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身邊元老眾多,蔣介石黨內地位不高,為何當上黃埔軍校校長

2020-12-06 百年中國史

1924年1月24號,蔣介石被孫中山任命為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負責黃埔軍校的籌辦工作。上任伊始,蔣介石還是十分用心的,他事無巨細,殫精擎畫,親自勘察黃埔島校址,多次召集會議擬定學校組成機構和考選章程。

然而,上任不到一個月,蔣介石卻突然向孫中山遞交了一份辭呈,儘管孫中山不準辭職,蔣依然掛印而去。

蔣介石

將革命軍隊的希望寄托在軍校上的孫中山,對蔣的離去非常焦慮。他連續三次致電蔣介石,告知其軍校籌辦「經費亦有著落」,且「辭呈未準,何得拂然而行」,令其立刻返回廣州主持軍校籌辦,並派鄧演達專程到奉化勸說蔣返粵。胡漢民、廖仲愷、李濟深等也不斷來電,催請他回粵。但蔣遲遲不歸。

黃埔軍校舊址

蔣介石為何突然辭職離開呢?

原來,蔣介石擔任籌備委員會委員長時,黃埔軍校所在地還是一片荒地,他每天絞盡腦汁,籌措辦學經費,處處求人,卻處處碰壁。當時國民黨的錢糧開銷主要依靠廣州財政,廣州財政本身就捉襟見肘。廣州管錢的人是同盟會元老楊西巖,因人微言輕,蔣介石在楊西巖處多次碰壁,這讓蔣介石十分不滿。

國民黨「一大」會場

黃埔軍校籌辦期間,正值國民黨一大召開,蔣介石既不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也不一大代表。他僅被孫中山任命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下設的軍事委員會委員,列席會議。看到胡漢民、汪精衛、廖仲愷等都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這也讓蔣介石覺得前途暗淡、心灰意冷。

恰在這時蔣介石又聽到傳聞,國民黨中常委提議中山先生兼任校長,而中山先生打算程潛擔任校長,蔣介石和李濟深擔任副校長。蔣介石看到籌備委員會中許多委員的資歷地位都比他高,擔心將來校長一職會委派他人。他不願辛苦一場,卻為他人做嫁衣。2月21日,蔣留下一份辭職信之後便遠走上海了。

程潛將軍

蔣介石不辭而別,遠走上海,當然不是真的辭職,他是以退為進,以此要挾孫中山,來爭取校長職位。他敢這樣做,也是有所依仗的。

當時在國民黨內部,真正懂軍事的人才並不多,孫中山屬下許多懂軍事的人都已被刺殺或犧牲。蔣介石畢業於保定陸軍學堂,後到日本留學,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是孫中山手下為數不多的軍事人才。再加上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失去了對地方軍閥的信任,不想讓有軍閥背景的人插手軍校事務。蔣介石沒有軍閥派系背景,正符合孫中山的要求。

孫中山和蔣介石

更重要的是,蔣介石還曾以孫中山特使身份,率「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聯考察,對蘇聯軍事、政治制度進行了全面考察,特別學習了蘇聯軍校的建設和軍事人才培養的經驗,是黃埔軍校校長的合適人選。

蔣介石離開廣州後,廣州就亂做一團,報考黃埔軍校的數千學生已陸續抵達,因遲遲不能開考,許多考生盤纏都已用盡,他們天天跑到陸軍大本營門口鬧事,給廣州政府帶來巨大壓力。

張靜江

另一邊的蔣介石,也沒有閒著。在上海,蔣拜訪了他的結拜大哥張靜江。張靜江,浙江湖州人,國民黨元老,出生江南絲綢巨賈之家。與孫中山關係密切,積極資助孫中山革命活動。他被孫中山先生譽為「革命聖人」。張靜江的話在孫中山那裡還是很有分量的。

果然,蔣拜訪張靜江後不久,張靜江就親自動身前往廣州,勸說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

張靜江出面之後,國民黨內各派廖仲愷、李烈均、戴季陶等國民黨大佬也紛紛表態:「校長一職,非蔣莫屬!」,如此,由蔣出任校長已是眾望所歸。

4月初,孫中山又派蔣介石的盟兄弟、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到奉化溪口,勸說蔣介石回粵。

東徵時的黃埔學生軍

看到自己目的已經達到,蔣介石在許崇智陪同下,於4月21日回到廣州,謁見了孫中山。4月26日開始到黃埔軍校辦公。5月3日,孫中山正式下令,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授陸軍中將銜,兼任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本來何應欽也有資格擔任校長,但他當時剛到孫中山身邊,孫中山並不完全信任,根基不深,也沒有人推薦。後來被任命為黃埔軍校的總教官。

黃埔軍校開學典禮

黃埔軍校校長,在當時的國民黨內並不是一個特別顯赫的職位,但是蔣介石卻非常重視這個職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校建設和管理中。擔任校長後,他一改往日作風,「不吸菸,不喝酒,不飲茶」。每天都是軍裝嚴整,戴白色手套,走路腰板挺直,注意樹立個人威信。

他常年住在軍校,早晚都要在學校巡視、檢閱。在學校,蔣介石每個星期找十名學生談話,用來挑選可用之才,培植個人勢力。黃埔軍校也成了蔣介石問鼎國民黨最高權力的基石。

相關焦點

  • 不當黃埔校長,不與孫中山做連襟 「魚翅司令」最終卻死於魚翅
    蔣介石勢力正盛時,譚延闓為自保,很識趣地讓出了主席之位,屈居於蔣介石之下。然而這還不算完,在之後的政務中,譚延闓抱定了''三不''主義,即不負責、不諫言、不得罪人,幾乎不參與任何政治鬥爭與諫言,只顧在自己的職位上閉目養神。 因此,主席曾這樣評價:譚延闓是一個聰明的官僚,他在湖南幾起幾覆,從來不做寡頭省長,要做督軍兼省長。
  • 孫中山並沒有指定蔣介石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是他打開潘多拉魔盒
    當蔣介石覺得沒意思要辭職之際,陳炯明竭力挽留了他,對他說「粵軍可百敗而不可無兄一人」。蔣介石與陳炯明混的兩人關係不錯,蔣介石表態要跟陳炯明幹到底。但當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後,權衡自己的利弊前程,他不認為陳能成事,於是毅然與陳決裂,不講什麼生死弟兄了,旗幟鮮明地站到孫中山一邊。孫中山與蔣介石等人合影,後排中為蔣介石。這證照片被P成只有孫中山和蔣介石的合影。
  • 解放軍中的黃埔軍校,直屬軍委,8任校長都是上將
    ,是我國民國時期一所極負盛名的軍事學院,它為我國培養出諸多優秀的軍事將領,更是蔣介石發家的資本。可以說,在那個時代,黃埔軍校是每一個年輕人心中的軍事聖地、最高學府。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提出了「2110工程」,重點建設了一批學科專業和院校,以此為我軍培養現代化軍事人才。而在這重點培養的18個院校當中,有一所院校被稱為解放軍中的「黃埔軍校」。
  • 名人輩出的黃埔軍校,究竟算是什麼學歷?在民國屬專科學校畢業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歐懷琳 黃埔軍校簡史 民國13年(1924年)6月,中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創辦的陸軍軍官學校
  • 保定軍校: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軍校,將才輩出,蔣介石為知名校友
    可在那個混戰的年代,哪怕保定軍校這幾個字,也已經成為一種底氣和實力。保定軍校在辦的11年裡,一共培養了6500多名優秀的各類畢業生,其中知名畢業生有蔣介石、白崇禧、葉挺、李濟深、傅作義、張治中等。其中,黃埔軍校來說,當時從校長,到學生總隊的隊長中,大部分都是保定軍校的畢業生。到1928年,黃埔軍校中保定軍校畢業生擔任教官等職位的比例一度達到80%。這個數字可謂令人驚訝萬分。
  • 蔣介石念錯一個字,眾人跟著念錯,後被收入「新華字典」
    說起我國近代一所地位非凡的軍校,相比大家都會想起黃埔軍校。這所軍校在我國近代那個動蕩不安的歷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培育出了許多優秀的將才,為我國近代抗戰源源不斷地輸入卓越的領導者。從抗日戰場到解放戰場,出現在戰場上的優秀將領有一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這個軍校。看到黃埔軍校中的埔字,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念pu,第三聲。
  • 蔣介石想在庫侖辦軍校,此國不準!還讓中國「秋海棠」變「雄雞」
    黃埔軍校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最開始的選址並不在廣州,而是在中國北方。蘇聯人還尖銳地批評了蔣介石的軍事計劃,不允許國民黨辦軍校,但是同意國民黨送人到蘇聯軍校學習,「參謀部學院可以接受3-7人,軍事學校可以接受30-50人。」蘇聯人斬釘截鐵的拒絕,讓蔣介石好生失望。
  • 近代的黃埔軍校,為中國造就大量人才,它的誕生和一個外國人有關
    黃埔軍校的誕生為我國增添了不少的軍事人才,在戰爭年代以來,國軍的主要思想雖然與我軍相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國軍內部確實有很多傑出的人才
  • 他在蔣介石「八大金剛」中排名最後,卻是聲望較高的一位
    蔣介石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中山先生逝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縱觀整個國民政府時代,他一直居於軍政核心,蔣介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對中國近現代史的進程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
  • 蔣介石仁學思想,「力行哲學」下的仁學觀念是怎樣的呢?
    導語:蔣介石仁學思想,「力行哲學」下的仁學觀念是怎樣的呢?蔣介石,名中正,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反清革命活動。辛亥革命爆發後,投身民主革命,獲得孫中山的器重,曾任黃埔軍校校長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在某種程度上,繼承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但也存在大量的歪曲和篡改。如果說戴季陶的哲學叫民生哲學,我們可以說,蔣介石的哲學叫「力行哲學」,其主要淵源是孫中山的「知難行易」理論。那麼,蔣介石對仁學又有什麼樣闡釋與論及呢?在筆者看來,蔣介石對仁學,可以分為兩個大的層面,一個是「力行哲學」下的仁學,另一個是仁本身是立國之道。前面已經講到,蔣介石的哲學觀是主力行的。
  • 廖仲愷被刺案,蔣介石有沒有可能參與呢?蔣介石身上的可疑之處
    1924年,廖仲愷擔任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工人部部長,黃埔軍校成立後廖仲愷擔任黃埔軍校黨代表。1925年,廣東國民政府成立後,廖仲愷擔任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財政廳長。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愷攜夫人何香凝乘車前往黨部開會,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慘遭殺害。
  • 蔣介石平常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
    對於喝水,蔣介石不是渴了才喝,而是每隔20分鐘左右就喝一次,身邊的侍衛自然知道這種講究,每隔20分鐘,就幫蔣介石換一杯水。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水療法」,蔣介石把這種水稱為「開白水」,這種習慣的養成主要是受兩個人的影響。其一是蔣介石的恩師張靜江,此人一生傳奇,經商有道,曾創建西湖博覽會,還資助孫中山革命,被孫中山誇為「革命聖人」。
  • 臺灣省主席不打招呼直接免職?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就地上任
    他雄心勃勃,滿懷信心,在主持第一次臺灣省省政會議上宣稱"今後但以最大的努力來謀臺灣的幸福。"他確實是想幹點事情,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與水平,但老蔣會給他機會嗎?不料,突然有一天接到一個電話,部下打來的,說他的行政職務被免了,蔣介石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馬上上任。他居然完全不知情,也沒人告知他,就這樣一個堂堂臺灣省主席,莫名其妙就被免職了。
  • 揭秘黃埔軍校,徐州三王和山東三李,分別是指哪六位將領
    黃埔軍校從成立之初到轉移,在這期間,為國家培養了無數軍事人才。尤其是前六期名將輩出,這些人,後來都成為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頂梁柱。然而,在這些名將中,也就是黃埔一期學員,有三位將領都是來自徐州,而且又是同一個姓,因此被世人譽為徐州三王。還有三位學員來自山東,並且都姓李,因此也被世人譽為山東三李。那麼你們知道?
  • 在軍統中,為何大名鼎鼎的戴笠僅是副局長?你也不看看局長都是誰
    陳立夫 與此同時,蔣介石又模仿墨索裡尼的「黑衫黨」,召集他在黃埔軍校的十三個親信弟子,組成了「十三太保」,極力打擊、迫害國民黨內任何反對他的勢力
  • 臺灣失守後,蔣介石選擇的避難所是哪,義和團為何只殺231個洋人
    臺灣失守後,蔣介石選擇的避難所是哪,義和團為何只殺231個洋人 蔣介石在中國近代歷史當中,可謂是風雲人物。蔣介石在最終的大決戰當中,無奈輸給共產黨,最終只能夠敗守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