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2020-12-05 騰訊網

自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泛區老百姓的生活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水深火熱來形容,那裡的人們要先後應對洪水、旱災、兵禍、蝗災、饑荒、瘟疫這些可怕的天災人禍。到了1942年,大饑荒已經從黃泛區蔓延到周邊各地,整個河南都成了人間煉獄。1942年河南到底餓死了多少人各種說法不一,有說500萬,有說300萬,實在難以詳查,我也不敢妄下定論。不過有一個疑問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如此嚴重的河南災情爆發時,重慶的國民政府在幹什麼呢?

事實上國民黨當局對災情諱莫如深,不僅沒有組織有效力量救災,還不準新聞輿論界如實的報導災區那些餓殍遍地、十室九空的真相,理由就是影響抗戰士氣,有礙國際觀瞻。中央尚且如此,下面的省府就更不用說了,災區地方官在行文上上報餓死的人數,為了擔心影響自己的仕途,特地在數字上打了很大的折扣,即便是這樣上報到省府之後,河南省府還是認為下面謊報數字,予以駁回並且命令重新統計。

1942年秋天,河南的災情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於是當地各界推選出了3名代表劉莊夫、任劭魯和楊一峰,前往重慶向國民黨中央陳述災情,請求緊急救濟。可是沒想到蔣介石壓根就不見,不但把他們晾在重慶不管不問,還禁止他們出現在重慶的公開活動場合,以免他們把災情洩露給各方。這三個人苦哈哈的在重慶等了很久,什麼事情也沒辦成,連一句瓷實話都沒聽到,不得已只能回河南。

不聞不問還是其次,重慶對新聞媒體的封鎖更為要命,因為失去了媒體的傳播,連民間的救災捐助都得不到。直到1943年2月,《大公報》冒天下之大不韙刊登出了一篇名為《河南災情真相》的報導,第二天又特地發表了社論。在文章中,把重慶達官貴人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跟河南數百萬災民相對比,那真是一針見血,擲地有聲。但是沒想到,說了實話的《大公報》立刻就被國民黨政府申斥,並且下令停刊三天。寫了那篇文章的記者被開除,負責人被中統局查辦。

一個多月後,美國駐華記者白修德在《時代周刊》上發表了關於河南災情的新聞,其描述極為詳盡,把白修德在災區的所見所聞全都寫成了震撼人心的文字,全世界為之譁然。此時正在美國訪問的宋美齡,看到了這篇文章之後勃然大怒,她立刻給《時代周刊》老闆亨利盧斯通電,要求馬上開除白修德,並且聲明他的那篇文章是「污衊」。可是亨利盧斯沒有理會宋美齡的要求,反而又在報刊上增加了一些關於災情的社論,正因如此這件大饑荒才在國際社會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國民政府的參議院郭仲隗是河南人,看到老家如此慘重的大饑荒,於是就在重慶開會的時候大聲疾呼,為民請命。直接彈劾孔祥熙的貪婪無度和湯恩伯在河南施行的爛政,當著所有與會者的面拿出了幾樣河南災民所吃的食物,那是一些樹皮草根磨成的面,還有花生皮和舊麻繩,甚至還有觀音土,讓所有參議員震驚不已。郭仲隗還當面痛斥國民政府不聞不問,草菅人命,終於在1943年為河南爭取到了1.2億法幣的救災貸款,注意不是撥款而是貸款。但卻因此得罪了「中原王」湯恩伯,惱羞成怒的湯恩伯竟然在郭仲隗返回河南的路上埋伏特務,差一點就要了郭仲隗的性命。

國民參議員尚且如此,那些民間為了救災奔走呼號的小人物是什麼下場就可想而知了。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雖然國民黨政府可以一時彈壓民間的憤怒,但是人民心中痛苦的記憶,卻永遠也無法抹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  掌權者不理災情河南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華。大災之前,河南30多個縣淪陷,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讓我們回歸到歷史場景,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吧。   1942年的蔣介石:斥報災者「胡造謠言」  在大面積受災和餓死人的情況下,政府向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不變。陳布雷說: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
  • 美國人拍攝的1942年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後,雙腿哆嗦起來
    【逃荒的孩子】1942年底至1943年,河南地區發生了震驚國人的大饑荒。這一年的春夏直至秋天,一場曠日持久的旱情在黃河中下遊兩岸地區蔓延開來,並擴展至晉東南、鄂北及皖北等地,期間夾雜著風災、雹災與蝗災, 直至麥收之後,百餘天未有降水,形成數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曝光,蔣介石看了發抖,樹皮都沒放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著1938年就發生了人為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
  • 抗戰時河南人民的苦難:前有蔣介石炸掉花園口,後有1942大饑荒
    1937年日軍發動前面侵華戰爭,但是在這之前,東北地區早已經淪陷6年的時間,接下來日本人的進攻目標是華北、華中……一直到整個中國,還會有很對很多地區被席捲到戰爭中去,河南就是在抗日戰爭中飽受苦難的省份之一。
  • 1942年河南饑荒:吃死屍殺食活人屢見不鮮(圖)
    [導讀]河南大饑荒,蔣介石對國民的不負責任,使國民政府在河南很多地方盡失民心。河南大饑荒,事實上是蔣介石在政治上的一場大失敗。河南大饑荒期間,大批災民乘火車逃荒(資料圖)1942年的河南正在飢餓中煎熬。據當時的國民政府統計,1942年,河南大饑荒造成300萬老百姓餓死。
  • 1942到1943年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腿不由自主發抖
    1942年的春天,河南遭遇嚴重旱災,農田幾乎顆粒無收。據資料顯示,當年河南省多地受大旱影響,田地絕收。圖為饑荒時期的一位老人。1938年,花園口決堤,導致洪水泛濫,很多農田被淹,無法種植,對生態和農業系統造成重創。據專業人士分析,後來的蟲災和這次洪水也有關係。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老照片再現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
    很多人都看過由張國立等一批老演員出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1942年,在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有39個縣災情最為嚴重。
  • 真實揭秘1942年饑荒慘狀,人吃人現象屢見不鮮,場面觸目驚心
    鬧饑荒是非常恐怖的災難,人類歷史上曾有過很多次大型的饑荒歷史,有時甚至到了人吃人的可怕境地。而且饑荒災難的影響是廣泛的,它所造成的損害可以持續數月甚至幾年。這種自然災害可以摧毀整個村莊,並且造成大規模人員外流,長期的飢餓和營養不良導致的死亡是緩慢而痛苦的,其中小孩和老人是最難熬的。下面所講述的就是曾經人類歷史上那個可怕的饑荒年代。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照片,每一張都觸目驚心,讓人心酸
    被饑荒受害者拋棄的空空蕩蕩的村莊道路上垂死的老人與孩子,飢病使老者先死,留下孤獨和無助幼兒也會不久於人世婦女在搗碎曬乾的植物當食物光禿禿的山坡上,人們剝樹皮充飢饑荒受災地區帶著兩個孩子的難民饑荒受災地區的兒童饑荒受災地區的難民
  • 蔣介石和宋美齡去臺灣時都帶了些什麼
    蔣介石中意的地方,第一選擇是菲律賓。並且在1949年下半年,他多次前往菲律賓與菲律賓總統進行了多次交談,菲律賓總統表示只要提前把人數告訴他,就可以到菲律賓去。蔣介石同時為自己選擇了第2個退守的地方,那就是日本,因為早年他在日本留過學,他對日本的印象也是非常好的。
  • 這位國軍將領早已棄暗投明,卻被蔣介石稱為獨膽英雄
    這場發生在1947年解放戰爭期間的經典運動戰,我軍大獲全勝,殲敵6萬多人,但戰後國軍軍長卻孤身逃出還繼續回到了蔣介石身旁,究竟這是一場怎樣的戰役?這位軍長身上發生了什麼故事?他如何做到的孤身逃退?今日為您揭秘。文/王銘葦1946年7月至1947年1月,我軍在華東戰場上連續進行了蘇中、蘇北、魯南等戰役,殲敵20餘萬。
  • 老照片:圖3蔣介石摟宋美齡合影,圖7張學良六字評價蔣介石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和張學良合影,因張學良在中原大戰時表現,二人迅速進入兄弟般的親密關係中。中原大戰是指1930年,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發生的一場新軍閥混戰。
  • 看點大揭秘:「1942」虐心PK《王的盛宴》厚重
    看點大揭秘:「1942」虐心PK《王的盛宴》厚重 >《一九四二》——骨灰級演員+外國明星《王的盛宴》——劉燁、秦嵐領銜+吳彥祖、張震帥氣    《一九四二》選角之初只是曝光了張國立、徐帆、陳道明、馮遠徵等一系列戲骨級的人物,每個人的演技都沒得挑,盡心盡力如張國立,還擔任了電影的導演工作,徐帆在老公的電影中一向表演賣力,而陳道明所塑造的蔣介石一直都是非常傳神
  • "大躍進"饑荒三年, 蔣介石用氫氣球向大陸空投糧
    韓戰爆發後見解放軍揮師北上,退居臺灣的蔣介石便想接機反攻,但是跟美國人提出這個想法後,卻被美國無情的拒絕了。因為當時美軍在朝鮮戰場已被志願軍打的焦頭爛額,根本沒有精力在再南邊幫蔣介石開闢一個戰場,於是無奈的蔣介石只好作罷。
  • 50年前的大饑荒
    2009年似乎是一個與紀念有關的年份,我們紀念建國60周年、五·四90周年、洋務運動140周年等等,不過,我們似乎忘了「紀念」50年前的那場大饑荒。從1959年到1961年,後世稱為「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民經濟跌入空前的蕭條低迷。全國工廠關停近半,2000多萬新招職工被驅回農村。
  • 蔣介石下令:守南京一個月,等待時機,這個時機指的是什麼?
    1937年11月中旬,中國方面軍去判斷,日軍要進攻南京。於是就在南京開始準備碉堡戰壕,鐵絲網,工事修了一層又一層,南京城內的富貴山,金陵寺,清涼山等地也修建了大量戰壕,地下室,甚至蔣介石的官邸,也挖交通壕直通富貴山。
  • 蔣介石平常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
    現在明白,原來蔣介石這一杯白開水大有講究。蔣每天起床前半小時,副官和服務人員就開始緊張地工作,首先就是燒白開水,燒開後自然冷卻到60℃左右,等蔣介石起床喝的時候,溫度在30℃至40℃之間,接近人體的自然溫度,同時還要有一杯保溫的白開水。他先喝溫開水,再喝溫度略高的保溫白開水。外出的時候,一定也要帶上兩個保溫杯,一杯是溫水,一杯是白開水。
  • 旱災與饑荒之1845—1852年愛爾蘭大饑荒
    1845年至1852年愛爾蘭大地上發生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饑荒,7年間,愛爾蘭喪失了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這個數目中除餓死、病死者外,還包括近兩百萬因災荒遷徒海外的愛爾蘭人。 1845年災荒的開始,源於一種當時不為人知的農業病害。
  •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是他打開潘多拉魔盒
    據孫中山床前侍衛李榮回憶:「1925年3月11日,晚8時30分鐘之前,孫中山臨終前說的話沒有一句是自己的私事,所言必是「天下為公」。12日晨一時, 他已經不能說話了。4時30分,僅呼『達齡』一聲,6時30分又呼『精衛』一聲。延遲到上午9時30分,一代偉人,撒手塵寰,魂歸天國。」這段文字明明白白記載:孫中山臨終前喃喃呼喚了宋慶齡,也呼喚了汪精衛,根本沒有蔣介石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