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愷,1877年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屬於歸國華僑,後加入到孫中山的革命中。1923年,廖仲愷擔任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財政部長、廣東省省長,後參與領導國民黨改組。1924年,廖仲愷擔任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工人部部長,黃埔軍校成立後廖仲愷擔任黃埔軍校黨代表。1925年,廣東國民政府成立後,廖仲愷擔任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財政廳長。
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愷攜夫人何香凝乘車前往黨部開會,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慘遭殺害。
廖案發生後,國民政府迅即組成''廖案檢查委員會'',追查暗殺的幕後策劃者和兇手。經調查,暗殺是國民黨右派集團所為,主要成員便是鄒魯、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許崇智等人,出面收買兇手的便是胡漢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黨朱卓文、梁鴻楷等人。案情查明後,國民政府派軍隊搜查了胡漢民兄弟的住宅,撤掉了梁鴻楷第一軍軍長的職務,胡漢民、許崇智也因涉嫌離開廣州。
廖案自此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但是本人有幾點懷疑,略述一二。
自古以來,政治案件背景極為複雜,很難查清,如汪精衛遭遇的幾次刺殺,宋教仁被刺殺案至今疑竇重重,但是廖仲愷被刺殺案卻很快結案,不得不令人懷疑。
同樣,政治案件因為背景複雜,恐怕不能以常理推斷,有人言政治事件,要從事件的受益者著手分析。從廖案發生後,最大受益者來看,蔣介石有一定嫌疑,同樣結合蔣介石的一些經歷,蔣介石身上至少有一些疑點。
蔣介石在廖仲愷被刺殺之前,有刺殺人的前科,執掌南京國民政府後,又有幾次刺殺人的行為。
1912年1月14日凌晨二時許,陳其美指使蔣介石、王竹卿在上海廣慈醫院暗殺陶成章,這位光復會領袖,浙江省光復的大功臣被蔣介石刺殺而死。
陶成章被刺殺案件,屬於革命黨人內部的爭鬥,蔣介石親自刺殺了陶成章。這件案子發生在1912年,遠在廖仲愷被刺殺之前。蔣介石執掌南京國民政府後,又刺殺了張敬堯和孫傳芳,因此廖仲愷案件不得不令人懷疑。
蔣介石在在廖仲愷被刺殺之後,是最大的受益者,有刺殺的動機。
蔣介石與廖仲愷是交情極好的朋友,單單從感情上講,蔣介石絕對不可能是刺殺的主使者,但是廖仲愷死後蔣介石的行動,不得不令人懷疑。
廖仲愷死後,成立了''廖案檢查委員會'',蔣介石、汪精衛、許崇智為領導人,經過調查,胡漢民、許崇智涉嫌參與刺廖,隨後被迫離職。
1925年廖案發生前,廣東國民政府四大巨頭是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廖案發生後,廖仲愷死亡,胡漢民、許崇智離職,汪精衛、蔣介石成為廣東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
同時,廖仲愷被刺殺後,蔣介石在黃埔軍校少了一個競爭對手,成了黃埔軍校最大的巨頭,為以後的地位奠定了根據。
由此可見,廖案是蔣介石政治生涯中極為關鍵的一個事件,若無廖案,蔣介石很難有以後的地位。
當然,廖案早有結論,蔣介石有一定嫌疑,但卻並不一定是背後主使者,很有可能是蔣介石藉助廖案利用高明的政治手段實現了自己地位的飛躍,本文僅僅探討下廖案中蔣介石身上的疑點,僅僅是一家之言,不到之處,還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