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泛區老百姓的生活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水深火熱來形容,那裡的人們要先後應對洪水、旱災、兵禍、蝗災、饑荒、瘟疫這些可怕的天災人禍。到了1942年,大饑荒已經從黃泛區蔓延到周邊各地,整個河南都成了人間煉獄。1942年河南到底餓死了多少人各種說法不一,有說500萬,有說300萬,實在難以詳查,我也不敢妄下定論。不過有一個疑問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如此嚴重的河南災情爆發時,重慶的國民政府在幹什麼呢?
事實上國民黨當局對災情諱莫如深,不僅沒有組織有效力量救災,還不準新聞輿論界如實的報導災區那些餓殍遍地、十室九空的真相,理由就是影響抗戰士氣,有礙國際觀瞻。中央尚且如此,下面的省府就更不用說了,災區地方官在行文上上報餓死的人數,為了擔心影響自己的仕途,特地在數字上打了很大的折扣,即便是這樣上報到省府之後,河南省府還是認為下面謊報數字,予以駁回並且命令重新統計。
1942年秋天,河南的災情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於是當地各界推選出了3名代表劉莊夫、任劭魯和楊一峰,前往重慶向國民黨中央陳述災情,請求緊急救濟。可是沒想到蔣介石壓根就不見,不但把他們晾在重慶不管不問,還禁止他們出現在重慶的公開活動場合,以免他們把災情洩露給各方。這三個人苦哈哈的在重慶等了很久,什麼事情也沒辦成,連一句瓷實話都沒聽到,不得已只能回河南。
不聞不問還是其次,重慶對新聞媒體的封鎖更為要命,因為失去了媒體的傳播,連民間的救災捐助都得不到。直到1943年2月,《大公報》冒天下之大不韙刊登出了一篇名為《河南災情真相》的報導,第二天又特地發表了社論。在文章中,把重慶達官貴人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跟河南數百萬災民相對比,那真是一針見血,擲地有聲。但是沒想到,說了實話的《大公報》立刻就被國民黨政府申斥,並且下令停刊三天。寫了那篇文章的記者被開除,負責人被中統局查辦。
一個多月後,美國駐華記者白修德在《時代周刊》上發表了關於河南災情的新聞,其描述極為詳盡,把白修德在災區的所見所聞全都寫成了震撼人心的文字,全世界為之譁然。此時正在美國訪問的宋美齡,看到了這篇文章之後勃然大怒,她立刻給《時代周刊》老闆亨利盧斯通電,要求馬上開除白修德,並且聲明他的那篇文章是「污衊」。可是亨利盧斯沒有理會宋美齡的要求,反而又在報刊上增加了一些關於災情的社論,正因如此這件大饑荒才在國際社會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國民政府的參議院郭仲隗是河南人,看到老家如此慘重的大饑荒,於是就在重慶開會的時候大聲疾呼,為民請命。直接彈劾孔祥熙的貪婪無度和湯恩伯在河南施行的爛政,當著所有與會者的面拿出了幾樣河南災民所吃的食物,那是一些樹皮草根磨成的面,還有花生皮和舊麻繩,甚至還有觀音土,讓所有參議員震驚不已。郭仲隗還當面痛斥國民政府不聞不問,草菅人命,終於在1943年為河南爭取到了1.2億法幣的救災貸款,注意不是撥款而是貸款。但卻因此得罪了「中原王」湯恩伯,惱羞成怒的湯恩伯竟然在郭仲隗返回河南的路上埋伏特務,差一點就要了郭仲隗的性命。
國民參議員尚且如此,那些民間為了救災奔走呼號的小人物是什麼下場就可想而知了。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雖然國民黨政府可以一時彈壓民間的憤怒,但是人民心中痛苦的記憶,卻永遠也無法抹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