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中邊境及其附近地區,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戰役。
聯合國軍"向朝中邊境分兵冒進 1950年10月 上旬,"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向朝中邊境推進,計劃在西線(太白山脈以西)佔領平壤、東線(太白山脈以東)佔領元山後,兩線部隊東西對進,會合後再向北推進。15日,美國總統H.S.杜魯門和"聯合國軍"總司令D.麥克阿瑟在威克島就朝鮮戰局舉行秘密會議。會後,"聯合國軍"加快進攻速度,17日佔領鹹興,19日佔領平壤。於是,麥克阿瑟宣稱要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朝鮮,並迅即改變其原定作戰計劃,命令部隊以最快速度向北推進,先控制邊境要點,堵住朝鮮人民軍退路,防止中國軍隊介入,爾後再行全面佔領。據此,東西兩線部隊採取以師甚至以團或營為單位,分兵多路向朝中邊境冒進。此時,"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為23萬餘人,其中用於"三八線"以北作戰的13萬餘人。其戰役布勢是:西線為美軍第8集團軍,有6個師另1個旅、1個空降團。其中:美軍第1軍(轄第24師、英軍第27旅及南朝鮮軍第1師)由平壤地區向新義州、朔州、碧潼方向推進;南朝鮮軍第2軍團(轄第6、第7、第8師)由成川、陽德地區向楚山、江界方向推進;美軍騎兵第1師(機械化師)及空降第187團為第8集團軍預備隊,位於平壤、肅川地區。東線為美軍第10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軍第1軍團,有4個師。其中美軍第10軍(轄第7師、陸戰第1師)由鹹興、利原地區向江界及惠山鎮方向推進,南朝鮮軍第1軍團(轄首都師、第3師)沿海岸鐵路線向圖們江邊推進。
志願軍採取在運動中殲敵的方針 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秘密渡過鴨綠江,向龜城、泰川、球場、德川、五老裡一線開進。計劃在此線先組織防禦,穩定戰局,掩護朝鮮人民軍北撤整頓;待裝備、訓練完畢,再組織反攻。20日,"聯合國軍"已抵近或進至東線志願軍預定防禦地區,未發現志願軍入朝,仍放膽前進,兵力逐漸分散,西線右翼南朝鮮軍第2軍團態勢突出,且與東線部隊之間敞開80餘公裡的缺口。21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鑑於志願軍徒步開進,已來不及在預定地區組織防禦,遂電示志願軍改變原定計劃,爭取戰機,採取在運動中殲敵的方針。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隨即調整部署:西線集中第40、第39、第38軍(附第42軍第125師)在溫井、雲山、熙川以北地區,分別殲滅南朝鮮軍第6、第1、第8師,第66軍主力立即入朝,向鐵山方向前進,準備阻擊英軍第27旅;以第42軍(欠第125師)在東線黃草嶺、赴戰嶺及其以南地區阻擊美軍第10軍及南朝鮮軍第1軍團,保障西線主力的翼側安全。25日,"聯合國軍"在西線繼續以師或團為單位分兵冒進,先後進至博川、龍山洞、雲山、溫井、檜木洞、熙川一線。為捕捉戰機,彭德懷決心以軍或師分途殲滅冒進之敵。26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表示贊同,並指出:第一個戰役需確定以殲滅南朝鮮軍第1、第6、第8師為目標,分為幾個大小戰鬥完成,然後再打美、英軍。
志願軍在溫井、古場地區殲滅南朝鮮軍第6師大部10月25日7時許,志願軍第40軍第120師第360團在雲山以北與進犯的南朝鮮軍第1師先頭部隊接觸,將其擊退。10時許,第40軍第118師於溫井西北兩水洞地區與南朝鮮軍第6師第2團第3營和1個炮兵中隊預期遭遇,即以攔頭、截尾、斬腰的戰法將其全殲(見兩水洞戰鬥)。當夜,第118、第120師乘勝前進,佔領溫井。從而,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序幕。
26日,南朝鮮軍第6師先頭營進至鴨綠江邊的楚山,並炮擊中國邊境,該師主力位於熙川地區;南朝鮮軍第8師主力由德川經球場進至熙川;南朝鮮軍第1師主力進至雲山地區;美軍第24師、英軍第27旅分別進至龍山洞、博川地區。志願軍為分途殲滅冒進之敵,迅速調整作戰部署。28日,第40軍主力在溫井以東龜頭洞地區,向南朝鮮軍第6、第8師各2個營發起攻擊,至29日晨將其大部殲滅。該軍第118師進至古場地區,於29日晚,將由楚山折返古場的南朝鮮軍第6師第7團大部殲滅(見古場洞戰鬥)。與此同時,第39軍進至雲山地區,對南朝鮮軍第1師構成三面包圍。第66軍進至龜城以西地區,準備迎擊美軍第24師。第38軍在南朝鮮軍第8師南撤後佔領熙川。至此,西線志願軍主力已進至古軍營洞、塔洞、泰川以北、雲山以北、溫井、熙川一線,完成了戰役展開。
志願軍在雲山地區重創美軍騎兵第1師 "聯合 國軍"遭打擊後,雖已發現志願軍入朝參戰,但認為中國是象徵性出兵,故稍事調整後繼續向北推進。10月31日,英軍第27旅進至定州、宣川;美軍第24師進至泰川、龜城,騎兵第1師由平壤調至雲山、龍山洞地區;南朝鮮軍第1師主力向寧邊地區轉移,第8師退集球場地區,第7師東調球場、德川地區;美軍第2師北調安州地區作為第8集團軍預備隊。其清川江以北的兵力雖增至5萬多人,但仍處於分散狀態。此時,西線志願軍可集中10~12個師、12~15萬人作戰,兵力居優勢。據此,志願軍領導人決心採取向敵側後實施戰役迂迴、結合正面突擊的戰法,集中兵力,各個殲滅南朝鮮軍第8、第7、第1師,爾後視情況再殲美、英軍。各軍按統一部署,於11月1日黃昏發起攻擊。第39軍集中8個步兵團、2個炮兵團、1個高射炮兵團,於16時發起雲山進攻戰鬥。至3日夜,殲滅美軍騎兵第1師第8團大部和南朝鮮軍第1師第12團一部,擊潰美軍騎兵第1師第5團和南朝鮮軍第1師第15團,斃傷俘敵2000餘人。在此期間,第40軍前出至龍柱洞及曲波院地區後,受阻於上九洞、古城洞、墨時洞一線,未能達成包圍寧邊南朝鮮軍第1師主力的任務。第38軍經球場沿清川江左岸攻擊前進,佔領院裡地區,對西線"聯合國軍"側後構成威脅。第66軍主力進至龜城以西、以北地區,將美軍第24師先頭團阻於大安洞以南。第50軍第150師由安東(今丹東)渡江後進至新義州以南,準備阻擊進至南市洞的英軍第27旅。
"聯合國軍"西線部隊在遭到志願軍連續突擊, 其側後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於11月3日開始全線撤退,並以南朝鮮軍第1師在寧邊東北地區,以美軍第2師、南朝鮮軍第7師和第6師餘部在价川、軍隅裡地區實施掩護。志願軍隨即轉入追擊作戰。4日,第39軍主力在上楊五裡殲英軍第27旅1個榴彈炮兵營;第40軍在龍淵洞殲美軍1個加強連;第38軍攻佔軍隅裡東北龍登裡、飛虎山等地後受阻,配屬該軍作戰的第42軍第125師佔領德川,第50軍前出至鐵山、古軍營洞地區,第66軍逼退美軍第24師。是日,"聯合國軍"除以一部兵力扼守清川江北灘頭陣地外,主力已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並佔領沿江有利陣地。志願軍為保持主動,乃於5日停止進攻,結束西線作戰。
志願軍在黃草嶺、赴戰嶺阻擊美軍第10軍10月25日,在西線反擊作戰的同時,為在東線阻擊美軍第10軍向江界推進,志願軍第42軍(欠第125師)先以汽車輸送2個營至黃草嶺、赴戰嶺地區,搶佔要點,掩護軍主力開進。27日,軍主力到達該地區後,即將第126師1個團部署於赴戰嶺以北地區,以另2個團為軍預備隊;將第124師部署於黃草嶺以南草芳嶺、煙臺峰地區(見黃草嶺阻擊戰),並以該師1個加強營控制小白山要點。28日~11月1日,第124師在人民軍1個炮兵大隊、1個裝甲兵聯隊的配合下,多次打退南朝鮮軍第3師的進攻。第126師第376團在南朝鮮軍首都師1個團南撤後,進佔赴戰嶺。11月1日,美軍第10軍急調陸戰第1師參戰。2日,該師與南朝鮮軍第3師在50餘架飛機、40餘輛坦克配合下,向志願軍煙臺峰一線陣地猛攻。第124師防守部隊依託野戰陣地,在給敵以大量殺傷後主動撤出煙臺峰陣地。4日,美軍和南朝鮮軍以40餘輛坦克、200餘輛汽車和裝甲車組成快速突擊部隊,在飛機掩護下突進草芳嶺。志願軍和人民軍防守部隊在糧彈不足、飲水極缺的情況下,頑強抗擊,至7日將其阻於三巨裡東西一帶,有力地配合了西線主力作戰。此時,向惠山鎮進攻的美軍第7師也被人民軍阻於豐山地區。
此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將"聯合國軍"從鴨綠 江邊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斃傷俘敵1.5萬餘人,粉碎了麥克阿瑟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並取得了以劣勢裝備同具有現代化裝備的美軍作戰的初步經驗。作戰中,志願軍傷亡1萬餘人。
(責任編輯:鄭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