楊根思和戰士們的壯烈犧牲,為志願軍主力追殲美軍贏得了時間;楊根思連的連魂,為人民軍隊增添了凌雲壯志之氣。
  • 新中國成立的對外首戰,並非抗美援朝,而是發生在西南邊陲的戰爭
    一直以來,幾乎在所有人的認識中,我們新中國的開國第一戰就是抗美援朝戰爭,實際上這只能算是第二戰,第一戰則要數抗法援越戰爭,或稱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有人看到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可能會覺得很熟悉,覺得我國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沒有關係啊,怎麼會成了我國的第一場對外戰爭呢?實際上則是我軍不僅參與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而且在這場戰爭中起到了絕對的作用。
  • 「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是個大學校」——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帶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劉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於抗美援朝戰爭,軍事科學院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總結出如下特點: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反侵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新中國與美國互為主要對手的一場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的全面較量;雙方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對比懸殊、極不對稱的一場戰爭。
  • 抗美援朝最慘烈戰役,兩個師只剩200人,幾萬人被活活凍死
    在抗美援朝中,美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而我軍大部分只裝備了三八大蓋,即使這樣,我軍還是取得了勝利,這背後的艱辛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其中有一場戰役最為激烈,雙方只剩了200餘人,幾萬人直接被凍死。
  • 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東坡故裡人王曉月發表《血與火的洗禮——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東坡兒女》一文,介紹了當年眉山人民為抗美援朝所做的貢獻,本網全文發布這篇紀念文章。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誕生後所面對的第一次反對外來侵略的保家衛國戰爭。戰爭的勝利,昭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新生!
  •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雙方戰場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日本史學家和田春樹在《韓戰全史》中這樣寫道: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 像抗美援朝這樣,一眼看不出勝負的戰役,往往人們會從其他的方面進行對比,從而決出誰才是贏家。其實,戰死的最高將領便是一個對比項。
  • 英雄兒女驅虎豹——致敬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青春方陣
    第一次出國作戰就與美軍老牌勁旅交手,李宏垠至今對當年的戰鬥場景記憶猶新,「美軍就是火力猛,別的也沒什麼了不起。都是些老兵油子,一看打不贏就跑!」  從兩水洞到雲山城,11天的第一次戰役,志願軍殲敵1.5萬。  儘管年輕的中國軍隊首次亮相異國戰場,就讓世界大吃一驚,卻似乎沒有影響到「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自信。
  • 老連長張計發回憶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孫佔元等戰友
    他是與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楊連第齊名的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他就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孫佔元。原標題:致敬最可愛的人——張計發(含最近獨家採訪視頻)「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
  • 英雄兒女,盤點;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鬥英雄
    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祖國的英雄兒女,在這場抗美援朝戰役中湧現出的戰鬥英雄,以及英雄事跡。第一位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他是四川中江人。在抗美援朝戰役爆發後,黃繼光是他們村裡第一個報名參加志願軍的,不久後,就踏上了出國遠徵的道路,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投入抗美援朝戰役中。當時他的職務是第15軍第45師135團9連原通訊員。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引專家熱議
    政治分寸把握得好,敘述平實,很注意從國際背景講抗美援朝何以發生,把中美雙方統帥部的戰略判斷和戰術運用,進行對比參照,來推進戰爭故事,擺清戰場形勢。這樣,就有了史詩方面的追求和特點。在電視化上,創作團隊通過不少難得一見的影視鏡頭,有些還是第一次看到的資料,通過一些當事人的採訪,還原了決策和戰鬥現場。帶入感強,很吸引人。
  • 倪志亮——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將軍大使
    回顧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史,我們會發現,中共中央之所以決策出兵朝鮮,抗美援朝,並非草率決策,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一決策既有事前準確的戰略預判,有高明精巧的戰略籌劃,又有諸多細緻的外交努力,由此達到了「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優勢,志願軍才出徵進行抗美援朝戰爭。
  • 假如中美發生戰爭,以中國現在實力,還能像抗美援朝那樣取勝嗎?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當時的朝鮮戰場上面,100多萬中國人民志願軍前赴後繼地進行戰鬥,一直持續了三年之後,韓戰才落下帷幕。在這場戰爭中,我國人民志願軍遭受了十分嚴重的損失,有40萬人受傷或死亡,將近20萬人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所在的營接到命令對597.9高地進行反撲。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嚴酷的戰爭,加速了我軍由步兵單一兵種,向現代諸軍兵種合成軍隊的轉變,促進了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人民空軍的成長就是典型的範例。人民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迅速成長 1951年1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與美國空軍進行第一次空中交戰。志願軍空4師10團28大隊擊傷美機一架,從大隊長李漢的射擊照相膠捲上看,被擊中的是F-84轟炸機。此時,他們與蘇聯空軍共同升空、學習實戰僅僅一個月。
  • 《金剛川》熱血上映,《上甘嶺》《英雄兒女》等10部抗美援朝電影...
    為了身後的祖國,為了長眠的英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型戰爭題材電影《金剛川》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該片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等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 丹東市圖書館「抗美援朝」主題書展(戰史篇)
    1956年編寫的《戰爭簡史》的基礎上編寫的,以寫作戰為主,著重反映戰略戰役指導經驗,力求客觀地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面貌,使其真正成為一部經得起檢驗的信史。書中還附有大事記、團以上幹部烈士英名錄、抗美援朝戰爭情況要圖、敵我雙方建制序列表、我軍戰績統計表、重要戰鬥一覽表等,為進一步加強我軍現代化建設和探討未來反侵略戰爭指導規律提供歷史的借鑑。
  • 10張地圖,帶你回顧抗美援朝
    2 1950年·凜冬來臨 10月25日,我國抗美援朝的第一戰,在東、西兩線戰場同時打響。這一天也因此被確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 韓戰長津湖戰役,面對敵強我弱,志願軍戰士如何戰勝敵人?
    他們以逸代勞,雷霆出擊,突然發動第一次戰役,一舉擊潰了充當西線鐵鉗的美軍第八集團軍。儘管這樣,麥克阿瑟還是沒有從他的美夢中醒來,他認為志願軍的勝利純粹是僥倖。因為當時中美兩國的國家實力和軍事實力,實在是相差太多了。從國家層面來說,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工業生產力那叫一個牛,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但凡有的東西,美國都能製造出來。而新中國,只是一個傳統落後的農業國家。
  • 三分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表,了解戰爭經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18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致命和最具破壞性的戰爭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