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2020-12-08 騰訊網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國軍逃亡臺灣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了?

對於封建時代特殊的制度而言,作為男性是非常幸福的,但是反觀女人就非常的悲哀,封建枷鎖牢牢的控制了女人的自由和思想,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中,女人淪落了時代的犧牲品、男人的附屬品,直到清朝覆滅,新文化等運動的推進,女性逐漸得到了解放。既然是逐漸,那麼就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近代女人接觸到了西方的思想,但是很多女人仍然沒有得到自由,比如民國時期,很多男人雖然口中喊著自由、民主,男女平等,但是私底下卻養著無數的姨太太。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當年國軍逃到了臺灣之後,那些來不及帶走的姨太太去哪兒了,下場如何。

從很多古裝劇裡我們發現,男人三妻四妾只是尋常的事情,雖然民國時期西方思想已經開始融入人們的生活,但是當時的高官將領掌握著很大的權利,所以這些男人自然也不放過三妻四妾的機會,娶了一位正妻之後,依然會養很多的小老婆,在這個時期,很多人將這些小老婆給成為「姨太太」。最多的就要屬當時拔地而起的各路軍閥了。

雖然有這姨太太的生活這些軍閥過的風生水起,但是眾所周知,內戰之後蔣介石節節敗退,最後逃到了臺灣,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臺灣成為了大陸人的一塊心病,兩岸也隔開了很多人之間的親情,愛情,當然也隔斷了這些軍官和姨太太們之間的聯繫。畢竟他們是倉皇出逃,哪還有時間管自己的姨太太。那這些被拋棄的女人下場是怎樣呢?其實這姨太太們大多可以分為三種人,一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其實雖然很多女人的身份是姨太太,但是很多家境殷實,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所以很多人多多少少憑藉自己的努力和關係進入銀行和政府工作。

第二種就是沒有知識,也沒有背景的女人,沒了這些軍官闊少爺之後,她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的艱難,但是生活還得繼續,如果不努力就只能上街乞討,這些女人以前畢竟都是有錢人家的太太,真要讓她們去乞討,估計也放不下顏面,剛好當時的一些輕工業得到了發展,所以這些女人無奈只好到這次紡織業的工廠裡面打工,維持生活。

當然還有最後一種女人,當姨太太的時候養尊處優,過著高消費的生活,如果讓她們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估計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錢還不夠她們吃頓飯,但是現在背後的靠山也逃走了,當然就是尋找下一個金主,仍然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不過這時候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很普及,而且女性能夠在社會上工作也說明女性權利得到了解放,當然這些靠著男人吃飯的女性和新時代獨立自主的女性成了鮮明的對比,自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唾棄,被徹底的留在了舊社會的制度裡。

所以這群女人中的絕大多數人是不幸也是幸運的,舊社會的制度導致了她們只能做姨太太的生活,但是制度的變革也拯救了她們的生活,畢竟而且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她們身上完全的體現了出來,當然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人要想生存得更好就只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那種一味的守舊只會被時代拋棄,當然也要樂觀的去看待生活,柳暗花明又一村,說不定下一出就是美好的風景。

相關焦點

  • 黎智英發問後蔡英文要給港獨設庇護所,逃亡臺灣就「前途光明」?
    「港區國安法」即將出臺的消息,讓許多亂港分子惶惶不可終日,他們感到繼續為禍的「自由」空氣不多,擔心受到「政治迫害」,紛紛籌劃出逃「後事」,鼓譟比較之下,臺灣竟成了「理想之地」!5月26日,反中亂港首惡分子、壹傳媒大佬黎智英在申請離港被拒後,在推特上@蔡省長,問「是否考慮放寬移民法」讓更多曱甴去臺灣?
  • 這三人堪比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在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就已經為自己考慮以後要走的路了。在他的精心思考和手下人的建議下,他終於下決定要去臺灣,他之所以要去臺灣,主要是張其昀提議的。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只有它才能暫時阻止沒有海、空軍優勢的共產黨軍隊的乘勝追擊。
  • 影視劇裡的國軍和真實的國軍 差了10086個楚雲飛
    從1947年2月到1959年3月,「國軍」軍服一直用的是中山裝式的立領,直到敗退臺灣十年後,才終於在制服上美械化,用上了「民主」的美式翻領。至於那奇怪的女式軍服就更加離譜了,國軍就沒有專門的女式軍服,穿得其實和男兵沒有什麼區別,和影視劇中的那副樣子更是一點不搭邊。
  • 蔣介石去臺灣前,黃金古董不要,卻偏偏要拿走這些東西
    那個時候國民黨失敗,蔣介石在逃跑的時候,不拿古董也不拿黃金,不過他卻帶走這樣的一件東西,而這個東西就是內閣大庫檔案。如果沒有錢了以後,那並不可怕,可怕的事情就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沒有了,而在世界上的文明古國,只剩下了我們國家和歷史是沒有發生斷層。大家對於這件事情可能是沒有那麼的了解,不過這個東西確實也是一個寶貝。
  • 揭秘;抗戰時期,擁有鐵拳與鋼頭之稱的國軍名將,是指哪兩位將領
    在八年抗戰時期,國軍陣營也出了許多讓日軍敬佩,尊重的對手,要知道,在日本人眼裡對於比自己要強大的對手,他們都會很敬佩。如白崇禧,湯恩伯,王耀武,李玉堂,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關麟徵,孫連仲等國軍將領在抗戰時期表現出色,同時也是讓日軍敬重的對手。
  • 蔡英文演練最佳逃亡線路 但怎麼逃都死路一條
    不過,臺灣著名政論家、前國民黨「立委」邱毅卻諷刺,「我忍不住想笑,還是想提醒她,哪個逃亡路線都是死路一條」。邱毅指出蔡英文怎麼套都是死路一條臺防務部門公布的近4分鐘短片中,其中有模擬「敵軍」來襲,蔡英文發表「告全臺同胞書」畫面。據臺媒報導,蔡英文表示,不會在武力下屈服,只要臺灣人團結起來,終將戰勝一切。
  • 志願軍被俘2萬多人,其中有1萬4千人去了臺灣,他們的最終結果如何?
    抗美援朝老兵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被俘的志願軍也多是這些起義的國軍士兵,他們這些人當中有些人對國軍還有一定的感情,因此當他們被俘後,臺灣當局當即就派出了大批特務進入戰俘營
  • 國軍五大主力,每一個軍都擁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哪幾個師嗎?
    ——雨果 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分別是第74軍,第18軍,第5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個軍戰鬥強,同時在抗戰時期與日軍作戰過程中,也是立功最多的一個軍,所以被世人稱為國軍五大主力。擔任這五個軍的軍長都是黃埔學生,蔣介石的嫡系戰將,一般地方將領根本都沒有資格。
  • 他是抗日英雄,生平最愛娶姨太太,骨灰至今沒有入土
    雖然年輕時學習不好,但是長大後也是很有出息,他的父母為他感到自豪。1924年,範紹增因為成績優秀,作戰能力出眾得到了領導的一致賞識,慢慢地他成為了旅長,又過了兩年,範紹增不退反進,成為了一名師長。進步如此之快,而且在戰場上也很勇猛有氣魄,範紹增很快成為了士兵們學習的對象,很多人都說要評論誰有實力,當之無愧是範紹增。實力,顯然成為了範紹增的專屬形容詞。
  • 「北上」、「南下」 還是去臺灣讀大學?
    昨日,記者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園內召開的香港科技大學2011年南京招生說明會上,隨機採訪了部分被香港科技大學鎖定為招生目標的高三尖子生的家長後發現,已被內地家長熟知並了解的香港高校,似乎比首次開始招生、甚至還來不及做任何宣傳的臺灣高校,更具吸引力。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
  • 回想當年雨中打鬼子的國軍:4大破爛雨具打天下
    那麼抗戰中的國軍有什麼雨具呢?他們在雨天怎麼作戰呢?他們真的連一件雨衣都沒有嗎?聽薩沙說一說吧。很多人認為,國軍,尤其是中央軍應該披著德國或者美國雨衣,威風凜凜,英氣勃發。薩沙告訴你們,完全錯了。抗戰中的國軍(記住,八路軍新四軍在當年也是國軍一份子),壓根就沒有幾件雨具。他們配備的那些雨具,就算今天最偏遠地區的農民也不會用。那麼這些雨具是什麼呢?
  • 蔣校長撤退時帶走了多少黃金?臺灣學者李敖直言:對不起大陸同胞
    1949年,蔣校長帶領國民黨開始退守臺灣。之後他一心想要藉助美國的力量捲土重來,但是我黨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好幾次想要反撲,最後都竹籃打水一場空。但蔣校長卻有一事做得很「成功」,那就是在撤退時,帶走了大量的黃金,那麼究竟帶走了多少呢?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實際上,當時的德式鋼盔數量並不是很多,尤其在全面抗戰前期消耗大半後,即便是國軍中央軍的嫡系部隊也不能人手一頂了。而雜牌軍戴著德式鋼盔,這就更不太可能了。要知道,當時張自忠將軍的主力59軍兵力都被壓減到了1萬多人,連正常的軍械、兵員補充都沒有供應上,是不可能配備德式盔的。
  • 軍統唯一的女少將,1949年末去了臺灣,孫女如今成名模
    文/軍統唯一的女少將,1949年末去了臺灣,孫女如今成名模由於歷史上國家制度的局限性與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落後,女子在社會上的地位一直都比較低,甚至是不能參與正常的社會活動與工作,以至於女子的成就很難發揮出來。直到近代中國社會發生變革以後,女子才慢慢開始走上社會,走出家門,有了可以一展風採的機會。
  • 人口只有臺灣的2%,面積卻是臺灣的兩倍,庫頁島的人都去哪了?
    面積是臺灣的兩倍,人口卻只有臺灣的2%,庫頁島的人都去哪了?庫頁島是世界島嶼面積排名第23的大型島嶼,也是目前俄羅斯第一大島,它位於太平洋北側,鄂霍次克海與日本海之間,東邊是千島群島,西邊緊靠黑龍江入海口,往南42公裡便是日本的北海道島。
  • 15歲瞞母參軍,一去71年,母親106歲時終於等到他回家
    參軍之時他只有十五歲,多年後才再次回到家中卻已經是86歲的老人,而他那106歲的母親竟還在等他。 謝春生一家人在逃亡的時候找到了一個小村莊,因為村莊比較安全,所以他們就安頓了下來。
  • 1949年,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敢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
    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寧可去香港,也不跟蔣介石去臺灣,這是為何?解放戰爭爆發後,短短三年時間,蔣介石就不得不敗退到臺灣,在蔣介石前往臺灣時,不僅帶走了大量的儲備黃金,還帶走了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甚至在1949年4月時,蔣介石親自單獨召見杜月笙,希望杜月笙和他一起前往臺灣,杜月笙寧可去了香港,也沒去臺灣,今天筆者就來講述講述原因。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1944年5月11日,民國滇西遠徵軍發起強渡怒江戰役,而在國軍部隊強渡之前,衛立煌特意下令以榴彈重炮進行掩護,等到國軍渡江時日軍江岸陣地已經徹底掃空。
  • 三大戰役,國軍共投入195萬精銳,為何竟無一戰表現拿得出手?
    三大戰役中,沒有任何一場戰役國軍統帥部與戰區長官達成完全一致,實際作戰執行過程中戰術思想混亂,這種情況下國軍各兵團戰場表現一團糟。以遼瀋戰役為例,剿總司令衛立煌主張集中兵力死守三座城市據點,老蔣則堅持調集20餘萬機動部隊東西對進,以錦州為中心殲滅東北野戰軍主力,最後廖耀湘兵團被趕鴨子上架,不情不願地開出瀋陽作戰。