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2日 15:11 來源:《中國民族報》2014年7月18日11版 作者:賈巴爾且
字號內容摘要:彝族人認為,人和有肉有皮的動物都是一樣有生命的,特別是綿羊,性情溫和,深受彝族人喜愛,與彝族人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緣。彝族禮儀中,紅白喜事只宰殺綿羊,招待客人除宰殺牛外,也以宰殺綿羊作為最高禮節。禮數上,4隻綿羊和一頭牛的級別是一樣大小。羊毛可以製作成披氈、羊毛毯等各式毛紡織品,穿在身上保暖又美觀,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毛紡織及擀制技藝」還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彝族人給綿羊剪毛前要先給它們「洗澡」
彝族人認為,人和有肉有皮的動物都是一樣有生命的,特別是綿羊,性情溫和,深受彝族人喜愛,與彝族人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緣。彝族禮儀中,紅白喜事只宰殺綿羊,招待客人除宰殺牛外,也以宰殺綿羊作為最高禮節。禮數上,4隻綿羊和一頭牛的級別是一樣大小。羊毛可以製作成披氈、羊毛毯等各式毛紡織品,穿在身上保暖又美觀,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毛紡織及擀制技藝」還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筆者曾在四川省涼山州金陽縣依達鄉嘎格達村看見一群綿羊被圍在小河旁,兩個中年男子在給綿羊「洗澡」,原來是要準備剪羊毛了。
剪羊毛一年三次,分別在4月、8月和11月。剪羊毛時,等畢摩(彝語音譯,即祭師)選擇了吉祥如意的日子,牧民就會提前兩三天把羊群趕到大水庫和有大水的地方,給綿羊「洗澡」,並準備好大剪刀、細繩、手套、籮筐、口袋等器具。然後,再把羊群趕到山坡上去,一邊放牧,一邊剪收羊毛。一般公羊和大騸羊(騸了睪丸的羊)的毛是不能全部剪完的,頸子和臀部的毛都要留著,而母羊和小羊就從頸子到臀部全部剪完。彝族諺語說:「姑娘不美,戴上首飾就美麗;騸羊不美,臀部留著羊毛就美麗。」
涼山彝族服飾古樸、美觀、大方、種類繁多,絢麗多彩。該州布拖縣、普格縣的彝族婦女最喜愛的服裝莫過於五顏六色的百褶裙(彝語叫「丹紅扎尼」)。它選用最好的綿羊毛製成,前後經過洗羊、剪毛、彈毛、捻線、織布、縫製、染色等十多道技藝流程。耗時至少兩年時間才能完成。因此「丹紅扎尼」,一條價格高達幾千甚至上萬元。
彝族人養綿羊一般都在半山上。夏天,為了抵禦酷熱,村民們採取託養的辦法,把羊群趕到高山地區放養。白天把羊群放在山上,晚上把羊群用竹子編制的籬笆牆圍在自己的土地上積肥,在這些土地上種植的農作物可以獲得豐收,一舉多得。等秋天天氣涼爽了,選好日子才把綿羊接回家。當天晚上,富裕的家庭就宰殺小豬,貧困點的人家也會宰殺一隻雞來慶祝。
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羊肉自古就深受人們歡迎。而綿羊肉比山羊肉脂肪含量更高,因此吃起來口感更加細膩、鮮香。彝族人吃羊時,習慣把羊肉整成砣砣肉和羊鍋湯肉,特別是冬天,吃上一頓綿羊肉和苦蕎粑,想想就讓人垂涎三尺。
彝族宰殺綿羊也頗為有趣,只能用扭轉頸椎讓其窒息死亡的方法,然後才用尖刀剝掉羊皮,按照一定的規律把羊肉砍成2至3兩左右的砣砣肉和更小的肉。如果不按規定動作宰殺,據說羊群就會逐步死亡或不能發展壯大。
待客宰羊時,羊板子(羊前腳骨或扇骨上的整塊肉)是不能砍掉的,必須留起贈送給客人。一般客人也不會將它拿回家中,都會當場或半路上分給親戚朋友,拿回家就會不好意思,這是彝族人的禮儀。
羊群中的領頭羊很重要。家裡來什麼貴客,主人家都寧願在其他地方找羊宰殺,也不宰殺自家的領頭羊。有人到家裡來買綿羊,要牽羊走的時候,主人家會扯掉一小撮羊毛撒在羊圈裡面。據說,這樣才會留下被牽走的羊的魂魄,才會使羊群日益壯大。
彝族人認為用羊角繞了好幾圈的綿羊做法事,可以驅魔闢邪,使病人儘快恢復健康或保家裡平安。而婚喪嫁娶一般也都只用綿羊,而不用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