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情結,古今中外皆有之,不過,古代的名人,有學歷情結不造假;現在的名人,卻直接進行學歷造假。
隋煬帝的「學歷」情結
中國人重文憑,重學歷,早已有之,隋唐時候就有例子。
唐高宗時期,有個叫薛元超的中書令,也就是宰相,他很有才華。唐高宗說過,中書有了薛元超,其他人也就多餘了。這樣一個成功者,有一回卻對左右說,我雖貴為中書令,卻有三樁遺憾:「第一,不是進士出身;第二,老婆不是貴族出身;第三,不能參與編寫國史。」因為薛元超在朝當官,是承襲父親勳位,是頂職上來的。所以他因自己不是科舉出身而耿耿於懷。學歷的位置,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可謂重矣!
做大臣的如此,甚至皇帝也有這種心態。隋朝開創了科舉取士的歷史,並擺到了很高的位置。隋煬帝曾對大臣說:「我的學識才華,不比你們差,哪怕參加科舉考試,也能奪第一名的。」那心態,似乎沒拿到科舉的文憑,連做皇帝都氣短。
中國地位最高的學歷造假者
在160年的中國留學史上,蔣介石恐怕是地位最高的學歷造假者了。
唐德剛的《李宗仁回憶錄》說蔣介石:「曾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因不守堂規而被開除。後往日本進陸軍振武學校,接受軍士教育程度的訓練。回國後,卻說他是日本士官第六期畢業生。」蔣介石還曾派副官陳明閣,以士官學校畢業生的身份,向士官學校同窗會捐款五萬元,這令日本士官學校第四期的蔣作賓、雷壽榮,第六期的劉綜紀、楊文凱、盧香亭等大惑不解。
李敖、汪榮祖所著的《蔣介石評傳》,對此更是進行了詳盡的考證。書中說:
1908年春,蔣介石與陸軍速成學堂(保定軍校前身)的62名學生一起,從大連乘船赴日本神戶,轉東京進入振武學校,蔣介石當時叫蔣志清。振武學校是幫助中國留學生的軍事預科學校。1910年冬天,蔣自振武學校畢業,時年23歲,分配到北海道新潟縣高田鎮的13野炮聯隊實習,實習期間主要是餵馬。那時,他身高169.4釐米,體重59.2公斤。
從民國十八年(1929)《中國國民黨年鑑》可以看到,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後,「蔣主席」的欽定履歷中,赫然有「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最高學歷。1937年5月出版的《蔣介石全集》,也赫然有「初入日本振武學堂,繼入日本士官學校」字樣。
曾經有不少中國學生自振武學校畢業,經實習後考入士官學校,但從昭和十五年(1940)十月興亞院出版的《日本留學中華民國人名調》中,可知士官學校各期名單中,蔣介石不列名籍,證據確鑿矣!
因此,蔣介石的最高學歷僅是振武學校出身,「直接送進聯隊」的階段,距離士官學校畢業,還十分遙遠。如此而已。
日本首相小泉的學歷摻假
本來,政治家的政績與學位是無太多關係的,但政治家們虛報文憑,日本社會不會輕易饒恕。因此,一些日本政要因傳出假文憑醜聞,紛紛下臺或被開除,而當時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也遇到了同樣的信任危機。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學歷,日本政府的官方網站上清楚地寫著:「1967年畢業於應慶大學,留學倫敦大學」。2001年7月,小泉純一郎赴英國訪問,曾對前英國首相布萊爾說:「英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英國留過兩年學」。他在倫敦大學留學兩年的經歷,在競選首相期間,媒體就大加渲染過。
2004年2月9日,日本多家報刊雜誌,以獨家新聞方式刊登了小泉純一郎的學歷的可疑之處。為了求證小泉首相在倫敦大學這段閃光的求學經歷,日本《郵報周刊》記者赴倫敦大學進行全面調查。倫敦大學提供的回覆稱:「小泉純一郎1968年9月30日至1969年6月20日以業餘學生的身份在本院註冊學習。」 據倫敦大學介紹,業餘學生每周只需上不到15課時的課即可,而全日制學生每周至少得上35課時。倫敦大學接著解釋說:「小泉先生報了經濟特別課程,但他沒有獲得任何的學位。這些課程原本就是特別為外國學生開設的。本學院的學術檔案除了上述內容外沒有其他任何更多的情況。」如此看來,他當年在倫敦求學的時間最多也就是9個月,根本就不是兩年。
林一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