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莊血戰,中野華野四個團血拼國軍老虎團,附近的國軍被嚇投降

2021-01-09 新歷史

1948年11月開始,解放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兩大野戰軍和國民黨軍80萬大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了一場在殊死決戰。雙方都在這場戰爭中投入了自己可以動用的最大兵力和資源,這場戰役直接平定了中原,此戰後,長江以北地區都掌握在了人民解放軍的手裡。

淮海戰役是一場十分兇險的戰役,戰役開始後,由於兵力不足,可以說是險象環生,其中最危險的階段就是雙堆集戰役。雙堆集戰役發生在淮海戰役的第二階段,黃維率領的第十二兵團,下轄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十八軍,第八十五軍,和一個快速縱隊,共12萬人,大部分為美械裝備,是蔣介石最精銳的一個兵團,其中18軍還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十分強悍。

戰役開始,中原野戰軍動用全部兵力將12兵團全部包圍後,發現自己根本吃不下這支重裝集團,還有讓其突圍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華野參謀長陳士渠帶著三個縱隊攜帶著重武器緊急增援,這才打開了局面。

雙堆集戰役最難打的地方發生在大王莊,這個地方位於雙堆集的南大門,距離12兵團司令部只有幾裡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了守住大王莊,黃維和胡璉把18軍118師33團放到了這個地方,18軍就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33團更是18軍的精銳,這支部隊文化素質普遍比較高,單兵作戰能力也很強,大部分官兵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再加上配備的美械裝備,戰鬥力十分強悍,被稱之為老虎團。

最開始華野七縱20師58團和60團派出三個營對大王莊發動進攻,將33團趕了出去,但是回過神的33團迅速反應過來,在18軍全部炮火的掩護下對大王莊發動了十幾次進攻。一般來說,一支部隊打個兩三次衝鋒就精疲力盡了,但是這支部隊發動了十幾次進攻,還是沒有退去的意思,最後又佔領了大王莊的大部分地區,只有七縱20師59團退守在莊的西南角。

大王莊久攻不下,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整個戰役的進程,在這種情況下,中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派六縱46團前來增援,20師三個團的剩餘人馬也跟著衝了進去,雙方剛接觸,戰鬥就進入到了白熱化,機槍,衝鋒鎗,火箭筒,迫擊炮,炸藥包,手榴彈等武器全部都用上了,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在了莊內,兩軍像發了瘋一樣搶著這個戰略要地。整個大王莊就像大海上的一葉小舟,在炮火中顫抖。最後在解放軍各部的猛烈打擊下,33團終於全部被殲滅。

當時在小王莊的是85軍23師師部還有兩個團,他們在附近看完整場戰鬥後,向華野七縱官兵投降。大王莊結束後,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莊被夷為平地,成為了一片廢墟。

相關焦點

  • 影視劇裡的國軍和真實的國軍 差了10086個楚雲飛
    即便是國民黨專門擺拍的一些女兵宣傳照,想體現出國軍的威武英氣,但這些開了十級美顏的照片形象,也跟影視劇中的國軍美女身處兩個世界。即便是相對考究的影視劇也甚少把真實的國軍女兵呈現出來,畢竟,還原歷史能值幾個錢,抓人眼球才是拍戲王道。那熒幕上的國軍女軍官形象是從哪來的呢?
  • 釣魚文「國軍血戰諾曼第」成高考模擬題 答案更雷
    網絡上流傳的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畢業班聯考歷史考試B卷截圖「高鐵魔盒」、「9·31大海戰」、「國軍52軍浴血諾曼第」……看到這些被俗稱為「釣魚文」的文章時,混跡中文網絡歷史、軍迷圈子裡的網友們只會微微一笑
  • 1950年,解放軍抵達此地,國軍哭著說:你們怎麼現在才來換崗?
    賽圖拉海拔極高,差不多在四千米左右。隊伍到塞圖拉後,在這裡設置了哨所。由此開始,賽圖拉就成為清朝、民國乃至如今海拔最高的軍事哨所。這個哨所一直被稱為中國西部邊境防禦大本營。 不管是清軍還是國軍,兩支隊伍雖然不是同一個時代,但是卻有同一個志向,就是做好邊境駐防工作。國軍在這裡穩紮穩打,任憑外界風雨交加,他們依舊巋然不動,屹立在祖國邊陲兢兢業業。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1944年5月11日,民國滇西遠徵軍發起強渡怒江戰役,而在國軍部隊強渡之前,衛立煌特意下令以榴彈重炮進行掩護,等到國軍渡江時日軍江岸陣地已經徹底掃空。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
  • 為什麼說黃百韜是國軍中的納爾遜
    同樣是中將的黃百韜一生坎坷數易其主,早年跟隨張宗昌,後隨徐源泉投降蔣介石,蔣聽聞敵方一個營長把他的北伐軍打得很慘,予以接見,提一些軍事問題,黃對答如流,從此加入蔣介石集團。
  • 三大戰役,國軍共投入195萬精銳,為何竟無一戰表現拿得出手?
    三大戰役中,沒有任何一場戰役國軍統帥部與戰區長官達成完全一致,實際作戰執行過程中戰術思想混亂,這種情況下國軍各兵團戰場表現一團糟。以遼瀋戰役為例,剿總司令衛立煌主張集中兵力死守三座城市據點,老蔣則堅持調集20餘萬機動部隊東西對進,以錦州為中心殲滅東北野戰軍主力,最後廖耀湘兵團被趕鴨子上架,不情不願地開出瀋陽作戰。
  • 抗日戰爭騰衝反擊戰,日軍兵力嚴重不足,國軍為何卻傷亡慘重?
    1944年5月,由於抗日戰爭局勢發生變化, 國軍部隊開始對日軍據點發起反攻,衛立煌率領的滇西遠徵軍奉命強渡怒江,協同民國駐印軍夾擊緬北日軍。衛立煌下令由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負責渡河作戰,周福成第五十三軍一馬當先突破日軍高黎貢山防線,打通了前往騰衝的道路。
  • 回想當年雨中打鬼子的國軍:4大破爛雨具打天下
    那麼抗戰中的國軍有什麼雨具呢?他們在雨天怎麼作戰呢?他們真的連一件雨衣都沒有嗎?聽薩沙說一說吧。很多人認為,國軍,尤其是中央軍應該披著德國或者美國雨衣,威風凜凜,英氣勃發。薩沙告訴你們,完全錯了。抗戰中的國軍(記住,八路軍新四軍在當年也是國軍一份子),壓根就沒有幾件雨具。他們配備的那些雨具,就算今天最偏遠地區的農民也不會用。那麼這些雨具是什麼呢?
  • 國軍最「變態」的一個軍,兵力7萬多人,軍長是一野頭號勁敵,活了95歲
    國軍中的「軍」,一般都是下轄三個師,兵力在2萬到3萬人之間。然而有一個軍卻十分「變態」,竟然下轄了5個師,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7萬多人!堪稱國軍序列中最「變態」的一個軍,這個軍就是國民革命軍第36軍。36軍成立於1940年,當時只有兩個師的編制,分別是新編第34師和暫編第15師。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而對於國軍形象,尤其是中央軍的刻畫,大多離不開一頂德式鋼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和虞嘯卿的德式鋼盔就很亮眼;電影《捍衛者》中的國軍也是頭戴德式鋼盔。鑑於道具的數量不少,以至於一些劇作中,德式鋼盔竟然有成為國軍在抗戰中標準形象的趨勢。
  •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 國軍五大主力,每一個軍都擁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哪幾個師嗎?
    ——雨果 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分別是第74軍,第18軍,第5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個軍戰鬥強,同時在抗戰時期與日軍作戰過程中,也是立功最多的一個軍,所以被世人稱為國軍五大主力。擔任這五個軍的軍長都是黃埔學生,蔣介石的嫡系戰將,一般地方將領根本都沒有資格。
  • 揭秘;抗戰時期,擁有鐵拳與鋼頭之稱的國軍名將,是指哪兩位將領
    在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陣營也出了許多讓日軍敬佩,尊重的對手,要知道,在日本人眼裡對於比自己要強大的對手,他們都會很敬佩。如白崇禧,湯恩伯,王耀武,李玉堂,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關麟徵,孫連仲等國軍將領在抗戰時期表現出色,同時也是讓日軍敬重的對手。
  • 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八路,解放後授銜的軍人,他是誰
    他是唯一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八路軍,解放後授銜的軍人,他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 四、蔣維平:加入國軍,卻再度離去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假設李雲龍投靠了楚雲飛,他能夠在國軍裡吃得開嗎?老蔣發話了
    但是李雲龍這邊就不一樣了,李雲龍加入國軍陣營的話,最多算得上是個「投誠」之人。而且在國軍裡,李雲龍第一沒有廣闊的人脈資源,第二沒有好的政治背景。缺少這兩個條件,李雲龍是不好在魚龍混雜的國軍陣營中待的。不僅如此,老蔣這個人的性格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只要不是黃埔畢業的學生不會受到重用,不是浙江籍的人不會受到信任。李雲龍出自大別山,而且還是個泥腿子,老蔣肯定不會相信他了,所以李雲龍去了國軍陣營必定不會得到重用。
  • 日軍的自製的98式鋼盔,和國軍的M35型頭盔,到底哪個更強?
    到底是否能做到像現代眾多影視劇中那樣,鋼盔是國軍標配,普及度如此之高?日本軍人至於日本鋼盔還有一個特點,與鋼盔配套的還有一層防護網,很多人都納悶為什麼頭盔上要裝一層網子,其實這層網主要有四個作用能偽裝的日軍頭盔說完了日軍,我們再回過頭看當時國軍的裝備,國軍當時主要的頭盔來源是靠買
  • 200國軍為什麼沒有拿下只有7個鬼子的碉堡
    在國軍將士看來,這是一個不難完成的任務。出乎意料的是,戰事進展異常艱難。戰鬥剛一打響,五連和六連的官兵們便在夜幕的掩護下向香爐峰衝去。但此時的敵人已經從最初的驚嚇中回過神來,在曹長昭英郎的指揮下依託工事進行頑抗。在接下來的兩晝夜中,由於地形不利加之火力薄弱,以致國軍雖然增加了兵力,但對香爐峰發起的多次攻擊均未得手。 這就釀成了嚴重後果!
  • 為啥國軍87萬人頂不住10個師團的進攻?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武漢會戰,國軍70個守城,結果頂不住日軍7個師團的進攻,武漢硬是沒守住!我們知道,防禦一方在戰爭中往往是佔便宜的,可以說至少有50%的戰鬥力提升,可是為什麼還是輸了呢?這就要說說日軍一個師團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了。
  • 這三位國軍將領,都擁有飛將軍的稱號,但是名聲卻都不怎麼好聽
    直到抗戰爆發後,在日本人的攻擊下,韓復渠主動放棄山東,率部撤退,成為抗戰時期,國軍高級將領人員中唯一不抵抗的將軍。為此也招來殺身之禍,蔣介石為了整頓軍紀,將韓復渠給槍斃了。成為抗戰時期,被蔣介石槍斃軍銜最高的將領。中原大戰時期的飛將軍,因在抗戰時期不抵抗被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