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2020-12-05 華夏經緯網

 

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

  掌權者不理災情河南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華。大災之前,河南30多個縣淪陷,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1938年,為了阻擋日軍,蔣介石密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形成了400多公裡的黃泛區。幾十萬駐防河南的中國軍隊要吃飯,黃泛區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大批遷入,大大加重了國統區的負擔。1942年河南全省遭災,秋糧完全絕收。國民政府駐河南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仍強徵軍糧,幾乎掠走了農民所有的收穫。農民手中沒有丁點兒餘糧,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餓死。活著的人們,踏上了逃荒要飯的漫漫徵途。此時,手中掌控著各種資源的當權者,為何沒做出救災的反應呢?讓我們回歸到歷史場景,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吧。

  1942年的蔣介石:斥報災者「胡造謠言」

  在大面積受災和餓死人的情況下,政府向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不變。陳布雷說: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李主席(培基,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報災電,說什麼「赤地千裡」,「哀鴻遍地」,「嗷嗷待哺」等等,委員長就罵是謊報濫調,並且嚴令河南的徵實不能緩免。

  [史料記載]

  關於「蔣介石大罵報災者」一事,蔣介石的結拜兄弟馮玉祥,在其回憶錄《我所認識的蔣介石》裡進行了生動記載。

  馮玉祥回憶,當時,河南大旱,餓死人無數,就在這樣慘痛之下,蔣介石還叫河南徵糧。那位河南主席實在沒有辦法,大膽地向蔣介石說:「旱災太厲害。」蔣介石把桌子一拍,就大罵起來說:「一點廉恥都沒有,一點人格都沒有,就是胡造謠言。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而你偏說有旱災!」無人格長、無人格短地罵了一個鐘頭。

  蔣介石為何置若罔聞?小說的解釋是:站在領袖的位置上,他要考慮更大的事,而不是老百姓的生死。這些大事有:一、中國的同盟國地位問題。二、對日戰爭問題。三、國民黨內部、國民政府內部各派系的鬥爭。四、他與他的參謀長——美軍上將史迪威將軍,發生了嚴重的戰略上和個人間的矛盾,這牽涉到對華援助和蔣個人在美國的威信問題。

  1942年,究竟是怎樣的國際國內形勢?

  1942年1月1日《聯合國家宣言》發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月3日同盟國宣布:蔣介石任中國戰區(包括泰越)盟軍最高統帥。後美國調任史迪威將軍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兼該區美軍司令。4月8日由美機試航開通駝峰航線。6月4日美日中途島戰役開始。7月17日史達林格勒會戰開始。10月23日英軍發動阿萊曼戰役,非洲戰場實現戰略轉折。國際上,反法西斯戰爭取得重大戰果,並相繼轉入戰略反攻。

  而在國內戰場上,卻是另一番景象。1942年4月到5月,日偽軍開始對冀東、冀南、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11月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本年冬對海南島進行了反覆「掃蕩」。雖然中國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但這樣的成績使蔣介石在同盟面前抬不起頭。這對蔣來說,才是決定歷史走向的大問題,至於災民就無足輕重了。從抗戰開始到1942年,河南的出兵出糧都是全國第一。這樣的資源重地,在蔣委員長看來,應當太太平平才夠面子。

  [人物命運]

  對人民的態度決定了掌權者的命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1975年4月5日去世,終年88歲。美國《時代》周刊發表的訃文略帶譏諷:「蔣介石在這個時候死去是再適合不過了,對他而言,印度支那反共力量的失敗讓他覺得,在不可避免的長期的反共運動中,反共力量在逐漸失去亞洲,而他則是這個運動的第一個犧牲品。」

  1942年的宋美齡:要求《時代》周刊解僱報導災情的記者

  一九四二年,蔣與他的參謀長、美國人史迪威發生矛盾,在黃山官邸吵嘴,即要不歡而散,宋美齡挽狂瀾於既倒,美麗地笑著說:「將軍,都是老朋友了,犯不著這樣慪氣。要是將軍能賞光到我的松廳別墅去坐一坐,將會喝到可口的咖啡!」[史料記載]

  史迪威中將當時被譽為「美國軍隊中最有才華的軍團指揮官」,他對中國有出色了解,被選派為蔣介石的盟軍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和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赴華工作不久,史迪威就視蔣介石為「一個無知、專橫、頑固不化的人」,他在朋友中間輕蔑地稱蔣為「花生米」。由於國民黨一再戰敗,史迪威認為「治療中國頑症的藥方就在於除掉蔣介石」。二人關係如此,作為美國通的宋美齡,不得不居間調停。1942年4月,在緬甸戰場上,宋美齡還拉著兩人合影。這張照片作為重要史料,被廣泛傳播。

  1942年11月,宋美齡以治病為名飛往美國。在美國的半年多的時間裡,她充當了國民政府外交特使的角色,為蔣介石集團爭取更多的國際援助。而河南的災情,為她的訪問增添了不光彩的一筆。訪問期間,美國《時代》周刊刊發了河南大饑荒的報導,她看到這篇英文報導後,十分惱火,竟要求《時代》周刊的發行人把在河南採訪的記者白修德解職。這招在美國,當然不靈光。而且宋美齡還在美國國會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表達對印度饑荒的同情,更諷刺的是,她當時的身份是印度災荒救災委員會主任。

  [人物命運]

  宋美齡此次訪美,雖然在贏得巨額美援和美國公眾聲援抗戰等方面均取得了可觀的成果,卻在《中英新約》籤署中有關向英國索還香港主權一事上打了敗仗。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在國民黨中的政治權力被削弱,晚年定居美國,2003年10月24日,在紐約辭世,享年106歲。

  而史迪威則在蔣介石的不斷「努力」下,被羅斯福召回。

  1942年的湯恩伯:大災之年徵糧徵夫

  仁慈心腸的湯恩伯將軍就在這時站了出來,步洋人的後塵,學洋人的樣子,開辦了一個孤兒院,用來收留洋人收剩餘的孤兒。這是好事。湯將軍是好人。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孤兒院呢?白修德寫道:在我的記憶中,中央政府湯恩伯將軍辦的孤兒院是一個臭氣燻天的地方。連陪同我們參觀的軍官也受不了這種惡臭,只好抱歉地掏出手絹捂住鼻子,請原諒。

  [史料記載]

  1942年前後,河南駐紮的是國民政府軍湯恩伯部,黨務、政務、軍務、民生大權均集於湯恩伯之手,河南省政府有名無實。湯恩伯則被人稱為「中原王」。

  抗戰初期,湯為第二十軍團軍團長,參加戰役包括南口戰役、魯南會戰,以及臺兒莊會戰。之後湯兼任第九戰區第一兵團總指揮,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後湯恩伯兼任豫皖蘇魯四省戰區的行政長官。1942年湯兼任第一戰區副司令,以三四十萬軍隊駐河南等地。豫南大災,湯部仍大事擴軍,部隊素質良莠不齊。湯部為了維持軍費,在重災之區大事徵斂,河南省稅徵起著名的「湯糧」。他的所謂救災只是表面功夫,1943年春,災情發展到頂點,為防敵人來犯,他還強徵民工數萬人大修黃河。結果工程沒有做好,而死亡者不計其數。「水、旱、蝗、湯,河南四荒」,河南人民把湯恩伯列為四害之一。

  1944年日軍全面進攻河南,很多河南百姓趁勢拿起鋤頭、大刀成群地向國軍部隊發起攻擊,湯恩伯警衛旅被繳槍,湯本人化裝成夥夫逃走。更令人悲憤的是,湯恩伯兵敗時,倉庫存有的100萬袋麵粉尚夠20萬軍隊一年之用,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他卻沒有將這些糧食分給災民。

  [人物命運]

  1949年蔣介石下野後,力薦湯出任京滬杭警備司令,負責隔江保護南京、上海。期間與湯恩伯亦師亦友的陳儀試圖向湯策反,為湯恩伯所拒並呈報上級,於是蔣介石逮捕陳儀。1950年6月陳儀被蔣處死。湯在臺灣期間,對自己的賣師求榮的勾當感到問心有愧,隱居在臺北三峽鄉寓中,日漸消沉,1954年春,因查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腫瘤,赴日本醫治,同年6月死在了手術臺上。終年56歲。對他的去世,蔣介石如此評價:湯同志之死距離他指揮的上海保衛戰的時候,只有五年的光景。這五年時間,還不到2000天,照我個人看法,假使湯同志當時能在他指揮的上海保衛戰最後一個決戰階段,犧牲殉國的話,那對他個人將是如何地悲壯,對革命歷史將是如何地光耀!

 

來源:山東商報

 

轉自中新網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美國人拍攝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後,雙腿哆嗦起來
    【逃荒的孩子】1942年底至1943年,河南地區發生了震驚國人的大饑荒。這一年的春夏直至秋天,一場曠日持久的旱情在黃河中下遊兩岸地區蔓延開來,並擴展至晉東南、鄂北及皖北等地,期間夾雜著風災、雹災與蝗災, 直至麥收之後,百餘天未有降水,形成數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 1942年河南饑荒:吃死屍殺食活人屢見不鮮(圖)
    [導讀]河南大饑荒,蔣介石對國民的不負責任,使國民政府在河南很多地方盡失民心。河南大饑荒,事實上是蔣介石在政治上的一場大失敗。河南大饑荒期間,大批災民乘火車逃荒(資料圖)1942年的河南正在飢餓中煎熬。據當時的國民政府統計,1942年,河南大饑荒造成300萬老百姓餓死。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自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泛區老百姓的生活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水深火熱來形容,那裡的人們要先後應對洪水、旱災、兵禍、蝗災、饑荒、瘟疫這些可怕的天災人禍。到了1942年,大饑荒已經從黃泛區蔓延到周邊各地,整個河南都成了人間煉獄。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曝光,蔣介石看了發抖,樹皮都沒放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著1938年就發生了人為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
  • 1942到1943年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腿不由自主發抖
    1942年的春天,河南遭遇嚴重旱災,農田幾乎顆粒無收。據資料顯示,當年河南省多地受大旱影響,田地絕收。此外,侵華日軍的燒毀屠戮,也要為饑荒負一定責任。饑荒最初發生時,時任當時省政府主席的李培基為了自己未來仕途故意隱瞞災情,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察覺到問題嚴重,上報災情。
  • 抗戰時河南人民的苦難:前有蔣介石炸掉花園口,後有1942大饑荒
    1937年日軍發動前面侵華戰爭,但是在這之前,東北地區早已經淪陷6年的時間,接下來日本人的進攻目標是華北、華中……一直到整個中國,還會有很對很多地區被席捲到戰爭中去,河南就是在抗日戰爭中飽受苦難的省份之一。
  • 老照片再現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
    很多人都看過由張國立等一批老演員出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1942年,在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有39個縣災情最為嚴重。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真實揭秘1942年饑荒慘狀,人吃人現象屢見不鮮,場面觸目驚心
    鬧饑荒是非常恐怖的災難,人類歷史上曾有過很多次大型的饑荒歷史,有時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可怕境地。而且饑荒災難的影響是廣泛的,它所造成的損害可以持續數月甚至幾年。這種自然災害可以摧毀整個村莊,並且造成大規模人員外流,長期的飢餓和營養不良導致的死亡是緩慢而痛苦的,其中小孩和老人是最難熬的。下面所講述的就是曾經人類歷史上那個可怕的饑荒年代。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照片,每一張都觸目驚心,讓人心酸
    被饑荒受害者拋棄的空空蕩蕩的村莊道路上垂死的老人與孩子,飢病使老者先死,留下孤獨和無助幼兒也會不久於人世婦女在搗碎曬乾的植物當食物光禿禿的山坡上,人們剝樹皮充飢饑荒受災地區帶著兩個孩子的難民饑荒受災地區的兒童饑荒受災地區的難民
  • 旱災與饑荒之1845—1852年愛爾蘭大饑荒
    1845年至1852年愛爾蘭大地上發生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饑荒,7年間,愛爾蘭喪失了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這個數目中除餓死、病死者外,還包括近兩百萬因災荒遷徒海外的愛爾蘭人。 1845年災荒的開始,源於一種當時不為人知的農業病害。
  • 古代災年鬧饑荒時,為何百姓寧可啃草根也不去捕魚?原因發人深省
    可見哪怕是在所謂「盛世」之年,中國古代的老百姓們其實也依然處於一種「飢餓狀態」,盛世尚且如此,其它的年代自然就更加了。尤其是遇到災年的時候,很容易就會發生大規模的饑荒,例如說旱澇災害、蝗蟲災害等等,早在戰國時期,政治家李俚就在《平桑法》中區分了災年與豐年,其中災年的區分標杆為「小飢,中飢,大飢」。
  • 145年前,曾發生一場波及世界的天災,我國2億人受災,千萬人遇難
    其便是發生於1875年晚清時期的「丁戊奇荒」,由於厄爾尼諾現象作祟,導致1875年自開春以來降水便異常稀少眾所周知,大旱必伴隨蝗災,接撞而至的蝗災讓局面進一步惡化,最終釀成了1875年的驚天大饑荒。
  • 老照片:圖3蔣介石摟宋美齡合影,圖7張學良六字評價蔣介石
    中原大戰是指1930年,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發生的一場新軍閥混戰。 張學良和蔣介石很鐵時期的照片,1930年3月1日,中原大戰前夕,張學良發表通電,表示中立,迅速成為各方爭取的對象。
  • 50年前的大饑荒
    2009年似乎是一個與紀念有關的年份,我們紀念建國60周年、五·四90周年、洋務運動140周年等等,不過,我們似乎忘了「紀念」50年前的那場大饑荒。從1959年到1961年,後世稱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民經濟跌入空前的蕭條低迷。全國工廠關停近半,2000多萬新招職工被驅回農村。
  • 這位國軍將領早已棄暗投明,卻被蔣介石稱為獨膽英雄
    葉飛上將曾說:「萊蕪戰役,是我軍的一個範例。」這場發生在1947年解放戰爭期間的經典運動戰,我軍大獲全勝,殲敵6萬多人,但戰後國軍軍長卻孤身逃出還繼續回到了蔣介石身旁,究竟這是一場怎樣的戰役?這位軍長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他如何做到的孤身逃退?今日為您揭秘。
  • 愛爾蘭大饑荒發生的深層原因
    發生在19世紀中期的愛爾蘭大饑荒,則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影響到了上百萬人的生活。造成此次大饑荒的原因是一種病菌感染了土豆,造成了土豆收成的下降。當時的愛爾蘭人主要以土豆作為糧食來源,使得很多人因缺乏食物而死亡。這只是表面原因,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
  • 1932年蔣介石一個重要決定,成為四行倉庫八百勇士悲壯的根源
    這也是列強對日本進攻上海的反應要遠比日本侵佔東北的反應大得多的原因,這些列強把控的國聯在1932年2月26日發出呼籲,譴責日本的侵略行徑,讓日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由此可見上海的政治影響力。③從軍事上看,作為長江的入海口,上海是長江進入中國內的關鍵門戶,如果上海一旦失守,那麼長江區域必將門戶大開,國民黨的首都南京也將不保。
  • 大饑荒年代中發生的科學無法解釋的真實事件
    1959-1961年,由於蘇聯對中國的態度發生轉變,蜜月期結束,以及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此時,中國面臨著嚴重的災害,人們食不果腹。那種景象是生活在目前幸福生活的我們無法想像的。
  • "大躍進"饑荒三年, 蔣介石用氫氣球向大陸空投糧
    韓戰爆發後見解放軍揮師北上,退居臺灣的蔣介石便想接機反攻,但是跟美國人提出這個想法後,卻被美國無情的拒絕了。因為當時美軍在朝鮮戰場已被志願軍打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有精力在再南邊幫蔣介石開闢一個戰場,於是無奈的蔣介石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